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說劉蓉
一. 題解 本文節選自養晦堂文集。作者以少年時代 的親身經驗,說明習慣對人有很大的影響, 並藉此叮嚀讀者:在事情剛開始始就要謹 慎,由此養成良好的習慣。說理精要,發 人深省。 本文節選自養晦堂文集。作者以少年時代 的親身經驗,說明習慣對人有很大的影響, 並藉此叮嚀讀者:在事情剛開始始就要謹 慎,由此養成良好的習慣。說理精要,發 人深省。
二. 作者 劉蓉,字孟容,號霞仙,清湘鄉 ( 今湖南省 縣鄉 ) 人。生於仁宗嘉慶十一年 ( 西元一八 0 六年 ) ,卒於莫穆宗同治十二年 ( 西元一八七 三年 ) ,年六十八。曾任陝西巡撫,平定回 亂。著有養晦堂文集、思辦錄疑義等書。 劉蓉,字孟容,號霞仙,清湘鄉 ( 今湖南省 縣鄉 ) 人。生於仁宗嘉慶十一年 ( 西元一八 0 六年 ) ,卒於莫穆宗同治十二年 ( 西元一八七 三年 ) ,年六十八。曾任陝西巡撫,平定回 亂。著有養晦堂文集、思辦錄疑義等書。
三. 分析 1. 本文是篇說喻類論說文,作者舉例論述 「學貴慎始的道理。 1. 本文是篇說喻類論說文,作者舉例論述 「學貴慎始的道理。
四. 結構 2. 文章結構:前三段用順敘法,記敘小時後 的親生體驗此為引事入提法。以敘事主, 只敘述事實,不加議論,正是「即事而窮 理」的做法。末段是說理,並提出主題作 結。 2. 文章結構:前三段用順敘法,記敘小時後 的親生體驗此為引事入提法。以敘事主, 只敘述事實,不加議論,正是「即事而窮 理」的做法。末段是說理,並提出主題作 結。 3. 文中最後一句話 ── 君子之學貴慎始,是 前文的主題,也是全文的結論。 3. 文中最後一句話 ── 君子之學貴慎始,是 前文的主題,也是全文的結論。
五. 修辭 (1) 省略:「蓉 ( 於 ) 少時」、「讀書 ( 於 ) 養晦 堂之西篇一室」、「足履 ( 於 ) 平地」、「君 子之 ( 於 ) 學貴 ( 於 ) 慎始」、「何以 ( 治 ) 天下 國家為」。 (1) 省略:「蓉 ( 於 ) 少時」、「讀書 ( 於 ) 養晦 堂之西篇一室」、「足履 ( 於 ) 平地」、「君 子之 ( 於 ) 學貴 ( 於 ) 慎始」、「何以 ( 治 ) 天下 國家為」。 (2) 倒裝:「一室之不治」是「不治一室」 的倒裝;「之」是助詞,表賓與提前。 (2) 倒裝:「一室之不治」是「不治一室」 的倒裝;「之」是助詞,表賓與提前。 (3) 排比:「俛而讀,仰而思」。 (3) 排比:「俛而讀,仰而思」。
五. 修辭 (4) 設問:「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 為?」 (4) 設問:「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 為?」 (5) 譬喻:「如土忽隆起者」、「而漥者若 平」。 (5) 譬喻:「如土忽隆起者」、「而漥者若 平」。 (6) 感嘆:「噫 ! 習之中人矣哉 ! 」 (6) 感嘆:「噫 ! 習之中人矣哉 ! 」 (7) 敘事句:「君子之學貴慎始」。 (7) 敘事句:「君子之學貴慎始」。 (8) 同意複詞:「浸淫」。 (8) 同意複詞:「浸淫」。 (9) 疊孕複詞:「讀書」。 (9) 疊孕複詞:「讀書」。
六. 文意 1. 「俛而讀,仰而思;思而弗得,輒起,繞 室以旋。」此指嘔心絞腦,搜索枯腸。前 兩句代表作者學思並重的讀書態度。 1. 「俛而讀,仰而思;思而弗得,輒起,繞 室以旋。」此指嘔心絞腦,搜索枯腸。前 兩句代表作者學思並重的讀書態度。 2. 書房的徑尺窪地,所以會「浸淫日廣」, 乃因每日踐踏,不斷坍塌。 2. 書房的徑尺窪地,所以會「浸淫日廣」, 乃因每日踐踏,不斷坍塌。 3. 「室有漥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 礩焉;既久而遂安之。」此乃人之常情, 習慣成自然。 3. 「室有漥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 礩焉;既久而遂安之。」此乃人之常情, 習慣成自然。
六. 文意 4.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此句 話的意境同於觀微知著,以小見大,也是 責備語氣。 4.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此句 話的意境同於觀微知著,以小見大,也是 責備語氣。 5. 「後蓉履其地,蹴然以驚。」這是因為習 於原來漥地。 5. 「後蓉履其地,蹴然以驚。」這是因為習 於原來漥地。 6. 「己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這是說久 而久之,「習慣成自然。」 6. 「己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這是說久 而久之,「習慣成自然。」
六.六.六.六. 7. 「噫 ! 習之中人甚矣哉 ! 足履平地,不與漥 適也;及其久,而漥者若平。」此句含義 同於「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7. 「噫 ! 習之中人甚矣哉 ! 足履平地,不與漥 適也;及其久,而漥者若平。」此句含義 同於「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8. 「君子之學貴慎始」這句話的含意同於 「好的開始試成功的一半」。 8. 「君子之學貴慎始」這句話的含意同於 「好的開始試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