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障碍病的 危害及防控 丁 伯 良 博士、研究员 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母猪繁殖障碍病 是指母猪在妊娠前或妊娠期间,由多种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临床特征基本相似的母猪繁殖系统障碍疾病的总称 。
母猪繁殖障碍病的种类 病毒性繁殖障碍病: 其他主要繁殖障碍病: 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 以上病毒性繁殖障碍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养猪生产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 其他主要繁殖障碍病: 衣原体病、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等。
母猪繁殖障碍病特征性表现 母猪不孕 流产、早产、少产 产死胎、木乃伊胎等 病原体同时还可感染产出的仔猪, 引起仔猪大量死亡 。 结果母猪繁殖率严重下降,其 病原体同时还可感染产出的仔猪, 引起仔猪大量死亡 。
母猪繁殖障碍病 的危害
某猪场母猪年产仔1 000窝,由于流产、产死胎及木乃伊胎占465窝(46.5%); 另据调查,某省在8 235头次生产母猪中,发生繁殖障碍的占3 390头次,产出仔猪84 392头,而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者达10 849头(21.8%)。
黑龙江省1732头母猪进行繁殖障碍病监测,血清学阳性率: 蓝耳病 39.95% 伪狂犬病 30.95% 细小病毒病 20.44% 乙型脑炎 10.16%
山东省规模化猪场繁殖障碍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其阳性率: 猪细小病毒病 46.43% 伪狂犬病 8.55% 乙型脑炎 43.43% 蓝耳病 26.27%。
天津及周边地区的母猪繁殖障碍病的流行情况 繁殖障碍引起的母猪繁殖率下降达 20%~30%; 初产母猪的繁殖率下降更高,发病严重的地区断奶前仔猪成活率仅为40%~50% 。
病原学调查结果表明:主要病原为 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和 乙型脑炎病毒等。 近年来这类疫病越来越普遍和严重, 特别是这几种病原发生双重或多重 感染,可引起70%以上的初产母猪 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
1 猪蓝耳病的危害(1)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是一种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疫病,是危害养猪业较严重的一种病毒病。 近几年,在我国又出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它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猪急性、高传染性、高致死性的综合征疫病。
1 猪蓝耳病的危害(2) 蓝耳病病毒的靶细胞: 病毒感染这些靶细胞后,使母猪早产、流产或产弱仔等。 肺脏的巨噬细胞, 睾丸生精小管的巨噬细胞 1 猪蓝耳病的危害(2) 蓝耳病病毒的靶细胞: 肺脏的巨噬细胞, 睾丸生精小管的巨噬细胞 卵巢卵泡的巨噬细胞 病毒感染这些靶细胞后,使母猪早产、流产或产弱仔等。
电镜观察 正常的肺巨噬细胞 死亡的肺巨噬细胞
1 猪蓝耳病的危害(3) 母猪的临床表现: 病初厌食 体温升高达40℃以上 病猪的耳尖,四肢等躯体末端皮肤呈蓝紫色。 1 猪蓝耳病的危害(3) 母猪的临床表现: 病初厌食 体温升高达40℃以上 病猪的耳尖,四肢等躯体末端皮肤呈蓝紫色。 怀孕后期的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达70%以上)或木乃伊胎,多数产弱仔。 新生仔猪和断奶前仔猪死亡率最高。
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流行,但冬、春两季更易发生,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 2 伪狂犬病的危害(1) 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流行,但冬、春两季更易发生,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
2 伪狂犬病的危害(2) 妊娠母猪: 常呈隐形感染,有流产、死胎及呼吸症状 。 新生仔猪及20日龄内的哺乳仔猪: 2 伪狂犬病的危害(2) 妊娠母猪: 常呈隐形感染,有流产、死胎及呼吸症状 。 新生仔猪及20日龄内的哺乳仔猪: 体温41~42℃,有瘙痒感,靠在圈舍墙壁或饲槽擦痒。患猪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最常见的是间歇性抽搐或转圈运动,进一步发展为四肢麻痹,完全不能站立,侧卧时四肢呈游泳状划动。
猪伪狂犬病流产死胎
本病主要通过带病毒的蚊虫叮咬而传播。所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期一般在7、8、9 3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危害(1) 本病主要通过带病毒的蚊虫叮咬而传播。所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期一般在7、8、9 三个月,流行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3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危害(2) 妊娠母猪突然发生流产,胎儿多是死胎或木乃伊胎。 3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危害(2) 妊娠母猪突然发生流产,胎儿多是死胎或木乃伊胎。 母猪在妊娠期感染时所产仔猪出现各种各样的畸形或弱仔,在产死胎或弱仔猪中可以发现脑积水、脑缺损、皮下水肿、胸腔积水、腹水、浆膜小点出血、淋巴结出血、脑膜或脊髓充血。
