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职业大学 杨理连 2011 年 11 月 发挥高职教育引领作用 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 —— 以天津职业大学探索实践为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Advertisements

翁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2 年 9 月 9 日. 第一部分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依据 (一)、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 部发〔 2006 〕 70 号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 国人部〔 2006 〕 87 号 (三)、《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粤人.
商学院教学办 工作汇报 王景峰 2014年6月25日.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大学新生活 用心开启智慧之旅.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山西省2012年度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评估工作培训会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 编制方法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倪祥明.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点分析 鲍 洁 广州.
牛 健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自主创业.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论文:某企业供应链库存成本优化分析
XXXX学院2014年度 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1月15日.
迎接全国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硕士(MBA)水平评估 工作安排会议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职称:***(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
教育硕士课程 课程特色 提供具弹性修课组合 配合不同知识背景的学员 融合个人经验及新知识 促进学员专业提升.
商学院 工商管理专业.
《旅游英语》课程 师资队伍.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ZIBOIT&ENGINEERING VOCATONAL SHCOOL 03 交换机干道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ZIBOIT&ENGINEERING VOCATONAL SHCOOL 02 认识虚拟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姓 名 出生年月 所在学科 最高学历/位 专业 毕业学校 成果内容 本人业绩 (一)教学内容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克劳斯-雷克曼 教授 德国 凯勒数控教学仿真软件有限公司
Tsing UNIS Education Institution Introduction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关于本门课程.
简介IB和AP.
《机械设计基础》(王军主编)教材配套电子教案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 教师 李琳.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北京市外国语学校和外语实验校初中外语 教学改革实验的历程及启示
教学资源系统简介 主讲人:张耀炎.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介绍 信息工程学院 孙俊国
扁平化精美IT工作实施规划 涛说PPT.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在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座谈会上的讲话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沈翔 美国Qwest国际通信公司高级工程师
姓名 Tel: My Skill 技能1 技能2 技能3 技能4 技能5 技能6.
中国XX大学 毕业答辩模板 此模板可用于本科毕业答辩/硕士毕业答辩/学术研究等.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指南.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创新杯”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二期)评估 专项建设项目情况
甘肃农业大学伏羲学者年度考核 伏羲杰出人才 潘晓婷,女,体育教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专业必修课程 田永中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名师成长路径 名校:学校跨越式发展之路 提升教学质量 积淀文化品位 形成办学特色 名校长:教育名家办学 独特的办学思想 突出的办学实绩
BEIJING SENTO HUARUI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销售人员的职业规划 Andy Cheng.
学习数据结构的意义 (C语言版) 《数据结构》在线开放课程 主讲人:李刚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IT 方法 INTOSAI IT 审计培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天津职业大学 杨理连 2011 年 11 月 发挥高职教育引领作用 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 —— 以天津职业大学探索实践为例

提 纲 一、探索专业口径的衔接二、加强课程的有效衔接三、密切教学组织的衔接四、尝试多元化的招考途径五、中高职教育衔接面临的问题六、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半壁江山,中职教育也占到了中 等教育的一半以上 : 目前高职院校 1246 所,招生 300 多万人;中职 所,招生 800 多万人;中高职教育每 年招生 1100 多万人,在校生 3000 多万人。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 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其中,发挥高职教育引领作用、实现中高职教育 系统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 1246 所 高等学校 1112 所 引 言

学校 通过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动态,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本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影响,合 理确定中职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注重中高职教育在 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技能、专业内涵、教学条件、 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等全方面的延续与衔接。 一、探索专业口径的衔接

学校 专业设置遵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 ( 试行 ) 》 要求, 在中高职专业口径衔接方面主要采取三种模式: 宽口径对接: 如中职精细化工与 高职工业分析与检 验专业的衔接等。 宽口径对接: 如中职精细化工与 高职工业分析与检 验专业的衔接等。 拓展对接: 如中职服装设计与高职人物形象设计 专业的衔接,中职计算机应用与高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衔接; 拓展对接: 如中职服装设计与高职人物形象设计 专业的衔接,中职计算机应用与高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衔接; 相近对接: 如中职环境保护与监 测与高职环境监测与 评价专业的衔接 相近对接: 如中职环境保护与监 测与高职环境监测与 评价专业的衔接 例如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与中职校积极协作,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 共同研究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要求应具 备的职业能力。

专业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的衔接实现。学校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性来构 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目标衔接上, 将中职的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标与高职的技术性、 创造性、人格化目标优化整合,课程设置紧扣中高职共同的培养目标,由浅入深: 中职课程重理论,强模仿,给学生初步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 励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 在课程内容衔接上, 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 制定相互衔接的统 一的课程标准, 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 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 重复, 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 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 性。 二、加强课程的有效衔接

专业核心课 A 专业核心课 B 岗位实习 A 岗位实习 B 公共基础课 B 专业拓展课 B 专业拓展课 A 公共基础课 A 职业资格认证 A 职业资格认证 B 多元升学途径 课程衔接模块图 课程体系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个 部分,以职业资格认证的延续晋升作为课程衔接的引导,以适应满足产 业链上不同层级岗位的需求作为检验标准。

公共基础课程:注意中职和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 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开设提升理论及应用水平 的通识课程,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专业核心课程:以专业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专业基础课和专 业课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益,要求连续学习和积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技 能主线。 专业拓展课程: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提升,尤其是强化学生社会适 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资格认证:依据行业不同层级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学校推动职业教育和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的深度合作。对于同一大类专业,中高职协同制定出能 充分反映行业不同层级需求的能力考核内容及相关课程,分别在中职、高职教育 阶段加以实施、考核。

