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图书馆) 信息服务通讯 11 2015年第三期 人社部:企业新型学徒制呈现三大特点 校园大数据:从单一向多元演变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 大学教师的挣扎:严格还是放水 主办: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图书馆) 2015. 10
目 录 CONTENTS 人社部:企业新型学徒制呈现三大特点 校园大数据:从单一向多元演变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多角度分析 目 录 人社部:企业新型学徒制呈现三大特点 校园大数据:从单一向多元演变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多角度分析 高校学科建设如何走出新路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 江苏经贸学院学生不愁就业忙创业 职校生走进清华当老师 大学教师的挣扎:严格还是放水 图书馆换“新装”----记图书馆环境建设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发展能力师资培训”邀请函 P01-03 P04-08 P09-13 P14-19 P20-24 P25-26 P27-30 P31-37 P38-39 P40 CONTENTS
人社部:企业新型学徒制呈现三大特点 高职高专教育信息资讯 《工作方案》明确了试点内容,培养对象是与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和新转岗人员。培养模式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方式,即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方式共同培养新型学徒。培养主体职责主要由企业承担。企业应与学徒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委托培训机构承担学徒的具体培训任务,签订合作协议,保证学徒在企业工作的同时,能够到培训机构参加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 日前,人社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众所周知,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庞大的劳动力供给将使就业总量压力长期存在,与此同时,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新形势下,实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意义重大。 建立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通 过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组织企业新招用人员和新转岗人员参加新型学徒培训,可建立长期、稳固的企校合作模式,探索企业职工培训新方式,完善培训政策措施和培训服务体系,加快企业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 记者经过梳理发现《工作方案》有以下几个亮点: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新型学徒制旨在引导企业 其一,新型学徒制试点培养主体职责主要由企业承担。
高职高专教育信息资讯 培养目标以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培养期限为1~2年。培养方式在企业以导师带徒为主,在培训机构以指导教师带徒为主,采取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 任务的企业导师享受导师带徒津贴,津贴标准由企业确定,津贴由企业承担。企业对学徒开展在岗培训、业务研修等企业内部发生的费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可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部门、北京市负责同志和在京职业院校师生、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代表等参加启动仪式。 应控制在4000~6000元的合理区间,补贴期限不超过两年。培训后未能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补贴标准的50%给予补贴;培训合格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按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 其二,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中,每人每年的补贴标准原则上应控制在4000~6000元。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认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健全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投入机制。规定学徒在学习培训期间,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由企业根据学徒实际工作贡献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学徒基本工资。企业按照合作协议约定,向培训机构支付学徒培训费用,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承担带徒 其次,这项制度完善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补贴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开展学徒制培训的企业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补贴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列支。补贴数额一般可按企业支付给培训机构培训费用(以培训费发票为准)的60%确定,每人每年的补贴标准原则上 其三,新型学徒制试点面向的是企业新招用员工和新转岗职工。 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也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那么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区别是什么?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介绍说,学徒培训是培养后备
高职高专教育信息资讯 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不同国家也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去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教育部在职业院校中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这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完善产教结合育人机制的积极探索。其特点是以职业院校为主体,面向的是职业院校学生,旨在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可以称之为“学徒培训生”。而这次人社部和财政部组织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其特点是以企业为主体,面向的是企业新招用员工和新转岗职工,主要培养企业青年技能人才,可以称之为“学徒培训工”。 “我们理解,这两种模式是同一制度框架下的探索和创新,只是在培养对象、实施主体、培训模式上有所不同,其核心目的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两种模式可以共同推进、相互借鉴、互为补充。” 据了解,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由人社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目前已经逐步展开。目前国家人社部已经与部分省(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达成一致意见,拟确定北京市等12个省(区、市)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每个省(区、市)选择3~5家具备相应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每家企业选拔100人左右参加学徒制培训。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校园大数据:从单一向多元演变 高职高专教育信息资讯 信息化工作者热议的话题。 用数据驱动服务创新 如今,高校信息化建设正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由局部到整体的全方位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大数据与云技术的结合使得教育资源的应用突破了原有意义上的格局,通过大数据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能够得出隐藏在其背后的数据信息。例如,上海财经大学就对招生、教学质量和就业进行了分析;常熟理工学院重视利用数据推进学校科学管理决策,在校领导、管理者及师生中培养与建立“拿数据说话”习惯。 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宓詠认为,数据化能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 近日,腾讯发布“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并与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签约的五所高校已实现QQ公众号完成对外宣传、图书借阅查询、成绩查询、教师查询、校园卡充值等功能。未来,该平台将向所有学校开放,学校可以在线提出申请,并自主选择接入功能模块。 “这是一个优势互补的合作,对高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信息化工作模式的选择。”签约高校之一的大连理工大学信息办主任张巍认为,高校社区化、移动化的特征日益明显,信息化工作也迎来全新挑战,互联网公司的加入,其提供的符合用户习惯的平台,以及成熟的社区模式,无疑对这样的趋势是一种非常适时的补充。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教育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在更大范畴内整合数据,并将有效的数据转变为真正的效益,成为提升管理效率、促进服务质量的工具,是当前阶段高校
