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眉錦蛇 黑嘴端鳳頭燕鷗 山羌 台灣山椒魚 弗氏海豚 黃喉貂
黑眉錦蛇(學名: Elaphe taeniura )為游蛇科錦蛇屬的爬行 動物,俗名花廣蛇、黃頜蛇、家蛇、慈鰻蛇、菜花蛇、黃長 蟲、錦蛇。分布於朝鮮、越南、寮國、緬甸、印度、台灣以 及中華民國大陸地區等地,一般生活於平原丘陵及山區以及 常棲居於房屋及其附近。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 3000 米。該物 種的模式產地在浙江寧波、泰國。學名游蛇科錦蛇屬爬行 動物朝鮮越南寮國緬甸印度台灣中華民國大陸地區 黑眉錦蛇 特徵:黑眉錦蛇屬於無毒的大型蛇類,身長可達 2 米以上。 全身佈滿黃色和黑色的花紋,頭部有一道明顯的黑色過眼線,類似黑 色的眉毛,因此被稱作「黑眉錦蛇」。 黑眉錦蛇習性:日行性蛇類,但在夜晚也會出來活動。性情溫和,以 老鼠、小型鳥類、蛋為主食。因常在住家附近活動,與南蛇、眼鏡蛇、 王錦蛇在台灣被稱作「四大家蛇」。卵生。
山羌(學名: Muntiacus reevesi ),俗名羌仔、麂、麂子、 黄麂,英文俗名 Formosan Reeve's muntjac 。草食性動物, 其亞種為臺灣特有。臺灣有三種鹿科動物,這三種分別是水 鹿、梅花鹿及山羌,而山羌是體型最小的一種臺灣鹿科;該 動物屬於珍貴稀有野生動物,面臨獵捕壓力。水 鹿梅花鹿 山羌型態:身長不及一米,雄性有短角而雌性僅有骨質隆起,在鹿科 動物中公山羌的角並不特化,且保有其他鹿科動物所沒有的上犬齒, 靠保護色及靈敏的行動來避敵,雄性額內緣至角基內側各有一黑色條 紋,雌性則在額前有盾型班塊,白色的腹部以及尾巴下方的白色也是 主要特徵,叫聲似犬吠 。 山羌習性 : 山羌多數獨居,其領域幾乎不會重疊, 於一隻雄性的領域中可能會有三、四隻一齊的雌 性。
台灣山魚 椒 臺灣山椒魚的學名是 Hynobius formosanus ,又 名臺灣小鯢,因身上有山椒的味道,所以被稱 作山椒魚。其體長約 6 ~ 9 公分,終生具有尾巴, 屬於兩生類的生物,原本是處於寒帶的物種, 約在十萬年前的冰河時期,牠們移至臺灣生活, 就是所謂的孑遺生物,現可在臺灣二千(或一 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高山(如玉山)看到他們 的蹤跡。山椒兩生類寒帶冰河時期臺灣孑遺生物玉山
黑嘴端鳳頭燕鷗(學名: Thalasseus bernsteini ,異名: Sterna bernsteini - 參看 Bridge et al., 2005 ) ,是燕鷗科的一種海鳥,與白嘴端燕鷗 T. sandvicensis 和 小鳳頭燕鷗 T. bengalensis 有密切關係,尤其是與前者的差 別只是喙部的顏色與之相反 (前端黑色,餘為黃色)。與後者的區別-兩者 的越冬地有重疊-在於黑嘴端鳳頭燕鷗的背為白色、翅膀呈淺灰色,其黑色 喙尖有一白點。另外,類似的大鳳頭燕鷗則比之更大,背與翅膀顏色較深, 喙全部黃色。學名異名燕鷗科白嘴端燕鷗 小鳳頭燕鷗大鳳頭燕鷗 本種為一極危物種,在 2000 年在馬祖列島一個大鳳頭燕鷗群集附近發現四頭 成鳥和四頭雛鳥以前,在文史記載上,已有 137 年未出現過,使其曾一度被認 為已經絕種,故有「神話之鳥」之稱。於此之前,在中國山東省北部海岸、 福建省閩江口、菲律賓、泰國、印尼、和沙勞越也曾有它們的蹤影。 2004 年 在浙江韭山列島發現另一處繁殖地。 2000 年馬祖列島中國山東省菲律賓泰國印尼沙勞越 2004 年浙江韭山列島 其數目的下降被歸咎於濫採鳥蛋。它們能夠在馬祖存活,可能的原因是馬祖 過去為一處軍事禁區,進入當地被限制有關。目前馬祖已經劃設了一燕鷗保 護區。馬祖燕鷗保 護區 在中國大陸和臺灣的海岸仍然有發現它們的可能:正在遷徙的燕鷗曾在八掌 溪被發現。目前的估計剩下的個體於 100 隻。中國大陸臺灣八掌 溪
弗氏海豚(學名: Lagenodelphis hosei )為海豚科壇喙海豚屬下唯一的 動物,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深處,但也 會出沒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在中國大 陸,分布於台灣海域等地,多見於熱 帶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婆羅洲。學名海豚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中國大 陸婆羅洲
黃貂喉 黃喉貂(學名 Martes flavigula ),又名喜瑪拉雅貂、 青鼬,主要分佈於東亞和東南 亞及俄羅斯外東北地區。東亞東南 亞俄羅斯外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