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史詩《摩訶波羅多》-印度古代梵文敘事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Advertisements

四大古文明~印度 資料來源: 1.古文明的傳承--印度歷史 (1)
Sri Ranganathaswamy Temple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中國人壽 徐真真.
學習重點 第 1 節 東亞的宗教與社會 1.了解普世宗教的意義。 2.了解佛教的形成與早期佛教的發展。 3.了解佛教向外傳播的過程。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星光 希望若不熄滅就會亮成心中的星光.
世界輪流轉 經文 : 路加福音16:19-31 講員 : 吳克定牧師 講題 : 「天國的奧秘 ─ 耶穌的比喻」:天國的性質之十
我的五官 眼睛、耳朵、鼻子、嘴、和眉 毛 眼睛 鼻子 耳朵 嘴巴 眉毛 五覺 5 Senses 嗅覺 視覺 聽覺 味覺 觸覺.
Ch1-1-3 & Ch1-2-2 印度古文明 & 宗教思想的銳進.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野地的花 穿著美麗的衣裳 天空的鳥兒 從來不為生活忙 慈愛的天父 天天都看顧 他更愛世上人 為他們預備永生的路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六年級 數學科 下學期 數形.
教會節期禮儀 從受難到基督升天.
時代巨輪下對聖經的挑戰 平安福音堂聯堂培靈會 2014年3月13日.
祂能改變 讓我們同心敬拜創造天地的主 讓我們齊聲頌揚全能的神 用大信心來讚美主的慈愛長存 祂要醫治 祂要拯救 釋放被擄的人 祂能改變 改變 使水變成酒 祂能改變 改變 化苦為甘甜 當我們心未感覺 眼未看見之前 祂已開始 祂已運行 祂正在成全.
Here I am To Worship 我在這裡敬拜.
猜猜看下面的圖片是什麼?.
All For The Love Of A Girl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作者 : 彭冠偉 ★班級 : 601 ★指導老師 : 潘政宏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動物世界.
南亞地形圖 單 4 元 亞洲(二)──南亞、中亞與西亞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6 配合社會(五) 三上地理 4 ─ 1.
All For The Love Of A Girl
(1) Meekness and Majesty 溫柔卻又威嚴
He’s Been Faithful Carol Cymbala
太空 Random Slide Show Menu
第一講:課程介紹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好書介紹   2009年12月14日.
國民中小學最基本一千字詞-b 國民中小學最基本一千字詞-a 關開.
研習題目 蘇門答臘西南地震.
多元文化概論.
1. 三姑六婆計算機 2. 流動FAX機 3. Card Talk 4. 搜尋引擎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第二-1章 生命尊嚴與品質   「太陽不會無為而照的。」 ---史懷哲 「未經檢驗的生命不值得生存。」 ---蘇格拉底.
十八界的 樂受概念.
大能勇士 (撒母耳記下23章).
畢達哥拉斯 與 畢氏定理.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六年級 數學科 下學期 數形.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St. Patrick’s Day.
小學數學科 方塊圖 製作 — 麥頌儀老師 (青山天主教小學上午校).
圖解配方法 張美玲老師製作.
同心合意 腓一:1~11.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S.1D(5,29,35,36).ppt 神創造的世界 S.1D 游浩軍 王惠成 陳惠雁 丁衍光.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正向輔導管教 (國小案例 分享與座談) 基隆市中和國小張意欣老師.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認識聖誕節.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動畫演示 Node規範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像是增加節點、刪除節點、讓節點做一些事、取得第n個節點等等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參、歌唱的型態與種類 歌唱的藝術.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天恩的呼喚 一、 羅 1:18-23 朱世平牧師.
信息 永生系列 第四講 永生的過程 (2) 約翰福音 6:50-51 牟張大明姊妹.
畫夢女孩,她的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 Akiane
我最喜愛的動物-棕熊 楊廷欣 3D (22).
超越的基督 (一)逼迫當中,信息勉勵(引言).
Kneels in humility and washes our feet
太空 Random Slide Show Menu
經文:約翰一書 5:1-12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凡愛生 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
經文:歌羅西書 1:1-8 1 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和兄弟提 摩太 2 寫信給歌羅西的聖徒,在基督裡有忠心的弟
2009年10月11日 薛忠勇 信息:「生命之道」 經文: 約翰福音1章1-14,17-18節.
L3 Dialogue Linda: Hey! What are you guys doing? 嘿!你們倆個傢伙在做什麼?
主日學 – 舊約課程 〈出埃及記〉4 ~ 摩西回埃及見法老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古印度史詩《摩訶波羅多》-印度古代梵文敘事詩 描寫班度和俱盧兩族爭奪王位的鬥爭,與《羅摩衍那》並稱為印度兩大史詩) 寫成於公元前一五○○年,距今約有三千五百多年了。 書中記載的史實則要比成書時間早二千年 就是說書中的事情是發生在距今約五千多年前了。