高职高专教育信息资讯 见的,利用数据来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描述,使之能同时被人和IT设施所理解,当前需要从技术角度、业务流程、人员角色、上升到整体战略层面,通过IT驱动业务发展和模式创新。 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真正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这是许多高校信息化工作梦寐以求希望达到的最高境界,但这条路尚未开始,却遇到最大的阻力:数据整合。“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新时期的孤岛仍然存在。”宓詠指出,终端用户千差万别,整合已经成为更大的一个问题。用户系统变成一个个烟囱,互不相通,师生利用个人数据需登录业务系统模块,系统越多、与“人”相关的数据就越多,要全面获取这些数据难度就越大。 交叉合作变得越来越难 如今,高等教育已经从数字化走向数据化时代,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校园一卡通、图书馆的借阅记录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才能把这些数据更好地加以利用?有关专家认为,只有走数据开放之路,让不同领域的数据真正流动起来、融合起来,才能释放大数据的价值。 复旦大学利用数据化创新了师生的信息化服务:帮助师生建立个人数据中心,使得困扰学校多年却简单的重复填表难题迎刃而解;利用整合的数据库,建立起关联数据分析模型,为全校各个院系梳理家底,以院系为单位建立起整个学校的诚信体系,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等,并将相关的数据集中整合,变成可查、可控、可管的诚信体系。 同样,在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呼声很高的“科研大数据”,也存在数据整合共享的问题。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主任黎建辉,在科研数据库领域已经工作了近十年,他仍然对当前国内科研大数据整合、融合的问题深表忧虑: “解决交叉是一个大问题,国内的模式仍是传统的,大数据在计算机中,科研的人在科学中,
高职高专教育信息资讯 交叉合作其实变得越来越难。” 根据国家发改委针对大数据发展战略的发展原则,其中就有“探索数据资源定价机制,推动企业间的数据合作、交易,鼓励各界利用开放数据开展创新,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可以看出,为促进数据流动,市场机制是当前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 开放的互联网世界中,如何才能保障自己的数据自己做主。吴甘沙提出了数据的拥有权、数据隐私权、数据许可权、数据审计权、数据分红权等五个权益保障问题。而目前,中国在此方面的制度与机制尚有缺失,美国和欧洲对此的定义也不完整。 探索数据“变现” 最近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大数据应用创新高峰论坛”上,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甚至提出了“你是数据,我即生意”的观点。他认为,大数据时代要求的数据开放,使得个人数据变成资产。每个人也许现在已经不是物理的存在,而是数据呈现出来的人。下一步,个人要能够做自己数据的生意,做自己数据的CEO。 在“2015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春成分享了大数据应用的贵阳模式--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平台,为数据所有者提供变现的渠道,同时,为数据开发者提供统一的数据检索、开发平台;为数据使用者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和数据应用。 除了产业所热议的数据交易市场之外,数据出版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与探索。“目前,我们也在和科学理论专家合作,尝试做数据出版。专家们将数据发布出来,讲清楚数据的来龙去脉,如果数据被他人引用分析,也能够产生一定的回报。”黎建辉表示,将数据集作为出版对象是一种新兴出版模式,是出版界和数据共享界共同推进的创新行动,有助于理顺数据资源相关权益,是深化科学数据共享的重要机制。科学数据出版将推动科学数据资源的公开发布、有序汇聚、长期 保存、数据发现、论文引用和重
高职高专教育信息资讯 首先,确立购买服务的机制。信息化已经转向应用驱动的阶段,宽带迅速发展,外包、众包、购买服务,成为信息化的共识,然而,与之相适应的采购政策及相关机制迟迟尚未确立,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国内科研大数据分析研究的软件极端缺乏,应尽快确立购买服务的机制,才能解科研大数据广泛利用的燃眉之急。 复利用等。这既能够激励数据生产者发布和共享数据,又能保护数据的知识产权。 其次,应确立数据的开放共享机制。高校不同业务线之间的数据开放共享尚且困难,更不用说具有关联性质的科研大数据,业务一线的专业数据,只有汇聚起来,才可能形成大数据,而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改变供需的矛盾,如何开放数据,建立整编、购买的数据交换平台,需要在顶层设计中加以明确。业内人士称,应建立合理、适度的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规则和机制,加快数据资源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力度。当前数据人才缺乏现象普遍,尤其是高校专业数据分析人才,如何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以及人才引进、留任机制,都需要重点考虑并在顶层设计和规划中体现。数据服务尽管有了一些创新突破,但是大数据并没有很好地在高校得以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认为,中国没有真正应用大数据,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大数据的人、拥有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人和拥有数据分析需求的人是分离的,“所以我们希望搭建一些数据整合平台,能够 应对未来的挑战 尽管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在服务方式、途径、模式等方面将会获得全新面貌,然而,要达到理想的目标,应对这些挑战,也需要在管理制度及其他相关保障制度上,做出相应的改变。业内专家指出,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年,高校应当利用这个有利的时间窗,完成顶层设计,切实促成一些制度与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高职高专教育信息资讯 把人才、技术、需求、数据汇聚起来。”我们可以预测,乘着大数据的东风,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期间,高校数据服务及创新将得到迅速的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多角度分析 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实践探索 相距甚远,因此,这一课程体系结构已经不能达到职业教育预期设定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教育正在呼唤构建一种全新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而这也正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试在技术实践导向的理念下,构建由“适度够用”的文化基础课程,“任务需要”的以专业实践课程为主体的交互式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及整合性的综合实践课程所组成的金字塔形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适度够用”的文化基础课程 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包含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多角度分析 摘要:职业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是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它强调技术知识与实践技能,而以“三段式”为代表的传统课程结构体系已无法满足这一目标要求。试从社会学、技术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构建了由“适度够用”的文化基础课程、“任务需要”原则的以专业实践课程为主体的交互式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及整合性的综合实践课程组成的金字塔形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期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 由学生角色转换为企业员工,从事一种职业,在某个工作岗位上工作,完成若干任务项目。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具有技术知识、实践能力,同时,由于他们处于企业组织中,因此,还要具备处理与组织中个体之间关系的能力。从这样的一个逻辑框架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遵循“工作需求原则”,即工作中需要的即为课程中所教的,要注重经验与技术。而在实践中,传统的三段式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有诸多弊端,由于无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以理论为主、以理论课程为起点,与生产实践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将学生培养成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实践探索 子系统,职业教育又是教育的子系统之一。职业教育帮助个体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从事一种职业,成为一个职业人。“职业是一个社会组织概念,是‘一套成为模式的与特殊工作经验有关的人群关系’”[1]41,它具体包含两层关系:一是职业内部个体间的人群关系;二是职业与职业间的人群关系。任何一种职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处于复杂的职业网中。个体在工作岗位上不仅要进行一些肢体操作,还要处理人群关系,融入所在组织,进行社会化。这就意味着个体需要遵守工作纪律,具备团队 合作精神以及组织中大多数成员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价值观,这些属于情商类的东西是个体与个体共存于一个组织的前提。