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对鲁迅文学的接受 ——鲁迅研究之六.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穿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背景音乐:蓝色多瑙河 (共38页 自动播放18分钟).
Advertisements

法文 授課教師:歐德尼教授 第十六單元 Quels sont vos programm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共产党对鲁迅文学的接受 ——鲁迅研究之六

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何凝编《鲁迅杂感选集》,1933年6月,青光书店 革命的作家总是公开地表示他们和社会斗争的联系;他们不但在自己的作品里表现一定的思想,而且时常用一个公民的资格出来对社会说话,为着自己的理想而战斗,暴露那些假清高的绅士艺术家的虚伪。高尔基在小说戏剧之外,写了很多的公开书信和“社会论文”,尤其在最近几年——社会的政治的斗争十分紧张的时期。也有人笑他做不成艺术家了,因为“他只会写些社会论文”。但是,谁都知道这些嘲笑高尔基的,是些什么样的蚊子和苍蝇

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鲁迅在最近十五年来,断断续续的写过许多论文和杂感,尤其是杂感来得多。于是有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做“杂感专家”。“专”在“杂”里者,显然含有鄙视的意思。可是,正因为一些蚊子苍蝇讨厌他的杂感,这种文体就证明了自己的战斗的意义。

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鲁迅的杂感其实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feuilleton)。谁要是想一想这将近十年的情形,他就可以懂得这种文体发生的原因。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斗争的同情。不但这样,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阜利通”)的代名词。自然,这不能够代替创作,然而它的特点是更直接的更迅速的反映社会上的日常事变。 “阜利通”(feuilleton),法语,指欧洲报刊上的小品栏、通俗文艺栏,刊登在通俗栏目上的小品文、文艺作品

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在那时侯——1907年——他的这些呼声差不多完全沉没在浮光掠影的粗浅的排满论调之中,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响。如果不是《坟》里保存了这几篇文献,也许同中国的许多“革命档案”一样,就这么失散了。这些文献的意义,在于回答当时思想界的一个严重问题:群众这样落后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当时革命思想界里有一个现成的答复,就是说,群众落后是天生的,因此,不要他们起来革命,等编练了革命军队来替他们革命,而革命成功之后也还不能给民众自由,而要好好的教训他们几年。

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而鲁迅所给的答案却有些不同,他是说,因为民众落后,所以更要解放个性,更要思想自由,要有“自觉的声音”,使它“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这虽然也不是正确的立场,然而比“革命的愚民政策”总有点儿不同吧

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鲁迅在这时代(五四时代)已经表现了他的特点。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大家都不免要想做青年的新的导师;而诚实的愿意做一个“革命军马前卒”的,却是鲁迅。…他没有给自己造一座宝塔,把自己高高供在里面,他却砌了一座“坟”,埋葬他的过去,热烈的希望着这可诅咒的时代——这过度的时代也快些过去。他这种为着将来和大众而牺牲的精神,贯穿着他的各个时期,一直到现在,在一切问题上都是如此。 正因为如此,他这“桥梁”才是真正通达到彼岸的桥梁,他的作品才成了中国新文学的第一座纪念碑;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确成了“青年叛徒的领袖”

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鲁迅在“五四”前的思想,进化论和个性主义还是他的基本。他热烈的希望着青年,他勇猛的袭击着宗法社会的僵尸统治,要求个性的解放。 不久,他就渐渐的了解到封建的等级制度和中国社会里的层层压榨。1924-1925年,他的《春末杂谈》《灯下漫笔》《杂记》以及整部的《华盖集》,尤其是1926年的《华盖集续编》,都包含着猛烈的攻击阶级统治的火焰。自然,这不是社会科学的论文,这只是直感的生活经验,但是他的神圣的憎恶和讽刺的锋芒,都集中在军阀官僚的他们的叭儿狗。