此插圖描繪了諸神乘坐飛毯觀看戰爭的場面。 此插圖描繪了諸神乘坐飛毯觀看戰爭的場面。 

此書記載了居住在印度恆河上游的科拉瓦人和潘達瓦人、弗裡希尼人和安哈卡人兩次激烈的戰爭。從這戰爭的描寫中來看,那是核子戰爭! 書中戰爭的描述:「英勇的阿特瓦坦,穩坐在維馬納(類似飛機的飛行器)內降落在水中,發射了「阿格尼亞」,一種類似飛彈武器,能在敵方上空產生並放射出密集的光焰之箭,如同一陣暴雨,包圍了敵人,威力無窮。 剎那間,一個濃厚的陰影迅速在潘達瓦上空形成,上空黑了下來,黑暗中所有的羅盤都失去作用,接著開始刮起猛烈的狂風,呼嘯而起,帶起灰塵、砂礫,鳥兒發瘋地叫……似乎天崩地裂。」「太陽似乎在空中搖曳,這種武器發出可怕的灼熱,使地動山搖,在廣大地域內,動物灼斃變形,河水沸騰,魚蝦等全部燙死。火箭爆發時聲如雷鳴,把敵兵燒得如焚焦的樹幹。」

那麼古爾卡製造的攻擊後果則是一場核彈爆炸及放射性落塵中毒。 如果阿特瓦坦武器造成的後果像一場火暴 那麼古爾卡製造的攻擊後果則是一場核彈爆炸及放射性落塵中毒。 「古爾卡乘著快速的維馬納,向敵方三個城市發射了一枚飛彈。此飛彈似有整個宇宙力,其亮度猶如萬個太陽,煙火柱滾升入天空,壯觀無比。」 「屍體被燒得無可辨認,毛髮和指甲脫落了,陶瓷器爆裂,飛翔的鳥類被高溫灼焦。為了逃脫死亡,戰士們跳入河流清洗自己和武器。」 後來考古學家在發生上述戰爭的恆河上游發現了眾多的已成焦土的廢墟。 大塊大塊的岩石被粘合在一起,表面凸凹不平。 要能使岩石熔化,最低需要攝氏一千八百度。一般的大火都達不到這個溫度,只有原子彈的核爆炸才能達到。

這些考古發現吻合了流傳的史料記載,我們可知五千多年前人類也曾在印度發展出高度文明,甚至熟悉利用核能,卻由於爭權奪利而濫用,使他們遭到了毀滅。                                                      在德肯原始森林裡,人們也發現了 更多的焦地廢墟。 廢墟的城牆被晶化,光滑似玻璃,建築物內的石製傢具表層也被玻璃化了。除了在印度外,古巴比倫、撒哈拉沙漠、蒙古的戈壁都發現了史前核戰的廢墟。廢墟中的「玻璃石」都與今天的核試驗場的「玻璃石」一模一樣。 這些考古發現吻合了流傳的史料記載,我們可知五千多年前人類也曾在印度發展出高度文明,甚至熟悉利用核能,卻由於爭權奪利而濫用,使他們遭到了毀滅。

                                     印度史

南亞

印度河河谷大事年表 第一階段:7000-4000 BC 印度河谷開始出現農村社會 第二階段:4300-3200 BC 發展農業與田野社會 第四階段:3000- 1500.BC 哈拉帕(Harappa)文明時期( 2500-1700 BC印度河谷高度發展) 第五階段:2000 BC亞利安人(Aryans)進入恒河河谷區( Ganga valley) 第六階段:800 BC :阿利安人發展至孟加拉地區,開始了史詩時代 327 BC: 亞歷山大入侵

