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一、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Advertisement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主讲人:徐蓝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欧洲启蒙运动.
高二上册复习之一 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西欧中世纪的建筑 中世纪西欧贵族的皇室家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巡礼 哥特式教堂.
第1课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你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由谁创作的吗?
早期的西方殖民扩张.
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掠夺与扩张 课标要求: 列举荷兰、英国海外殖民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第4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课程标准: 1.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国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的斗争的实质。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回顾知识: 资本主义国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半总统半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 光荣革命 法国大革命 英国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北京移动(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无线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做为无线市场的开拓者,拥有中国70%的无线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无线提供商,北京移动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支持60多个国家的漫游业务。 为北京移动创造的价值 … 优秀的性能,支持了庞大的用户群 标准化了系统接口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第一節 近代歐洲的興起 第二節 近代早期經濟與社會的變化 第三節 近代早期的思想與學術.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意大利威尼托大区.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欧洲 启蒙思想.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一、概述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 原始积累的秘密 第二节 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主要内容: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发展和结局,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在前面考察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曾涉及到究竟最初的资本原始积累是怎样发生的问题。在那里,马克思说:“这种积累本身是怎样发生的,我们还用不着在这里研究。只要知道它是起点就行了”(第685页)。现在当把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实质揭示出来,从而把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的秘密完全暴露出来之后,自然就会进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怎样确立起来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怎样形成的?资本主义积累和阶级矛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时事报告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1、明确欧洲封建专制制度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2、了解欧洲各国封建专制的形成与特点。 3、分析尼德兰革命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一、欧洲君主制的演变 君主专制制度——绝对主义王权、绝对君主制 封建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或议会君主制 专制君主制或绝对君主制

1、封建君主制 中世纪的西欧,也称为天主教的欧洲,似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表现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A.从宗教生活上看,统一于罗马教廷,没有一个世俗统治者敢于随意否认教皇在欧洲至高至上的宗教权威。 B.从世俗政治上看,欧洲自962年以来就存在着一个据说是古罗马帝国和查里曼帝国的延续的“神圣罗马帝国”,其版图在理论上囊括了整个天主教欧洲。

没过多久,这个帝国就分崩离析了,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因为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蛮族统治者们不懂得保障各地区之间正常贸易往来的重要,以致经济分隔加深、商业生活衰落; 二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产生现代国家观念,君主遗产的传承遵循的是通行的分封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土地被层层分封,大领主对小领主的土地拥有所有权,但没有统治权,小领主的领地在政治上大都是大领主(包括国王这个理论上一国最大的领主)不能涉足的独立王国,国家政府因此并不能对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实施最高统治权。所谓“我的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

图:1400年的欧洲

西欧一盘散沙般的封建割据状态持续存在了好几百年,直到14世纪,西欧才开始比较确定性地出现抑制割据、强化王权的演变趋势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产生。 中世纪贸易路线

(1)封君封臣关系的松动 本来,封建主对自己直接封土的权力是有限的,在其继承、分割、转让、买卖等方面处处受封君封臣之间权力义务关系的约束。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不可抗拒的利益欲求的推动下,这些约束渐渐失去了效力。各级封建主越来越希望扩大他们处理直接封地的权力(这在国王的层次上自然就是加强王权的要求),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封君封臣关系日渐废弛。 封臣对封君宣誓效忠 (西欧中世纪早期)

(2)贵族官僚化潮流出现 庄园制的衰微,战争技术的进步,旧贵族的军事功能的削弱;从而促使大批中小封建主纷纷离开庄园和军队以投靠国王,到国王政府做官,形成一股影响深远的贵族官僚化潮流。 婚姻和土地的授予 (13世纪)

(3)市民阶级势力的成长壮大 因此他们很自然地充当了各国国王抑制大贵族割据势力、实现国家统一事业的同盟者。他们不仅是国王政府最重要的官吏来源之一,而且在经济上经常向国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政府提供贷款,帮国王管理财政,经营国家的手工作坊和矿山等等。 15世纪的汉堡

