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 58年 66年76年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9年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 义制度确立 挫折: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78年 文革十年 曲折发展十年 过渡时期 两年 徘徊 新时期 导入新课.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 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 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 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 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 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 浩浩风帆.
Advertisements

1978 年和 1979 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 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 他深刻地认识到: “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 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 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 开世界。 ” 通过对外开放,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考点 4 (第 20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 为什么对外开放? 2. 怎样对外开放 ? 3. 有何特点和意义? 4. 中国近代史上两次 “ 开放 ” 有何不同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的道路. 第 11 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 1949—1956 年) 1 、国民经济的恢复( ) ( 1 )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 2 )恢复: 1952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国家开展有.
中国现代史复习 目标: 1. 能建构清晰的第一单元 的知识网络 2. 熟知各重大事件及意义 3. 进一步熟悉并提升知识的 应用、解题能力.
这首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重大决策 ?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经济特区的建立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 12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农村 根本原因: 措施: 意义 “ 一大二公 ” 人民公社旧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专题三 第二课. 第一步:设立经济特区 海南省 深圳 厦门 珠海 汕头 知识小贴士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 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的地区。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 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的地区。
改革开放 30 周年与 民族复兴 · 欢迎您的观看,您在观看时刻可欣赏到音乐《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概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不仅仅指,它分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的 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
▲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 4.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 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体.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 合作探究 1. 农村改革的目的、措施、作用 2. 城市改革的时间、重点、具体 内容 3. 对外开放的目的、形成的格局 4. 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默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 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 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 地聚起座座金山。 ……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 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2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 放新格局的形成; 3 、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 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1 )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 2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 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 3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9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时期——改革开放以后.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十章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发端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与和巨大成就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中国的工业.
第九单元 第21讲 第21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1.(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18题)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第十章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青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邓小平理论.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教案”课题组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本章要点 1、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哪些?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专题三 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走势分析.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014年第四季度中心组学习 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连建平.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开放教育必修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主讲:胡支农.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标感悟 概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海南 深圳 汕头 珠海 厦门.
广州三件宝的重大变化: 传统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 50年代三件宝:司机医生猪肉佬 80年代三件宝:电视冰箱洗衣机 90年代三件宝:买楼买车买电脑.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是在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因子 。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6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5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4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第2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经济体制) 一、改革最先的突破口: 农村 二、农村的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公有)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③ ② 20世纪我国社会经历的三次历史巨变 ① ④ ⑤ ⑥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推翻帝制 历史巨变 邓小平 时代伟人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56年 58年 66年76年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9年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 义制度确立 挫折: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78年 文革十年 曲折发展十年 过渡时期 两年 徘徊 新时期 导入新课

一、历史性转折的背景 政治生活: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的状况如何? 经济发展:生产遭到破坏,停滞不前 思想领域:比较混乱 拨乱反正的任务很艰巨

一、文化方面

二、思想方面 错 误 两个凡是错误主张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 决策,我们都坚决 维护;凡是毛主席 的指示,我们都矢 志不渝地遵循

二、思想方面 纠 正 1. 该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该文章的影响是什么? 重申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根本 否定了 “ 两个凡是 ” 。 ( 1 )全社会展开了一场大 讨论,冲破 “ 两个凡是 ” 的束 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 ( 2 )摆脱陈旧过时的框框 束缚,把注意力放到研究 新情况和实际问题,研究 如何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局面上来。

那么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现代化建设状况如何? 资料 1:20 世纪 70 年代初,在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各种因素中, 科学技术的贡献率高达 72% ,苏联达到 66.7% 。美国的科研人员有 120 万,苏联达 90 万,中国只有 20 多万 资料 2 :据统计,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由 1955 年的 4.7% 下降到 1978 年的 1% 。国内生活物资的匮乏,使各种票证仍是人们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资料 3 : 1978 年 10 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在一家汽车公司,他了解 到这里每个工人每年能生产 94 辆汽车,而我国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厂 ,每个工人每年只能生产 1 辆汽车。在观看自动化程度先进的机器 人焊接生产线时,邓小平感慨地说: “ 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 ” 我国科技水平低,对于经济贡献率低,科研人员缺乏 我国经济水平低,国内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 我国机械化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劳动效率低 三、科技方面

二、历史性转折会议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内容 意义 1978 年 12 月 1. 思想上:全面纠正了 “ 文化大革命 ” 中及其以前的 “ 左 ” 倾错 误,坚决地批判了 “ 两个凡是 ” 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 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 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 经济上:果断 停止使用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的口号,作出 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 放的历史性决策 3.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结束了粉碎 “ 四人帮 ” 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 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 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1978 年 12 月