而这也正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文化基础课程所能做到的,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个体素质及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难,而将此课程削减;有的则干脆将文化基础课程直接定位成为专业课程服务。这些做法,完全忽视了职业教育培养社会主体的功能和责任。 [2]当然,因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文化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能与其在普通教育中的地位相提并论,而是要遵循“适度够用”的原则。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在难度上不宜过难过繁,而应简单实用,以避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量上不易过多,以避免占据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时间,毕竟技术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最重要目标;课程关联上要多与专业课程联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然而,却很少有职业院校能意识到这点。它们更多地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在“就业导向”的理念下得到强化,“学生正在被培养成‘工作机器’” [1]42,突出体现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中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有的职业院校因生源较差,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困 为了进一步认识文化基础课
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实践探索 程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我们对其做了如下定位:开设文化基础课程首先是人格完善的需要;其次,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的需要,它为两者的沟通提供了衔接点,同时,也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弹性化选择提供了可能。再次,是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文化基础课程的性质介于专业课程与普通文化课程之间。如图1,文化基础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处在金字塔形课程结构的底部,其设置遵循“适度够用”原则。 技术哲学家卡尔·米歇姆将技术分为四个方面:(1)物体的技术,如工具、机器、消费品等;(2)过程的技术,制造和使用物体的过程;(3)知识的技术,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的知识;(4)意志的技术,人赋予技术以意志,如目标、意图、愿望等。我们要将这四方面有机动态的整合才能真正认识技术这一整体。“我们本质上把技术定义为一种活动” [1]44,活动是动态的过程,活动需要经验、技能、技术,同时,技术的获得也必须通过活动、动态的过程。技术本质的阐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实践课程。能背众多公理、定律、公式并不意味着会使用钳子、钢锯。科学理论知识是无法直接与 我国职业教育以“三段式”为代表的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过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没有理论知识就没有实践能力,所以,多数职业院校在课程安排上是专业理论课程在前,实践课程在后。[3]这是一种想当然的想法,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专业理论知识,稍加实践,便可以获得职业能力,从而顺利找到工作。这种对理论、实践、技术、能力关系的错误判断,其根源在于对技术本质的错误解读。而为此买单的是职业教育自身,造成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得不到企业的认可,职业教育得不到社会 二、从技术学角度分析,职 业教育课程体系渴求交互式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的认可。
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实践探索 实践产生联系的,两者之间必须通过经验、技术的“立交桥”。即使在智能化不断提高的现代工厂,仍然需要肢体技能。要获得技术实践能力,需要大量的实践实训,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螺旋式的上升发展,慢慢积累经验、掌握技术、具备技能。“真正的技术实践能力必须在实训过程中才能形成,这是由技术的本质决定的”。[1]46所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应该是实践课程。 当然,专业理论课程并非一无是处,职业教育是需要它的。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促进个体对技术的掌握,这正是设置交互式的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理论依据。“交互”包括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实践对理论的反馈两方面。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从事一种职业,再具体点就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劳动工人,这需要很强的技术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逻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的设置必须按照“任务需要”原则,即任务中需要的正是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这又为构建以实践课程为主体、交互式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程体系提供了合理依据。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记忆规律的遗忘曲线表明,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随着个体学习的结束,遗忘便立即开始,并且遗忘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刚开始遗忘的速度最快,之后逐渐缓慢。艾宾浩斯的发现对学习活动具有重大启示,即我们在学习之后要进行及时的多次的复习,以巩固加强,减少遗忘。同时,这一理论对于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前,一些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忽视或违背了遗忘规律,采用先上一学期的专业理论课程,之后再上一学期的实践课程的做法,而且并无相应的巩固课程。由于时间间隔太远,在进行实训操作时,学生已将大部分专业理论知识遗忘,不知如何下手,既不知其然也不 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呼唤整合性的综合实践课程
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实践探索 知其所以然。这种不科学的课程安排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所以,在遵循学习规律的前提下,为加强教学效果,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呼唤整合性的综合实践课程。时间跨度大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正好验证了上文所阐述的交互式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但美中不足的是之前的实践课程存在零散性,如同断了线洒落一地的美丽珍珠。而综合实践课程恰巧就是这根线,它将不系统的多个实训整合为一个整体,从而系统地解决了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所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让学生获得综合性的技术实践能力,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毕竟在工作中个体是要完成一个整体任务,而不是单个项目。 图1所示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三段式”为代表的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相比较,更加科学与实用,主要体现在:文化基础课程遵循“适度够用”,并且有了明确的定位,强调职业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体;“任务需要”原则下的以专业实践课程为主体、交互式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正视了技术的本质,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整合性综合实践课程突出强调了实践技术与以后工作过程的统一性。三类课程各就其位,各行其职,彼此约束相互影响,正如“木桶原理”;同时,又相互依附,相辅相成,统一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之中。 图1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信息来源:《职教通讯》