作为回报,国王则往往给贡献卓著的上层市民赐爵加封,让他们得以跻身封建贵族集团。上层市民贵族化的现象在14、15世纪的英法两国相当普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民阶级在王权强化中的重大作用。 正是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西欧各国的君主一步步加强了自己的权威,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2、等级君主制或议会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的理论基础,是中古时代(大约在11世纪)由天主教会神学理论家提出的“三等级”学说。 该学说认为在奉行基督教的西欧,存在着如下三类社会成员: 首先是教士,他们的任务是向上帝祈祷以保证所有的教徒都能在死后进入天堂,这也正是基督教社会的终极目标,故而教士地位最高,属第一等级;

其次是骑士,他们以防御和消灭异教徒为使命,用武力为上帝服务,其职能神圣而光荣,应列为第二等级; 最后是从事生活资料生产的人们,他们的任务是伺候、供养前两个等级,地位最低,是为第三等级。

等级君主制确立的标志是由三个等级代表参加的议会的召开。这种议会,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呼: 英国被称为“国会”,在法国和尼德兰被直接称作“三级会议,在德国则为“帝国议会”和各诸侯国的“邦议会”,西班牙由于市民势力过于弱小(很多富有的资产阶级都是外国人),所以没出现过类似的等级代表会议。

法王腓力四世,他于1302年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 召开这种等级代表会议的原因,应该说主要是王权在强化自身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到了有必要将上层市民吸附到自己周围以扩大其统治的社会基础,当然这同时也是出于利用市民势力制约阻碍王权强化的各种势力的需要。 法王腓力四世,他于1302年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

实际上,等级君主制无非是国王、教俗封建主和上层市民这三大势力之间的一种政治联盟。但这同时也就意味着,这个制度既为这三极力量之间的相互争斗提供了一个战场,也为国王操纵、利用另两极力量之间的传统矛盾来加强自身权威提供了许多良机。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上层市民与封建主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持平、双方谁也不能吃了谁的时候,王权的黄金时代也就到来了。随着王权威势的一步步强化,欧洲各国由西而东,在15世纪末前后纷纷进入或开始进入绝对君主制时代。

3、绝对君主制或专制君主制 绝对君主制是从封建君主制发展的顶峰,是封建制度进入最后阶段的标志。 绝对君主制的国家是现代民族国家的雏形 一个典型意义上的现代欧洲绝对主义王权国家的特征包括: 相对的民族单一化、 高度的中央集权化、 充分的政权世俗化

图:1600年的欧洲

二、欧洲君主专制制度的含义 1、特点: 国王均是全国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封建阶级的总代表。他实行个人独裁(专权),将行政、立法、司法权集于一身。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是 “君权神授”论,另外两大支柱是官僚制度和军队(常备军)。人民(包括资产阶级在内)几乎没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2、实质 专制王权本质上属于封建性质,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特权和封建秩序。因为双方的经济基础是水火不相容的,所以一旦资产阶级力量威胁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这种相互支持的关系就会破裂。

3、意义 由此可见,绝对主义王权虽然具有专制特征,在客观上却对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也可以说,这种“专制”王权统治的国家从本质上看仍是封建性的,但已具有一些近代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王权与城市、市民有一定的相互利用关系,也有人形容为王权和城市的联盟,因此它可以帮助资本主义的成长。 但王权的专制与封建本质又决定了它和资本主义之间有不可避免的矛盾,当资产阶级在王国之内更为强大、更为成熟之时,革命就会发生而把国王送上断头台。这时绝对主义王权的历史使命便告终结。

三、形成的历史条件(背景) 欧洲封建君主专制是特定历史时代的特定产物。特定历史时期指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这两个运动正在同时展开。 1、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力量对比的需要(60倒2段) 按照马克思的看法,西欧封建社会末期出现专制王权,是那时没落的封建贵族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之间的“势均力敌”所导致的一种暂时现象。——资料来源《马恩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8页

君主专制 权力膨胀 封建贵族依赖于 国王依赖于 市民(资产阶级) 斗争

2、资产阶级发展经济的需要(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王权和资产阶级双方各有所求)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却要求全国统一起来,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对内取消地方割据,对外进行殖民掠夺。在当时的具体条件下,这些都通过绝对主义王权而逐步实现。 封建国王需要资产阶级的财力支持来打击封建贵族的势力及满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因此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和殖民扩张;而资产阶级则需要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来进行殖民扩张和开拓海外币场,并打击封建贵族的力量。

