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長:鄭傑仁 組員:陳鑫昀、許文展、顏耿暉、孫壬凱、郭庭輔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焦點 1 真菌的特徵與分類. 真菌 ( 菌類 ) 皆為異營真核生物大多為陸生大多具菌絲 ( 營養菌絲, 繁殖菌絲 )
20 簡易概率 (增潤) 學習範疇:數據處理 (D) 學習單位:6D-E1 簡易概率.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小學六年級 常識科 香港環境問題 ~ 廢物污染.
台灣海岸線全長:約1200km 台灣海岸分類: 北部岩岸 西部沙岸 南部珊瑚礁海岸 東部斷層海岸
第6單元 第6章 海流 台大海洋研究所 范光龍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焦點14 靜止水域 湖泊,池塘生態系.
魚菜共生.
台灣海洋生態的種類.
企業說明會 (台灣水泥公司) 活動宗旨 為提供貴校應屆畢業生踏出校園之前,能對產業發展與就業機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本公司將舉辦企業說明會,藉此分享產業動向並讓社會新鮮人定位屬於自己的職涯方向,並充分展現學校與產業之合作,一同提升國家青年人才之發展。 專業類別與對象: 機械、電機、化工、材料、資源工程、地質、地球科學、工業工程、土木…等相關系所。
生態系 1定義:生物和其生活環境的組合 環境 生態系 生產者 消費者 生物 分解者.
勞委會乙級證照項目(環境與安衛相關科系)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潮間帶生態系 製作群: 號 張英震 號 蕭如君 號 鍾宛芷.
森森不息- 愛林、保林、護林宣導 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元素週期表 (Periodic Table) Q. 我們可按多少種原則來把元素分類? 1. 室溫時的物態 2. 導電性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臺灣的氣候 劉辰秋 製作.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第5章習作 水 文.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猜猜看下面的圖片是什麼?.
京都議定書 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1992年地球高峰會舉辦
選修部分單元(2)的介紹 天氣與氣候.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動物世界.
南亞地形圖 單 4 元 亞洲(二)──南亞、中亞與西亞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6 配合社會(五) 三上地理 4 ─ 1.
通識選修課程-社會領域 世界文明與發展Ch.17 台灣: 大洋洲原住民的原鄉 ?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中華民國台灣 民國80年到92年人口問題 簡報 江聰輝ˋ吳彥儒 93年9月23日
研習題目 蘇門答臘西南地震.
第二單元第1課 世界地理概述 一、海陸分布 (ㄧ)分區: 1.陸地-七(八)大洲 (中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2.海洋-三大洋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降低或防治水污染 指導老師:林群馨 製作人:李國任.
全球暖化的啟示 第三組 (綠化地球敢死隊).
水與綠建設計畫 滾動式檢討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93年7月1日.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數字獨樂樂 --數獨原來這麼簡單.
第 一章 生物學的概念與方法 生物學: 就是對生命的科學研究 生命是什麼? 難以定義, 只能描述生命如何工作(How life works.) 生命 是一個早期事件的結果。在這個事件 中,無生命物質聚集到一個活細胞中 ,成為生命體。 生命 是一種能夠捕獲、並使用能量及基礎 物質的方法.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人類的石油年代.
越障自走車 每週進度報告 組長:鄭至軒 組員:羅正毅 王瑞筠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國際金融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楊奕農副教授 學生:金恩惠 學號:
帝堡城有機園圃 - 鄰里式的社區園圃.
我們的太陽系 開始撥放.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細胞.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花王集團.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風 風就是流動的空氣 風向: 空氣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 由風向標 量度 2. 風速: 氣壓之間的差異愈大,風速愈高。 由 風速計 量度.
摩西的會幕:長30肘、寬10肘、高10肘(約 5 m) 所羅門聖殿:長60肘、寬20肘、高30肘(約15 m) 窗櫺 銅祭壇 金香壇 三層
經濟成長與自然生態 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生活摺紙.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后里鄉的地理位置.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海洋篇 Unit_02_洋流.
魚菜共生 可持續發展的.最新生態科學 (網路資料)魚菜共生(Aquaponics)就是將魚類與蔬菜水果結合, 共同生長的應用設施。 原理:利用魚池的水,經由抽水機送到有硝化作用的 蔬菜水耕池,其中的水中懸浮物與有害原素,經硝 化菌等益菌的轉化為營養小分子後,供給植物的根 吸收,經光合作用促使植物成長,同時也淨化了水.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組長:鄭傑仁 組員:陳鑫昀、許文展、顏耿暉、孫壬凱、郭庭輔 海洋自然生態與保育報告 組長:鄭傑仁 組員:陳鑫昀、許文展、顏耿暉、孫壬凱、郭庭輔