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鲁迅当时的《语丝》,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和批评,正是针对着这些未来的“官场学者”。现在的读者往往以为《华盖集》正续编里的杂感,不过是攻击个人的文章,或者有些青年已经不大知道陈西滢等类人物的履历,所以不觉得很大的兴趣。其实,不但陈西滢,或是章士钊等类的姓名,在鲁迅的杂感里,简直可以当做着普通名词,就是认做社会上的某种类型。他们个人的履历倒可以不必多加考究,重要的是他们这种“媚态的猫”,“比它主人更严厉的狗”,“吸人的血还要预先哼哼地发一通议论的蚊子”

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鲁迅当时反对这些欧化绅士的战斗,虽然隐蔽在个别的甚至私人的问题之下,然而这种战斗的原则上的意义,越到后来就越发明显了。统治者不能够完全只靠大炮机关枪,一定需要某种“意识代表”。这些代表们的虚伪和戏法是无穷的。暴露这些“做戏的虚无主义者”,也就必须有持久的斗争。 所以当五卅时期,一般人,甚至革命者的思想,都在“一致对外”的口号之下,多多少少忽略了国内的阶级战斗的同时开展,这又是新的阶级的更加严重的问题。而鲁迅就提出这样的质问:“然而中国有枪阶级的焚掠平民,屠杀平民,却向来不很有人抗议”

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鲁迅说:“我是在1927年被血吓得目瞪口呆,离开广州的,那些吞吞吐吐,没有胆子直说的话,都载在《而已集》里”。就是以后的《三闲集》(1928-29)《二心集》 (1930-31),又何尝不是苦笑不得的“而已”!可是,正是这期间鲁迅的思想反映着一般被侮辱被欺骗的人们的彷徨和愤激,他才从进化论最终的走到了阶级论,从进取的争求解放的个性主义进到了战斗的改造世界的集体主义。如果在以前,鲁迅早就感觉到中国社会里的科举式的贵族阶级和租佃官僚制度之下的农奴阶级之间的对抗,那么,现在他就更清楚的见到那种封建式的阶级对抗之外,正在发展着资本和劳动的对抗。 平民小资产阶级和革命知识阶层,终于发现了他们反对剥削制度的朦胧的理想,只有同着新兴的社会主义的先进阶级前进,才能够实现,才能够在伟大的斗争的集体之中达到真正的“个性解放”。

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 友人,以至于战士,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 从满清末期的士大夫,老新党,陈西滢们……一直到最近期的洋场无赖式的文学青年,都是他所亲身领教过的。刽子手主义和僵尸主义的黑暗,小私有者的庸俗,自欺,自私,蠢笨,流浪赖皮的冒充虚无主义,无耻,卑劣,虚伪的戏子们的把戏,不能够跳过他的锐利的眼光,流露在他的笔端。这些革命传统对于我们是非常之宝贵。

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第一,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科举式的封建等级制度,给每一个“田舍郎”以“暮登天子堂”的幻想;租佃式的农奴制度给每一个农民以“独立经济”的幻影和“爬上社会的上层”的迷梦。这都是几百年来的“空前伟大的”烟幕弹。而另一方面,在极端重压的没有出路的情形之下,散漫的剥夺了取得知识文化的可能的小百姓,只有一相情愿的找些“巧妙”的方法去骗骗皇帝官僚甚至于鬼神。大家在欺人和自欺之中讨生活。统治阶级的这种“文化遗产”甚至于像沉重的僵尸一样,压在革命队伍的头上,使他们不能够迅速的摆脱。 鲁迅是竭力暴露黑暗的,他的讽刺和幽默,是最热烈最严正的对于人生的态度。 可是,鲁迅的现实主义态度决不是第三种人的超然的旁观的所谓“科学”态度。善于读他的杂感的人,都可感到他的燃烧的猛烈的火焰在扫射着猥劣腐烂的黑暗世界。