3、国内阶级矛盾斗争的需要 瓦特·泰勒起义

四、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法国最为典型。 1、背景(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61页下-62页中 (1) 16世纪商品经济的发展 1450年到1560年被称为“和平的世纪”

(2)新兴的商人资产阶级成为重要的阶级力量 法国原始积累的特点或者说商人资产阶级产生的来源:国债制度和包税制度 货币大量集中在少数大商人和包税人之手,这就为法国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创造了前提。

通过购买公债、向政府贷款、充当包税人等手段积累大量财富;富有的资产阶级还通过购买破落贵族的爵位以及与之相连的产业,跻身于贵族行列;通过购买官职,以法律家和官僚的身份参加到政府机构里去。从而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与王权发生密切联系。 法国富有的市民、商人、金融家等新兴力量,把资产不是投资工商业,而是用于购买土地和官职,力争成为“穿袍贵族”;旧贵族由于经济收入下降,把注意力集中于王宫和军队,指望升官发财,这些贵族构成所谓的“佩剑贵族”。 在法国资产阶级贵族化十分明显,而英国则是贵族资产阶级化。

(3)农民的分化 16、17世纪法国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正是由于法国封建结构比较完善,导致法国在中世纪晚期经济发展缓慢。

2、专制制度的形成(绝对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法国的绝对主义王权表现得更为直接和典型。所谓的 “绝对主义” ,就是指国家权力绝对垄断于国王手中,国王的决定和行动不受任何限制。 法国由于贵族割据势力特别强大,故王权强化的过程显得极其艰巨而漫长。在13、14世纪期间,加佩王朝一代代国王如菲利普二世、路易九世、菲利普四世曾励精图治,一度建立过相当强大的王权,但那时法国国王的权威并不稳固,所谓“法兰西王国”常常只不过是“几个强大的藩镇的集合体,诸侯在自己的土地上行使只有国王才能行使的司法、警察和财政的权力”。 62-63页

(1)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结束,奠定了法国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基础。百年战争后法兰西民族开始形成,独特的法兰西文化也形成并走向成熟,其标志就是以巴黎方言为基础的法语成为全法兰西的通用语言; (2)法国路易十一(1461—1483年),打败了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消灭了勃艮第公国,扫除了中央集权障碍,专制制度萌芽。

(3)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年)统治时,王权比较强大。   ①三级会议长期停止召开,御前会议掌握着行政管理大权。   ②下令剥夺男爵的司法审判权,削弱贵族而加强王权。   ③下令取消仍然保有自治权的那些城市的独立地位,削弱地方势力而加强中央。   ④着手创设常备军。  

 ⑤从15世纪起,法国教会开始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民族化。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又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 ⑥实行了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他禁止法兰德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毛织品进口,为法国商人取得在土耳其贸易的特惠权,从而保护了法国的工商业,他还部份地取消了国内关卡,开始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全国市场的形成。 ⑦他大力延揽各国知名的人文主义者,达芬奇受邀来到法国。1536年加尔文把《基督教原理》呈献于法兰西斯一世。他赢得了“文艺复兴保护者的称号”。

总之,法兰西斯一世集大权于一身,拥有绝对专制统治权力。法国的法学家宣称:“国王的权力不受任何人和任何事物的限制”,国王颁布的诏令往往用“这就是朕的意志”作结束,说明君主的命令已成为必须遵守的法律。标志着法国专制制度趋于确立。

3、意大利战争(1494——1559年)63页中 4、宗教改革和胡格诺战争 63-64页 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法国逐渐形成两个派别,一个是反封建的宗教改革派,有依附农民和城市市民,另一个是反对君主专制的封建反对派,其核心是中央和地方的封建贵族寡头。这一派又因其信仰不同而分为两个集团。一个是并入王室领地较晚的法国南部地区集团。由于国王从北部、中部诸省贵族中选拔国家官吏,因而引起南部贵族不满。他们信仰反正统教的加尔文教派,这一集团的信徒称为“雨(胡)格诺教徒”,其首领是波旁的安蒂昂、康迪亲王、那瓦尔的亨利及海军将领科里尼。