目錄 1. 探討海洋生態及海洋環境之關係 ...............3~10 2. 人類活動對海洋生物多樣性之影響 ...............11~25 3. 如何維護海洋生態、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26~28

台灣海洋生態及海洋環境之關係

臺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幾乎每個縣都有接觸到海洋,島上的居民跟海的關係非常密切,除了陸地上的種植的 糧食及豢養的肉類食物外,海中的魚、蝦及蟹等也是我們主要的食物來源,此外,以前日常生活常用的鹽,也是在海邊曬海水曬出來的,除此之外,在觀光旅遊上的貢獻,也是不勝枚舉,這是因為台灣的海洋環境充滿著多樣性,才能帶給生活在島上的人民如此豐富的資源。台灣在世界地圖的位置在北半球裡,靠近太平洋的西邊,它的地理位置在東經120度到122度,北緯22度到25度,北迴歸線通過台灣的花蓮及嘉義,是處於亞熱帶氣候的區域,冬暖夏涼又帶著些許濕氣,海洋環境可大致分為東西兩邊,台灣東部濱臨太平洋,水深相當深,常常可以達到幾千公尺,西部則面台灣海峽,水深較淺,約200多公尺,北部海域和大陸的東海相接,南部則與巴士海峽相鄰。

冬天時,台灣有東北季風的吹拂,而夏天則有西南季風影響,造成海面擾動混合均勻,在海裡更有終年不斷的海流經過台灣的海域,帶動海域中整個海水水團的移動,在這樣的交替作用下,波浪、湧浪複雜多變,水中溶氧充足,外海水質佳,近岸海灣內則潮汐海流平緩且穩定。台灣海域因為緯度的關係,整年陽光照射充足,溫度適中,更是許多海洋生物喜愛的棲息地,北方魚群會集體遷移南下渡過寒冷的冬天,南方魚則會北上避 暑,魚的種類數量就會相當高,陸地營養鹽、有機質沖刷旺盛,加上沿海及海底湧升流區營養鹽充足,海洋植物群基礎生產力高,浮游生物密度也相當高,各項營造生態環境因子優良,因此台灣海域生物種類數量高、生物量大,擁有世界各地都羡慕的活潑繽紛的海洋生態。

台灣沿岸環境也是相當複雜多變的,而海岸受到海陸交錯的影響,也是一個生命力強盛的區域,在其中生存的生物多樣性則相當豐富而,在不同的生態系內,生物的種 類及生存都大不相同,台灣的沿岸生態系可區分為三類:岩礁生態系、河口溼地及灘地生態系以及珊瑚礁生態系。岩礁生態系大多出現在台灣的東部及東北部,河口 溼地及灘地生態系大多為北部、西部沿海或河流出海口一帶,珊瑚礁生態系則以南部或離島居多(圖1)。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夏季常有颱風經過以及西南氣流帶 來降雨及風,冬天則有由北方南下而來的東北季風,使得台灣周圍海面終年都有因大氣運動帶動水體流動的情形,大部份會造成海面上的湧浪,湧浪至岸邊破碎形成 沿岸流,造成漂砂,也提供海洋生物能量。

台灣的東西部海域皆有強勁海流,周圍海流可分為三個不同之系統即中國沿岸流、台灣暖流及西南季風吹送流(圖1)。整體而言,以往北流為主要特徵,中國沿岸 流自北方高緯度沿中國沿岸南下,冬季時由於東北季風助長,使此海流流向中國南海,但因台灣海峽北部地形像個瓶頸,部份北方下來之沿岸冷水在馬祖附近轉而東 向流向台灣東北角海域;夏季則因西南季風抵消無法流入台灣海峽。東部有由赤道北上而來溫暖而快速的深海洋流,它的流速可達2公尺/秒,換句話說,是比一般 人走路稍快的速度來移動的(7.2公里/小時),而它的寬約有100公里,深度達700公尺,俗稱叫做“黑潮”而台灣海峽內也有另一股北上的海流。除此之 外,台灣海域還有垂直移動的水流,在宜蘭海域、台灣東北海域,沿二百米等深線一直到釣魚台列島一帶形成湧升流現象,使浮流生物密度奇高,使得這些區域成為 重要的漁場。

