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員:張麟至牧師 奇妙可畏寶貴的神
詩篇 139 章 1~4 節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耶和華 啊,祢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我坐下, 我起來,祢都曉得;祢從遠處知道我 的意念。我行路,我躺臥,祢都細察; 祢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耶和華啊, 我舌頭上的話,祢沒有一句不知道的。
詩篇 139 章 5~9 節 祢在我前後環繞我,按手在我身上。 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 高,是我不能及的。我往哪裡去躲避 祢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祢的面﹖我 若升到天上,祢在那裡;我若在陰間 下榻,祢也在那裡。我若展開清晨的 翅膀,飛到海極居住,
詩篇 139 章 10~13 節 就是在那裡,祢的手必引導我;祢的 右手也必扶持我。我若說:黑暗必定 遮蔽我,我周圍的亮光必成為黑夜; 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祢不見,黑夜 卻如白晝發亮。黑暗和光明,在祢看 都是一樣。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我 在母腹中,祢已覆庇我。
詩篇 139 章 14~16 節 我要稱謝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 祢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 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祢隱藏。我未 成形的體質,祢的眼早已看見了;祢 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或譯: 我被造的肢體尚未有其一),祢都寫 在祢的冊上了。
詩篇 139 章 17~20 節 神啊,祢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其數 何等眾多!我若數點,比海沙更多; 我睡醒的時候,仍和祢同在。神啊, 祢必要殺戮惡人;所以,你們好流人 血的,離開我去吧!因為他們說惡言 頂撞祢;祢的仇敵也妄稱祢的名。
詩篇 139 章 21~24 節 耶和華啊,恨惡祢的,我豈不恨惡他 們嗎﹖攻擊祢的,我豈不憎嫌他們嗎﹖ 我切切地恨惡他們,以他們為仇敵。 神啊,求祢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 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 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 路。」
* 什麼叫敬拜?
中世紀最有名的猶太聖經註釋家 Aben Ezra ( ) 說,「這一 首詩是全詩篇裏最榮耀、最優秀的一 首。」 它的作者是大衛。 有 24 節,正好均勻地分為四段 (1-6 , 7-12 , , 19-24) 整首詩算是詩人個人在默想中向 神 的讚美。大衛實在是以色列人中的美 歌者 ( 撒下 23:1) 。
當時的處境:有惡人要流他的血,性命朝 不保夕的危機時刻。 他的願望不只是求神除去惡人,而是 他願意和神站在一邊,恨神所恨的。 「大衛沒有將他的攻擊侷限在他周圍 的邪惡,而是他面對他自己裏面可能 有的邪惡!」這是這首詩之所以永垂 不朽的地方。
一個人曉得坦誠地在 神面前面對自 己,這是最真實可貴的敬拜。 保羅在林後 3:18 說,「我們眾人既然 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 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 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寫詩篇 139 篇之前與之後,詩人改變 了, 神的榮美反映在他的身上了。 這才叫做敬拜。
* 敬拜的時機
當你受委屈了、心懷不平、獨自一人 生悶氣、被人誤會了、吃了悶虧,這 個時候我們最想做的是什麼事呢﹖ 報復,或許第 19 節的心態正是如此, 因為這是最自然的。 不過,聖經上說,「不要自己伸冤, 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 『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 羅 12:19)
或許是向主冷淡了,因為自己感覺好 像 神都不聽我的禱告,於是就和主 生分了。 還有一種情形是將自己孤立起來,即 使是去教會崇拜,但是和會友之間的 關係也疏遠了。 然而,就在這個時刻,詩人說,正是 他來到主面前敬拜祂的時候。有冤也 要來到主面前傾訴。
弗 4:26-27 「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 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 情緒管理的兩個極端是任憑它發洩出 來,或是將它壓抑下去。 前者變為怒氣,後者不因壓制下去就 不是怒氣,它更成為撒但作祟的溫床. 強烈的情緒不要任意地爆發出來,更 不要長久壓抑在心中,而是到主面前 去傾訴、去禱告。
耶穌恩友 我們是否疲倦苦楚 思慮重擔壓心頭 救主仍舊是避難處 應當向祂去祈求 朋友有否賣你棄你 應當向主去祈求 祂的懷抱是你護庇 經祂撫慰必無憂
當我們來到施恩座前求時,我們眼目 的焦點就從敵人身上轉移到主身上。 只要我們轉向主,我們就已經開始走 入敬拜的殿堂了。 約伯在一日之間失去了他所擁有的一 切,然而﹕「約伯便起來,撕裂外袍, 剃了頭,伏在地上下拜,說,我赤身 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 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 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 伯 1:20-21)
「隱祕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 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 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 話。」 ( 申 29:29) 我們遭逢逆境,受了委屈,我們頻頻 在問為什麼?這些常是隱密的事; 神會不會為我平反?何時平反?如何 平反?這些也是隱密的事,都是屬 神的,我們不應置喙。
我們這時該做什麼事呢﹖ 敬拜 神! 這是明顯的事,屬乎我們的,是我們 該做的。 我們若有這樣的心態,就會發現在我 們生活中,真有不少的敬拜時機呢﹗
* 敬拜的焦點
當我們的眼目轉向 神時,聖靈就來開 啟我們,叫我們更多認識祂是一位怎 樣的 神。 這篇詩的 1-18 節是最優美的一段。 神是一位怎樣的 神呢?祂知否惡人在 好流人血,在褻瀆 神名呢? 聖靈向詩人顯明 神是一位無所不知 (1-6) 、無所不在 (7-12) 、無所不能 (13-18) 的 神。
你我關係 詩人和神之間的關係是親密的「我和祢」. 他兩度呼喊 神作「耶和華阿」 (1 , 4) 這是 神與我們立約的名字,是 神只讓選民使 用的名字。外人只稱祂為「神」。我們卻 稱祂為「自有永有」的 神。 這位 神怎麼會變為我們心目中的「祢」 呢?因為我們曾經多次地經歷祂的信實和 恩典。 神對你而言,是一位親密的「祢」嗎?
