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认识我国在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由于没有经验,主要是模仿苏联。当苏联国内出现问题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要“以苏为鉴”,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正确地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同时还要认识到:无论何人、无论何时,都要不迷信权威,不相信教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探索中的严重挫折 2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 3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犯严重错误的原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一)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1.建国初期我国照搬苏联模式的原因 (1)为了生存与安全不得不与苏联结盟 (2)建国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 (3)党刚刚取得政权没有经验
2. 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进一步暴露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决心走自己的路,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有一个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向现代科学进军”。
“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支伟大的力量。正确地估计和使用这些知识分子,有计划地帮助他们在政治上和业务上不断进步,是党和国家的极其重要的任务”。 ——周恩来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毛泽东在1956年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工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论十大关系》总结了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1.中共八大的召开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党的八大在北京举行。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 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3.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方针 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4.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毛泽东说,"现在的情况是: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广大群众一面欢迎新制度,一面又还感到还不大习惯;政府工作人员经验也还不够丰富,对一些具体政策的问题,应当继续考察和探索。这就是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有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人民群众对于这个新制度还需要有一个习惯的过程,国家工作人员也需要一个学习和取得经验的过程。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线,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329页。)
1.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他强调,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2.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出科学分析 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国外评价 1957 年6 月18 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在一篇社论中说:“这篇讲话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影响可能比赫鲁晓夫的秘密言说来得大。因为,毛泽东讲话完全是在积极地提出新的思想和政策,而赫鲁晓夫主要是消极地贬斥过去。”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第616 页。 麦克法夸尔评价说“它是共产主义国家对‘斯大林主义最彻底的背弃’”, 这是“一篇给人以新希望的文献”,“这篇讲话仍然强调说服,而不是压服”。 ——《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417 页。 施拉姆认为“毛在1956 年末和1957 年初的思想当中,暗示在1955 年到1956年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人民内部矛盾取代阶级斗争而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外毛泽东研究述评》,第100 页。
(四)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由于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执政地位,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在执政的条件下,党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等错误倾向,更需要采取整风的办法加以解决。根据中共中央的设想,这次整风应当是一次既严肃认真又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运动,是一次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我教育运动,通过发动群众向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提意见,帮助党来纠正官僚主义等问题。
1.整风运动的形式 这场运动采取开门整风的形式。各级党组织纷纷召开座谈会和小组会,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迅速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鸣放”的高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真诚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党外人士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批评、监督,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
2.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进攻 在整风运动中人们提出的各种意见,绝大多数是诚恳的。但确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他们把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攻击为“党天下”,要求“轮流坐庄”;他们竭力抹煞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绩,根本否认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他们还把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说成是产生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根源。有的人甚至散布煽动性言论,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上街闹事。
3.反右派运动的全面展开及扩大化 6月8日,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一场全国规摸的群众性反右派运动全面展开。 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实行坚决反击,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在涉及重大政治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如果不能旗帜鲜明,就会造成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混乱。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
4.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重要影响 1957年10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后来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确认了这个判断。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三、严重的曲折 深刻的教训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有些人像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都了解在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就会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的来一个大的跃进。” -------人民日报1957年11月13日社论
发动大跃进的原因 ①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增强了信心; ②因为胜利,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 ③片面夸大主观意志的作用;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没有万斤的思想,就没有万斤的收获” “一天等于20年”(陈万达)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以钢为纲,带动一切”(薄一波) “超英赶美平常事。”(群众) “踏翻地球顶破天。”(群众) ④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严重估计不足。