台灣東部及西部的潮汐變化不同,潮流既是沿岸海水因潮汐漲退之間的水平運動,在近岸海域,潮流的方向一般隨時間變化而逐漸轉換成週期性的迴轉運動,台灣海峽的潮流一般呈橢圓形迴轉,潮流漲潮時由台灣的南北兩端流向中間,退潮時流向相反,流速20~40cm/sec。 水流流動使得底層及表水層水域生物能連繫成一個食物網;表層生物所生產的能量會藉由水流帶至水底給底層生物利用,亦為濾食性生物運帶食物,而底部的有機物質則會被水流帶動成為表層生物的食物來源,另一方面也將一些廢物移走,如此一來,便使水域中的營養物質不斷循環。

台灣附近的海底地形相當複雜,在世界很難找得擁有這麼多種類型的海底地形的區域。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棚的東南邊緣,西側為台灣海峽,平均水深約60公尺,海底平緩,底質除澎湖群島玄武岩外,其餘為沙質,海峽南部屬南海,愈往南水深達3,000公尺,東側面臨太平洋,海岸陡峻,坡度急遽下降至4,000公尺以 下,其中琉球海溝更深達7,000公尺,因此東部陡立岩岸和西部平原地形成對比。

台灣海域依地形地質可分東海陸棚、台灣海峽陸棚區、高屏棚坡區、 琉球弧溝區、加瓜海盆─海脊區及恆春海脊─綠島、蘭嶼區。概略來說,台灣海域依地形地質可分東海陸棚、台灣海峽陸棚區、高屏棚坡區、琉球弧溝區、加瓜海盆─海脊區及恒春海脊─綠島、蘭嶼區。其中台灣西部海域就台灣海峽陸棚區,是一個封閉性淺海陸棚(平均淺於60公尺),底質主要是沙,原本是優良漁場,近幾 年來受到人為污染,過度漁撈及不當的捕魚方法,造成海域內生物榮景已不復當年。

海洋生物的多樣性 及其保育

一、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海洋是生命的誕生和孕育之地,它不但佔了地球表面71%面積,生物棲地體積的99%,同時更在人類文明的演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不但提供人類食物、交通運輸,也同時主宰著地球的氣候變化、物質循環及整個生態系正常的運作,如果海洋受到污染破壞,陸地上的生命也就會跟著滅亡。但不幸地因為人類為陸生動物,不認識、不關心海洋,對海洋生物的了解約只有陸地生物的1/7,且不認為海洋生物 (小型) 為野生動物需要保護。所以「海」一直被誤認為有廣大的涵容能力,可傾倒廢棄物。且資源豐富,可以予取予求,因而肆意破壞,巧取豪奪。有關海洋保育的研究更是遠遠落後陸地達20-40年之久。

這些經長期演化而來,豐富多樣化的海洋生物不但提供人類食物、醫藥與休憩等多功能的需求,也藉由保護海岸、分解廢棄物、調節氣候、提供新鮮空氣等等,成為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維生系統。這些多樣性極高的海洋生物大多分佈在俗稱「海中熱帶雨林」的珊瑚礁或是紅樹林、陸棚、海草床及河口等沿岸地帶,而這狹窄的沿岸地區,卻又最容易受到人為活動的干擾與破壞。據估計到2020年人類對沿岸及海洋環境之需求,包括再生性資源、廢棄物處理,生活空間及農工業之發展等更會達到目前的兩倍。因此維護海洋生態已是目前各國皆有的共識。為了積極拯救「海洋」—人類共同的資產不再惡化,為了地球生態能夠永續生存,以及人類更繁榮的未來,國際間紛紛提出許多相關的宣言、條約及行動。譬如1992年的「里約宣言」及「二十一世紀議程 — 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中第十七章即為海洋及海洋環保課題。並在1994年聯合國第四十九屆大會中正式宣佈1998年為「國際海洋年」(1998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Ocean, 簡稱IYO)。