高校学科建设如何走出新路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但是综合得分都只拿了第二。自动化学科综合排名第一的是东北大学,因为它为鞍钢的技术改造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计算机学科排名第一的是国防科技大学,因为它对国防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一学科排名说明,现在高校学科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加重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地方经济社会的增长点在哪里,学科专业就办到哪里,而且学科建设不仅要跟着社会跑,甚至要领着社会跑。 过去我们的学科建设是自我发展、自我循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都是根据自身学科设置运行的,无视社会发展,无视外界评论。这种封闭保守的学科理念 高校学科建设如何走出新路 学科是高校发现、应用、传播知识的基本单元,是实现各类办学功能的基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都以学科为基础。高校的实力、高校的竞争力、高校的水平靠学科支撑,也靠学科成就来代表和体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加快分化、整合、提升的重要阶段,高校如何在这一阶段进行学科建设,关系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全局。本文作者认为,针对过去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封闭保守”“一片高原、没有高峰”的状况,高校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大力气,从而走出新路,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走出“封闭保守”,以问题为导向调整学科方向 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学科方向。我们在实践中看到,现在相同的知识和技术含量的学科,由于主攻方向不一样,往往在产生的效益、贡献上有很大差别。上一轮全国重点学科评估,清华大学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学科,学术得分都是第一,但是综合得分都只拿了第二。自动化学科综合学术得分都是第一,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必须改变。 科学史证明,人类几乎所有的重大贡献,尤其是天才性贡献,一定是因为人类的需求、国家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为世界贡献的诺贝尔奖并不多,但是斯坦福贡献了硅谷和乔布斯等,被认为是当前世界最有活力的地方。斯坦福着眼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瞄准行业共性技术,以学科群对准产业群,实现学科链转为产业链,集群化推动产学研合作,它贡献的一个个产业链,一个个公司都是当今世界人类发展的需要。大学搞产业,要搞就搞有助于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原创性的产业链,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 以问题为导向调整学科方向,也是保证学科长盛不衰的法宝。著名的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140年历史中出了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长盛不衰的原因,就是先后五次在学术上改变了主攻方向。卡文迪什实验室是一个以物理学前沿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世界著名实验室,利用物理学发展出的仪器和物理学家的思维方法,转而重点从事天文和生物研究,在这两个新研究方向上都取得了划时代的研究成果,开辟了射电天文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崭新领域。在天文学上发现了类星体和脉冲星,赖尔和休伊什获得了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分子生物学上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克里克和华生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就要求我们从以学科为导向改变为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问题中蕴含着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问题中蕴含着学科延伸的广阔空间,问题中蕴含着学科机理的不断改变。从学科发展上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从学科内涵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调整学科方向的根基所在。如此,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解决问题,有创造力、贡献力,而不是在本学科内自娱自乐、自我欣赏。 美国的大学也是在不断调整学科方向中实现了大的发展。自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20世纪中叶,它们通过自身变革,建立学科创新动力机制,促进了60年代的航天、70年代的电子、80年代的软件、90年代的互联网以及正在兴起的第五次技术和产业革命,带来美国经济社会的五次跨越式发展。2010年,美国又在学科发展方向上提出,教育要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学必须开始培养相应的劳动力,在课程安排上要把重点转移到智能制造、新能源、纳米技术、生物科技、地球科学、生态学、系统理论及各种职业技能上,创造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突破性技术。 当然,调整学科方向要注意内涵调整和提升,动不动在名称上做文章是没有意义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实验室2013年预算为7.22亿美元,拥有4000名员工,800名学生,已经涌现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成为核物理的重要学派,可它依然叫实验室。 学科建设战略上要讲“有所为有所不为”,战术上要讲“有所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往往要比有所为更难。1969年,斯坦福大学撤销了建筑学院,尽管当时其在全美建筑学院排名前10至12位。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建筑学院投入很大,要进前5位所付出的代价有些不值;二是“近邻”加州伯克利已有一所美国顶尖的建筑学院。斯坦福大学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学科建设不能齐头并进,因为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只有舍得放弃,才能集中力量,做强自己。学科发展要集中在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社会需求的学科。不属于这个目标的,就应该舍弃。 “有所不为”,整合集聚优化学科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科增加是一种发展,学科减少,重新优化组合了,强势更强了,同样也是一种发展。学科发展不能盲目扩张,盲目铺摊子。要以核心强势学科为圆心,向周边拓展,发展支撑学科,建设新的学科,把没有明显优势的学科整合到强势学科支撑体系中去,实现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与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传统学科统筹发展。特色学科、重点学科要做强,新兴学科、应用学科要“出新”,传统学科要搞活。 传统学科统筹发展。特色学科、重点学科要做强,新兴学科、应用学科要“出新”,传统学科要搞活。 整合、集聚、优化学科,就要重视学科交叉融合。卡文迪什实验室就是因为实验室主任布腊格从学科交叉中发现了新的学科生长点,才激活了知识(物理学知识)与科学的需求(生物学和天文学本身的内在发展要求),实现了它们之间的有效碰撞。交叉出新意,交叉出活力,高校的学科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因为现在的学科发展在边缘交叉领域最能形成突破点。当然,学科综合集成是有选择的综合交叉,是把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最优化的组装,使其具有无穷的可能性和无限的潜能。高校必须运用交叉力量,构筑学科群落,构建高水平跨学科研究平台,从而发展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学科建设上,我们要造峰,优先重点支持一批可以尽快进入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重点学科,从而彻底改变当前高校学科建设中“一片高原、没有高峰”,甚至是“一片平原”的状况。在这方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验值得借鉴。加州伯克利原来有化学院、工程学院等14个学院,下设100多个学科系,各个学科发展非常均衡,每个学科水平都很高,就是没有一个学科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特色不明显,因而始终进入不了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当时,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每个领域都要保持全美前三名,后来发现这不可能。于是,他们调整发展战略,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原子生物工程,要求学校的每个系都尽量去和原子生物挂钩,以形成自己特色。经过几年努力终于促进劳伦斯发明了加速器。 现实中,我们会看到进行学科布局时,每一位教授都会据理力争说自己的学科最重要,甚至说撤销自己学科或不增加自己学科投入就是对历史的犯罪。其实,这实在是一种没有必要的情绪。 突出重点,切忌“一片高原、没有高峰”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高校规模不在大小,关键在于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不在齐全,关键在于实力和创新。重点学科建设必须突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其中,“人无我有”是特色的特殊层面。只要人无我有,无论实力是否强,研究是否前沿,都可看作学科建设中的特色。对于人无我有的学科,最重要的是要看准学科发展方向,提出跨越式发展思路。“人有我强”是一般层面,学科建设特色更多反映在实力上,反映在学科群的综合协调发展上。学科竞争最终要看实力。“人强我新”是学科建设中的最高层面,它强调创新水平和领先地位。 正是由于发明了加速器,加州伯克利拿了17个诺贝尔奖,伯克利的生物原子工程学科成了世界第一,学校因此世界闻名。 在培育学科特色方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威尔逊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曾说:“普林斯顿不像哈佛,也不希望变成哈佛。反之也不希望哈佛变成普林斯顿。”意思就是说各校有不同的学科特色。尽管当前世界一流大学大多是综合性大学,或者在朝综合性迈进,但并不是说它们的所有学科均为一流学科。在世界一流大学中,哈佛大学的一流学科是法学、医学;斯坦福大学一流学科是心理学、电子学;剑桥大学一流学科是物理学、生物学;牛津大学一流学科是数学、政治学。