大跃进运动特点和主要表现:
高产卫星腾空而起
跃进跃进再跃进 安徽省枞阳县一块号称亩产1.6万斤的“卫星田”。地里的稻谷实际上都是 从各地从各处移过来的。
第一、赶超英美的时间日益提前。 第二、计划指标日益刷新
9000万吨 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 3000万吨 1070万吨 800万吨 535万吨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第三、浮夸风泛滥。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稻粒赶黄豆,黄豆象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象山芋,山芋赶地瓜,一幅丰收图,跃进农民画。 1958年民歌描述的丰收景象: 稻粒赶黄豆,黄豆象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象山芋,山芋赶地瓜,一幅丰收图,跃进农民画。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顺着梯子往上 爬,半月才到玉米腰。
大跃进运动的高潮 北戴河会议(1958 8) 《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 《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会后,全党全民齐动员,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迅速在全国掀起,终于造成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全局性的“左”倾错误。
九千万人上阵炼钢
砸锅炼铁
“一大二公” 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为什么要搞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上的浮夸风,助长了农村生产关系急于过渡的思想发展。认为原来的高级社这种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必须找到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便决定在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二)人民公社的特点 “一大二公”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放开肚皮吃饱饭 鼓足干劲加油干
“ 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的“ 人民公社”,曾有两句歌谣概括: “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于是把“ 人民公社”比喻为通向“ 共产主义”桥梁的歌谣遍地皆是。河南有一首《人民公社是金桥》: “ 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全国最早办“ 公社食堂”吃饭不要钱的河北徐水下属的谢坊,公社社部的高墙上写了一首赞颂人民公社的长诗,开头4 句是:“ 谢坊是个幸福庄,幸福全在公社长。公社好处唱不尽,集体力量造天堂。”其中“ 造”字堪为诗眼。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1、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2、平均不是社会主义。 3、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大跃进的结果 (1)1958年钢产量1108万吨,300万吨不合格。 ——质量差,浪费大 (2)1960年与1957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30%,其中重工业增长230% ——片面发展重工业,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3)1960年与1957年相比,工农业产值之间的比例由5.7︰4 .3变为7 .8 ︰ 2.2; 工业产值增长130%,而农业下降22 . 7%,只是1951年的水平 ——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二)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如果不是毛主席从纷繁的事务中,找出人民公社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的事业就可能被“共产风”所葬送。 ——薄一波
1958年11月,召开第一次郑州会议; 1958年11、12月间,在武昌先后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八届六中全会; 1959年2月,召开第二次郑州会议; 1959年3、4月间召开中央政治局上海会议。
(三)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 1庐山会议 会前党内外的思想状况 1958年12月八届六中全会期间,王稼祥不赞成《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实际上是对人民公社持保留意见。王稼祥的想法同刘少奇谈过,刘少奇向毛泽东反映了,毛泽东很不满意。八届六中全会要公布1958年粮食产量为七千五百亿斤,陈云对此有不同意见,因而不赞成公布。陈云同胡乔木谈了,胡乔木没敢向毛泽东反映。后来毛泽东曾批评胡乔木说:你不过是个秘书,副主席的意见敢不报告。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毛泽东生日,陈云在同他一起吃饭时提醒说:“明年钢产量1800万吨恐怕完不成。毛泽东不以为然地说:我提出的东西,对不对要由实践来检验。
社会上存在的意见分歧 毛泽东对形势的估计 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 。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1959年6月25日) 彭德怀对形势的看法 彭德怀十二月十六日,回到其家乡乌石,后到韶山,又到平江县。发现粮食数字弄虚作假。湖南乡亲们希望他能向中央反映意见。平江县一位伤残老红军给了他一首诗:“谷撒地,薯叶枯,青壮劳力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呼!”
“大跃进”存在严重问题和突出矛盾,这些矛盾的性质“是具有政治性的”;犯错误的主观原因,一是“犯了不够实事求是的毛病”,二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 ——7月14日彭德怀致毛泽东信
1959年庐山会议
1959年庐山会议
2 庐山会议的严重后果 (1)把阶级斗争引入党内。庐山会议第一次把政策、方针上的意见分歧等同于阶级斗争,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严重地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庐山会议在政治上严重损害了党内从中央到地方的民主生活。 (3)在经济上,庐山会议打断了纠“左”工作,进而在全党开展了反右倾运动,更加助长了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使错误的延长了更长的时间,直接导致了1959年到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四)国民经济的调整 1、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单方面撕毁建设合同的影响,到一九六零年,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首先,大跃进的直接后果主要农轻重比例失调。其次,工业内部比例失调。再次,积累和消费比例失调。 工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连续下降。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严重,人口死亡率显著提高,根据正式统计,1960年比1959年全国人口减少1000万。
严重灾害的图片
1962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左”倾错误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发展 1962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63年至1965年间,中央领导进行了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5年初又错误地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一些文艺作品、学术观点和文艺界学术界的一些代表人物进行了错误的、过火的政治批判,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教育科学文化问题上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并且在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2、八字方针的制定与七千人大会 1961年1月,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八届九中全会。通过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同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确定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要求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废除供给制,停办公共食堂。
“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1962年1、2月间召开的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在三年调整时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毛泽东在讲话中着重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并带头做了自我批评。
国民经济调整的成就 工农业生产恢复状况:(比上一年增长) 时间 农业 工业 1962年 6.2% 1963年 11.6% 8.5% 1964年 13.5% 19.6%
(五)对文革前十年的评价 主要是在经济战线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探索,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但仍取得很大成就,1981年历史决议肯定了其主导方面.