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第二,是“韧”的战斗。“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二心集) 。 打仗就要像打仗。这不是小孩子赌气,要结实的立定自己的脚跟,躲在壕沟里,沉着的作战,一步步的前进,——这是鲁迅所谓“壕堑战”的战术。这是非合法主义的战术。

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第三,是反自由主义。鲁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真正是反自由主义,反妥协主义的宣言。 市侩表面上往往会对所谓弱者“表同情”,事实上他们有意的无意的总在维持着剥削制度。市侩,这是一种狭隘的浅薄的东西,他们的头脑,被千百年来的现成习惯和思想圈住了,而在这个圈子里自动机似的“思想”着。家庭,私塾,学校,中西人道主义的文学的影响,一切所谓“法律精神”和“中庸之道”的影响,把市侩的脑筋造成了一种简单机械,碰见什么新奇的,过激的事情,立刻就会像留声机似的“啊呀呀”的叫起来。 鲁迅这种暴露市侩的锐利的笔锋,充分的表现着他的反中庸的反自由主义的精神。

第四,是反虚伪的精神。这是鲁迅——文学家的鲁迅,思想家的鲁迅的最主要的精神。他的现实主义,他的打硬仗,他的反中庸的主张,都是用这种真实,这种反虚伪做基础。他的神圣的憎恶就是针对着这个地主资产阶级的虚伪社会,这个帝国主义的虚伪世界的。他的杂感可以说全是反虚伪的战书。 中国的统治阶级特别善于虚伪,他们有意的无意的要把虚伪笼罩群众的意识;他们的虚伪是超越了全世界的记录了。

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鲁迅的杂感的意义,不是这些简单的叙述所能够完全包括得了的。我们不过为着文艺战线的任务,特别指出杂感的价值和鲁迅在思想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我们应当同着他前进。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 为追悼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

噩耗传来,中国文学革命的导师、思想界的权威、文坛上最伟大的巨星鲁迅先生陨落于上海。当此德、日等法西斯蒂张牙舞爪,挑拨世界大战,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秋,鲁迅先生的死,使我们中华民族世道了一个最前进最无畏的战士,使我们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的不可补救的损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对于鲁迅先生的死,表示最深沉痛切的哀悼!

鲁迅先生一生的光荣战斗事业,做了中华民族一切忠实儿女的模范,做了一个为民族解放、社会解放、为世界和平而奋斗的文人的模范。他的笔是对于帝国主义、汉奸卖国贼、军阀官僚土豪劣绅、法西斯蒂,以及一切无耻之徒的大炮和照妖镜,他没有一个时候不和被压迫的大众站在一起,与那些敌人作战。他的犀利的笔尖,完美的人格,正直的言论,战斗的精神,使那些害虫毒物无处躲避。

中华民族的死敌,曾用屠杀、监禁、禁止发表鲁迅一切文字、禁止出版和贩卖鲁迅一切著作来威吓他,但鲁迅先生没有屈服;民族的死敌想用“赤化”,“受苏联津贴”等捏造的罪状来诬陷他,但一切诬陷都归于失败;民族的死敌,特别是托洛茨基派,想用甜言蜜语来离间他离开大众的救亡阵线,但是鲁迅先生给了他以迎头痛击。鲁迅显示无论如何艰苦的环境中,永远与人民大众一起与人民的敌人作战,他永远站在前进的一边,永远站在革命的一边。他唤起了无数的人们走上革命的大道,他扶助着青年们使他们成为像他一样的革命战士,他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立下了超人一等的功绩。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为了永远纪念鲁迅先生起见,决定在全苏区内:1、下半旗致哀,并在各地方和红军部队中举行追悼大会;2、设立鲁迅文学奖金基金十万元;3、改苏维埃中央图书馆为鲁迅图书馆;4、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建立鲁迅纪念碑;5、收集鲁迅遗著、翻印鲁迅著作;6、募集鲁迅号飞机基金。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已向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南京国民党政府要求: 1、鲁迅先生遗体举行国葬,并付国史馆列传 2、改浙江省绍兴县为鲁迅县 3、改北平大学为鲁迅大学 4、设立鲁迅文学奖金,奖励革命文学 5、设立鲁迅研究院,收集鲁迅遗著,出版鲁迅全集 6、在上海、北平、南京、广州、杭州建立鲁迅铜像 7、鲁迅家属与先烈家属同样待遇 8、废止鲁迅先生生前一切禁止言论出版自由的法令。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号召全国民众及全世界拥护和平、同情中国民族解放的人士一致起来,要求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南京国民党政府执行上列的要求