西元前325年建立了孔雀王朝,形成了統一的國家。 8世紀起,阿拉伯人開始入侵印度,引進了伊斯蘭文化。 16世紀初,建立了蒙兀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 1757年爆發了印度和英國的普拉西大戰,印度戰敗,逐步淪 為英殖民地。 1849年英侵佔印全境。 1857年爆發歷時近兩年的印度人民反英大起義。 1947年6月,英公佈了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的“蒙巴頓方案”。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實現獨立。 1950年1月26日宣佈成立印度共和國,但仍為英聯邦成員國。

三神一體 創造神—婆羅門(梵天) 保護之神—毗濕奴 破壞神—濕婆

婆羅門教的思想家認為,宇宙的本體是"梵"(Brahman); 人的諸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膚)的主宰體,生命活動的中心是"我"(Atman), 梵和我兩者間在本質上是一體的."我"雖然表現的多種多樣,但這只是幻象, 真正實在的只有最高的"梵". 梵是一切的根本,是"我"的本質.世俗之人把"梵"與"我"看作是不同的東西,或僅認為"我"是人的根 本.而不認識"梵",這就是無明(幻).人如果有無明,不信奉婆羅門教,不履行種姓義務,就或陷入痛苦 的生死輪迴.輪迴狀態根據人生前的行為好壞而有優劣之分,行善成善,行惡成惡.要跳脫輪迴,達到 解脫,只有信奉婆羅門教,尊守婆羅門教的種種宗教規定,掌握梵的知識(認識梵我同一).

【主流三大神明】 ◆大梵天Brahma   是宇宙的創造者。兼管文藝和智慧。 因此又被稱為“智慧之神”。 ─模樣- 大梵天長著四個頭,面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四個頭象徵四部吠陀、四個種姓和四個時節。他有四隻手,分別拿著“吠陀”經典、蓮花、湯匙和念珠(或缽)。有時拿一個長柄琵琶。 ─座騎- 天鵝,但也坐在蓮花寶座。 大梵天是佛教的稱呼,在印度神話中大都稱為婆羅門神 或婆羅賀摩,即俗稱的四面佛。

◆毗濕奴Vishnu 保護之神  ─模樣-   全身藍色,一面四臂二目。 右手持輪和蓮花,左手持海螺和大棒,頭上畫著U字形的提拉克。頭戴皇冠,穿著黃色的華麗服飾,佩戴寶石、聖線和花環裝飾。 毗濕奴經常化身下凡化解危難。 主要十化身包括半人魚Matsya、半人龜Kurma、人身豬面Varaha、人身獅面Narasimha、矮人Vamana、持斧羅摩Parashurama、羅摩Rama(即《羅摩衍那》Ramayana 史詩裡的主角)、克裡希納Krishna、佛陀Buddha、騎馬的伽爾基Kalki。祂的每一個化身後面都有精彩故事可言。 ─座騎- 大鵬金翅鳥嘎魯達(GARUDA) ,但也坐在蓮花寶座。

毗濕奴 -保護之神,是懲惡獎善大慈大悲之神. 當世界要被惡魔毀滅時,祂就以某種化身的形態來救世 毗濕奴 -保護之神,是懲惡獎善大慈大悲之神. 當世界要被惡魔毀滅時,祂就以某種化身的形態來救世. 印度古籍或神話傳說中常把祂描述有四隻手,分別拿著輪寶,法螺,仙杖,蓮花 祂常躺在巨蛇身上,肚臍上長著一朵蓮花.祂的坐騎是金翅鳥

毗濕奴救世時化身有很多,主要的有十個: 1、魚- 當洪水氾濫時,曾化身為魚救出人類的始祖“摩奴”. 2、龜- 曾化身為龜與惡神阿修羅戰鬥,最後獲得使人不死 的甘露. 3、野豬- 化身為野豬戰勝惡魔“黃金眼”,拉出沉入大海的 大地. 4、人獅- 化身為人獅將為非做歹的惡魔“毗羅尼亞伽西 婆”殺死. 5、侏儒- 為與惡魔“巴利”爭鬥,化身為侏儒,奪回天,空,地 三界.                                                                                                                                                

6、持斧羅摩- 為維護婆羅門的至上地位,化身持斧羅 摩,消滅一些傲慢的剎第利. 7、羅摩- 化身為“羅摩衍那”中的主人翁“羅摩”,除去魔 王“羅瓦那” 8、黑天- 化身為“摩訶婆羅多”中的英雄“黑天”,除去暴 君和惡魔. 9、佛陀- 化身為釋迦牟尼佛,製造錯誤的理論,致使羅剎 等惡人失敗. 10、伽爾基- 化身為救世主伽爾基,使世界免於毀滅 毗濕奴據說有一千多個稱號,如“世界之主”,“訶利”等 等 ...