他们企图利用宗教改革夺取教会地产,并与专制君主对抗,梦想恢复独立地位。 另一个是法国北、中部诸省的集团,他们接近国王,处于国王严密控制之下,信奉天主教。其首领是军队统帅弗朗索瓦·吉斯公爵和枢机主教亨利·吉斯,由于这两个封建贵族集团有深刻的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争夺王权的战争。 (1)由瓦西镇惨案到圣巴托罗缪之夜(1562-1572年),这阶段的特点是:两个封建主集团为把持国王夺取国家政权而斗争。

(2)由圣巴托罗缪之夜到天主教联盟的成立(1572-1576年); (3)由天主教联盟的建立到亨利四世进入巴黎(1576-1594年),这阶段斗争的结果是瓦洛亚王朝灭亡,波旁王朝正式建立。 亨利四世 圣巴托罗缪之夜(1572年8月23-24日)

《南特敕令》实质上是交战双方的和约,它标志着法国内战的最后结束。由于它承认了新教的信仰自由,所以也是西欧第一个对异教宽容的范例。它使一度动摇的法国王权重新得到恢复和巩固。64页 南特敕令签订的地点-南特大教堂

五、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 英国是早期现代欧洲最早出现的绝对主义君主制大国之一。 玫瑰战争(1455-1485)从根本上削弱了英国的贵族割据势力,使亨利七世得以在人民群众尤其是资产阶级的支持下,顺利地建立起都铎家族的专制王权。 博斯沃斯战役中(1485年8月22日)

1、专制制度建立的背景(基础)65页 (1)手工工场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16世纪英国经济的发展) 英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其特点是手工工场和对外贸易十分发达。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海外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进行,而且采用了暴力的手段。

(2)圈地运动 ①概念:圈地运动,是大土地所有者剥夺农民土地和侵吞公地的过程。同圈地对应的词是敞地制。圈地就是铲平条田的地界,用篱笆把它与外界隔离起来。 在英国13世纪开始圈地,但圈地作为一种运动出现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结束。15世纪末至17世纪末为早期阶段,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为晚期阶段。

②原因: 首先,落后的低效的敞地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要。在中世纪晚期,人口普遍增长,社会需求增多,这就需要土地产量的增加。敞地制的弊端在于它是个体经营,对于大规模技术改进不能适应;不能充分利用土地,一年只收获一季,生产很原始;仍采取封建生产方式。 其次,呢绒业的发展是圈地运动的直接原因。 15世纪呢绒业成为英国民族工业,人们在利益诱惑下,大量圈占土地改为牧场。 “羊腿使沙地变为黄金”

③都铎时期圈地的情况: 都铎时期圈地有三个高峰 一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羊毛纺织业发展,圈地大规模进行。推动力量来自毛纺织业; 二是16世纪30年代,当时英国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亨利八世教产还俗,土地被分到贵族、乡绅、商人,他们采取了新的经营方式。推动力量是教产还俗; 三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推动力量是市场的需要。人们对粮食、肉的需要,加上人口增长。 据美国学者盖伊研究,1455——1607年英国所圈占土地占英国土地总面积的2.76%,可健全地规模并不很大,只是个新生事物。

④圈地运动的历史作用: 英国圈地运动彻底扭转了二元的社会结构,城市化成为社会结构主体。圈地运动和土地私有制的强化奠定了英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条件。 A.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B.完成了对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农业变革比较彻底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 C.城镇化进程加快。 D.为工业革命铺平道路。 E.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3)血腥立法和凯特起义     “惩治流浪者的血腥立法”,迫害在圈地运动中被抛出的失业流浪者,对他们施行鞭打、烙印、割耳和降为奴隶等刑罚,甚至处死。这种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强迫失地农民要“习惯于雇佣劳动制度所必需的纪律”。立法还使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     1549年由小贵族凯特兄弟领导的诺福克郡农民起义,起义波及全郡,攻下了郡首府诺里季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圈地的狂潮。

(4)社会结构的变化 旧贵族的衰落和新贵族的兴起。旧贵族靠征收封建地租过奢侈生活。农村中的农场主和租地农场主是新贵族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人采用新方法雇工经营,创办资本主义性质的农村和牧场,有的则通过土地买卖致富。 英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国王把新贵族和城市资产阶级作为主要的依靠力量,在政权中排斥旧贵族。 圈地运动也引起了农民阶级的分化,在少数人致富的同时,有大批小农失去了土地,沦为工业或农业雇工,有的被迫乞食流浪。