乙脑性流产可见不同发育阶段 的木乃伊胎及死胎
妊娠早期流产排出的尚未成形的胎猪
患猪流产的胎儿和木乃伊胎、死胎、 畸形胎,同一窝死胎大小不一
流产胎儿脑水肿,脑膜充血
本病没有季节性,其特征为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或畸形胎,而母猪没有症状。 4 细小病毒病的危害(1) 本病没有季节性,其特征为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或畸形胎,而母猪没有症状。
妊娠中后期感染(50~70天)时,则大部分胎儿为死胎; 妊娠70天后感染,胎儿大都能活下来,且表现正常,但长期带毒排毒,故不宜留做种用。 4 细小病毒病的危害(2) 妊娠中前期感染(30~50天)分娩出的胎儿大部分为程度不同的木乃伊胎和弱仔。 妊娠中后期感染(50~70天)时,则大部分胎儿为死胎; 妊娠70天后感染,胎儿大都能活下来,且表现正常,但长期带毒排毒,故不宜留做种用。
不 同 发 育 阶 段 的 死 胎 及 木 乃 伊 胎
子宫内黑褐色的团块状物为 木乃伊化的死胎
含木乃伊胎的子宫内膜充血和卡他性炎症
新生猪患脑炎,形成的血管套
5 猪瘟的危害 其特征为败血症以及血管变性所引起的出血、坏死和梗塞等病理变化。 本病传染性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败血症以及血管变性所引起的出血、坏死和梗塞等病理变化。 本病传染性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猪瘟典型病理变化
猪瘟典型病理变化
非典型猪瘟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经常发生非典型猪瘟,当妊娠母猪被感染时,起初常不被发觉,但病毒可侵袭子宫中的胎儿,造成死产或出生后不久即死去的弱仔。
非典型猪瘟的特点 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形的地区散发。 很少见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典型的剖检变化。 症状轻微,常呈现“无名高热”或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被称为非典型性猪瘟或繁殖障碍性猪瘟。
非典型猪瘟的危害 当该病毒感染妊娠母猪时,可侵袭子宫中的胎儿,造成死产或出生后不久即死去的弱仔,且分娩时可排出大量的猪瘟病毒。 如果这种先天被感染的仔猪能正常出生并健康存活几个月,它们可作为散毒的持续感染来源而很难被辨认出来。此种感染猪终身带毒、散毒,成为猪瘟病毒主要的储存宿主。
6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1) 本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6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1) 本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受感染的妊娠母猪,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污染环境。 流产后母猪的阴道分泌物及乳汁中都含有本菌,可通过消化道、皮肤及粘膜而传染。
6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2) 母猪感染布鲁氏菌最明显的症状是流产,多发生在妊娠第4~12周。有的在妊娠第2~3周出现流产,也有的母猪发生早产。 6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2) 母猪感染布鲁氏菌最明显的症状是流产,多发生在妊娠第4~12周。有的在妊娠第2~3周出现流产,也有的母猪发生早产。 母猪流产的前兆表现为阴唇和乳房肿胀,有时阴道流出粘性和脓性分泌物。
病猪胎膜上发生弥漫性、 粟粒大、灰白色坏死灶
本病是由衣原体引起的多种动物和禽类的一种传染病。 人也有易感性,成为兽医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7 衣原体病的危害(1) 本病是由衣原体引起的多种动物和禽类的一种传染病。 人也有易感性,成为兽医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7 衣原体病的危害(2) 反刍动物衣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可引起混合感染,使孕猪发生流产。 7 衣原体病的危害(2) 反刍动物衣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可引起混合感染,使孕猪发生流产。 病猪和带菌猪经粪、尿、乳汁及流产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衣原体,污染饲料和水源,经消化道传播; 尘埃带菌也可经呼吸道和眼结膜感染; 也能通过交配或病公猪精液人工授精感染。
7 衣原体病的危害(3) 本病多发生于初产母猪,流产率40%~90%。流产前无先兆, 怀孕猪常突然发生流产、产死胎;有的整窝产出死胎;有的活仔和死仔间隔产出;有的产出弱仔,多在产后数日死亡。
早产死胎肺淤血水肿
8 弓形虫病的危害(1) 弓形虫病已有近百年历史。 我国于70年代末在上海发生的无名高热猪体内首次发现此虫体。 现在我国许多地区均有猪弓形虫病的发生或流行。
8 弓形虫病的危害(2) 急性型的病程一般为10~15天; 体温升高至40~42℃,呈稽留热; 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 8 弓形虫病的危害(2) 急性型的病程一般为10~15天; 体温升高至40~42℃,呈稽留热; 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 多便秘,有时下痢,呕吐; 呼吸困难,咳嗽; 四肢和全身肌肉强直; 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 腹部及耳部有淤血斑或大面积发绀。
8 弓形虫病的危害(3) 怀孕母猪感染往往发生流产或死胎。 剖检变化: 8 弓形虫病的危害(3) 怀孕母猪感染往往发生流产或死胎。 剖检变化: 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有粟粒大的灰白色或黄色坏死灶以及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肺肿大、出血,呈暗红色,间质水肿,表面有出血点或坏死灶;肝脏肿大,硬度增加,有针尖大的坏死灶和出血点;脾脏有丘状出血点或坏死灶;盲肠、结肠有散在溃疡。
