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活動1  自然界的規律性與時間 1-1 自然界的規律性 1-2 時間的單位 活動2  測量時間的方法 2-1 古人測量時間的工具 2-2 沙漏計時器 2-3 單擺計時器 活動3  時間的規畫與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活動1  自然界的規律性與時間 1-1 自然界的規律性 1-2 時間的單位 活動2  測量時間的方法 2-1 古人測量時間的工具 2-2 沙漏計時器 2-3 單擺計時器 活動3  時間的規畫與管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活動1  自然界的規律性與時間 1-1 自然界的規律性 1-2 時間的單位 活動2  測量時間的方法 2-1 古人測量時間的工具 2-2 沙漏計時器 2-3 單擺計時器 活動3  時間的規畫與管理

3 活動1 自然界的規律性與時間 1-1 自然界的規律性 1. 從太陽升起又落下,到下次升起經過多久 時間? 2. 「日」是如何制定出來的?
活動1  自然界的規律性與時間 1-1 自然界的規律性 1. 從太陽升起又落下,到下次升起經過多久   時間? 2. 「日」是如何制定出來的? 3. 觀察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景物變化, 可以推斷時間過了多久嗎? 4. 看看臺灣欒樹的變化,你發現了什麼? 5. 「年」是如何制定出來的? 6. 如何利用自然界的變化來計算時間呢? 7. 重點歸納

4 從太陽升起又落下,到下次升起經過 多久時間? →每天太陽從東 方升起,由西 方落下。 →從太陽升起又 西落,再一次 升起大約經過 了一天。

5 「日」是如何制定出來的? →白天過了就是黑夜, 黑夜過了又是白天, 過了一個白天和黑夜 就是一天。 →太陽東升西落是具有 規律性的,因此由日
夜變化和日復一日的 現象,制定了「日」 的時間單位。

6 觀察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景物變化,可以推斷時間過了多久嗎?
→有些景物的變化是具有規律性的,因此可以用 來推斷時間。例如:櫻花開了、楓葉紅了等這 些現象大約是經過一年的時間。 ▲每年的春天櫻花會 盛開 ▲每年的秋天楓葉會 開始變紅

7 看看臺灣欒樹的變化,你發現了什麼? →春天開始冒出 嫩芽。 →夏天長出許多 綠葉。 →秋天開滿許多 小黃花。 →冬天樹上結許 多褐色果實,
還可以看見許 多黑色種子。 →秋天開滿許多 小黃花。 →夏天長出許多 綠葉。 →春天開始冒出 嫩芽。 →臺灣欒樹的變化經歷春、夏、秋、冬,一年的時間。

8 「年」是如何制定出來的? →古人從四季的輪替和年復一年的現象, 制定「年」的時間單位。

9 如何利用自然界的變化來計算時間呢? →太陽東升西落具有規律性且一直重複。(日) →月相變化具有規律性且一直重複。(月)
→春、夏、秋、冬四季變化具有規律性且一 直重複。(年) →可以用來計時的自然界變化都具有一定的 規律性,因此人們會利用這種重複出現的 特性來計時。

10 重點歸納 ․自然界充滿許多規律性的變化,人們利用這些規律且重複的特性制定出時間。

11 活動1 自然界的規律性與時間 1-2 時間的單位 1. 下課十分鐘,「分」是什麼? 2. 會在什麼場合說出時間單位?
活動1  自然界的規律性與時間 1-2 時間的單位 1. 下課十分鐘,「分」是什麼? 2. 會在什麼場合說出時間單位? 3. 我們為什麼要用不同的單位表示時間? 4. 重點歸納

12 下課十分鐘,「分」是什麼? →「分」是用來表示時間的單位。 還有哪些時間單位呢? →除了「分」,還有秒、時、日、月、年等 時間單位。

13 會在什麼場合說出時間單位? →通常在描述時間經過多久時會說出時間單位。 →例如: ☉賽跑時,我會說跑60公尺花了16「秒」。
☉計算自己花多少時間寫功課,會說我每天 花1「小時」寫功課。 ☉6月5日是學校10週「年」校慶。