一所大学如果能在整体学科水平较高的基础上,有一两个学科具备一流的影响力,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加州伯克利原校长田长霖先生曾这样讲:“世界上地位上升很快的学校,都是在一两个领域首先取得突破。”因为一所学校不可能在很多领域同时达到世界一流,一定要有先后,要想办 加州伯克利的做法告诉我们,精心培育特色学科,是重点学科建设的根基。特色就是优势,就是重点,就是水平。特色就是不求大、不求全,只求不可替代。特色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突破口;特色是异峰突起,出奇制胜的切入点。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法扶植最优异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把它变成全世界最好的,待它有名气了,其他学科也会自然而然地跟上来。 重点学科建设还要发挥领军人才的重要作用。牛津大学因为罗素的哲学成就,使牛津大学成为当时世界哲学研究中心。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当年就因为引进了爱因斯坦,加州理工学院就因为引进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名校。德国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的成功也是因为聘请了黑格尔、谢林、雅可比等一批世界级大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培养学科带头人、名师、名家,也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 高职高专学校管理 地下一层和二层是餐厅和停车场,这样学生下课后就可以乘电梯直接去餐厅就餐。饮水机每个楼层都有,有开水,也有直饮水。完善的楼内设施,减少了进进出出的人群,使校园安静了很多。高层的楼梯上都设置了防护条和防护网,这样在拖地或者不小心掉下物品时,就会有个阻挡,以免造成更大危险和损失。这体现出学校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殊性,一切从保障学生的安全和为学生提供便利出发。 朝阳科技大学的专任教师,每人拥有独立的办公室,办公室空间不大,但里面有两张桌子,便于老师和学生交流。办公室的房门,彰显着教师的个性,成为朝阳科技大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朝阳科技大学是一所私立综合性大学,位于台湾省台中市雾峰乡,创建于1994年。现有5个学院、5个博士班、19个硕士班、22个系,在校学生17000多人,教职员工600多人。笔者应邀到朝阳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学习,对朝阳科技大学的校园文化、学习环境、师资状况、课堂教学、实训等有了深刻的体验,现予以简要介绍,以期对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一、朝阳科技大学的校园文化 朝阳科技大学的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性化特征。校园设计处处体现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创造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的环境的理念,用优美环境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在朝阳科技大学,会时时感受到设计师们的别具用心。由于建在山坡上,所以学校内有很多台阶,虽然有路灯,但在那些台阶处仍然设计了地灯,提醒师生们注意脚下。学校的教学楼都是高层,比如管理系大楼地上10层,地下2层。
高职高专学校管理 学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房门旁边张贴着每位教师授课的信息和课表,还有一个小牌子,显示着教师的去向;几乎所有办公室的门上都有一个袋子,里面装有便于学生留言的纸、笔,以及学生送给老师的贺卡、请柬等;有些办公室的门上还挂着学生们的书法、绘画作品。在这里,门成了人际关系、师生情感交流的友谊之门、文化之门,门的作用和内涵在这里无限延伸,充分反映了朝阳科技大学的人性化管理、创意创新理念。 朝阳科技大学的保洁规定也很独特。学校依山而建,前后高度相差10层楼不止,而且校园内树木花草较多,在这样的环境中,卫生的清理和保持都是很困难的。然而,朝阳科技大学给人的感觉却很干净很有秩序。这与学校坚持“劳作教育”有很大关系。朝阳科技大学规定,校园的卫生清理保洁工作全部由大一学生承担,高年级学生负责监督。每天早上,一组一组的大一学生在清理校园的不同区域,每一组都会有高年级的学生拿着卡片分配任务并检查清理情况。走廊、墙壁、门窗、校园,甚至垃圾桶、卫生间,都由学生清理。这样做的目的,不在于把学生作为劳动力,节省保洁费用,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学生通过参与,能够亲身体会清理卫生的辛苦,能自觉地维持环境整洁,也更容易使新生尽快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爱护这个大家庭。在他们看来,清理走廊和打扫卫生间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在朝阳科技大学,会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女生在清理男厕所内的纸篓,她们面带微笑,自然大方,看不到任何抱怨和难为情的样子。 台湾的教育吸收了很多儒家思想,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文化和技能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人格成长,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在此都有体现。所以,在台湾会觉得人们很优雅很有秩序,街很窄车很多但是见不到堵车,人多的地方反而很安静,旅游点宰客现象比较少见,
高职高专学校管理 在火车上、飞机场就餐觉得价格和其他地方没有多少差异。 朝阳科技大学的教学不只是在教室进行。为了便于学生与教师交流,每个楼层都设有师生研讨室,里面有多媒体,空间能容纳10个人就座。学生要先通过网络提出申请,说明要与哪位老师探讨什么内容,得到审批后才能去领取钥匙,等待老师。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必须和老师讨论一次。 教学楼内也设置了很多供学习用的空间,如凉台、走廊、电梯口等,这些位置,或多或少都摆放着整齐的桌椅,供学生使用。在校园内,如餐厅、超市等,也随处可以找到就座学习的地方,空闲时间,都有学生在这里学习。学校的建造环境和学习氛围有很大关系,朝阳科技大学的设计师在设计校园布局时,一定充分考虑到了学校的特殊性,特别设计和建造了许多学生学习讨论交流的场所,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朝阳科技大学的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蔚然成风,学习氛围实在令人羡慕。 二、朝阳科技大学的学习环境 朝阳科技大学的课程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校外实习课程,学校特别注重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学校为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规定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根据自己的爱好跨方向甚至跨院系选修课程,只要总学分符合毕业要求就可以。学生在公布的课程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超过15人就可以组班开课。学校还经常举办一些讲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各个教学楼上都会看到张贴的讲座通知。 在教学楼底层,还设有师生交谊厅,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在这里学习、讨论、制作。朝阳科技大学有很多走读生和夜校生,他们大都在这里吃午饭或晚饭,所以这间大教室一直利用率很高,也很热闹。 三、朝阳科技大学的师资与课堂 朝阳科技大学的主要任课教师多数有留学经历及博士学位,综合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
高职高专学校管理 甚至是某一领域的专家级人物或领军人物。他们经常到世界各地参加学术交流,进行学校之间的合作、校企之间的合作,这对于他们开拓视野、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很有帮助。朝阳科技大学之所以在台湾有一定影响,就在于他们拥有这些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和行业内的领军人物。 在朝阳科技大学访问期间,笔者聆听了工业设计系陈建男副教授、陈维隆副教授,工业管理系郑宗明副教授、林均烨教授等老师的课。陈建男老师讲的是产品企划案例与实践,属于工业设计系研究生课程。陈老师在台湾工业设计领域很有名气,对于很多大师的作品介绍得很有品位。他有自己的研究所,业余时间承担一些设计任务,这使他与该行业密切关联,使专业水平始终保持在行业发展的前沿。陈维隆老师的研究方向是电脑辅助分析,他的实验室与社会有很多协同设计。陈老师的模流分析研究处于台湾同领域研究的前沿,获得很多奖项。陈老师既带研究生,也给本科学生上课。他上课使用CATIA软件,在机房内讲课并上机操作。这个软件在大陆很多学校也有使用,是目前三维软件中的高端软件。他讲课没有统一的教材,只有一份电子教案,学生可以下载打印。作业也是网上布置、网上提交。讲课时陈老师先演示,学生跟着做。一周一次课,每次课三节连续上。没有教材,仅凭教师操作演示,这样的课,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慢,有时课上记住了,课后却不能独立操作,需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课后大量练习。所以,在上课时,很多学生会用相机或手机录下老师所讲,以便课后参考。朝阳科技大学的学生宿舍都配置了电脑,学校也有专用机房通宵开放,只要有学生卡,就可以刷卡进入免费使用。这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 朝阳科技大学的普通教室一般有60个座位,都配有多媒体,讲桌前配有一个转椅,常会看到老师坐在转椅上悠闲地晃动着讲课,讲课时都使用麦克风。教室