2、专制统治的建立 (1)亨利七世(1485—1509年) 的统治政策 67-68页 ①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 (1)亨利七世(1485—1509年) 的统治政策 67-68页 ①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 御前会议 枢密院 星室法庭 主要依靠两支力量,一是乡绅之类的小贵族,二是城市的资产阶级,主要是工场主、商人和银行家 ②改善王室财政。 ③鼓励发展工商业。 保护关税,鼓励手工业品出口,限制原材料出口。支持发展航海业,开创了给建造大船者颁发津贴的建议,为此后英国成为海上强国奠定基础。 ④鼓励地理大发现,组织探险。 ⑤外交政策:根本目的是争取欧洲列强承认都铎王朝,避免国际战争,促进英国对外贸易发展。

(2)亨利八世的改革(1509—1547) 68第2段 (3)爱德华六世的统治(1547—1553) ①新教势力进一步发展,宗教改革继续推行,路德教和加尔文教都广泛传播。 ②英国继续海外探险,探索东北航线,在北欧、俄罗斯探险。 ③建立莫斯科公司,开始英俄贸易。

(4)玛丽一世的统治(1553—1558) ①恢复天主教,狂热天主教徒,“血腥的玛丽” ②1554年与腓力二世结婚,卷入西班牙对法国的战争。

(5)伊丽莎白统治时期(1558—1603年) ①统治初期的政策 在宗教方面,1559年召开第一届议会,重新通过“至尊法案”,确立了女王对教会的领导权;英国的教士大会于1563年通过了坚持“唯信称义”的《五十九条信纲》,作为英国教会的立教准则。 在外交方面,1560年英法签订条约,把法国势力赶出了苏格兰,打破了传统的法苏联盟,建立巩固的英苏联盟,为英苏统一迈出了第一步。

②70年代以后的政策 A.坚持节俭的财政政策,增强国力; B.利用外交手段避免战争; C.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发展英国经济; a全面发展英国工业: 引进人才,鼓励外国移民到英国定居,给他们颁发特许状,获得特许状的人有许多经营自主权,政府不干预,只起监督和领导作用;1568年英国从德意志引进大批专家创建了皇家矿业公司和金属矿务公司,都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股份公司。 英国从呢绒业一枝独秀变为各行业全面发展。 b发展英国海上实力。首先发展造船业,继承亨利七世政策,重用海盗霍金斯担任海军财务总管;其次修建港口,培训水手,使他们熟悉水。发展捕鱼业,鼓励人们吃鱼,专门设立“食鱼日”。

c支持海盗活动和海外探险,以获取资金和市场。 1562年霍金斯开始了英国历史上最早的三角贸易,德雷克1577-1580年第二次全球航行。 英国海盗的行动不是单纯的个人冒险,而是在政府支持下,打击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和贸易独占,争取分享世界市场,这实际上是政府支持的商业战争。 继续往北美探险 吉尔伯特 1585年创建弗吉尼亚殖民地。 d发展正规的海外贸易:1598年驱赶走汉萨商人;组织海外贸易公司是英国正规贸易的方法

D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年

E.婚姻问题:当时社会动荡,派别很多,斗争激烈,她为国家利益终身不嫁。 她曾向国民表白:“我无需再选佳婿结婚,因为我在举行加冕典礼时,已将结婚戒指戴与我国臣民的手指上,意即我与全体臣民为伴,将我的生命与贞节献于英国。”

③统治末期的形势 A.清教运动产生于16世纪中叶,要求废除英国国教中保留的天主教残余;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建立廉俭教会,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余,并摆脱王权而独立,他们这种宗教主张被称为“清教徒”,清教徒分两派,一是长老会派,要求英国建立象卡尔文教那样的长老会制,这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温和派。另一派是独立派,他们要求建立独立的信徒自治团体,不受国王、教会控制,这是一个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贵族利益的激进派,伊丽莎白极端仇视清教徒,残酷迫害他们,但清教徒势力不断扩大,到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政治斗争与宗教斗争结合在一起。1640年,资产阶级终于在清教徒的旗帜下,掀起了反对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要求废除专卖权。 在伊丽莎白统治晚期,国会里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国王出售各种商品的专卖权。1597年国会提出抗议,但无效果。1601年国会再度对专卖权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并得到伦敦人民群众的支持,女王无奈,许诺停止出售专卖权,这是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开端。