14 我們為什麼要用不同的單位表示時間? →因為時間的長短不同,為了方便生活上的使 用,所以用不同的時間單位。 →例如:
→因為時間的長短不同,為了方便生活上的使 用,所以用不同的時間單位。 →例如: ☉通常會說我寫功課花了「2小時」,而不 會說我寫功課花了「120分鐘」。 ☉通常會說預計花「1年」的時間設計這間 房屋,而不會說預計花「365天」的時間 設計這間房屋。

15 重點歸納 ․為了方便生活中的用途,時間有各種 不同的單位。

16 活動2 測量時間的方法 2-1 古人測量時間的工具 1. 古代沒有鐘錶,當時使用哪些工具來計時? 2. 古代這些計時工具是如何計時的?
活動2  測量時間的方法 2-1 古人測量時間的工具 1. 古代沒有鐘錶,當時使用哪些工具來計時? 2. 古代這些計時工具是如何計時的? 3. 重點歸納

17 古代沒有鐘錶,當時使用哪些工具來計時? →我有聽過用燃燒線香的方式來計時。 →我有看過利用竿影來計時。 →我也有聽過利用沙漏計時。
▲線香燃燒 →我有看過利用竿影來計時。 ▲竿影 →我也有聽過利用沙漏計時。 ▲沙漏

18 古代這些計時工具是如何計時的? 古代的工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線香:是利用觀察同一炷線香燃燒的長度來計時的。
→竿影:是利用太陽照射物體會產生影子,太陽移動 具有規律性,因此竿子固定不動,在陽光下 產生的影子變化具有規律,就可以計時。 →沙漏:是利用同個沙漏的沙子從上層容器完全漏到 下層容器的時間幾乎相同來計時。 古代的工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這些計時工具都具有規律性的變化。

19 重點歸納 ․認識古人用於生活上的計時工具,了 解這些計時工具的優缺點。

20 活動2 測量時間的方法 2-2 沙漏計時器 1. 如何利用沙漏來計時? 2. 沙漏適合當作長時間的計時工具嗎?
活動2  測量時間的方法 2-2 沙漏計時器 1. 如何利用沙漏來計時? 2. 沙漏適合當作長時間的計時工具嗎? 3. 利用沙漏計時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4. 重點歸納

21 如何利用沙漏來計時? 沙漏可以當作計時工具嗎? →利用手錶計算沙子由上方容器完全漏到下方容器需 要多少時間。
→重複做幾次,發現同個沙漏漏沙的時間差不多。 沙漏可以當作計時工具嗎? →可以,因為同個沙漏沙子由上方容器完全 漏到下方容器的時間差不多。

22 沙漏適合當作長時間的計時工具嗎? →沙漏漏一次的時間約60秒。 →沙漏連續漏二次的時間約121秒。(漏完一次要
馬上翻轉,翻轉時會花一些時間而產生誤差) →長時間計時,需要一直翻轉沙漏,產生誤差的 時間會較多,也容易忘記翻轉的次數,因此沙 漏不適合當作長時間的計時工具。

23 利用沙漏計時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沙漏的優點: 沙漏的規律性佳、可以重複使用、攜帶與取材 都很方便。 →沙漏的缺點:
每次漏完沙子要馬上翻轉才可以繼續計時,而 且沙漏漏沙時桌子要保持水平不可以晃動,這 些都會使沙漏計時產生誤差。

24 重點歸納 ․沙漏漏沙具有規律性,可以當成計時 工具。 ․沙漏長時間計時,容易產生誤差,因 此不適合當作長時間的計時工具。

25 活動2 測量時間的方法 2-3 單擺計時器 1. 以前的人如何利用單擺來計時? 2. 惠更斯製作了第一座有「擺」的機械鐘。
活動2  測量時間的方法 2-3 單擺計時器 1. 以前的人如何利用單擺來計時? 2. 惠更斯製作了第一座有「擺」的機械鐘。 3. 如何設計單擺計時器? 4. 擺錘相同,不同擺長長度擺動所需的時間相同? 5. 擺長相同,不同擺錘重量擺動所需的時間相同? 6. 利用單擺計時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7. 重點歸納

