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xue 第十三讲 国学中的 “ 人道 ” 观 祁志祥. “ 人道者,人之所由。 ”[1]“ 人道 ” 是 “ 人之所以道 ”[2] 。 “ 人道 ” 也就是人应当遵守的道德法则。[1][2] 汉语中的 “ 人道 ” ,最早见于《礼记》、《易传》、《荀 子》。 《易 系辞传》说: “ 《易》之为出也,广大悉备。有天道.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Guoxue 第四讲 国学中的 “ 民本 ” 论. Guoxue “ 民本 ” 出自何处? 《尚书虞夏书 · 五子之歌》夏禹留下训诫: “ 民可近,不可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Advertisements

站长站素材 OM 陈寅恪 Arkey Work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Guoxue 第十三讲 国学中的 “ 人道 ” 观 祁志祥

“ 人道者,人之所由。 ”[1]“ 人道 ” 是 “ 人之所以道 ”[2] 。 “ 人道 ” 也就是人应当遵守的道德法则。[1][2] 汉语中的 “ 人道 ” ,最早见于《礼记》、《易传》、《荀 子》。 《易 系辞传》说: “ 《易》之为出也,广大悉备。有天道 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 [1] 董仲舒《春秋繁露 天道施》。[1] [2] 《荀子 儒效》。[2]

作为做人之道,荀子说: “ 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 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 ” 《礼记 中庸》说: “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 也。 ”“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也。 ”

一、 “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

关于 “ 人道 ” ,《易 说卦传》有一段名言: “ 立天之 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 曰仁与义。 ” “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 以有礼也。 ”[1]“ 礼者,人 道之极也。 ”[2] “ 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 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3] [1] 《晏子春秋 · 内篇谏上二》。[1][2][3] [1] [2] 《荀子 礼论》。[2] [3] 《荀子 · 劝学篇》。[3]

董仲舒指出: “ 天道施,地道化,人道义。 …… 故君子非 礼而不言,非礼而不动 …… 见善者不能无好,见不善者不 能无恶,好恶去就,不能坚守,故有人道。 ”[1][1] 所以他强调: “ 身之养重于义。 ” 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只有在这个根本上立脚站稳了,人才是名副其实的 “ 人 ” 。 [1] 董仲舒:《春秋繁露 天道施》。 [1]

唐代的韩愈教导弟子: “ 养其根而俟其实, 加其膏而希其 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

二、 “ 成人之美 ” 、 “ 与 人为善 ”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 在止于至善。 ” 《礼记 · 大学》。 善良是一种自我的牺牲、利他的奉献。孔子说: “ 君子成 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孟子说: “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为人着想,助人为乐,是 “ 善良 ” 涵义的最好注脚。

善良是一种博爱。 杜甫生活的年代遭遇安史之乱,目睹生灵涂炭、 百姓流离失所,他从悲天悯人的博爱精神出发呼 唤: “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常不用! ”[1]“ 安 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2][1][2] 晚年,他居住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由此想起了天 下受冻挨饿的寒士,于是慨叹: “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何时 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1] 杜甫《洗兵马》。 [1] [2] 杜甫《昼梦》。[2]

苏轼读史,有感于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 唐玄宗为了满足杨贵妃吃鲜荔枝的喜好而劳民伤财,发出 “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wěi ” 的呼号 [4] 。 [4]

安石面对杜甫画像想起这句诗,咀嚼 “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 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 ,感慨涕零,誓死效仿。 [1] [1] 白居易穿上新做好的布裘和绫袄,想到的是洛阳城和普天 之下的 “ 寒人 ” : “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 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 盖洛阳城? ”[2]“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 天下无寒人? ”[3][2][3]

三、积极进取,坚韧不拔 “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1] [1] 《周易 · 乾 · 象》。[1] “ 自胜者强。 ”[1][1] “ 自胜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2][2] [1] 《老子》第三十三章。 [1] [2] 《格言联璧 · 持躬类》。[2]

