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概述香港貪污出現至七十年代貪污之嚴重 ~ 為什麼做事一定要有「飲茶錢」? ~ 七十年代貪污真的橫行? ~ 哪個行業最貪污? 結論 : 香港 ─ 勝在有 ICAC ?
2 報告大鋼 內容利用教材 一.引言: A)甚麼是貪污? B) 香港 ─ 勝在有 ICAC ? 香港年鑑 二.為甚麼做事一定要有飲茶錢? ~思考問題 香港年鑑、香港年報、房 屋委員會工作報告書 三.七十年代貪污真的橫行?錄影帶、政府檔案、報紙 資料、口述歷史、海報、 短片 四.哪個行業最貪污? A)韓德貪污事件 B)葛柏貪污大案 ICAC 年報、錄影帶、報紙、 百里渠報告書 五.結論: ICAC 是否最令港人引以為榮? ~思考問題 廉政公署網頁 六.參考書目及內容結構
3 「走後門」:比喻以不正當的方法去獲取金錢,所以不是 正常的經由前門進出,而是鬼祟的從後門進出。 「茶錢」、「黑錢」、「派鬼」、 「好處費」 :以不正當 方式而獲得的金錢名稱。 「地老虎」、「房老虎」:地政科、房屋署等部門的貪官。 「走鬼」:在街頭兜攬生意時見警察即鳥獸散,故稱「走鬼」。 「孝敬」、 「打賞」 :給予執法人員或有權力者一些額外的好處, 希望他們能幫助你達到目的。 「運轉費」:商人為推動行政機器加速運轉來為我服務,只好以金 錢疏通。 「開喉費」:消防員開水喉救火時收取費用。 「不行賄辦事不成,不給好處做不成生意」:沒有行賄受賄,甚麼 事情也做不到辦不好。 →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術語出現?反映了什麼?
4 一百多年來,香港在英國統治下,因其地小人多、資源 匱乏、基礎薄弱,經濟上並無突出進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加快了香港的經濟速度,而自六、七十年代開始,香港的經 濟突飛猛進,且成為了國際公認的世界貿易中心、製造業中 心、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訊息中心和重要的旅遊區。由於 經濟成功,香港與新加坡、台灣、南韓被稱為亞洲 “ 四小龍 ” , 香港人的生活水平亦排在亞洲的前列,但是,香港經濟的發 展,向來與一個巨大的社會陰影 ─ 貪污腐敗的泛濫相伴隨 [1] 。 如果說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是充滿活力、生機蓬勃地發展, 那麼,貪污作為它的伴生物也像惡性腫瘤似的不斷蔓延擴散, 嚴重危害了整個社會機體的健康。 [1] [1] 聶振光、呂銳鋒、曾映明著:《香港廉玫》,(香港:中華書局), 1990 年,頁 5 。
5 ( 摘自:《香港年鑑》第二十四回 法規新編,(香港:華僑日報出版社), 1971 年,頁 。 )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香港政府於 1971 年頒布了《防止賄 賂條例》,擴大懲治範圍,加重刑罰。
6 根據 1971 年頒布的《防止賄賂條例》,貪污等於賄賂,行賄 等於受賄,凡公職人員生活水平和擁有的財產與其薪金收入不 相稱,並且無法作合理解釋者,就推定其有貪污行為,構成犯 罪。但是新的制定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負責調查貪 污賄賂的仍然是香港警務處所屬的反貪污部,警方人中執法犯 法的現象不但無法扭轉,而且由於新條例賦予了警方更大的權 力,使得這一現象日益嚴重 [1] 。為此,香港社會反應強烈,市 民紛紛呼喊改革現行體制,成立一個獨立機構取代警方去負責 反貪倡廉工作,直至 1973 年轟動香港的總警司葛柏貪污大案被 揭發後,一個獨立的機構 ─ 廉政公署終於 1974 年 2 月 15 日正式成 立。而此專題報告主要是從一些政府檔案及歷史檔案等去看七 十年代廉政公署在社會之中的角色,從而反映當時社會貪污之 歪風。 [1] [1] 王建新等編著:《香港政制、公務員與廉政》,(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5 年,頁 142 。
7 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歷了急劇的轉變,社會需求平衡上的矛盾 為貪污提供了條件。進入了六十年代,由於合法和非法移民等原因, 香港人口增長迅速 [1] , 1975 年的《香港年鑑》也有提及人口問題,指 出「人口到七四年六月止,估計香港人口已達四百二十四萬八千七百 人,比七三年底估計,增加二萬九千四百人。政府表示,香港人口已 到達爆炸點,如果再任它繼續無限止的增加,則香港的治安、房屋、 教育、醫療、食水,以至就業種種問題都無法解決。到十一日三十日, 政府毅然實行將大陸逃港難民遣回原地,另一方面,居港中國人認為 在人道上不應這樣做,指責之聲四起。」從以上資料,實可以知道當 時人口不斷上升,加上大量難民來港,令社會公共設施不足和就業困 難的矛盾尖銳起來,結果不法生意非常普遍。 [1] [1] 程景民 : 《香港廉政公署》,(中國書籍出版社), 2000 年,頁 5 。
