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系统结构的解析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社会经济结构与要素 社会政治结构与要素 社会文化结构与要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任教师培训专题
Advertisement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自主创业.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西安文理学院法政系.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七章 历史演进规律的把握 ——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 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历史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㈠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看法和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看法和 最根本的观点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一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 国家的本质.
                                                                                                                                                                
自治规范视野下的网规 ——网络法治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永 永 远 的 丰 碑 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社会系统结构的解析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社会经济结构与要素 社会政治结构与要素 社会文化结构与要素 第六章 社会系统结构的解析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社会经济结构与要素 社会政治结构与要素 社会文化结构与要素 文明进步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经济结构与要素 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三、阶级和阶层

社会基本结构是指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总体的基本构成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 文化结构 社会结构 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 生产力 1.生产力及其构成要素 生产力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们适应、改造和利用自然, 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客观物质力量 。 生产力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 科学技术 科学管理 实体性要素 渗透性要素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用以改造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在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改造的一切对象。它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物;二是已加工过的物体。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它们共同构成了生产力中物的要素。 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以及知识和智力的人。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最重要的要素,因为它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起主导作用的能动因素。

2.科学技术是现代第一生产力 (1) 科学技术是一种潜在的智能性要素; (2)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各要素中社会形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3) 现代高新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生产各领域中,使生产力各方面发生巨变。

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途径 一是通过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技术发明和技术创 新物化为劳动工具; 二是将科学运用于生产过程,提高劳动对象的 质量,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 三是通过科学的学习和教育的途径,转化为劳 动者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四是将科学运用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企 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水平。

3.先进生产力代表及其发展过程 先进生产力是集中体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并以此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范畴,是相对于落后的生产力而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表现形式。

先进生产力的基本特征 第一,从其构成要素上看,先进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掌握了当时先进科学技术和具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较高劳动技能和较高素质以及能力的人;先进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比较先进,是当时先进科学技术的凝结和物化;先进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是需要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才能认识和把握并加以改造的复杂事物和对象。 第二,从其基本要素的结合方式上看,先进生产力是由具有较高技能和素质的劳动者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自身与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科学合理的结构并能够发挥最大效能的生产力系统。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在其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在此后它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面对新的历史挑战,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生产关系系统 1.生产关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与一定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 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它所表明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具有客观性、历史性和具体性等基本特征

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方式 静态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构成了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生产 分配 动态 消费 交换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起决定和支配的作用 首先,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劳动得以 进行的前提。 其次,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生 产关系的基本性质。 再次,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人们在生产 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最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 配关系。

2.生产关系的特征和类型 生产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可分为两大类、五种形式:即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关系。 可分为两大类、五种形式:▲(即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封建制※(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即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关系。)

三、阶级和阶层 1.阶级产生的客观前提 第一,剩余产品的出现; 第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 第三,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

2.阶级的本质和结构    阶级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由于生产关系的不同 因而引起经济基础地位不同和收入不同所形成的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一个集团的劳动。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列宁

区分阶级的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否占有其他集团的劳动, 阶级根源于经济,属于经济范畴。同时是一个历史范畴。 3.阶级与阶层的联系与区别 阶级分成为阶层,阶层从属于阶级,这是阶级与阶层的联系;阶级和阶层的划分标准不同,所指人群不同,这是阶级与阶层的区别。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4.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第一,严格区分有阶级性和不带阶级性的社会 矛盾和社会现象; 第二,要严格区分阶级和阶层、基本阶级和非 基本阶级、阶级利益和阶层利益; 第三,必须对阶级和阶层进行历史的考察。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第二节 社会政治结构与要素 一、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构 二、国家的起源、本质、类型和职能 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一、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构 1.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特点 政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组织设施 。 上层建筑 观念上层建筑:是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等 。

政治结构又称政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结构之上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它包括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实体因素, 以及政治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等到规章与准则构成的系统。 2.政治上层建筑的构成要素 (1)政治法律设施; (2)政治法律制度; (3)政治组织。