濕婆Shiva   破壞之神。印度人相信破壞乃為新生與再造的必要循環,萬事萬物不斷衰敗與再生,就像冬去春來一樣自然,所以濕婆廣受信徒尊崇。故濕婆神亦稱為Mahadev-意是毀滅者,也是復生者。   此外祂也是生殖之神及舞蹈之王(Nataraj)。祂的宇宙之舞,引出各種力量──即宇宙進化、持守及終極的消解。祂舞著並踏著被降伏臥地的妖魔,那妖正代表了無明,及因無明而來的黑暗。因著祂的舞姿,人得以從無明中獲得解脫,超越塵世而昇進。 ─座騎-   白公牛南迪(Nandi),但也坐在蓮花寶座。

─模樣-   濕婆形像紛多,但常以俊美長相見眾。其眉心有第三隻眼,身穿虎皮,髮繫新月,蛇繞頸項。有四手與二手的化身。   在行走時四隻手分別拿著三叉戟、經文、鈴鼓與智慧之火。至於在靜坐時,右手執鼓,像徵了聲音,萬物皆由「唵」音(AUM)所生。左手掌中托著火焰,火是大分解過程的媒介,故手中掌握了創造與毀滅。 他額頭上長著第三只眼睛,可以噴射神火把一切燒成灰燼。 濕婆還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當恆河女神從雪山天國降凡之際,濕婆為了避免水勢過猛淹沒眾生,他親自以頭接水,讓恆河在他的發綹間流轉千年緩衝後再流到人間。 信眾稱他是最容易滿足的神,具有極大的慈悲心.只要帶着愛心献上一滴恒河水,濕婆神就会非常高興。他會非常快的賜予信徒合乎宗教法規的願望.而且在印度教中,女性一直視濕婆神為最標準的丈夫

【辯才天女Saraswati】 老公:大梵天Brahma 地位:象徵知識之神,主管學術、音樂和藝術,又稱為妙音天女。 祂擁有四臂,一手持經典、一手持唸珠;另二手則彈維納琴。身穿白衣,端坐在蓮花寶座上。以天鵝或孔雀為座騎。   由於她是賜予各種智慧及文藝才能的女神,所以在不僅在印度,甚至尼泊爾和西藏,凡學習或從事語文、藝術、文學、書法、音樂及辯論的人,都會向辯才天女祈求,如同台灣考生會膜拜文昌君。                                         

【吉祥天女Laxmi/Sri Lakshmi】 老公:毗濕奴Vishnua 地位:象徵財富、吉運和繁榮的女神,最愛印度民眾喜愛。 祂擁有四臂,身穿紅紗麗,以蓮花為座。二手持蓮花,另二手右手灑甘露,左手作賜福狀,但後來被認為是灑下金幣。 化身:當老公毗濕奴化現為羅摩(Rama)時,祂化現為忠貞為夫跳火的悉塔(Sita)。當毗濕奴化為黑天神奎師那(Krishna)時,祂顯現為皇后茹珂蜜妮(Rukmini)或是牧牛女羅妲(Radha)。   其妻隨夫現的形象,為印度女性示範了『以夫為天,以夫為尊』的理想典範。 因此印度人結婚時,男方家的長輩總會在新娘要踏入夫家家門時,大喊:『歡迎我們的吉祥天女入家門!』新嫁娘被期許為能夠旺夫,如同吉祥天女;又如同悉塔擁有傳統美德的;當然也要能深深抓住丈夫的心,如同羅妲。