④评价 她的稳健政策适应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使英国在法国、西班牙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 她统治时期是英国的黄金时期; 她的政策对后来有重要影响。工业革命和海上帝国

从国内来看,英国绝对主义制度的发展水平却不算很高,这与英国政治文化中强劲的自由主义传统密切相关。 《自由大宪章》(1215年)--英国自由的象征

国王的统治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国会的合作,尽管这个国会在很长的时期里也只是个橡皮图章。国会对王权的制约作用在亨利八世和伊利莎白一世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所以如此,是因为议会制在英国特别深厚——国王必须服从国会的意愿,那是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就明文规定了的。从那时起,“国王不可专断”便已经成为英国人心目中的一条万世不易的准则。即使到了专制主义时代,即使在人民普遍呼唤专制王权的时候,英国国王也不得不对国会保应有的尊重姿态。这种尊重自由、恪守议会制度的政治文化,对后来英国的政治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六、俄国留里克王朝专制制度的巩固 俄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封建农奴制为基础的沙皇专制制度,与西欧专制制度有极大差别。 1、16世纪的社会经济 (1)俄国在16世纪刚刚完成领土统一和中央政权的集权化。 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1505—1533),完成了领土的统一。

(2)国内工商业落后,几乎没有资本主义萌芽。 (3)农村中确立了封建农奴制度。 “夺地”现象与英国圈地运动 同样是掠夺土地,圈地是把农民赶走,或者采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方式;而“夺地”却是把农民严格束缚在土地上,采用封建农奴式生产。

2、伊凡四世沙皇专制制度的建立(特点) 1547年1月已经成年的伊凡四世(1533—1584)亲政,改称沙皇。沙是对凯撒的音译,沙皇的意思就是“凯撒皇”。 (1)社会阶级基础是中小贵族和城市上层富裕阶层。 71页倒10行 (2)沙皇的中央政权集立法和行政二者于一身。71页中 ①1549年召集“重臣会议”、“缙绅会议”,实行改革。1590年颁布新法典,将司法审判权和行政治理权进一步集中中央。 ②1549至1555年改组中央国家机关。军事上颁布“兵役条例” 。

(3)推行“特辖领地制”,大大削弱了大贵族的经济、政治力量。71-72 (4)军队是专制制度的支柱。 组成“特辖军团”,他们身穿黑袍,骑黑马,马头上挂着狗头和扫帚,象征着将沙皇的仇人咬死,并扫地出门。 “恐怖的”伊凡(伊凡雷帝)。

(5)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张野心。 一是通过陆地蚕食逐步扩大领土,二是争夺出海口。 立窝尼亚战争(1558—1583) 哥萨克和商人

(6)农民处境的恶化和波洛特尼科夫起义 ①“禁年”令,强化农奴制 ②政局动荡,危机四伏 ③波洛特尼科夫起义 1606年夏至1607年 3、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 俄、波矛盾 大贵族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当选为沙皇(1613—1645年),俄国从此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1613—1917年)。

七、西班牙的专制制度 1、16世纪前期的经济和政治状况 p75-76 (1)工商业发展 (2)农业的落后 西班牙的农业十分落后,没有发生象英国和其他欧洲经济发达地区那样的农业变革,农村仍然受封建生产关系的严重束缚。 “麦斯塔”,贵族牧羊主联盟

(3)王权的加强 p77 查理一世: 镇压城市起义,削弱等级议会权力; 与法国争夺意大利半岛统治权; 同德国新教诸侯作战; 横征暴敛,强制贷款。 腓力二世的极权统治: p77-78 残酷迫害新教徒;征收沉重赋税;大量举借外债;奉行霸权政策。

2、专制制度的特点 (1)以贵族、教士和城市上层为阶级基础,与英法等国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相互支持利用大相径庭。 (2)它与罗马教廷关系密切,实行宗教专制,镇压新教派。 伊莎贝拉女王 在塞戈维亚教堂加冕