8 ( source: Demographic Trends in Hong Kong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Hong Kong, 1983, Chapter2 table2.1 ) YEAR (Mid- Mid) Populati on at Start of Period BirthDeathNatural increase Net- migration Without migration With migration Number(thousan ds) Per1000Population
9 ( source:1. Hambro, Edvard “ The problem of Chinese Refugees in Hong Kong”. Leyden: A.W. Sijthoff,1955 Table 9 ; 2. 《香港年報》,香港:香港政府印務局, 年,〈人口〉; 3. 林潔珍、廖柏偉 : 《移民與香港經濟》 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 1988 ,頁 。) 年份人口年份人口年份人口年份人口 , , , , , , , , , , , N.A , N.A , N.A , , , , , , , , , , , , , , , , , , , , N.A , , , , , , ,300
10
11 (摘自:《香港的發展( )統計圖表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 1998 年,頁 18 。)
12 六、七十年代那時候,貪污問題在公共服務機構中十分嚴重,如救護 人員在接送病人往醫院前,向病人索取「茶錢」;消防員開水喉救火要收 「開喉費」;病人要「打賞」醫院的亞嬸,才可取得開水或便盆;考取駕 駛執照,也要賄賂考牌官;就是連輪候公屋,申請入學或各種公共服務, 也要賄賂有關官員。而貪污風氣在警隊中更為嚴重。受賄的警務人員更包 庇黃、賭、毒等各種非法罪行,社會治安、秩序受到嚴重的威脅。市民雖 飽受貪污的禍害,卻敢怒而不敢言。 七十年代,香港已發展成為一個華洋雜處的繁盛都會,部分華人接 受了良好的教育,增加了對國際社會的認識,許多外地人被香港充滿活 力和機會的特性吸引,在此安身立業,這些人聯合起來利用報章、電台、 電視和公眾論壇,發表個人意見及要求,成為社會上一股輿論壓力,直 至 1973 年轟動香港的總警司葛柏貪污大案被揭發後,一個獨立的機構 ─ 廉政公署終於 1974 年 2 月 15 日正式成立。
13 (Sources: Sing Tao Man Po, ) (Wah Kiu Yat Po, ))
14 (source: HKRS No. 156 D & S No. 3/91, )
15 ( source: Hong Kong Social and Economic Trends, , Cense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Hong Kong, 1980, p.8 。) Percentages Male 1961 Fema le TotalMal e 1971 Fema le TotalMal e 1976 Femal e TotalMale 1981 Fema le Tota l No schooling/ki dergarden Primary Secondary/ matriculatio n Post- secondary/u niversity Total100. 0
16 (摘自:廉政公署網頁: , 2002 年 10 月 8 日。)
17 而當中最早的宣傳片以小販為題材,由於當時大部分小販都是違法 經營的,他們很容易成為貪污的警員、其他的公務員與黑社會的勒索對 象。該片講述一名女小販抱著女兒,在廉署分處門前猶豫不決,但實在 無法再忍受每天被人敲詐金錢,最終決定鼓起勇氣推門進內,舉報貪污。 這段宣傳片令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對鼓勵市民舉報貪污,十分奏效。 (摘自:廉政公署網頁: , 2002 年 10 月 8 日。)