“ 志当存高远 ” 。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人最大的资产是希望,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 不怨天,不尤人。 ”[1][1] “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2][2] “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 有司之不公。 ”[3] [1] 《论语 · 宪问》。[3] [1] [2] 《周易 · 系辞下》。[2] [3] 韩愈《进学解》。[3]

“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1] , [1] 司马迁《报任安书》。[1]

“ 天降大任天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 《孟子 · 告子下》。曾:通增。[1]

四、泰而不骄、功成弗居 老子说: “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 孔子说: “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 已。 ” 王守仁: ““ 人生大病。只是一 ‘ 傲 ’ 字。 ”“ 谦者众善之基,傲 者众恶之魁。 ” “ 人情皆欲求胜,故悦人之谦 ”[1] [1] 刘劭《人物志 · 八观》。 [1]

《尚书 · 大禹谟》告诫: “ 满招损,谦受益。 ” 所以, 孔子指出: “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 [1] 泰:安舒。[1] 荀子:君子能则宽容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以畏 事人 [1] ;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妬 嫉怨诽以倾覆人。 [1] [4] 《荀子 · 不苟》。[4]

如何进行谦虚修养呢? 一是怀柔守下,以退为进。这是老子的智慧。 “ 不 自见 [1] ,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2] ,故有 功;不自矜,故长 [3]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 ”[4]“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5]“ [1] 见:同现。自见:自显于众。 [1] [2] [3][4][5] [1] [2] 伐:夸耀。[2] [3] 矜:矜傲。长:长久。[3] [4] 《老子》二十二章。[4] [5] 《老子》二十九章。泰:太,过甚。[5]

二是不自我炫耀,不居功自傲,不盛气凌人,不 咄咄逼人,功成弗居,厚德载物,温厚谦让,低 调做人。这是儒家和道家的共同主张。老子说: “ 圣人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 唯弗居,是以不去。 ” 孔子说: “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 以其功下人者也。德盛,礼恭,谦也者,致恭以 存其位者也。 ” “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彰人之善,而美 人之功,以求下贤。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 之。 ”

三是居安思危,保持谨慎。 孔子告诫说: “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 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周易》说: “ 君子以思患而豫(通预)防之 ” (《既济 · 象》

四是居敬持敬,不放纵、不懈怠。谦虚之人,常怀虚心, 所以以 “ 敬 ” 克己事人。 “ 敬 ” 是儒家礼教的核心范畴。《周易 · 系辞》说: “ 敬以直 内。 ” 指用 “ 敬 ” 修养心性。《孟子 · 离娄下》说: “ 有礼者敬 人。 ” 指用 “ 敬 ” 尊重他人。

汉代《孝经》主张 “ 广敬 ” : “ 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 并强 调不仅要 “ 以敬事长 ” ,而且要 “ 居上敬下 ” : “ 礼者,敬而已 矣。 ”“ 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 到宋儒手中, “ 敬 ” 作为对抗佛 家万事皆忘的 “ 静 ” 的修养概念提出来。

谦虚还意味着虚怀若谷,善于向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习。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1] 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成就众善。 “ 江海之 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 。 [1] 《论语 · 学而》。[1][2] [1] [2] 《老子》六十六章。[2]

五、 “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春秋之际晋国大夫士季对晋灵公说: “ 人谁无过,过而能 改,善莫大焉。 ”[1] 什么叫过错?孔子说: “ 过而不改,是 谓过矣。 ”[2] 所以孔子主张 “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 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刚愎自用。[1][2][4]

《周易》指出:什么叫 “ 无咎 ” ? “ 无咎者,善补过也。 ” “ 君 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明代道德学家王守仁《改过》一文说: “ 不贵于无过,而 贵于能改过。 ”

如何对待自己的过错,在古人看来,是君子与小 人的重要区别之一。 《论语 · 子张》记载子夏的话: “ 小人之过也必文。 ” 朱熹《论语集注》解释说: “ 小人惮于改过,而不 惮于自欺,故必文以重其过。 ” 邵雍指出: “ 君子改过,小人饰非;改过终悟,饰 非终迷;终悟福至,终迷祸归。 ” [2] 李觏《易论第九》。[2] [3] 申居郧《西岩赘语》。[3]

