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肝脏及血管外科 罗艳丽 副主任护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下肢静脉系统的解剖、生理及静脉曲张病因、病 理、辅助检查。 2 、熟悉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3 、掌握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 4 、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病理、辅助检查。 5 、熟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6 、掌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评估、诊断、预期目标及 护理措施。 7 、熟练掌握怎样预防血栓形成及健康教育。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概述】下肢静脉曲张( varicosity of lower extremity )指下肢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的 状态。
【解剖生理】 —— 下肢静脉系统 下肢静脉系统:深静脉系统、浅 静脉系统及交通静脉 浅静脉系统:大隐静脉、小隐静 脉及其属支组成。 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 经内踝前方沿小腿、膝和大腿内 侧上行,在腹股沟卵圆窝处注入 股静脉。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 沿外踝后缘上行,经小腿后中份 ,在腘窝注入腘静脉。
【解剖生理】 —— 下肢静脉瓣膜
下肢静脉血液回心需多种生理性驱动力以及辅助机制 静脉瓣膜单向开放功能 小腿肌肉泵 —— 最为有效的因素 心脏搏动及吸气时胸腔内负压对周围静脉血的向心吸引作用 其他:如体位改变 【解剖生理】 —— 下肢血流动力学
【病因】 先天性因素:浅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后天性因素:浅静脉内持续压力升高,如长期站立、重体 力劳动、妊娠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增高如慢性咳嗽 、习惯性便秘等,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导致瓣膜关闭 不全,产生血液返流,浅静脉内压力增高。因浅静脉管壁 肌层薄且周围缺少结缔组织,持续的静脉高压,使浅静脉 增长增粗,出现静脉曲张。
静脉瓣膜关闭不全,血液返流,静脉内压力增高,引起毛 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等渗入组织间隙 。渗出的纤维蛋白原积聚并沉积包绕于毛细血管周围,形 成纤维蛋白 “ 袖套 ” ,阻碍了氧的扩散和物质的交换,从而 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营养性改变,如皮肤色素沉着、纤维 化、皮下脂质硬化和皮肤萎缩,最后形成静脉性溃疡。毛 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生成增多,同时,纤维蛋白 “ 袖套 ” 阻碍了组织液的回流,导致下肢肿胀。 【病理生理】
【护理评估】 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临床表现: 浅静脉曲张:进行性加重的浅静脉扩张、隆起、迂曲或呈团 块状,站立时明显。 肿胀:足靴部轻度水肿。 皮肤营养性改变:皮肤色素沉着、瘙痒 皮下脂质硬化 、湿疹样皮炎 溃疡形成( Ulceration )
辅助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了解血管壁、管腔、瓣膜以及血流的 方向、性质和速度等,准确判断深静脉是否通畅和深静脉瓣 膜功能状况。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Trendelenburg 试验) 深静脉通畅试验( Perthes 试验)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Pratt 试验) 心理及社会支持系统
【治疗要点】 手术疗法 大 / 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曲张静脉剥脱术 其他: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 硬化剂注射疗法 : 压力治疗 :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加压治疗,借助压 力差,促使静脉回流,降低浅静脉内压力。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 患肢护理 : 维持良好姿势,卧床时抬高患肢 20 0 ~ 30 0 避免引起腹内压和静脉压增高的因素 保护薄弱处皮肤,以免破损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 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heamorrhage ) 血栓性浅静脉炎( superficiathrombophlebitis ) 术前准备:术前一天将曲张静脉进行标记
术后护理 体位:平卧位,抬高患肢 20 0 ~ 30 0 活动:术后 24 小时可适当下床活动,促进静脉回流,消除肿胀。 卧床期间作足背屈运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饮食护理 :普通饮食 加压治疗: 病情观察 : 伤口及敷料情况 患肢远端循环 术后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瘀斑和血肿等
【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血管壁弹性。 继续应用弹性绷带或弹力袜 1 ~ 3 个月 平时应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久站、坐时双膝交叉过久, 休息时抬高患肢。 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物。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肥胖。
课后思考题: 怎样正确使用弹力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 ( deep venous thrombosis , DVT )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 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病因和病理】 静脉壁损伤: 化学性、机械性、感染性损伤 血流缓慢: 手术、长期卧床、制动。。。 血液高凝状态: 孕产妇、大型手术后、晚期癌症 长期服用避孕药。。。