高职高专学校管理 朝阳科技大学的实训工厂也很有特点,比如工业设计系的模型车间,其实是个很小的地方,但设备配置却很先进很全面,他们的学生所具有的独立操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是大陆学校无法比拟的。他们的实训工厂可以随便进入,里面没有指导教师,只有一个工具保管员。一周时间几乎都是开放的,晚上到10点多才关门。在这里,只是在大一的时候老师带领学生讲授设备的使用,其余时间就完全靠学生自己了。学生学会操作各种设备,靠的是自学或者是相互交流。上课时,老师会布置任务,学生要先绘制草图,然后购买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平面的设计,会使用铜版、亚克力板、木板等,三维造型就用泡沫塑料,也可以使用快速成型机、吸塑机、雕刻机等。学生在操作电刨子、切割锯、带锯、砂带磨削、车床等设备时,都是非常危险的,他们都认真谨慎地对待每一个环节。在这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作品是非常普通的事情,频繁的自我锻炼必定会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的制作一般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时候晚上10点多还能看到他们操作的身影,周六周日也是忙碌的情景。他们在实训工厂的表现,远比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精彩得多。 内的课桌做得很有意思,桌椅是一体的,只要坐上去无论怎么动都不会发出声音。朝阳科技大学的课堂,都是在很自由的环境中进行的,便于大家讨论,似乎没有很多规章制度的限制。 台湾的高校,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有生机,才有发展。朝阳科技大学的特色,不仅体现在校园文化氛围、学习环境中,也体现在师资、课堂、实训中。这些特色,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朝阳科技大学的实训工厂 信息来源:中国知网
江苏经贸学院学生不愁就业忙创业 高职高专学校管理 如今年创20万元”的创业明星—陈田枫;“淘宝、2688、当当、卓越等多家网购网站的校园代理”创业明星—王成;“大学毕业卖烧饼,开了四家连锁店:理想让青春绽放美丽”创业明星—雷珊珊……部分学生的创业触角已跨出国界、延伸到海外。 江苏经贸学院投资建成的大学生创业园,包括23000㎡的“180大学生创业广场”和16000㎡的“大学生创意园”,成为以动漫产业为特色的创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大学生创业园建立创业素质教育研究所(创业学研究所),设立创业素质教育专项研究基金,建成大学生创业能力测评系统和大学 深圳某电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的钱经理想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招聘20名客户经理,她的招聘简章在该校招生就业网发布数次都无人“揭榜”,为此,她对学校曾经很有“意见”。后来,她从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了解到,江苏经贸学院2012届—2014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8.89%、98.99%、99.10%,并有一大批学生选择创业,该校学生不愁就业忙创业,她最终选择“原谅”学校。 据江苏经贸学院薛茂云院长向钱经理解释,近年来,该校“创教融合”,构建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生创师导”持续推进并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学校有效服务于多形式、高品质、创新型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培育,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涌现出:“大学三年,700块变70万”的创业明星—李晓明,“每月‘绣’入两万元的女大专生”—刘小青;“小小彩球成就90后男孩创业梦想,起步资金1000元,
高职高专学校管理 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率先开始实践基于素质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校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基地建设为平台、赛事活动为舞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后盾,巩固第一课堂,渗透第二课堂,强化第三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和服务学习项目学分的设置与管理为纽带,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生创业数据库。稳定运行门店型学生创业实体达30个,公司型学生创业实体达15个。校企合作型创业实践基地10个,学校主导型常设创业实体2个,参与各类前端实践项目学生总量达到3000人,“热淘网”创业平台带动网上创业实践学生总量达到1000人。 长期以来,该校学生借力学校的“创业就业素质强化培训学院”的导师资源,在创业教育实践中,确立了“师”和“生”的双主体地位,师的作用在于导,生的定位在于创。按照“依托专业、借力企业、生创师导、团队创业”的创业实践模式,通过师生双主体的有效互动,构建起校企合作型、创新型和自主创业型三类创业载体,全方位开展创业实战训练。 江苏经贸学院是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和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院校,是为数不多的首批“双示范”高职院校之一。2012年以来,先后被教育部、科技部授予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等称号。 信息来源:江苏省信息
学生频道 职校生走进清华当老师 而在学校数控大赛退赛的经历。“越到临毕业时,想要弥补这个遗憾的心情越迫切。出于小小的‘报复心理’,我选择继续读书,中专时没做好的事,让我在大专完成。” 大专时,王佐选择的仍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我从来就没有考虑过换专业,只有长期、系统的学习才能真正精通一门学问。我一直认为‘通百才,不如专一门’,以后我要靠这一门手艺‘吃饭’呢。”而中专时的遗憾,王佐也在大专时完满弥补了,“大一的时候,在北京市机电比赛中,我们团队获得了二等奖的成绩;大二时,我们以北京市一等奖的名次入选全国比赛。” 赛前训练的艰苦至今让王佐记忆犹 “成为老师这件事,的确没有在我的预想和规划中。但十年来,我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在机电一体化领域发展的初衷。”接受采访时,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实训指导教师王佐刚刚走出学生们实习成果答辩的教室。职校毕业的他走上了世界名校的大平台,不可思议地成了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 “我可以有底气地说,我不仅做到了‘爱一行,干一行’,更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王佐说,他已经离不开教室和几乎与他同龄的学生们了。 为弥补遗憾选择读大专 王佐是来自平谷乡间的一位普通男孩,初中毕业时,出于对未来就业的考虑,他放弃了读普通高中的机会,而选择了从业面较广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从此开启了他与母校长达7年的缘分。“说实话,中专毕业的时候,面对直接就业还是继续留在学校读大专的选择,我还是有过犹豫的”,王佐说。而真正让他做出选择的,是中专时一个小小的遗憾——因意外
学生频道 新,每天早晨五点半就要起床,七点准时来到赛场模拟训练,一直到晚上八点才能回宿舍,“每天的训练时间都要超过14个小时。”训练期间,一个突发的家庭变故让王佐措手不及——家中60岁的爸爸突然心脏病发住进了医院,需要做搭桥手术。接到消息时,训练场地上的王佐有点懵然无措。他的指导老师赶忙催他回家,帮他打车的同时,还不忘在他的兜里塞上500元钱。“俗话说‘师徒如父子’啊,我家庭条件一般,为了给爸爸做手术四处筹钱,我师父听说后二话不说,拿出银行卡就交给了我”,王佐谈起老师至今还面露感激的神色。 忙完了父亲的手术,王佐迫不及待地回归了训练的队伍,并在此后的全国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比赛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比赛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在平时课堂上没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和临场经验”,王佐总结。 一转眼,七年的学习生涯已到尽头,王佐面临着毕业、就业的考验。就在经历了第一次面试失败的心理调整期,机会敲开了王佐的房门。由于性格乐观、技术纯熟,王佐被院系的老师推荐到了北京吉利大学担任数控和车床两门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这我可万万没想到啊”,王佐开玩笑说。一直以来,他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定位都是做一个操作工人,当一个“蓝领”。当上老师、教书育人,让他既惊喜又忐忑。 刚开始的一个月里,王佐还真有点“问心有愧”,刚毕业,自己还是一身学生气,哪有教书的经验,怎么带学生?这时候,母校院系里的各位“大神级”老师们纷纷发话,“佐儿,刚参加工作不容易,有什么不会的随时发问,我们随时作答。”吃下了这颗“定心丸”,王佐开始在工作中发奋积累经验,遇到不懂的积极提问,努力改变“新兵上阵”的生涩和尴尬。“最开始的一个多月特别辛苦,每天上午下午地 出乎意料当上“大学老师” 上课,授课时长超过14个小时。
学生频道 早上7点来到学校,晚上8点才能回到宿舍”,那段时间,王佐平时不敢开腔说话,嗓子都是哑的。经过一个月的琢磨、切磋,王佐提高了教学的水平,终于成为一个站在讲台上无愧于心的老师。 虽然跟同学们“打成一片”,但课上传道授业的王佐是认真的,尤其是在操作过程中涉及安全问题的时候,他的表现会尤其严肃。一件小事让王佐记忆犹新,一次在实践课上,学生们的机床马上就要启动了。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负责,王佐在嘱咐大家检查机床后,又亲自检查一遍。他猛然发现一个学生的机床上还插着刚才调整机器使用的扳手,这发生在高速运转的机床上,必然会带来不可收拾的惨痛后果。此时,学生已按下启动开关,王佐一个箭步冲过去,“啪”地按停机器,摘下扳手。这个学生目瞪口呆,吓出了一身冷汗。王佐并没有狠狠批评惊魂未定的学生,安抚过后向大家仔细解释这个失误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次的有惊无险之后,大家都知道遵循‘安全第一’的守则了。” 一年半下来,王佐教过的学生多达数百人,不少都成了贴心的好朋友。“有时,中午课间我在教室闭目休息,就会听到吃过午饭的同学们之间互相叮嘱:‘小声点儿,佐佐太累了,让他好好睡一会儿。’” 最让王佐头疼的还是怎么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学生相处,“刚刚大专毕业的我,与大三、大四的本科生根本就是同龄人,甚至比有些学生年纪还小。怎么让他们将我当做老师看待,虚心学习知识,这真是个难题。”王佐给自己的定位是“课上负责的老师,课后亲切的同伴。” 挑战自我来到名校清华 2013年,王佐突然接到母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领导的电话,叫他回校一趟。一见面,院长问他:“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王佐斩钉截铁地回答,“想!”院长卖了个关子又问,“想不想去世界名校工作?”“想!”院长再次直接发问,“想不想去清华大学工作?”