思想 路线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政治 路线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归八大) 组织 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伟大 决策 实行改革开放 文革:个人崇拜与教条主义泛滥 文革: “ 阶级斗争为纲 ” 文革:两个反革命集团控制国家权力 文革:体制僵化、社会封闭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新领导形成 新道路开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党和国家的伟大历史性 转折 政治:拔乱反正 经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开始 意义:以此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社会主义改革 开放由此揭开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 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标志。

“ 文化大革命 ” 失误是如何纠正的?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解放 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 导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点的依据:

改革开放的推进

一,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二,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 三,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 核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年) 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 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即改革开放的时代。

改 革: 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P48 城市: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形成 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P50.

农村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 共同劳动,平均主义 第一个吃螃蟹者: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

18 户农民的生死文书 时间: 1978 年 12 月 时间: 1978 年 12 月 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 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 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的 上交公粮,不在(再)向 国家伸手要粮。如不成, 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 也干(甘)心,大家社员 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 到十八岁。 概括这份文书的主要内容。 分田到户 上交公粮 看图说史

1980 年产粮 5.02 亿公斤 1981 年产粮 6.70 亿公斤 1982 年产粮 7.15 亿公斤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76 年产粮 0.77 亿公斤

3.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的影响(作用) 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 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 12 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4. 这一时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迅速改变 着中国农村的面貌。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 制改革的决定。 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2. 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 这次会议后,我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 性一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 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年 14 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浙江有宁波和温州) 年 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沿海经济 开发区。 1991 年 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 内陆省会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边境城市、口岸 1. 经济特区 ① 1980 年 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②经济特区的作用 P 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79 年决定 对粤闽 两省实 行特殊 优惠政 策 第一步 经济特区 深圳 珠海 汕头汕头 厦门

外国老板夹着钞票来投资 有人哭诉:特区不又成租界了么? 特区 = 租界?

1979 年决定 对粤闽 两省实 行特殊 优惠政 策 第一步 经济特区 第二步 沿海开放城市 第三步 沿海经济开放区 第四步 内地 多层次有重点, 点面结合的全方 位对外开放。 海南 浦东 深圳 珠海 汕头汕头 厦门

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 稳定、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提高, 也使中国人民 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深圳和浦东的变化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飞速发展的缩影 改革开放的意义 :

这是什么? 它是做什么用的? 为什么要用这个东西? 现在还用它吗?为什么?

农村到城市的关键一步: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的重点在哪里: 城 市 会议通过什么决定: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深圳速度:小渔村的巨变

 深圳市委第一书记的吴南生回忆道: “ 在特区条例 公布后的几天,逃港的人群突然消失了! …… 完全 消失了! ”  近年来,大量的香港人拥入内地反而成为一种潮流。 2006 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署发布 “ 香港居民在 中国内地居住情况及意向 ” 调查结果,数据表明,到 内地定居的香港居民, 2001 年为 4.1 万余人, 2003 年为 6 万余人,而 2005 年为 9.18 万人, 4 年间增长了 一倍多;另外还有 8.02 万人打算未来移居内地。 —— 陈秉安《大逃港》

浦东开发 15 年,年均新增人口 10 万人,人才总量(拥有大专 学历或中级职称)从开发之初的 6.6 万人增加到 30 万人,其中国际 化人才超过 5 万人,包括 2 万多外籍人士,并涌现出 40 多个国际社 区。迄今共有 37 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180 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 数十家国内大集团总部设在浦东。浦东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 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 浦东新貌

深圳和浦东的巨变有什么共同点? (至少归纳出三条) ◆都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国家对这两个地区都给予了优惠的经济政策。 ◆ 两地都是从相对落后的地区一跃成为南部和东部的 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发展速度快、变化大。 ◆ 都是发展速度快、变化大的改革开放的成功典型; ◆都发挥了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龙头作用

 党的改革开放总方针决策的正确 性,  人民的创新开拓进取。 深圳与浦东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2 、 1980 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 特区,其中有一个是在 1842 年的中英《南京条约 》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 A 、广州 B 、厦门 C 、福州 D 、深圳 1. 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 .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 .海南建省 C .上海浦东的开发 D .西部的开发

自我检测: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解放思想 C. 实事求是 D. 改革放开 A. 民主集中制 B. 解放思想 C. 实事求是 D. 改革放开 年邓小平说: “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 其本质含义是 ( )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改变陈旧的落后的思想观念 D. 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C. 改变陈旧的落后的思想观念 D. 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 推行。根本原因是( ) A. 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A. 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B. 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 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 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 C. 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 D. 适应了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 D. 适应了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 C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