大庆、胜利、大港三大油田,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 电力 增长迅速,其中农村用电量增长70% 铁路 新建铁路八千公里,兰新线、包兰线 科技 十年建设的突出成就 行业 主要成就 钢铁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石油 大庆、胜利、大港三大油田,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 电力 增长迅速,其中农村用电量增长70% 铁路 新建铁路八千公里,兰新线、包兰线 科技 成功实验第一颗原子弹 研制成功结晶牛胰岛素
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十年建设成就 中 共“八大”的召开 国民经济调整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路线 大跃进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造成严重后果。 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重要贡献。 整风运动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反右派斗争有其必要性。 国民经济在1962年得到恢复和发展 成绩令人瞩目。并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 十年建设成就 中 共“八大”的召开 国民经济调整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路线 大跃进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造成严重后果。 出现 “左”倾错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 的破坏和混乱。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 是为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图谋,消除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等现象,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并为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寻找一条途径。
2.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 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 这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
3.文化大革命过程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65.11-1966.12) 全面内乱的形成(1967.1-1969.4)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69.5-1973.8) 挫败“四人帮”“组阁”图谋(1973.9-1975.1) 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结束(1975.1-1976.10)
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红卫兵召开批斗王光美大会。
黑龙江省委书记处的书记集体被批斗。
被戴上“高帽子”批斗的黑龙江省省委书记任仲夷
这个“左撇子”女红卫兵,十分认真地在干着她所认定的“革命行动”。李范五省长在红卫兵的刀剪之下,人格与尊严荡然无存,他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忍受这残酷折磨所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极度痛苦。 惨遭“剃鬼头”的李范五省长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周恩来的秘书文化部副部长夏衍
1969年11月12日国家主席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
煤炭部部长张霖之被红卫兵鞭打致死
(二)“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这种历史悲剧,决不允许重演。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一)错误的性质 195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所犯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错误。 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归根结底,并不是由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本身所造成的,而且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完全可以纠正这些错误。
(二)犯错误的原因 1.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处于起始阶段 2.党内出现了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 3.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破坏 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由于没有正确解决领袖和党的关系问题而出现过的一些严重偏差,对中国共产党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人民群众依然把它看作是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对它表示信任并寄予希望 (三)对错误进行科学分析 1.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人民群众依然把它看作是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对它表示信任并寄予希望 2.中国共产党能够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并在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发现错误,抵制错误,纠正错误 3.即使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犯了严重错误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仍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就
“文化大革命”和“文革”十年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为了巩固社会主义,主要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对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一次失败的探索。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历史悲剧不容重演。
“文革”十年:要把“文革十年”与“文化大革命”区别开来。由于全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取得了进展。农业方面,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年均增产4.7%,工业、交通基础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比如成昆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完成。一些先进技术的大型企业投产等。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1975年卫星发射回收成功,截至1968年底,还清的外债,中国成为一个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国家。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完成,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战略。国防方面,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对外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62个国家在此期间与我国建交;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毛泽东的历史 地位与评价
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或历史人物,最重要的是汲取经验,获得智慧与启迪。 应该以怎样的态度看待历史人物? 应该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认识和考察,而不应以今天的眼光来苛求前人。 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或历史人物,最重要的是汲取经验,获得智慧与启迪。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历史决议》
毛泽东 魅力型领袖中的杰出代表。作为政治家:领导翻天覆地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作为军事家;作为战略家:持久战理论,十大军事原则,三个世界等都为经典之作;作为哲学家;政论家:文章富有真知灼见之名篇。
尼克松:在长安街上你就能呼吸到他的气息。 坚强意志,横溢之才华,举重若轻之指挥艺术,无不具有强烈之个人魅力。 尼克松:在长安街上你就能呼吸到他的气息。