学生频道 王佐却没说话,当时他的心里别提多激动了:“我能不想吗?我是连想都没敢想!”原来,由于性格善良、经验丰富,学校把他作为优秀毕业生推荐给了正在求贤的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做实训指导教师。 数字铣床、数字车床、3D打印、三坐标测量……努力的王佐是单位里持有上岗证最多的那个人,他指导过的学生至今不下千人。尤其是暑假的小学期,给同学们介绍3D打印、为同学们修改设计稿、帮同学们实现创意想法……此时正是王佐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候。“比如不久前,我们就为一个学生团队设计的残疾人假指的项目提出了修改意见。拿到设计稿时,我发现假指关节的轴、孔之间缺乏间隙,这让假指回弯成了不可能实现的事。于是我们调整不同的参数,3D打印出不同的模型进行匹配,最终找到一个合适尺寸,完成了这个项目。”目前,这个学生团队设计的项目正在筹备投入市场,这让王佐心里挺自豪。 清华是名校,学生们既有想法又有性格。职校毕业的王佐站在讲台上却一点都不发怵,“术业有专攻,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方面我力图学到最深入、教得最详尽”,十年来,王佐不改初衷,从来没有放弃对专业的热爱和探索。“既然学生们叫你一声‘老师’,你就要把这声‘老师’做值了!”王佐说,自己做到了对每一个学生都问心无愧,并将一直坚持下去。 信息来源:《北京晚报》
严了,可能遭学生谩骂;放水,又担心对学生不负责任 教师园地 7月13日,本版以《一封来信再揭大学教育弊病》为题,报道了北京一名大二学生致信本报编辑部,反映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陈旧的培养模式和“水课”消磨了大学生的青春时光。 今天,我们的这组报道则从施教者的角度,再次审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在学生们抱怨大学课堂太“水”的时候,老师们也在被“水”困扰和折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以及最终的培养质量都在下降,看似还不错的考试分数背后是老师降低了标准和要求,放了水。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下滑问题早已被提出并得到各方关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口号也喊了很久,也制定出 大学教师的挣扎:严格还是放水 严了,可能遭学生谩骂;放水,又担心对学生不负责任 某大学,一名学生从一个反对作弊的标语前骑车经过。
教师园地 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从目前情况看,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这是一片雾霾,越来越大,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的风气,而学生,正是这片雾霾的直接受害者” 核算成绩的时候,彭美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与纠结:严格把关还是全面放水?严格把关,将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挂科,他压力巨大,还可能遭到学生的谩骂;全面放水,可能皆大欢喜,但是有悖自己多年坚持的教学底线和原则,不仅对学生不负责任,自己良心上也过不去。 到底从何处入手才能真正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如何扭转大学的学风和教风?为什么高等教育的“宽进严出”迟迟不能实现?欢迎各方人士就以上问题各抒己见。 77份试卷,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卷面成绩达到了55分的及格线,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拿到了二三十分,还有不少十几分几分的同学。当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彭美勋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批改完《材料物理性能》这门课的试卷时,他感到极度心寒。 考虑再三后,彭美勋决定,严格把关,拒绝一切说情要分数现象,交出一份真实的成绩单:77人中,51人挂科,挂科率66.23%。同时,他还将此写成博文《大学教学之两难:把关还是放水!》发到了网上,引起广泛关注。有人称他为“教师界的良心”,支持他继续坚守严格的标准,有人质疑他讲课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95后大学生了,还有人怀疑他给学生挂科的初始动机。 “一个老师放水问题不大,可是我们都这样放水,那就成了冲垮我们教育的洪水了,蔓延出去就是冲毁这个社会的海啸” “这个时代对实用性的追求太强了,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群体,很多事情没有用,大家就不愿意去做” 这一博文在教师群体中也引起了讨论,很多从事一线教学的
教师园地 教师认为,这一博文反映出在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像癌细胞一样,正在慢慢地扩散,侵蚀更多的学生、老师,以至于整个中国的高等教育。 像吴强这么想的学生在各个大学都有。他们自认为很努力,最后却没有拿到理想的分数,于是往往把矛头指向那些给分低的老师,甚至尝试和这些老师要分数。 张海霞认为,不管是在名牌高校,还是普通高校,成绩放水和要求放水的问题都普遍存在。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考完试去和老师要分数,老师不认真讲课,考试打分时放水,学生还认为这样的老师厚道,反而抱怨指责那些认真、严格的老师。 “这样会害了学生,也会害了我们的教育。”张海霞说,“现在大学生培养质量在下降、就业这么难,与教学培养计划没达到要求有一定关系。教师放水,致使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基本功不扎实,不具备应有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出炉的成色远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目标和社会期望的水平”。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就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一个在她的课上得了80分的学生在给她的邮件中写道:这一学期在这门课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大家的热情,都让我不能接受这个结果……这让我实在是很后悔选了这门课,很后悔为之付出了那么多。 放水和要求放水的现象普遍存在 拿到成绩单,湖南科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吴强(化名)有些愤怒,他想不通:期末突击复习时,他花在《材料物理性能》这门课上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多的,甚至超过了其他5门课程加起来的总和,可为什么那些没有用心复习的课程都过了,成绩还不错,这门却挂了?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王辉(化名)说,当自己对照标准苦苦算分的时候,一些同事建议他将分数模糊处理,即使学生期
教师园地 末考卷面分数很低,但灵活处理平时成绩后,学生的分数也能上去。他看过一份“完美”的成绩单,“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平时成绩都是满分”。王辉最终还是坚持了原则,但成绩出来后,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些学生要求查分数,有些学生要求改分数,有些学生还找了领导给他施加压力,这次严格“给自己找了一身麻烦”。 这样的压力,彭美勋已经感受到了,并且越来越让他无法接受。有学生公然在群里说,“唉,这年头不送点礼,下学期你就别想过了,大家带好东西去拜访下老师吧。”“不知道彭老师让这么多人挂科是个什么意思,为什么其他老师不那样。”还有好心的同事来教他怎么让更多的学生通过。 为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听课率明显下滑 彭美勋在博客中提到,一年一年教下来,他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听课率(非到课率)均明显下滑,无法遏止。 “我哪里不知道怎么给学生放水?我哪里不知道给学生放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但是我觉得那样会突破我教授这门课的底线,我不愿意那样做。如果放水是股飓风,那我就是那个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彭美勋说。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讲师陈凯敏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不管老师多么认真地备课,很大一部分学生仍不在状态,一个概念每节课都强调,但是下次课提问的时候,仍然一问三不知。学生不听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是个致命的问题,而讲话、睡觉、看书、玩手机,是学生在课堂上最爱干的事情。 张海霞也在坚守,她的严格在学生里出了名。张海霞认为,“一门课事小,可是一门课所折射出来的现象很严重,一个老师放水问题不大,可是我们都这样放水,那就成了冲垮我们教育的洪水了,蔓延出去就是冲毁这个社会的海啸!” 陈凯敏也尝试通过改变课堂