神不可測 改革宗神學論及 神的眾屬性,分為兩大 類:可交通的以及不可交通的。 可交通的屬性就是指那些屬性, 神會傳 遞給我們的,譬如:聖潔、慈愛、公義等 道德屬性。 不可交通屬性就是指那些屬性, 神不會 傳遞給我們的,譬如祂的無所不知、無所 不在、無所不能等實存屬性。 後面這類屬性格外顯明 神之所以為 神。 而詩人默想的正是後者這類的 神屬性。
無所不知 神怎樣知道詩人呢?「鑒察 (rq;x‘) … 認識 / 曉得 ([dy) … 知道 (!yBi) … 細察 (hr;z“) … 深知 (!k;s’) 」 (1-4) 作者用了四個不同的動詞來 表達 神的知識之深入與透亮。 第 4 節的譯文,修訂本的 ─ 「我沒有開口, 祢已經知道我要說甚麼。」 ─ 比較達意, 神知道我們的意念。 來 4:13 可以作為歸納:「被造的沒有一樣 在祂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 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無所不在 Derek Kidner 在這裏註釋得一語中的﹕「人 要逃脫 神的面之衝動,和墮落時是一樣 地古老。」 可是大衛怎麼說呢?「我往那裏去躲避祢 的靈?我往那裏逃開祢的面?」 (7) 8-11 節有三個「若」,這是他的心靈之旅, 他逃避 神的旅程。他想去陰間、海極、 黑暗裏躲避 神。這些辦法人都用過. 結果他們經歷到什麼呢?「祢在那裏 … 引 導 … 扶持 … 發亮 … 。」 神無所不在。
無所不在 耶穌來,就是為了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 太 18:11 ,路 19:10) 。就是那一些逃到離 神 很遙遠之海極的人 ( 約拿不就是這樣的人 嗎? ) ,甘心到陰間下榻的人 ( 像約伯就是 一例 ) ,自甘墮落到黑暗裏的人。 可是主耶穌是一位無所不在的 神,祂就 去尋找他們。聖靈也是一樣,去細細搜尋 他們,直到找到為止。 每一個得救,都有一番故事可講,都見證 了本詩第 7-12 節的經文。
無所不能 詩人明白在他人生中有太多的事,屬乎 神隱密之事,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 不能及的。」 (6) 這是伊甸園裏的知識樹, 惟獨屬乎耶和華, 太多時候,我們不明白、不該明白、今日 無需明白,可是我們可以敬拜祂。 神在這時,要更得榮耀。 神,尤其是祂的深不可測,正是我們敬 拜的焦點。
面對 神的這三方面代表性的屬性﹐我 們可以說﹕ 面對 神的無所不知,我們稱頌祂的 奇妙。 (6) 面對 神的無所不在,我們稱頌祂的 可畏。 (14) 面對 神的無所不能,我們稱頌祂的 寶貴。 (17) 總結來說,「我要稱謝祢!」 (14)
* 敬拜的果子
當詩人大衛的心靈走過了這一圈, 「他沒有無理地和 神的無所不知發 生爭執,而是赤裸裸地將他的心呈現 在自有永有者的 X- 光中,以曝露他隱 藏自己的本相。 … 很不尋常的,他訴 求的目標不是求 神審判敵人,而是 〝對付〞他自己!」 第 節一共有六個動詞,乃是六 個訴求﹕
神阿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 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裏面有 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最可貴的是「試煉」。約伯在最痛苦 時, 神讓他明白受苦奧秘之核心: 「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試煉我 之後,我必如精金。」 ( 伯 23:10) 箴 17:3 「鼎為煉銀,爐為煉金,惟有 耶和華熬煉人心。」
Derek Kidner 給這篇詩的分段標得十 分醒目:全然看透、全然同在、全然 創意、全然聖潔。 詩人羨慕的不是前三樣,而是第四樣。 Bruce Waltke 說,「詩人的請求,是 非典型的。」這是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是禱告中的禱告。
這種的熬煉有兩部份,一是 神要細究我 們存心的部份,另一是要查看我們行為中 傷 神之心的部份。 弗 4:30-32 「不要叫 神的聖靈擔憂;你們 原是受了祂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 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 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 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 如 神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 這是敬拜的果子:拒走「使 神憂傷的道 路」,而走「永生的道路」 ( 詩 13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