【帕瓦蒂Parvati】 老公:濕婆Shiva 小孩:甘尼許(Ganesh)和卡爾提柯亞(Kartikeyya) 地位:喜瑪拉雅山之女,稱為「雪山神女」,信徒尊奉為萬物之母。是溫柔和美麗的象徵。以女性生殖力或豐收新娘的形象受到印度教信徒崇拜。 化身:除了以美麗的帕瓦蒂形象出現外,祂和老公濕婆一樣具有多種化身,最有名的是以恐怖相出現的女戰神杜爾迦(Durga )和凶猛的卡莉(Kali)。 ◆杜爾迦:擁有三隻眼,八臂或十臂,分拿不同的武器。騎著獅或虎。腳踩被祂擊敗的惡魔。 ◆卡莉:是戰鬥女神杜爾迦發怒的形象,手握長劍,面目猙獰、口吐紅舌,穿敵人斷臂做成的裙子,戴妖魔頭骨串成的項鍊的黑面女剎。卡利女神掌管人類的生育,信徒以牲畜鮮血祀奉,祈求吉祥和生子。                                                                                                                            

雪閃女神帕爾瓦蒂 因其父看不起丈夫濕婆,她憤而投河自焚。成為印度貞婦自焚殉夫的傳統 。 。 。

【甘尼許Ganesh】 父母:濕婆Shiva和帕瓦蒂的兒子。 地位:象頭神(或稱象鼻神)甘尼許,常以保護神形象立於房子或廟宇門口,在拜其他神祇前,祂總先被信徒祭拜,是印度人最廣泛祭拜、人氣最旺的神祇。據聞甘尼許主除去障礙(Remover of Obstacle),及帶來成功(God of Success)。在台灣有如我們的福德正神。 模樣:象頭人身四隻手臂,右牙斷了。圓胖的肚子能容天下事。座騎為一隻小老鼠。 長長的象鼻依捲曲的方向不同,具有不同的表徵: 朝左捲:能帶給信徒世俗的成功(佔80%)。 朝右捲:為尋道者指引生命終極之道,代表棄絕世俗,追求靈性。 朝下:同時保佑俗世與靈性的雙重追求皆能如願。 法器:四手分別握有書本、蓮花、兵器和唸珠。當祂忿怒時就手多多,盡是拿武器;但平常卻手拿各種水果和糖果,是愛吃甜食的少年造型。

祂象徵了財富與智慧的化身,有中國文化裡「彌勒佛」招財進寶的涵意。當地人若心中有所託、有所願,都會先到廟裡請示象神,摸摸祂的長鼻與大肚子,再將指尖的紅朱砂先後點在象神和自己的眉間,如此一來,將來一定諸事順遂。  

【哈奴曼Hanuman】   神猴哈奴曼最早出現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描寫阿逾陀國王受到教唆而將王子羅摩(毗濕奴化身)放逐森林十四年。羅摩帶著妻子悉塔和弟弟羅什曼那離開王宮。因為忌覦悉塔的美麗,十頭魔王羅波那出現,施計將悉塔劫走,最後羅摩兄弟在神猴哈奴曼幫助下,在第十日以箭射死了魔王,救出悉塔,並結束流放生涯返回王宮繼承王位,成為萬民崇敬的明君。這也是十勝節演變至今,印度教徒會在第十天晚上,打擊仿魔王塑像,並大肆慶祝,結束九天的齋戒,象徵邪不勝正,正義最終仍會到來。 模樣:哈奴曼有四張臉和八隻手,通常全身為橘色,是智慧和義勇的化身。 一般人認為《西遊記》裡的美猴王孫悟空原型就是取自哈奴曼。   在印度各地旅行,三大主神及三大女神因化身繁眾,難以百分百的辨識,但象神甘尼許及猴神哈奴曼造易獨特可愛,輕易就可識出。

印度文化中有許多依其特徵命名的來源傳說,如大海洋傳說、巨蛋的傳說。還有「金蛋創生」一說,創生神Prajapati 擺脫金蛋而出後,想開口出聲,第一聲生成了地,第二聲化成了天,第三聲有了四季。此雕塑像是印度神中和創造有關的 Vishnu 神。 度金蛋

                                                