26 以前的人如何利用單擺計時? →利用單擺的擺動。 →單擺來回擺動的時間好像是固定的。 →以前的人會利用單擺計時,表示單擺可以當作計 時工具。

27 惠更斯製作了第一座有「擺」的機械鐘。 →惠更斯是17世紀荷蘭科學家。 →西元1656年惠更斯 利用單擺來回擺動 一次的時間具有規
律性,首先將「擺」 加入時鐘,製作了 第一座有「擺」的 機械鐘。這種擺鐘  在當時是誤差最小  的計時器。 ▲現代擺鐘 ▲惠更斯  西元1629年~  西元1695年

28 如何設計單擺計時器? →準備器材: →操作步驟: 單擺來回擺動一趟為一次擺動。 1.棉線一端綁墊片當擺錘。 2.將棉線固定在支架上。
3.固定單擺拉開的角度。

29 擺錘相同,不同擺長長度擺動所需的時間相同?
→固定擺動次數,分別測量擺長20公分、10公分, 來回擺動10次的時間。 實驗次數 擺長20公分 擺長10公分 第一次測量 9.62秒 7.06秒 第二次測量 10秒 7.11秒 第三次測量 10.13秒 7.13秒 →20公分的擺長來回擺動10次的時間大約10秒鐘。 →10公分的擺長來回擺動10次的時間大約7秒鐘。 →擺長愈長,所需的時間就愈長。

30 擺長相同,不同擺錘重量擺動所需的時間相同?
→固定擺長長度、擺動次數,分別測量一個墊片、五個墊片,來回擺動10次的時間。 實驗次數 一個墊片 五個墊片 第一次測量 10.13秒 第二次測量 9.96秒 9.86秒 第三次測量 10.12秒 10.04秒 →擺錘一個墊片來回擺動的時間大約為10秒鐘。 →擺錘五個墊片來回擺動的時間大約為10秒鐘。 →擺錘重量不同,擺動所需時間沒有太大的變化。

31 利用單擺計時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單擺適合當作長時間的計時工具嗎? →單擺的優點: 單擺的規律性佳、可以重複使用、攜帶與取材 都很方便。
→單擺的缺點: 單擺要一直數擺動次數,長時間容易數錯。 單擺適合當作長時間的計時工具嗎? →單擺需要一直數才能計時,長時間可能會數錯,因此不適合當作長時間的計時工具。

32 重點歸納 ․單擺擺動具有規律性,可以當作計時工具。 ․單擺的擺長愈長,所需的擺動時間就愈長。 ․擺錘重量和擺動時間無關。
․單擺長時間計時,可能會數錯而造成誤差,   因此不適合當作長時間的計時 工具。

33 活動3  時間的規畫與管理 1. 放學後的時間,你如何規畫? 2. 你如何善用你的時間呢? 3. 重點歸納

34 放學後的時間,你如何規畫? →以下是小明放學後的規畫表,你可以參考一下。 小明放學後的時間規畫表 時間 預定工作 16:00~17:00
回家休息 17:00~18:00 看電視 18:00~19:00 吃晚餐 19:00~20:00 寫回家功課 20:00~21:00 閱讀課外書 21:00~21:30 洗澡 21:30 上床睡覺

35 你如何善用你的時間呢? →每天上學前都想一次,今天應該做完哪些事。 →做事前,會估算大約需要多少時間能完成它。
→睡覺前,反省自己做了多少事。 →經常反省自己,改善工作習慣,更要有恆心去 實行它,這樣就可以好好善用時間。