3.政治结构的核心     在社会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

二、国家的起源、本质、类型和职能 1.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二、国家的起源、本质、类型和职能  1.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 国家在本质上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其本质是一个政治范畴。

与原始氏族组织相比较,国家具有这样几个本质的特征: 第一,它是按照地域而不是按血缘为标志 来划分和组织居民; 第二,它设有特殊权力机关,即常任官 吏、特殊的武装队伍,以及各种强 制性的机关; 第三,它拥有征收赋税以维持自身存在的 特征。

2.国家的类型和职能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政体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去实现自己的统治, 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古往今来的政体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两大类。

国体是国家的本质,政体是国家本质的表现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国体与政体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国体是国家的本质,政体是国家本质的表现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国体与政体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决定 国体 政体 服务于 内容 形式

国家的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国家的对内职能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政治职能; 第二,经济职能; 第三,社会职能。

对外职能 第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和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 第二,根据本国的利益调整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政治事务。 国家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和延伸,对内职能是对外职能的基础和后盾,二者都是国家阶级本质的体现。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国家 第一,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具有新的阶级内容。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职能发生了根本 的转化。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和发展 趋势发生了本质变化。

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1.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是指人民掌握政权,是人民做主。民主首先是一种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属于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它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它的经济基础的性质,而它也是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的。

在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是资本主义民主,它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和专政的统一。资本主义民主是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对立面产生的,在历史上发挥过重大进步作用。但是,资本主义民主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的工具。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符合民主本义的、真正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

2.民主与法制密不可分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保障的。社会主义法制就是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法令等法的规范和制度的总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而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邓小平

第三节 社会文化结构与要素 一、 观念上层建筑及其要素 二、 文化的本质与功能

一、 观念上层建筑及其要素 1.观念上层建筑及其诸要素 一、 观念上层建筑及其要素 1.观念上层建筑及其诸要素 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构成了社会的观念结构。观念上层建筑是社会文化结构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文化结构就是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的基本结构。

社会意识形式 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语言 学、形式逻辑等 意识形态——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 想、宗教、哲学等 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观念上层建筑,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 社会意识形式 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语言 学、形式逻辑等 意识形态——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 想、宗教、哲学等

观念上层建筑的要素 艺术:依靠生动具体的美感形象影响社会生活。艺术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作用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践履以及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情操、道德意志、道德品质等。

宗教:以信仰为特征,以一定仪式和规则组成的一种精神力量和社会势力 。宗教在本质上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

政治、法律思想: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社会的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以及社会集团及其相互关系的观点和理论的总和。法律思想是关于法的关系、规范和设施的观点、理论的总和。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和社会的经济基础,但是,它一经产生就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在发展变化过程 中的不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具有不 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 用。

二、文化的本质与功能 1.文化的一般本质与功能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尺度的方面及其成果。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为了改造自然和社会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任何文化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多样的。

文化的功能 第一,信息功能; 第二,教化、培养的功能; 第三,社会发展的功能; 第四,认识功能。

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是人的不同形态的创造物和多元复合体,是人类进步与迈向自由的尺度。     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是人的不同形态的创造物和多元复合体,是人类进步与迈向自由的尺度。 认识自然 认识自我 认识社会

2.先进文化及其功能 马克思主义认为,评价一种文化是否先进,必须把握历史和道德两个基本尺度。所谓历史尺度,就是指从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角度来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而首先就要看它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即要看它是否促进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所谓道德尺度,是指从价值标准和目的性的角度来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先进,即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总体功能和作用是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具有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调节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功能和作用。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 十六大报告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传承和发扬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的。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 文明进步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 一、文明的内涵及其组成部分 二、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

一、文明的内涵及其组成部分 1.文明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辩证关系 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 。

文明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开化的状态。文化发展水平越高,文明进步程度就越高。人类文明主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

物质文明 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在文化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其中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保证,精神文明是灵魂。

2.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二、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 1.社会主义文明 搞好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社会主义文明包括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要努力 搞好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在内的社会不断全面进步的过程。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