Shiva 一般印度人較為崇拜濕婆及其妻凱莉(Kali)(基於對豐饒的期盼印度教有其重視「性」的一面 濕婆的妻子:杜爾嘉、帕爾瓦蒂與卡莉 濕婆的眾多妻子表示其性格的不同成分、自然的多種面向以及透過聯想所表現出的女性特質。諸神的妻子源於古老的母神崇拜,藉著與濕婆、毗濕奴或梵天結合,而將這些母神融入印度教中。 濕婆的妻子:杜爾嘉、帕爾瓦蒂與卡莉

如果你膜拜我,是為了祈求世界的和平,那麼別來膜拜我, 因為我是帶著衝突與毀壞,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如果你膜拜我,是為了祈求心靈的平靜,那麼別來膜拜我, 因為我會帶給你的,只有惶恐與顫慄。 如果你膜拜我,是為了祈求無窮的財富,那麼別來膜拜我, 因為我只會唾罵與懲罰。 衝突才能進步;毀壞才能帶來養份。 惶恐驅逐懈怠;顫慄帶來覺知。 唾罵壓制罪惡;懲罰產生公理。 我是破壞之神、死亡之神、肅殺之神。 我叫濕婆。 不帶任何目的而來膜拜我,你就能夠安然與衝突、毀壞、惶恐、顫慄、唾罵、懲罰為伍。

linga 濕婆神的很多化像之一是陽性生殖器 林伽(梵語लिङ्गं liṅgaṃ,英語作Linga,或Lingam,),為印度教濕婆派和性力派崇拜的【男性生殖器】像,象徵【濕婆神」。

牛之被印度教徒視為聖獸,係因他是濕婆的坐騎,且印度人認為在母親哺育人類之前,牛即以其乳餵食人類

印度教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宗教,在印度並非所有的印度人都信印度教;印度教是一個廣義的名辭;在印度次大陸上,分佈有穆斯林、錫克教、耆那教、帕西斯拜火教、佛教及天主教和基督教;但在印度之印度教仍然佔有80%左右;超過8億多信徒!

                              

1998年二月,在同事的邀約下走進這充滿神秘色彩的文明古國, 果然百聞不如一見。大清早,恆河邊喪家肅穆哀戚的為往生者舉辦最後儀式 ,最後就在眾目睽睽下,點下一把火燒成灰燼,在灑入恆河中 。旁邊卻有更多的民眾,在混濁、骯髒不忍目睹的河裡,沐浴、祈禱、更衣, 看在我們這些觀光客眼裡,怎不覺得驚心動魄與不可思議 ,讚嘆 宗教力量之大呢?? 其中位在卡鳩拉和的性廟群 ,更是讓我們大開眼界。 因為從瓦拉那西到卡鳩拉和的機票臨時被取消 ,只好連夜拉車直奔卡鳩拉和。 不知是車子性能差,避震器失去功能 ;還是路況差,震的大家暈頭轉向,五臟六腑移了位, 甚至在元宵夜, 大夥在一輪明月下, 一字排開,就地解決燃眉之急, 為無聊的旅程添加一些笑料 。 清晨就在大家兩眼朦朧, 呵欠連連下,終於抵達目的地-卡鳩拉和。 大夥兒還在抱怨,為何不在旅館補眠的當時; 頓時啞雀無聲, 終於睜開雙眼看見這世界奇蹟 。竟然在印度如此落後的國家,幾百年前就有如此開放的藝術品。毫不避諱的把難以豈口的男歡女愛,性愛技巧,赤裸裸地雕刻在廟宇的外牆 ,呈現在世人眼前 。 各種奇特 怪異的姿勢不下百種 ,實在是超乎人類能力之所及。 但是男女人體雕刻的比例與手法是非常勻稱與合乎美學的。 大夥兒看的目瞪口呆, 直呼不可思議, 睡意全消 ,一夜的折騰總算有了代價 。 團友還買了一本書,要帶回來給先生欣賞 ,只是不知是否有益於床第生活。   據導遊的說法,此地有非常多座類似的廟宇, 其中還有祭拜超大『靈迦』就是男性生殖器 ,不孕婦女只要默拜撫摸後,必能求得一男半女 ,真是世界之大 ,無奇不有 !!印度行成為我最為難忘的旅遊經驗之一。2001.3.12  精采照片 1 . 2. 3.