为追悼鲁迅先生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与南京国民党政府电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南京国民党政府公鉴:噩耗传来,鲁迅先生病殁于上海。我国文学革命的导师、思想上的权威、文坛上最灿烂光辉的巨星竟尔陨落,此乃我中华民族之大损失,尤其当前抗日运动的大损失。鲁迅先生毕生以犀利的文章、伟大的人格、救国的主张、正直的言论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其对于我中华民族功绩之伟大,不亚于高尔基氏之于苏联。今溘染长逝,理应予以身后之称荣,以慰死者而示来兹。敝党敝政府已决定在全苏区内实行:—

中国人民之重大损失 ——王明

1936-10-25法国巴黎《救国日报》 鲁迅之所以能在中国思想界和解放运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是由于他能够不断地随着时代的进化而进化,从“五四”运动时代到现在,他始终能站在先进思想的潮头;是由于他具有一个伟大革命家应具有的品格和操守,从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到现在,他始终不受任何反对势力的利诱或威胁;是由于他不仅在文学方面尽力于解放事业,而且直接参加中国伟大的解放斗争。

1936-10-25法国巴黎《救国日报》 鲁迅之所以在中国文学界占有无上权威的地位,是由于他不仅是一个天才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个先进的政论家。正因为鲁迅一身具有天才文学家和先进政论家的艺术和才智,所以他能以伟大文学家的文学技巧来写既讽且刺和有庄有谐的政论,同时,又能以先进政论家的犀利眼光来写深入人心和痛切时弊的文学。

1936-10-25法国巴黎《救国日报》 正因为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政论家,所以他和现代的一切伟大作家——高尔基、罗曼罗兰、巴比塞等一样,对于本国人民,对于人类,对于正义,对于真理,对于自由,对于光明——尤其是对于现世界大部分领域内还最受剥削最受压迫的阶级,同时是担负着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抱着无穷的热爱;而正因为如此,所以鲁迅对于社会主义的苏联,对于为中国人民解放而牺牲奋斗的共产党,对于世界一切先进思想和进步运动,加以热枕的拥护。

我对于鲁迅之认识 ——陈独秀

1937-11-21《宇宙风》52期 世之毁誉过当者,莫如对于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短篇幽默文章,在中国有空前的天才,思想也是前进的。在民国十六七年,他还没有接近政党以前,党中一班无知妄人,把他骂得一文不值,那时我曾为他大抱不平。后来他接近了政党,同是那一班无知妄人,忽然把他抬到三十三层天以上,仿佛鲁迅先生从前是个狗,后来是个神。我却以为真实的鲁迅并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个人,有文学天才的人

1937-11-21《宇宙风》52期 最后,有几个诚实的人,告诉我一点关于鲁迅先生大约可信的消息:鲁迅对于他所接近的政党之联合战线政策,并不根本反对,他所反对的乃是对于土豪劣绅政客奸商那一概联合,以此怀恨而终。在现时全国军人血战中,竟有了上海的商人接济敌人以粮食推销大批日货来认购救国公债的怪现象,由此看来,鲁迅先生的意见,未必全无理由吧!在这一点上,这位老文学家终于还保持一点独立思想的精神,不肯轻于随声附和,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1938-3《七月》3期 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远见。 他在1936年就大胆地指出托派匪徒的危险倾向,现在的事实完全证明了他的见解是那样的稳定,那样的清楚。托派成为汉奸组织而直接拿日本特务机关的津贴,已是很明显的事情了。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我们为了纪念他,在延安成立了一个“鲁迅图书馆”,在延长开办了“鲁迅师范学院”,使后来的人们可以想见他的伟大。