【护理评估】 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临床表现 患肢肿胀 :凹陷性水肿,皮肤张力高 压痛 : 浅静脉曲张 股青肿 :患肢出现疼痛、压痛和明显肿胀,皮色发绀,伴有水疱和血疱,足背 和胫后动脉不能扪及,提示患肢深浅静脉广泛性血栓形成,组织张力极度增高并 伴有动脉痉挛,可导致肢体严重缺血,形成静脉型坏疽。 辅助检查 超声多普勒检查:可判断下肢主干静脉是否有阻塞
【治疗要点】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制动 溶栓治疗:尿激酶(微量泵泵入,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抗凝治疗:肝素(微量泵泵入,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很少引起出血反应) 祛聚治疗:阿司匹林口服, 100mg/d 手术治疗: Fogarty 导管取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护理措施】 体位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制动 饮食: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 遵医嘱正确使用溶栓、抗凝等药物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出血(如皮下出血、月经量增多、消化 道出血、颅内出血等) 出血的紧急处理:等量硫酸鱼精蛋白作为拮抗剂或静脉注射 维生素 K1
肺栓塞的观察:病人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提示 可能发生肺栓塞。 肺栓塞的处理:立即嘱病人卧床、避免剧烈翻动, 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必要时镇静、止痛,并 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健康教育】 饮食:多饮水,进食低脂及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 畅。 适当运动,促进静脉回流:血流缓慢时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重要因素,应鼓励病人加强日常锻炼,促进静脉回流,预 防静脉血栓形成。对于长期卧床和制动的病人应同时指导其 家属,加强病人床上运动。 若突然出现下肢剧烈胀痛、浅静脉曲张伴有发热等,应警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应及时就诊。
课后思考题: 对长期卧床病人怎样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 ):指慢性周围 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疾病,又称伯格氏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 ,重度嗜烟历史。病变本多数发生在四肢血管,尤其是下肢为 常见。
【病因】 外来因素:吸烟、寒冷与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 损伤和感染等 内在因素:激素紊乱、血管神经调节障碍、遗传 以及免疫等因素
【病理生理】 病变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脉和静脉,常起始于动脉, 后累及静脉,由远端向近端发展,病变呈节段性,病变节段 和正常部分之间的界线非常分明。早期为血管全层非化脓性 炎症、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管 腔狭窄和血栓形成;后期炎症消退,血栓机化,新生毛细血 管形成,动脉周围有广泛纤维组织形成,常包埋静脉和神经 组织。闭塞血管远端的组织可出现缺血性改变甚至坏死 。
【护理评估】 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临床表现 ♣ Ⅰ期:感觉异常(麻木、发凉等)、皮温低、色泽苍白、 动脉搏动减弱 ♣ Ⅱ期:间歇性跛行(评估跛行距离) ♣ Ⅲ期:静息痛 ♣ Ⅳ期:坏疽或溃疡
辅助检查 彩超:可显示动脉的形态、直径、血流波形等; 动脉造影:明确动脉阻塞的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 环建立的情况; 其他:跛行距离及时间的测定、肢体抬高试验等 心理及社会支持系统
【治疗要点】 一般处理:严格戒烟、防止受潮和外伤、肢体保暖、止痛等 药物治疗: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前列地尔) 预防或控制感染 中医中药(活血通络) 创面的处理:干性坏疽 ——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湿性坏疽 —— 控制感染(局部使用含银敷料) 手术治疗:动脉重建术、支架置入球囊扩张、动脉静脉化等 截肢术(肢体远端坏死已有明确界限)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 心理护理,减轻焦虑 ♣ 患肢护理:患肢保暖、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 控制或缓解疼痛: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有效镇痛 ♣ 指导病人功能锻炼 ♣ 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体位与活动:卧床休息 饮食:普食,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切口、穿刺点或肢体残端出血情况 观察肢体远端血运情况 功能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并发症的观察:重建部位血管痉挛或继发血栓形成 静脉回流障碍(动脉静脉化手术) 残端出血(截肢术)
【健康指导】 戒烟:劝告病人坚持戒烟。 体位:病人睡觉或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液容易灌注 到下肢。 保护患肢:勿赤足行走,避免外伤;注意患肢保暖,避免 受寒;鞋子必须合适,不穿高跟鞋;穿棉袜,勤换鞋,预 防真菌感染。 指导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局 部症状。 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感谢您的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