36 重點歸納 ․一寸光陰一寸金,精準的掌握、善用 時間,可以讓生活過得更充實、更有 意義。

37 自然界的規律性與時間 自然界的規律性 在大自然中,有哪些現象是有規律的變化?其間隔 又是多久?請連連看。 ①今天日出到明 天日出 甲.一天
 自然界的規律性與時間  自然界的規律性 在大自然中,有哪些現象是有規律的變化?其間隔 又是多久?請連連看。 ①今天日出到明  天日出 甲.一天 ②臺灣欒樹四季  的變化 乙.一個月 ③颱風從形成到  消失 丙.一年 ④開始下雨到雨  停 丁.沒有規  律性 ⑤從這次滿月到  下次滿月

38 測量時間的方法 沙漏計時器 ⒈請利用沙漏來計算時間,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並和其他組比較,實驗結果都一樣嗎?回答下列 問題。 60 120
時間 次數 測量次數 沙子由上方完全漏到下方1次的時間 沙子由上方完全漏到下方2次的時間 第一次測量 第二次測量 第三次測量 平均時間 60 120 60 121 61 120 60 120 (請依學生實際狀況作答)

39 ⒉根據實驗結果,若用沙漏計時,有什麼特性? 請在□中打ˇ:
□⑴每一次沙子漏完的時間相差很大。 □⑵每一次沙子漏完的時間都不一定相同,但 很接近。 □⑶若長時間記錄,容易忘記翻轉沙漏的次數。 □⑷其他: 。 ˇ ˇ ˇ 翻轉愈多次,測得的時間誤差愈大

40 單擺計時器 ⒈擺動次數固定,測量擺長20公分和10公分,各需要多少時間?將實驗結果記錄於下表。 10 5 10 6 10 4 10 5
(請依學生實際狀況作答) 固定擺動次數(來回擺動10次) 時間 擺長 長度 測量次數 擺長20公分 擺長10公分 第一次測量 第二次測量 第三次測量 平均時間 10 5 10 6 10 4 10 5

41 ⒉從單擺實驗中,當擺動次數固定,擺長不同時, 你發現了什麼? 請在□中打ˇ。
⒉從單擺實驗中,當擺動次數固定,擺長不同時,  你發現了什麼? 請在□中打ˇ。 □⑴相同擺動次數所需時間幾乎相同。 □⑵相同擺動次數所需時間差異很大。 □⑶擺長愈長,所需的時間會愈長。 □⑷擺長愈長,所需的時間會愈短。 □⑸擺長愈短,所需的時間會愈長。 □⑹擺長愈短,所需的時間會愈短。 □⑺其他: 。 ˇ ˇ ˇ ˇ 相同擺長的擺動次數及時間幾乎相同

42 ⒊擺動次數和擺長固定,測量一個墊片和五個墊 片,來回擺動10次,各需要多少時間?將實驗 結果記錄到下表。
⒊擺動次數和擺長固定,測量一個墊片和五個墊  片,來回擺動10次,各需要多少時間?將實驗  結果記錄到下表。 (請依學生實際狀況作答) 固定擺動次數(來回擺動10次) 時間 墊片 數量 測量次數 一個墊片 五個墊片 第一次測量 第二次測量 第三次測量 平均時間 9 10 10 10 11 10 10 10

43 4.改變擺錘的重量,對實驗結果有什麼影響?  請在□中打ˇ。 □⑴擺錘重量愈重,所需時間愈長。 ˇ □⑵擺錘重量和擺動時間無關。

44 1.將放學後想完成的兩件事,利用規畫表檢視是否在時間內完成?
時間的規畫與管理 1.將放學後想完成的兩件事,利用規畫表檢視是否在時間內完成? (請依學生實際狀況作答) 預定時間 預定工作 完成打˅ ˇ ˇ 16:30~17:00 打球 18:00~19:00 寫功課 2. 說一說,製作時間規畫表,對自己有什麼幫助? 可以讓自己做事更有效率。


Download ppt "活動1  自然界的規律性與時間 1-1 自然界的規律性 1-2 時間的單位 活動2  測量時間的方法 2-1 古人測量時間的工具 2-2 沙漏計時器 2-3 單擺計時器 活動3  時間的規畫與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