三、密切教学组织的衔接 加强交流与沟通提升衔接效果。联合举行各对口专业关于课程衔接的教研活动, 实施 5 年的教学计划,这种对口专业间的联合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 提前进入高职,培养职业修养。在正式开学之前,为学生安排为期八周的培训, 减少空窗期,让学生提前进入高职状态。 分析学生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开学之初,针对学生的特点,对既定课程的教学 内容进行筛选,选取和现实生活较为贴近的部分,设计学生参与度高的活动。 了解学生需求,变换教学方法。定期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与个人感受,向任课 教师进行反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设置形式较多的测验环节,利 用测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 教学组织 的衔接

四、尝试多元化的招考途径 天津职大多元化招考途径示意图 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学校采用多元化的招考途径与中职 教育进行衔接: 三年中职课程 + 两年高职课程 联合制定人才培 养方案、联合考 核 面向天津市中职 生自主招生 面向 “ 三校生 ” , 公共课由天津市 统一命题、专业 技能课由学校自 主命题 主要选拔有职业教 育潜能的高中生 尝试选拔获奖中职生 免试进入高职教育

学校通过以上 6 种招考途径,以有效的课程衔接、合理的师资结构作为保障条件,努力联 合中职院校建立一体化的中高职招生考试统筹机制。

2002 年至 2011 年我校与天津市 中职院校进行 “ 三 · 二 ” 对接合作办学 情况,合作校由 6 所增加到 10 所,专 业由 6 个增加到 13 个,年招生学生人 数由 184 人增加到 530 人,约占招生 人数的 15% 。 近 10 年一直开展天津市高职春季高考,招生对象为 “ 三校生 ” 即中职、技校、 职业高中毕业生,年计划 人不等,开展单独命题、自主招生。 在天津市面向普通高中的高考中,从 2009 年开始至今实施自主招生改革, 计划从 200 人增至今年 280 人,重点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选拔有从事职业教育愿 望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考生。

五、中高职教育衔接面临的问题 目前学校的生源还主要来自普通高中而非中职学校, 中职毕业生对口 升入高职的比例一直较小。 五年制和高职单招模式依然存在着专业和课程结构衔接上的错位。 其一, 五年制和高职单招的专业设置同样出现高校大扩招普遍存在的趋 同和扎堆现象。其二, 中职与高职相同或相似专业的设置口径宽窄不一, 容易导致中高职在专业衔接的接口上产生脱节。 中高职衔接环节不完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生源对口衔接的 通道被掐紧, 高职的生源主体来自 3 阶段的高中毕业生, 根据国际教育标 准分类的提法, 3 阶段的学生应经过 4 阶段的补充教育才适合接受 5B 高 职阶段的教育。(如下表所示) 衔接的广度 与深度都待 进一步优化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教育级别中国教育层次结构 级别名称代号层次名称 学前教育 0 幼儿园 初等教育(基础教育第一阶段) 1 小学 初级中学教育(基础教育第二阶段) 2 初中 高级中学教育 3 高中 非高等的中学后教育(升学预备班) 4/ 高等教育第一阶段 (不可直接获得高级研究文凭) 5 ( 4 年以上) 1 硕士研究生阶段(侧重于基 础理论的学科) 2 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侧 重于应用的工医师) 5B ( 2-3 年)专科、高职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第二阶段 (可获得高级研究资格) 6 博士研究生教育阶段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与我国教育的对应关系表

“ 中高职协调发展 ” 在内涵外延的界定上与 “ 中高职衔接 ” 是有所 不同的,它更多侧重于中高职科学发展的体系性和整体性,其中 “ 中高职衔接 ” 是其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包含着横向与产业 企业人才规格标准的对接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的协调对接等 内涵要素。 六、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纵向上中高职衔接方面,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 才成长规律,应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通过中 职升高职、高职入本科、应用本科转专业硕士等多种途径, 拓宽职业教育学生进入高一级院校继续学习的渠道,搭建终 身学习 “ 立交桥 ” ; 同时,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设置的衔接, 宜以专 业群的形式宽口径衔接,避免中高职专业重复设置;同时专 业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的衔接来实现,从而最终实现课程 标准和实训教材的紧密对接。

横向上中高职人才培养应围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不同 层次、类型人才需求,与其主动对接,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 规格,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 与衔接 ; 同时,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 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内要基于终身教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 中高职与体系内的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 (专科)教育、应用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等层次体系,其中实现中等和 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实现与体系内各要素协调,可以探索在高中阶段和普高教育中增设职业 教育课程 ; 鼓励中小学开设职业指导和劳动技术课程,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社 会适应能力 ; 探索与应用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的衔接,在高职院校尝试四年制高 职教育,设立学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以适应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端服 务业的发展需求。

结束语 综上,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以及区域经济产 业升级对各层次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 目标。 当前应按照规划要求,给中职毕业生继续接受高职 教育的机会,提供符合终生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同时 应发挥教育、劳动以及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职 能, 建立一体化的统筹中高职教育的管理机制, 切实打通 初、中、高职前后衔接的发展路径, 让更多中职学生在 职业教育轨道上不断学习和提升。

以上是学校相关的 一些实践做法,也请各 位专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