印度憲法第15條規定:「任何人不得因種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視」;第17條明文規定廢除「不可接觸制」。為了保證低種姓人和賤民的教育和求職權力,印度還實施了著名的「保留政策」,不僅在議會兩院為他們保留了一定比例的席位,而且在所有政府機構和國營企業中為他們保留高達27%的名額。另外,還給低種姓出生的學生一定比例的升學名額。在今天,印度人的身份記錄裡不再有任何關於種姓的記載。 但是種姓制度對今天的印度社會特別是印度農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響。種姓層級最高的婆羅門不及人口的4%,卻佔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的國會席次。就算在天災時,賤民亦飽受歧視,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同在2008年8月,印度的阿拉里亞發生水災,然而由於阿拉里亞為賤民的集中地,災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協助,令大量災民死於水災當中

     事實上,在露天用柴火火化屍體的傳統在印度依然十分頑強。印度的各主要教派(印度教、錫克教等等),都認為火是聖潔之物,它能夠使得靈魂最終脫離肉體,進而達至永恆的寧靜世界。因此,露天火葬是轉渡死者靈魂的最佳捷徑。 恆河畔的露天火葬   印度的露天火葬的最佳選址是印度的“聖河”恆河岸邊,特別是位於聖城Varanasi的恆河畔的石梯上。印度人不僅在這裡火化屍體,而且直接將骨灰及殘骸撒入河中。   印度人崇拜恆河。在Varanasi,每天日出時分,無數的印度朝聖者來到恆河,伴著熊熊的焚屍烈火,在河中洗漱、潔身和禱告。整個白天,大量的居民又在河中洗衣。這裡潺潺流動的河水,仿佛承載了印度人生前死後的全部願望。   盡管印度的宗教人士一再說,露天火葬是靈魂超度的儀式而不是觀光項目,但對於去印度旅行的人們來說,去Varanasi看火葬,都是必備的活動之一。

除印度外,種姓制度同樣存於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與斯里蘭卡等國家。

那裡有一種行業就是臨終飯店,就是快去世的人會去那住等死,等死去後,那裡的人會將他抬去用柴木火化,然後將骨灰撒向恒河。 建於西元前800年的「光之城」瓦拉納西,位於印度北部、恆河左岸,因為恆河在此180度轉彎,且與另外兩河交會,被認為是奇蹟之城;中國唐朝高僧玄奘當年歷經千辛萬苦,最終要到的極樂西天,指的就是瓦拉納西。它是印度教徒心中的聖地,當地擁有2千多座寺廟、100多萬尊佛像,一年365天中,至少563個節慶。 印度教徒的人生4大樂趣是:「住瓦拉納西、結交聖人、飲恆河水、敬濕婆神」,其中有3個在此城實現;他們相信,一生之中至少一次到恆河沐浴、淨身,死後在恆河舉行火葬並將骨灰灑入河中,靈魂就可從輪迴中解脫,直接上天堂;即便今生無法在此終逝,也要在這裡放生一條聖牛,載著靈魂飛躍冥界之河。 那裡有一種行業就是臨終飯店,就是快去世的人會去那住等死,等死去後,那裡的人會將他抬去用柴木火化,然後將骨灰撒向恒河。

印度牙刷

耆那教約於西元前六世紀創立,以 「永恆的宗教」標榜自身,以顯示本 教的淵遠流長。 教徒認為萬物均有生命,因此在外出 時口戴紗布,手持撢子或掃帚邊掃邊 走,以遮住嘴巴避免呼吸或說話時傷 及微塵中的生物或在行走間誤殺小 蟲,並徹底執行素食主義。  「天衣派」,他們認為戒私財應去掉 一切東西,以天為衣,以地為床, 連衣服也應捨去,或有教徒認為不 應以桎梏(指衣服)所住神聖的身 體,所以信徒變赤裸裸地形走於世 表,甚至為取信於教徒,分別與各祖師不同的名稱、色彩和旗幟,如第六祖名波特馬巴羅波,尚紅色,旗幟為紅蓮;奠基者為第二十四的大雄(悟道前名筏馱摩那)身為金色,以獅子為 旗幟。 其基本教義又稱七句義,即「謂命、無命、漏、縛、戒、滅、解脫」,並極端強調禁慾和苦行,如瑜珈術就是由此處分衍而出。 此外