(3)经济上征收苛捐杂税,欠下巨额外债,使国家经济濒于破产。 (4)推行霸权政策,对外用兵,侵略扩张,为它的衰落埋下伏笔。 p78

八、英、法、俄、西专制制度异同 相同点: 四国专制制度都是在16世纪封建制度逐步解体,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政治实现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 不同点: ①形成方式不同。英法国家把政治改革、武力镇压和教会的民族化相结合,俄国以政治改革为主,西班牙则在反阿拉伯人的“收复失地运动“中确立了王权。

②阶级基础不同。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最快,英国贵族资产阶级化,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形成英国专制制度的基础。在法国和西班牙,虽然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由于农村中封建势力十分强大,因此,法国是资产阶级贵族化,并和贵族结成联盟支持王权。在西班牙,资产阶级没有地位,王权也相对弱小。以贵族、教士、城市上层为阶级基础。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完全没有发展起来,封建的农奴制有逐渐加强之势,阶级基础是中小贵族和城市上层富裕阶层。

③由于以上特点和影响,四国专制制度的专制程度有所不同,法国的王权最为强大,俄国和英国次之,西班牙相对薄弱。 ④作用不同。英法专制制度初期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鼓励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西班牙政府则支持航海业和海外贸易,促成了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俄国的中央集权也有利于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但在封建制度的后期,专制制度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革命的对象。

九、尼德兰革命 p78 1、背景(革命前的尼德兰) (1)16世纪尼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 尼德兰the Netherlands 荷兰Holland ①地理范围 p78下 在中古初期,它是法兰克人王国的一部分,在中古后期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但政治上一直辗转隶属于外国王侯。16世纪,它由于封建婚姻继承关系而转归西班牙国王。

②经济发展 p79 16世纪尼德兰人口众多,工商业繁荣,有城市300余个,号称城市之国。当时欧洲都市化程度最高地区。 北方 毛纺业、麻织业、造船业、航海业和渔业,阿姆斯特丹是中心,北欧运输贸易的枢纽。 南方 制糖、冶金、印刷等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一定发展,安特卫普是世界最重要商业中心。 16世纪的华尔街 “供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商人使用”

(2)阶级关系的变化 p8-81 ①市民阶级——资产阶级 商人、工场主和农场主组成的城乡新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革命领导阶级 大商业资产阶级(尤其是南方的) ②贵族阶级 北方贵族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转变为的新贵族; 南方旧贵族 ③农民阶级 破产——雇佣工人——处境悲惨——革命主要动力 ④城市平民 再浸礼派:这派教义主张每个基督徒成年后应再受一次洗礼,同时强调为信仰献身的精神。有许多再洗礼教的布道者在平民大众中很有威信,他们同情人民疾苦,宣传政治经济平等,号召与西班牙当局和大主教会血战到底。 p81

(3)西班牙的专制统治 p81 ①经济掠夺 “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②总督控制 玛格丽特 格伦威尔 ③宗教迫害 “血腥敕令” ④商业限制 ⑤拒付国债 2、革命过程(1566—1581) p82 (1)“贵族同盟”的建立 1566.4.5 p82第三段 (2)破坏圣像运动1566.8.11 革命的开端 Iconoclasm Movement p82倒2段

协议令 p82最下 阿尔伐 p83第1段 A.除暴委员会“血腥委员会” B.恐怖统治 C.提高税率

(3)游击战争与北方起义 森林乞丐 海上乞丐 乞丐 1572.4.1布里尔城, (4)南方的斗争 1576.9.4布鲁塞尔城 1576.11.3《根特协定》 p84

(5)南北分裂 p85 A.尼德兰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出现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南北方各省分别以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为中心,形成两个彼此对立的经济实体,南北市场历来有竞争。 B.南方需要西班牙供应羊毛,安特卫普贸易对象主要是西班牙及其殖民地,因此南方割不断与西班牙的经济联系。 C.尼德兰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地理概念,南北方居民有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北方主要讲德语,信奉加尔文教,南方多使用法语,信奉天主教。南方贵族和天主教僧侣害怕北方民主势力的增长会剥夺他们的封建特权,所以宁愿维持现状,与西班牙妥协。

(6)联省共和国的建立 1579.1.23乌特勒支同盟 断绝关系法令 1609年休战协定 3、特点 (1)具有鲜明的民族解放斗争性质 (2)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3)这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革命 (4)革命不够彻底 p86第2段

4、历史意义 p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