具体说来,作为道德君子,究竟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过错 呢?宋代道德学家陆九渊要求: “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 改过不惮。 ”[1] [1] 陆九渊《与傅全美》。[1]

首先是 “ 闻过则喜 ” 。 《论语 · 子张》,子贡语: “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 ”[1] “ 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 岂徒顺之? 又从为之辞。 ”[2] 荀子谈修身: “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吾当者,吾友 也;谄谀我者,吾贼也。[1][2]

魏征指出: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 [1] 《旧唐书 · 魏征列传》。[1]

其次是 “ 知过不讳 ” 。 “ 知过 ” 的主要途径是 “ 内省 ” 。内省知过的渠道之一是 “ 见贤 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 , “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 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2] [1] 《论语 · 里仁》,孔子语。[1][2] [1] [2] 《荀子 · 修身》。[2]

孔子弟子曾参说: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孟子说: “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

孔子主张不怨天尤人,更加严格地反省和要求自己: “ 不 患无位,患所以立。 ”[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 也。 ”[2] “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3]“ 君子求 诸己,小人求诸人。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 矣。 ”[4]“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 乎? ”[5][1][2][3][4][5]

再次是 “ 改过不惮 ” 。能 “ 闻过 ” 、 “ 知过 ” ,最终是为了 “ 改过 ” 。 改正错误是痛苦的。所以孔子强调: “ 过则勿惮改。 ”[1] 孔 子告诫人们: “ 见善如见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 。[1] 孟子: “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 及其更也,民皆仰 之。 ”[3] 知过能改,有错必纠,反而会赢得人们的敬仰。[3]

六、推诚不欺 守信不疑 如何进行 “ 诚信 ” 修养呢?韩婴《韩诗外传》卷五说: “ 内不 自诬,外不诬人。 ” 宋代林逋 bū 《省心录》提出: “ 推诚而 不欺,守信而不疑。 ” 这可作为 “ 诚信 ” 修养的两个抓手。 首先是对自己 “ 推诚而不欺 ” 。《大学》说: “ 所谓诚其意者, 毋自欺也。 ” 孟子说: “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

东汉名臣杨震在赴任东莱郡太守的途中,经过昌邑县。昌 邑县令王密是他过去推荐的秀才,王密深夜带十斤黄金私 赠杨震。杨震说: “ 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 这是为什么呢? ” 王密说: “ 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 ” 杨 震回答说: “ 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 道呢? ” 不自欺欺人,就会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不 在能力问题上欺世盗名。 [1] 《论语 · 为政》。杨震 [1]

其次是对他人 “ 守信而不疑 ” 。孔子反复告诫人们: “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言必信,行必果。 ”“ 始 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 言而观其行。 ” 《礼记 · 表记》要求: “ 君子不失口于人,故言足信 也。 ” 《左传 · 昭公八年》强调: “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 当然,孟子也补充说明过: “ 大丈夫言不必行,行 不必果,惟义所在。 ”[5][5]

据司马迁《史记 · 季布栾布列传》说: “ 得黄金百斤, 不如得 季布一诺。 ” 季布是秦末汉初项羽的部下,以讲信义出名。 只要承诺别人的事情,千方百计也要兑现。他曾几次率兵 打得刘邦狼狈不堪,所以刘邦当上皇帝后悬赏千金追捕季 布。刘邦的大臣中有人为季布的人格精神感动,出面向刘 邦求情。刘邦最终采纳了大臣的谏议,赦免了季布,并任 命季布做了汉朝的官吏。于是, “ 一诺千金 ” 传为美谈。

湖北孙水林兄弟俩每年都会在年前给农民工结清工钱, 2009 年底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给农民工结清工钱,在返 乡途中遭遇车祸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 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兄弟俩 的诚信之举深深打动了全中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