信徒尊稱他為佛陀 Buddha,原意為大澈大悟者,此為佛教 Buddhism的起源。 悉達瞿曇 Siddhartha B.C.563-483,原為印度北部迦毘羅衛 Kapilavastu(現尼泊爾南部)小王國的王子, 17歲娶妻生子。 後感人生生、老、病、死等痛苦,29歲離家出外修行,最初到鄰國摩揭陀 Magha境內一座高山上苦修,歷時6年,無法找出解除痛苦的答案,下山南至迦耶 Gaya地方,在一棵菩提樹下靜坐7天,頓然有悟,洞澈事理的根源,心中煩惱盡除,時年35歲。 信徒尊稱他為佛陀 Buddha,原意為大澈大悟者,此為佛教 Buddhism的起源。 佛教的創立者是(釋迦牟尼的原義是「釋迦 the Sakyas中的 聖者」 the Sage of the Sakyas。釋迦為其氏族的名稱),(他誕生 時曾有預言謂其或為世界統治者,或為世界教師。出生七日,其 母即死,素來悲天憫人),從小學會各種武藝,且長於辭令,能 讀善寫,15歲被其父淨飯王 Suddhodana立為太子,此後以 超度眾生為務,到處傳教(多在恆河平原一帶,收徒不分階級及宗 教信仰,八十歲時逝世),柏林印度藝術博物館收藏了一件泥塑坐佛像﹐是勒科克從七格星石窟中得來的﹐這尊塑像有66厘米高﹐在肉髻與髮髻的表面裝飾著水波紋。佛的面相呈瓜籽狀﹐雙目俯視著下方﹐充滿了慈悲的情懷。它的眉毛與鼻子的做法完全是犍陀羅佛雕塑像的特征﹐而整體的面相也給人以歐洲白種人所特有的形象感。它身穿著袒裸右肩式的袈裟﹐衣服緊貼著身體﹐襯托出了挺胸﹑細腰﹑收腹等優美的體型特征[圖三]。從它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犍陀羅的雕塑藝術風格既使到了公元7﹑8世紀﹐也仍然對沙漠北道上的國家產生著的影響。當然﹐犍陀羅風格的影響力已遠不如早期那樣強烈了﹐因為﹐焉耆國在繼承犍陀羅傳統藝術的同時﹐還在吸收著大唐帝國的文化素養。例如﹐在七格星石窟洞中發現的立佛塑像當中﹐就不乏與唐朝佛像相似的。

教義 苦源於自身帶來的‘惑‘.’業’ 修持“戒”.‘定’.‘慧’—徹底轉變自已世俗慾望和認識,超出生死輪迴範圍 輪迴—貫通現在.過去.未來三世,包攝六道(天上.人間.阿修羅.地獄.惡鬼.畜生),四生(胎生. 生.化生.濕生)

佛教 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主張人人平等,人人獨立,而不隸屬於任 何階級,根本精神在推翻婆羅門教所維護的種姓制度 因果報應與靈魂輪迴的學說作其理論建立的基礎,一個人要超脫痛苦,需摒絕一切慾念,清靜無為,才能不造因、不收果,達不生不滅 ,自我與無限合而為一的「涅槃Nirvana」境界。 即鼓勵一般人從事純正生活,克制情慾、消除愚昧、而不損人利己),

菩薩頭像

 孔雀王朝   時間:西元前四世紀   阿育王時代:實行宗教寬容  笈多王朝   時間:西元四世紀   印度教興起 吸收婆羅門教、佛教及民間信仰 迄今印度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

虔誠的印度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願:到聖城朝拜溼婆神,到恒河洗聖浴、飲聖水,死後葬於恒河。以黃牛為神,對它頂禮膜拜

弄蛇 人

新婚夫妻

RotiJohn(印度漢堡)沾上蛋、蕃茄醬和辣椒醬的油炸法國麵包 RotiPratha(印度拉餅)麵糰以旋圈方式做成輕薄脆的印度麵包,再以奶油 或油在鍋中煎烤,配以咖哩汁,是一道很受歡迎的早餐。 印人午餐時間為下午一時至三時,正式晚餐約八時以後(餐廳於 晚間七時半後始對外營業)。 印度人口百分之八十信奉印度教,百分之十五信奉回教,印度教 徒不食牛肉,回教徒不食豬肉,且此間因宗教理由而素食者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