二、台灣原本豐富的海洋生物 台灣面積雖小,佔全球陸地面積的比例可能只有千分之三,但台灣海洋生物的種類之多,卻可高達全球物種的十分之一。譬如魚類、珊瑚、海藻、甲殼類等幾個調查及分類工作作的較為完整的生物類別均是如此。至於那些洄游範圍廣的種類,如海龜或海豚,則比例更可高達1/3~1/2。因此相對而言,台灣海洋生物種類之多比起其他沿海國家而言,其平均值要高出500倍之多。造成台灣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的主要原因,除了因為台灣地理位置優越,正好位在全球最大陸棚區的邊緣,以及全球海洋生物物種最繁茂的東印度群島的北緣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台灣海域棲地的多樣性非常高。這包括了複雜的底質、地形、水深、海流與水溫等的生態因子的多樣化。如本省西岸皆為沙質淺灘,台灣海峽平均不過50公尺,除水中表層的洄游魚種外,均為沙泥底棲魚種。

但是台灣累積的物種多並非表示台灣的資源還很豐富,相反的,其中有將近一半到2/3的物種均已從過去的數量豐富、常見,變成今天的偶見、稀有,甚至絕跡。也就是說過去每次潛水可以看到的魚種,現在可能五年十年都看不到一尾。這也難怪台灣的魚種總數雖比起帛琉、馬爾地夫、大堡礁等潛水勝地要來得多的多,但大家仍一窩蜂的花大把銀子捨近求遠跑到國外去潛水的原因。這其中代表的意義是:台灣原本的海洋生物甚為豐富,但卻被我們在這短短的卅、四十年裏,重經濟輕環保、重陸域輕海洋,肆意地掠奪及到處污染和破壞下給逐漸葬送掉了。

三、珊瑚礁生態系何以需要優先保育 珊瑚礁是地球海洋生態系中,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故素有「海中的熱帶雨林」之稱。它所孕育的海洋生物種類,只看大型生物就已令人嘆為觀止,如海藻、珊瑚、海綿、海蛞蝓、蝦、蟹、貝、多毛類、海膽、海參、海百合、海鞘、魚類、海蛇等等,其種類更是數以萬計。其中有太多的種類在地球上是只能生活在這溫暖、水淺、清澈,而面積卻佔地球0.3%都不到的狹窄區域。

珊瑚礁的生產力高是因為珊瑚之共生藻及礁區藻類之光合作用所產生之初級生產力遠較外洋為高。珊瑚礁因提供各型生物最佳之附著、棲息、躲藏、攝食、孵育、生長、繁殖之場所,再加上生物與生物之間密切的共生關係 (片利、互利、寄生),在食物、空間、時間 (日夜) 等資源方面之有效分配利用,以及為了便於掠食或避免被掠食之生存競爭所發展出來的體型、如此長期共同演化的結果,造就了生物種類之高度歧異。但也因為此高度共生現象,故若珊瑚礁生態系受到破壞,則地球上所連帶消失的物種會數以千以萬計。珊瑚礁物種雖多,生產力雖高,但並不表示它很堅強穩定,因為珊瑚礁的總生產力雖高 (100% 覆蓋面的珊瑚每天之生產力為20gC/m2),但因其滋養的生物量大,現存量高,很多被耗用在礁區生物的生長,呼吸作用與繁殖上,故實際上只有2 ~3%的淨生產力,因平均每天的淨生產力只剩下0.1gC/m2。

珊瑚礁對人類之貢獻在: 1. 提供數百萬人之居住空間、漁獲資源及發展出之特殊文化。 2. 提供許多熱帶國家人民之食物及其產品附帶價值,其狀麗雄偉之景觀更是珍貴的觀光遊憩資源。 3. 建造礁體,捍衛陸地,保護海岸免受風浪及侵蝕,以及保護紅樹林及溼地,對沿岸水土保持及土地利用有重大貢獻。 4. 由於其高生物多樣性及在生態觀光、漁業、生物天然化合物 (藥物) 及基因工程方面開發之潛力,珊瑚礁可謂為科學研究之寶庫。 5. 珊瑚礁及其生藻吸收CO2、堆積碳的功能更減低溫室效應,維持全球生態系平衡,故珊瑚礁生態系的存活是整個地球生態系可否延續的重要指標。

