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代西方文学 第一节 荷马史诗
古希腊文学的分期与成就 公元前12——8世纪 “荷马时代”,神话、史诗 公元前8——6 世纪 “古风时代”,抒情诗、散文、寓言 公元前6——4世纪初 “古典时期”,悲剧、喜剧和文艺理论 公元前4世纪末——2世纪中叶 “希腊化时期”,新喜剧
什么是史诗(epic)? 史诗是指人类童年时代用诗歌体裁记录下来的古代神话传说和英雄事迹的长篇叙事作品,分为神话史诗和英雄史诗。 史诗是指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全体人民参加的历史事件和人民多方面生活的叙事作品。 荷马史诗兼而有之
荷马史诗的形成与基本内容 分成两部分——《伊利亚特》The Iliad和《奥德赛》The Odyssey。 产生于公元前九至八世纪 相传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流传在小亚细亚一带的史诗短歌整理而成,故称荷马史诗。 公元前3至2世纪由亚历山大里亚学者将两部史诗均编订为24卷,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荷马史诗定本。
荷马
《伊利亚特》The Iliad 写希腊人远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当时的特洛伊城叫“伊利昂”。 战争的起因:不和的金苹果
《奥德赛》 The Odyssey 《奥德赛》描写了伊大嘉国王奥德修斯 (又名俄底修斯)在特洛亚战争结束后,回 国途中在海上漂流10年的故事。
《伊利亚特》的战争观念 史诗把战争当做既光荣又有利的事业,对战争双方都作了热情的歌颂,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 另一方面,《伊》中也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情绪,对战败者悲惨命运的同情,体现了下层平民的反战情绪。
作为部落事业的战争 荷马时代,部落的组织结构发展为军事民主 制,战争成为部落的经常事业,掠夺对象由土 地发展为金属和奴隶。 “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已经开始蜕变为 在陆上和海上为攫取家畜、奴隶和财宝而不断 进行的抢劫,变为一种正常的营生,一句话, 财富被当作最高福利而受到赞美和崇敬。” ——恩格斯
氏族英雄主义 英勇尚武,有集体主义的献身精神,有维护 私有财产的尊严感。表现为: 对待敌人和战争的英勇无畏,骁勇善战的尚武精神得到了普遍赞赏。 对待氏族部落的强烈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对私人财产和个人荣誉的维护,显示了开始萌芽的个人意识。 对不可改变的悲剧命运的愤怒抗争,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看法。
荷马史诗的社会价值 荷马史诗的社会容量相当大,广泛地反映 了荷马时代的社会形态和人类生活的各个侧 面,这个时期的史料主要来自史诗。
军事民主制 荷马时代,社会的发展处于原始制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社会经济出现土地占有不平等现象,史诗反映出氏族成员只有小块土地,富有的民族贵族则占有大片土地,但私有制还未出现。 社会组织细胞是父系氏族,若干氏族组成部落,几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还没有出现统一的国家。希腊联军就是由20多个部落组成,战后解散。部落的组织结构是军事民主制,重大事件必须召开公民大会讨论,并征求氏族长老的意见。史诗中,阿伽门农和帖雷马科就召开过这样的大会。
家奴制阶段 富有氏族贵族开始拥有少数从事家务劳动的奴隶,但奴隶和主人之间没有明显的阶级界限。 部落成员都具有崇高的道德观念,肯定劳动,热爱劳动,许多英雄人物同时也是劳动能手。
物物交换 商品交换还是物物交换,以牛为价值尺度,一副铠甲值9头牛,一口锅值12头牛,一个女奴值4头牛,奥德修斯的老奶妈是用20头牛换来的。
妇女地位 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妇女的地位比较低 下。如: “你还是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作你的事去 吧……讲话是男人的事,首先是我的事,因为 我是这家的主人。” “不要知道什么就都告诉妇女……女人总是 不可信赖的。”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结构特点 叙事特点 语言特点 人物形象
结构特点 倒叙法 两部史诗的故事时间跨度都是10年。采 取倒叙的方法,从结尾处写起。过去发生的 事件通过人物的回忆和讲故事叙述出来。 史诗回溯倒叙的结构布局,成为西方戏剧 和小说的一个传统结构。
阿喀琉斯 : 两次愤怒 《伊利亚特》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51天的战事,重点描写只有4天,概括了10年战争的面貌和精神。 史诗以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为情节枢纽,第一次愤怒为我们拉开了战争的帷幕,第二次愤怒使战机急转直下,突出了阿喀琉斯在联军中的决定作用。
《奥德赛》: 两条情节线 《奥德赛》将10年经历压缩在42天中表现,全诗有两条情节线索并行发展。 一是奥德修斯回家,二是帖雷马科寻父。类似中国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写法。最后两条线索合二为一,父子相认,统一到对求婚人的斗争中。
叙事特点 两部史诗都采用了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和 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 定了基础。 如: 间接描写海伦的美貌:“为了这样一个女人,谁还怪得特洛亚和阿开亚的战士吃这么多年的苦呢?” 通过奥德修斯的反应,间接描写女妖塞伦歌声的迷人。
中国文学间接描写例子 中国乐府民歌《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细节描写 《奥德赛》第19卷写:“老妇抓住他的腿脚,在她的手心,摸及那道伤疤,认出它的来历,松脱双手,脚丫掉入水里,撞响铜盆,使其倾向一边,泻水溅淌在地上。欧鲁克蕾娅悲喜交加,双眼热泪盈眶,激奋噎塞了通话的喉嗓。”
语言特点 史诗的语言都是从民间口头语言发展而来的,生动、准确、富于形象性。 固定形容词的重复使用,如在每个人名字前都有固定的形容词,这是口头文学的特点。 大量独具特色的比喻,具有立体感,被称为”荷马式比喻“,增添了语言的色彩和史诗的魅力。
形容死:“哗啦一声,黑夜就盖上了他的眼睛”,“他就像个游泳人钻水似的从战车上翻下来,交出了他的性命”。 形容黎明:“曙光踮着她的猩红的脚趾偷偷走近他们”。 形容山影:“好像是一个牛皮的盾牌”。 其中对人的勇敢的比喻别具一格:“在他的胸膛里种进了一个苍蝇的勇气”。
史诗还运用了大量富有哲理性的民间谚语,如 “聪明得太晚就是愚蠢到极点” “人的天赋才能是各各不同的” “狮子不跟人来讲条件,狼也不跟羊来分庭抗礼——它们始终是仇敌” “坏事总没有好结果,迟钝的也能赶上快腿的”
人物形象 阿喀琉斯是希腊联军中首屈一指的大英雄,性格既有单纯执拗、暴躁易怒、英勇善战、重视个人荣誉的一面,又有不畏权势、宽厚仁慈、珍视友谊、富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另一面,他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特征的古代氏族英雄的典型,古代尚武精神的象征。体现了氏族社会的集体意识
奥德修斯(罗马名:尤利西斯 Ulysses)希腊英雄典范,智多星形象,使用木马计战胜特洛伊人。他智勇双全、聪明狡诈,体现了人类克服重重困难改变命运的意志力量。是个体精神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