1938-3《七月》3期 鲁迅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 他在黑暗和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的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有些不彻底的革命者起初是斗争的,后来就“开小差”了。 鲁迅痛恨这种人,同这种人做斗争!随时教育着训练着他所领导下的文学青年,叫他们坚决斗争,打先锋,开辟自己的“路”。

1938-3《七月》3期 鲁迅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牺牲的精神。 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往往是站在战士的血痕中坚韧地反抗着,呼啸着前进。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不丝毫妥协,他具备了坚决心。

1938-3《七月》3期 综合了上述几个条件,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所以他在艺术上成功了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队伍中是一个很优秀的很老练的先锋分子。 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使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这是毛泽东在陕公纪念鲁迅逝世周年上的记录稿

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

1940-2-15《中国文化》创刊号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在文章的第12节 “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

1940-2-15《中国文化》创刊号 毛把中国文化革命或思想革命分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两个阶段。 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在“五四”以前,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西学与中学之争,都带有这种性质。那时的所谓学校、新学、西学,基本上都是资产阶级代表们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 在当时,这种所谓新学的思想,有同中国封建思想作斗争的革命作用,是替旧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的。

1940-2-15《中国文化》创刊号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 由于中国政治生力军即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这个文化生力军,就以新的装束和新的武器,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军,摆开了自己的阵势,向着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 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很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期。

1940-2-15《中国文化》创刊号 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枕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40-2-15《中国文化》创刊号 在13节“四个时期”——论文化统一战线问题时谈及鲁迅。 在中国,文化革命,和政治革命同样,有一个统一战线。 这种文化革命的统一战线,二十年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19-1921 的两年,第二个时期是1921-1927的六年,第三个时期是1927-2937的十年,第四个时期是1938-现在的三年。

1940-2-15《中国文化》创刊号 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旗帜。 五四运动,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

1940-2-15《中国文化》创刊号 第二个事时期,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五卅运动、北伐战争为标志,继续并发展了五四运动时三个阶级的统一战线,吸收了农民阶级的加入。 新三民主义成了国共两党和各个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基础。 那时,以共产党的《向导周报》,国民党的上海《民国日报》及各地报纸为阵地,曾经共同宣传了反帝国主义的主张,共同反对了尊孔读经的封建教育,共同反对了封建古装的旧文学和文言文,提倡了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新文学和白话文。

1940-2-15《中国文化》创刊号 第三个时期,这时只剩下了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所以这时候,中国革命就不得不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而由中国共产党单独地领导群众进行这个革命。 这一时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围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时期。 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 “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 两种“围剿”都失败了。作为军事“围剿”的结果的东西,是红军的北上抗日;作为文化 “围剿”的结果的东西,是1935年“一二九”青年革命运动的爆发。

其中最为奇怪的,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切文化机关中处于毫无抵抗的地位。为什么文化“围剿”也一败涂地了?这还不可以深长思之吗?而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却正在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

1942-5-23 在《结论》的第四部分,列举延安有些同志缺乏基本的政治常识,产生的各种糊涂观念》如“人性论”、“文艺的基本出发点是爱,是人类之爱”、“暴露论”、“还是杂文时代,还要鲁迅笔法”等 在 “还是杂文时代,还要鲁迅笔法”部分中谈及了对“鲁迅文学”的认识

1942-5-23 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鲁迅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也需要尖锐地嘲笑法西斯主义、中国的反动派和一切危害人民的事物,但在给革命文艺家以充分自由、仅仅不给反革命分子以民主自由的陕甘宁边区和敌后的各抗日根据地,杂文形式就不应该简单地和鲁迅的一样。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