教师园地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副教授孙华教的正是一门枯燥的基础理论课,课上大部分时间都在讲不同的公式、公式的推导以及公式与公式之间的相互关联,“逻辑性很强,也很枯燥,再怎么改变教学技巧,也很难给学生营造出看《康熙来了》的氛围。学习是个苦乐交织的过程,老师想努力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想和学生一起欣赏公式的美,还需要学生有主动性,愿意学才行。”孙华说。 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他以“讲故事”的形式上课、或者放相关视频、或者进行实物演示时,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会大幅度增加。但一旦他说: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吗?学生们的头会立即向下旋转90度,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这表明,学生对纯粹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那些理论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正在遭到学生的“排斥”。 但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吴俊(化名)看来,对毕业找工作有用的课程,他才愿意主动去学,其他的课程,他只求混过拿文凭,别说去欣赏知识殿堂里的美,就是做作业多动些脑子,他都不愿意。“高中学得那么苦,大学就该放松。”吴俊说。另一方面,他的不主动还和“现实”有关。师兄师姐告诉吴俊,公司对他们的要求和学校老师教的内容没有关系,学了之后的用处不大,还不如学一些对就业有用的知识,比如背单词和考一些资格证书。 抱有这样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有用、见效快,对他们很重要。“这个时代对实用性的追求太强了,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群体,很多事情没有用,大家就不愿意去做。就像彭老师这样的课,学了可能对工作技能的提高没有用,但是对拓宽知识面和培养思考能力会有用,但是这样的用处见效太慢了,所以愿意去努力学的人就更少了,这是一个追求速度的时代。”湖南科技大学学生张裕梁说。 “我们的社会被名利绑架了,学生在学校不认真学,很多老师
教师园地 也没有认真教,放水现象的出现是双方面的原因。”张海霞说。 郭雷信奉严师出高徒这个道理,“没有严格的标准和高质量的要求,是学不到真正的东西的。”郭雷说。 张海霞见过一名在国外交换学生的学习任务量,“写作业、复习、预习,还要做实验,整个课程下来,学生的收获非常大,老师也很投入,那些讲课讲得好的、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老师,是学校里明星级别的老师,不仅校长尊敬,学生也尊敬,老师也愿意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中去。我们缺的就是这样的良性循环”。 在孙华看来,严格把关对学生是有震慑力的,对改变一个班级的学风也是有帮助的。孙华教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某一学期某个班的挂科率竟高达80%,这让孙华不能容忍,也坚决不放水。“作为老师,我不希望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但评判标准和纪律还是要坚持的,放水的话,就会给学生一些暗示,就是不用努力学习也能通过,学风就更不好了。”孙华说,“我没有网开一面,他们就会认真地主动地去学习了,第二学期这个班的学风就好了”。 不管时代怎么变,严师出高徒永远不会变 尽管班上66.23%的同学都挂科了,但郭雷(化名)拿了76分,成绩相对不错,但他还是不满意,“对自己再严格一些,或许能更好。”郭雷说。他从心底尊敬彭美勋这样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但是,“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少了,作业多、要求严、分数低,这样的老师不仅会被学生骂,他的课还面临着没有学生选的危险”。 彭美勋思考得更多。“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也和我们大学的毕业率太高有关系,既然大家都能毕业,学生就会觉得学不学习无所谓。不愿读书的与愿读书的混在一起,两相妨碍,考试时,放水则损后者,坚守则畏前者。”彭美勋认为,应建立淘汰机制,通过“宽进严出”提高大学教育质量。 “淘汰机制在我国高校的历
教师园地 史上,不是没有过。”彭美勋举例说,1928~1937年,清华大学每年的学生淘汰率为27.1%,理学院最高淘汰率达到69.8%,工学院则为67.5%。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先生执掌清华物理系时,1932级学生毕业时的淘汰率高达82.8%。这样高的淘汰率不仅没有引起社会的动乱,反而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子。清华大学物理系1929~1938年间的学生,就出了2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两位美国科学院院士。 “可惜的是,我们现在是逆向淘汰。”张海霞说,越是认真对待教学的老师,越是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越是不被同学认可,也不被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接受,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情况,就会逼着这样的老师放弃坚守。别人觉得认真、严格的老师“太傻”“没必要”“是奇葩”。 “这是一片雾霾,越来越大,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的风气,必须引起重视,而学生,正是这片雾霾的直接受害者,只是他们身在其中,还不自知而已。但是,10年之后,他们一定会恨这些水课。”张海霞说。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图书馆换“新装” ----记图书馆环境建设 本院图书馆动态 图书馆是获取知识的殿堂,美好的阅读环境,能使读者心旷神怡,刺激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热情,解除他们的紧张和疲劳。我们一直不断地改善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努力给读者提供一个优雅、舒适的学习氛围。在院领导和党群部的大力支持下,图书馆利用暑假时间,对流通室及阅览室的环境进行了美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馆训是图书馆办馆理念的诠释,是对图书馆文化的一种宣传。把馆训“学无止境,智慧永恒”制作成图书馆副楼遮挡贴画进行展示,一方面美化的图书馆的环境,另一方面让更多在读者了解到了我院图书馆的办馆理念,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二、改“馆名” 把自然科学流通室改名为“求知馆”,把社会科学流通室改名为“求真馆”,并重新挂牌。求真,谓知:探求知识,示知谓知:追求真理。馆名的修改及美化安装进一步增加了图书馆的文化底蕴。 一、立“馆训”
本院图书馆动态 三、增“指引” 在求真馆和求知馆的门口新增了入馆指南,并在两馆的书架上新增了统一的指引牌,共60块。新增的“指引”一方面美化了图书馆环境,另一方面使读者更加了解图书馆的借阅规定,方便读者查找图书,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四、添“挂画” 图书馆阅览室及流通室墙面共增设了富有文化气息的挂画32幅。经过精心挑选的挂画,美化了图书馆的环境,达到传承优秀文化、营造和谐之美、增添艺术色彩、深化人文关怀的效果,更好的营造馆内的人文氛围 。 图书馆环境的美化,进一步构建了图书馆和谐的人文环境,给读者创造一个温馨、充满人情味的读书环境,让读者在图书馆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和关怀。 图书馆将逐步改善图书馆的服务空间,规划人性化的阅读环境,加强资源的建设,营造图书馆魅力,让大家更加亲近图书馆,爱上图书馆。 信息来源:图书馆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发展能力师资培训”邀请函 高级培训前沿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发展能力师资培训”邀请函 一、培训内容 1.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培养; 2.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3.教师的心理成长和职业压力解析; 4.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 5.如何备好课及教学环节设计; 6.BOPPPS有效教学模式微格培训。 二、学习对象 全国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 三、学习时间及地点 1.培训时间:2015年10月30日—11月4日。 2.培训地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基地(青岛市黄岛区钱塘江路369号)。 四、费用,交费,报名等详情请点击: http://www.hvett.com.cn/index.php?action=page&pid=11&id=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