18 「貪污已成為香港警察的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晚上睡覺, 白天起床刷牙一樣自然。」 [1]─ 這是廉政公署成立後第一個因 貪污受賄入獄的警司韓德的名言。從以上的部分也可以知道, 貪污無疑已成為七十年代香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最令人不 滿的是貪污風氣在警隊中蔓延,公眾普遍相信警務人員是從貪 污勾當而致富,警隊每一個職級,上至警司下至巡邏警員都有 人貪污受賄 [2] ,但政府對此似乎束手無策。普羅大眾對貪風猖 獗已達忍無可忍地步,愈來愈多市民就政府漠視此問題的態度 公開表達他們的激憤。七十年代初期,社會上匯聚了一股強大 的輿論壓力,公眾人士不斷向政府施壓,要求採取果斷行動, 打擊貪污。最後,一名外籍總警司葛柏的貪污案,令民怨升達 沸點,政府不得不立即採取行動。 [1] [2] [1][1] 安德烈.費爾著,梁儒盛譯:《韓德回憶錄》,(香港:快報有限公司), 1975 年,頁 7 。 [2][2] 《廉政公署 25 周年紀念》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廉政公署, 1999 年,頁 11 。
19 韓德是前香港警務處偵緝警司,全名是喧尼斯.波斯富.麥斯。這位前警司,自己曾承 認十八年來,幹著「收規」的勾當,他是集團中的重要份子,這個由警察組成的集團,實際 主持了全港的犯罪活動。他一心準備做個貪官,意識中已作出了決定,放棄一切做人的原則 ,目的是使用所有可行的辦法來致富。 (摘自:安德烈.費爾著,梁儒盛譯:《韓德回憶錄》,(香港:快報有限公司), 1975 年。) 直至 1973 年 2 月,副警務處長竇信正式對付韓 德,他無法解釋他的生活水準,於是 11 月 1 日,他 正式入獄一年,但當局並沒有告他串通貪污或貪 污,以至他在獄中仍不停地想將來的歲月,完全 沒有一點悔意。 他曾說:「那時候,我月薪八十鎊,駕駛的 是加士利六九0型汽車,沒有人問過我怎會有錢 買這種車,更沒有人理會我怎會過揮霍的生活、 醇酒、美人和珍饈百味。」
年,總警司葛柏被發現擁有逾四百三十多萬港元財富,懷疑是 從貪污得來。律政司要求葛柏在一星期內解釋其財富來源,然而,在 此期間葛柏竟輕易逃離香港到英國。葛柏潛逃令積聚已久的民怨立即 爆發。學生們在維園舉行集會,抗議和批評政府未能恰當處理貪污問 題,集會獲數千名群眾響應。他們又手持寫著「反貪污、捉葛柏」的 橫額到街上示威,要求政府緝拿潛逃的葛柏歸案。 香港政府終於明白到必須有所行動。在葛柏於 1973 年 6 月 8 日潛逃後 ,高級副按察司百里渠爵士被任命組織一個調查委員會,調查葛柏潛 逃事件。百里渠爵士之後發表了兩次調查報告,在第二份調查報告書 內,他清楚指出:「最壞的一種貪污就是反貪污辦公室所說的『集體 』貪污,就是說整個團體的警員都參與了收取和分配贓款的活動。」 另又提出:「有識之士一般認為除非反貪污部能脫離警方獨立,否則 大眾永不會相信政府確實有心撲滅貪污。」 [1] 港督麥理浩爵士(後來 被冊封為勛爵)迅速接納了百里渠報告書的建議。在 1973 年 10 月的立 法局會議上,他主張成立一個獨立的反貪污組織。 [1] [1] 《百里渠爵士調查委員會第二次報告書》 (Second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f inquiry under sir alastair blair-kerr) 。 香港:香港政府印務局, 1973 年,頁 44 。
21 麥理浩爵士說:「我認為有需要成立一個嶄新的 機構,由德高望重的人員領導,以全力打擊貪污, 並且挽回公眾的信心。公眾對一個與任何政府部 門,包括警務處,毫無連繫而完全獨立的組織明 顯較具信心。」當時,許多社會人士都看到,政 府已開始切實正視貪污問題,為香港展開了一個 廉政年代。 廉政公署在一九七四年二月正式成立,委出姬達 為廉政專員,以執法、預防及教育三管齊下的方 式打擊貪污。廉署成立後第一個重要的任務,就 是要把葛柏逮捕返港。一九七五年初,廉署成功 將葛柏由英國引渡回港受審。結果,葛柏被控串 謀貪污及受賄罪名成立,判處入獄四年。葛柏案 件充份反映廉署打擊貪污的決心,當中也打擊了 不少警方的貪污事件,在社會掀起了一場靜默的 革命。 ( 摘自:《香港年鑑》第二十八回 特載時賢評論, (香港:華僑日報出版社), 1975 年,頁 1 。 )
22
23 各位組員: 希望大家在假期能抽時間到以下網頁 : 1) 香港電台網頁: 收看集體回憶 ─70 年,節目名稱為 “ 我愛香港 因為香港有 ICAC” 2) 廉政公署網頁: 瀏覽 “ 反貪實錄 ” 及 “ 刊物/視聽製作 ” 的部分 同學在瀏覽後可寫下個人感受及要點,並構思一下專題研習的 內容及研究方法等。 p.s. 新年快樂, 學業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