鉴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少中外人士如此评说:他是中国的马克思,创造了中国革命的理论;他是中国的列宁,领导了革命的胜利;他是中国的斯大林,建设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世人评议 毛是20世纪的魅力超群的政治家。…… 他的经历,足以使他成为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合为一体的中国革命的化身。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R·特里尔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哪个领袖能像他这样在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国防部长助理菲利普·戴维逊
对许多海外华人来说,毛是个英雄。他使中国站起来反抗外国的压迫,特别是西方和俄国的压力。 ——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 无论人们对毛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现代社会的国家领导人并不体现一种哲学思想。他们只是解决一些问题,诸如经济、社会、军事等等。 法国人却认为毛泽东体现了一种哲学思想,并且努力地把它付诸行动。这正是我们对政治的认识。我们在1789年进行的大革命,正是为了一种哲学思想。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也正是使中国走向一种哲学,即给予中国人民最大的权力和最高的地位。 ——法国前总统德斯坦
毛泽东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志的巨大作用的见证。没有任何外在的装饰物可以解释毛泽东所焕发的力量感。 我的孩子们谈到流行唱片艺术家身上的一种“颤流”,我得承认自己对此完全感觉不到。但是毛泽东却的确发出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错误 1.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主要包括: 2.正确对待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必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在政治建设方面,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最终形成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在经济建设方面,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脱离了中国实际,企图过早地进入共产主义,从而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 2.正确对待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必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因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借以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对毛泽东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的就是真理,只能照搬照抄,不能实事求是地承认其晚年所犯的错误。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 的成果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一)较快的发展速度 (二)从根本上解决 “从无到有”的问题
(一)较快的发展速度 ①工农业总产值保持了较高的年增长率。1953-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率11.4%。 “这是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和主要发达国家在同一时期取得的最高增长率。” ——莫里斯·迈斯纳[美]
钢铁 煤 石油 发电量 化肥 水泥 棉布 ②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世界排名明显提前 1947 26 9 27 25 1957 5 23 13 1960 33 8 3 1978 7 4 1
2.从根本上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①建成一批门类较为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 ②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有了飞跃 ③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949年 1976年 增长倍数 钢(万吨) 15.8 2046 129.49 发电量(亿度) 43 2031 47.23 原油(万吨) 12 8716 726.33 原煤(万吨) 3200 48300 15.09
3.铁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4.“三线”建设大规模的开展(毛泽东亲自划分)
一线:从黑龙江到广西沿海各省市区是一线。 三线:西南三省,西北大部分地区,除了新疆、内蒙部分地区,湘西、鄂西、豫西、山西等地区。 中间地带是二线。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 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一)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 (三)取得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 ——赤脚医生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毛泽东“六·二六”批示 右:毛泽东1963年在武汉
赤脚医生 ——农村合作医疗的最早雏形 “虽然简单粗糙,但行之有效。只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就从 35 岁增加到了 68 岁,几乎翻了一番。” ——《芝加哥论坛报》 右:赤脚医生第一人王桂珍
赤脚医生培训教材 这些教材当中最正面的仍然是以问题为中心,就是不是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解剖、生理,学生化学、药理学,它不是按照学院派这样需要六年时间,八年时间培养一个好的医生,他是以问题为中心,实际上这在医学教育当中也是成功的案例。 ——张开宁
3.取得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1964年我国原子弹爆炸瞬间
原子弹爆炸瞬间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7年我国发射成功的中程导弹
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50年5月,印度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印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8月,中国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中) 赴朝履新。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左三) 朝鲜首任驻华大使李周渊(右三)等在北京火车站送行。 1950年6月,瑞典首任驻华大使阿马斯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宾主交谈。瑞系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在日内瓦 会议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促成了万隆十项原则的产生。图为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言。
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图为当年6月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向戴高乐总统递交国书后合影。
1971年10月,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上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图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
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仅1970年以后的新建交国就有62个。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同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随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出现了西方国家对华建交热潮,中国外交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同英国、荷兰、希腊、联邦德国等国先后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从此出现重大转机。中苏关系也趋于缓和。 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仅1970年以后的新建交国就有62个。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1.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 4.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 5.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 6.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 7.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2.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