弓形虫病病猪全身皮肤紫红、出血、结痂
肺肿大,有白色坏死点;肝、脾肿大,有大量出血点
肺组织发炎、渗出,肺泡内的炎性 渗出物中有一个弓形虫假囊
母猪繁殖障碍病的 防控措施
1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目前已知的由病毒、细菌、衣原体、寄生虫等引起的猪繁殖障碍病有十几种,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列入免疫程序中,但应把一些危害较重的病毒病和细菌病纳入猪场整体免疫程序中。
(1)蓝耳病的免疫 弱毒苗有散毒的危险,所以只能限在疫区污染猪场使用,不能扩大使用范围。 主要包括弱毒苗和灭活苗: 弱毒苗有散毒的危险,所以只能限在疫区污染猪场使用,不能扩大使用范围。 灭活苗一般在配种前进行2次免疫,即配种前2个月首免,间隔1个月二免。灭活苗比较安全,一般在受威胁区或轻度污染场使用。
(2)伪狂犬病的免疫① 目前有弱毒苗、灭活苗、野毒灭活苗及基因缺失苗。应用这些疫苗,可大大降低该病的发生。 应用基因缺失苗,只能用1种,不能接种2种不同基因缺失疫苗,因为病毒会发生基因重组现象。
(2)伪狂犬病的免疫② 污染不严重的地区,建议用灭活苗为宜,安全性好。 灭活苗在配种前免疫1次,间隔4~6周加强免疫1次,断奶后仔猪免疫1次。 弱毒苗在第1次免疫后,间隔4~6周再免疫1次,以后每隔半年免疫1次。 基因缺失苗也可按上述免疫法。
灭活苗在配种前1~2个月免疫,免疫期可达4个月,仔猪母源抗体可持续14~24周; (3 ) 细小病毒病的免疫 对初产母猪进行免疫接种 灭活苗在配种前1~2个月免疫,免疫期可达4个月,仔猪母源抗体可持续14~24周; 也可用弱毒苗免疫。
一般在每年蚊虫出现前,即南方3月底4月初、北方4月底5月初进行免疫; (4 )乙型脑炎的免疫 一般在每年蚊虫出现前,即南方3月底4月初、北方4月底5月初进行免疫; 对后备母猪可在5~6月龄注射弱毒苗或灭活苗,每年2次。
(5 )猪瘟的免疫① 一般种猪每半年免疫1次; 仔猪20日龄和60日龄左右2次免疫; 猪瘟流行区内,可采用超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立即接种兔化弱毒疫苗, 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这种乳前免疫方法已获得成功,并已推广应用。
母猪在怀孕期不能用猪瘟弱毒疫苗接种,一般在母猪配种前免疫。 (5 )猪瘟的免疫② 母猪在怀孕期不能用猪瘟弱毒疫苗接种,一般在母猪配种前免疫。 免疫后猪群应定期检测抗体消长情况。PPA-ELISA检测抗体时,OD值在0.5以上可获得满意效果。多数猪抗体在0.5以下者必须进行加强免疫。
(6)布鲁氏菌病的免疫 在疫区可用猪布鲁氏菌2号弱毒苗,该苗毒力稳定、安全、免疫力好,在生产中使用已获得良好效果。
(7)衣原体病的免疫 每年对母猪用衣原体流产 灭活苗免疫接种。 每头猪在皮下注射2 mL, 连 续2~3年。
2 加强母源抗体的监测(1) 为防止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对某些传染病定期进行母源抗体监测,选择无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滴度较低的时间接种疫苗,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 加强母源抗体的监测(2) 规模猪场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母源抗体监测,不论使用何种疫苗(活苗或灭活苗),在猪群免疫后10~14 d抽样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抗体消长情况,以便随时了解和掌握本场猪群母源抗体水平,确定初免时间,适时进行预防接种。
3 严把引种检疫关 引种隔离观察检疫,严防带毒种猪进入猪场是防 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3 严把引种检疫关 引种隔离观察检疫,严防带毒种猪进入猪场是防 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在引种时应认真了解供种单位的免疫程序和疫情, 严禁到疫区引种。 引进后应在场外隔离观察检疫2周,并进行相关的 监测,结果阴性、临床观察无症状出现,接种有 关疫(菌)苗产生免疫力后,才可入场饲养。
4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1) 1. 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 消毒是控制和扑灭传染病很重要的措施之一。定期对猪舍地面、墙壁、 设施及用具进行消毒,并保持舍内空气流通,避免或减少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使猪群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之中。
4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2) 2. 加强粪尿、病死猪管理 对正常猪的粪、尿发酵或沼气处理,对患病猪的粪尿、乳、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及病死猪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3. 消灭鼠、蝇、蚊传播媒介,严防狗、猫、飞鸟等其他动物进入栏舍
4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3) 4 坚持自繁自养 养猪场(户)应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封闭式饲养管理,强化饲料营养,喂全价优质料,细化各类猪群饲养管理,应特别注意繁殖母猪和仔猪的养护。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猪群的影响。
上述几种防控措施是相互关连的,单靠疫苗消灭不了传染病,因此只有认真执行综合防控措施,达到有效控制和扑灭传染病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