1942-5-23 如果不是对于人民的敌人,而是对于人民自己,那么,“杂文时代”的鲁迅,也不曾嘲笑和攻击革命人民和革命政党,杂文的写法也和对于敌人的完全两样。对于人民的缺点是需要批评的,但必须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用保护人民、教育人民的满腔热情来说话。如果把同志当作敌人来对待,就是使自己站在敌人的立场上去了。

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者的路——纪念鲁迅逝世二周年 ——周 扬

一、鲁迅的一生是和中华民族解放不能分开的 要挽救中国,必须改造中国改变中国国民的思想。这是一个民主改革的问题。充满在鲁迅每一篇创作,每一篇杂感里的,是对于中华民族的弱点和黑暗面的无情的剥露,说是冷酷,然而冷中有热。 同时,他对于中华民族的观察的深刻,对于中国民众的生活、习惯、言语的熟悉,是没有一个中国作家能够和他比肩的。有人说他的作品满薰着中国的土气,这也正显示了作为一个真正民族作家的他的特色,在这一点上,在中国是没谁比他更配称为民族作家了。

二、他是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的现实主义者 为被吃者感受痛苦,对吃人的人提出火焰似的抗议——这就是几乎他的 全部创作的基调。虽然他毫不顾恤地暴露了农民小私有者群众的弱点和黑暗的一方面,他们的无知,保守,自私,但他知道造成他们的弱点和黑暗的一方面的是几千年来封建 的制度和思想。因此他对于自己的卑微弱小的人物的可悲的命运常流露出同情和痛苦。

鲁迅一生最大的成绩,是在他是中国第一个站在最坚决的民主主义的立场,反对人吃人,主张人的权利的。这个立场正是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他后来走向能彻底废除人吃人的制度的那个阶级的思想根源。主张人的权利,必先唤起人的自觉,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鲁迅特别诅咒着“愚民的专制”。因为那是一种肉体的奴役加上精神上的奴役。 他的主张“国民性的改造”,就是要打倒这“愚民的专制”。 作为一个启蒙主义者,鲁迅常把火力集中在攻击思想上的愚蒙,独断,谎骗等上面,而以“国民性的改造”, “思想斗争”为旗帜,但他却从来不曾有过丝毫不问政治,或甚至轻视政治的态度。他是民主政治的激烈的主张者。

三、彻底的民主主义,严峻的现实主义,加上对于人民的深挚的爱,使他走向了无产阶级 鲁迅的走向无产阶级,不是偶然的。他的表示自己和这个阶级的命运共利害,把自己的光芒熔合在工人阶级的鲜明的烽火里,是正在这个阶级和他的先锋在中国受着极端的污蔑和压迫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他改变了自己一贯的进化论的观点,开始取得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学说。

三、彻底的民主主义,严峻的现实主义,加上对于人民的深挚的爱,使他走向了无产阶级 鲁迅的活动并不限于文艺的范围。他晚年的文字是常带着浓厚的政论色彩的。他掊击了不抵抗主义,“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学生救国运动的侮蔑和压制,赞扬了苏联,辩护了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尤其是在死前不久,他所给予托派的那道德的致命的一击,和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热枕的拥护,这一切,表明了他一直到死重视于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的事业,忠实于人类的解放的事业。他是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为人,全中国人民的一个光荣的模范。

四、我们要继承鲁迅的遗产 第一,他的全部著作贯彻着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精神,那将提高读者的民族觉悟,坚定他们对于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心。 第二,他的著作是“五四”以来中国民主主义的最战斗的传统。五四运动在这一方面遗留给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少得可怜了。 第三,鲁迅的作品是中国新文艺最初的也是最丰盛的收获,是中国新文艺上的现实主义的第一块坚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