四、海洋生態系遭受破壞的原因 海洋生物多樣性及全球之漁產量早已在迅速衰退,惟印度洋區因開發較遲,仍有略為增加,其它各大洋早在十幾年前起即每況愈下。造成之原因已公認為:人為因素的 (1) 過漁及誤捕,(2) 棲地破壞,(3) 污染,(4) 外來種;以及自然因素之 (5) 全球變遷。在人為因素方面: (1) 過漁 — 新型漁法漁具不斷發明,使魚無所遁形,無法逃避,再加上誤捕,浪費資源,使許多魚種已商業性滅絕。大型魚已愈來愈少,瀕臨絕種 (黑鮪、鯊 ….),未來可能只好吃那些又小又難吃的魚種。此外,非法毒、電炸魚、違法底拖;過多的海釣人口,養魚人口,吃魚翅、海馬、海龍等中藥的不良風氣。 (2) 棲地破壞 — 特別是近20-30年來海岸溼地次第淪陷,台灣自然海灘之「寶」島,即將變成水泥人工化的「堡」島。海岸迅速消失。 (3) 優氧化、污染、有毒廢棄物、油污 … 使台灣西海岸常發生魚群、文蛤等之暴斃事件。 (4) 外來種引入 — 貨櫃輪壓艙水,水產養殖外來種之不慎逸出。

五、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 1998年11月19日在中研院動物所所舉辦的「太平洋珊瑚礁生態與保育的國際研討會」及「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的會員大會中所共同提出的「拯救台灣的珊瑚礁宣言」,其實也就是拯救台灣海洋生物多樣性所應努力的方向: 1. 釐清海岸及海洋生態保育與資源管理的權責單位。 2. 儘速完成「海洋污染防治法」、「海岸法」及「海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的立法與實施。 3. 儘速規畫與增設珊瑚礁生態保護區,並且提升管理的能力。 4. 禁止沿岸土地不當開發利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5. 管制污染物的排放,防止過度捕撈、非法採集和人為破壞。 6. 加強海洋環境保護與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教育。 7. 提供經費,鼓勵自然及社會學者從事珊瑚礁的監測評估、生態保育及資源管理的研究。

為保護生態區域我們需: 1. 應速增設海洋保護區,因為「棲地保護」遠比「物種保育」來得更重要,更簡單有效。而且在珊瑚礁區應設法減少或禁止漁獲行為。 2. 訂定法令嚴格執行 — 「海岸法」、「海洋污染防治法」、「海洋遊憩管理辦法」….。 3. 推展宣導教育 — 認識美麗的海洋生物 (攝影展、研討會、水族館、各類媒體),將海洋生物列入保育 (護) 動物,改變大家對海洋生物的觀念,不抓、不養、不吃稀有、觀賞性海洋生物等。 4. 加強調查研究 — 配合DIVERSITA,2001年IBOY等活動,建立資料庫,檢討劃設保護區,及其它與保育、復育相關之研究。

【其他人類活動對海岸的影響】 油輪漏油 往返於世界各國的油輪,若是不幸發生意外,對生態環境最嚴重的影響就是油污污染。由於海洋近岸地區水淺,大型船隻若有不慎很容易與海床發生碰撞,且導致船內運載的原油外洩。油污污染對於海岸來說等於是宣告了死刑,厚厚的油污覆蓋在海岸上,少有生物還能存活。所以油輪的意外事故若是發生在近岸地區,每個人最擔心的都是原油會不會漏出?會不會污染到海岸?

盜採砂石 海岸的漂沙亦有部分是從河川所沖刷下來堆積的,如果海岸的漂沙已經因為突堤效應減少、或是該河口的漂沙來源是以河川上游為主,在不肖商人盜採河川砂石的情況下,河口的侵蝕速度會更加快速。若是有在海岸投放消波塊或人工漁礁,往往會因漂沙的流失而下陷並遭到埋沒,不但沒有達到投放的功效,對景觀與生態也帶來傷害。

地層下陷 台灣沿海地區有些工業與漁業養殖戶為了用水方便,而抽取當地地下水使用。由於地下水抽取速度過快,水源無法補充,於是造成地層下陷的現象。在台灣西部中部地區的地層下陷情況最為嚴重,有些沿海陸地地區的海平面甚至已經低於海平面,不但容易引發海水倒灌,土地也易鹽化導致無法耕作,且地層下陷後,原來涵養地下水的空間被壓縮,使地下水無法繼續補充,讓地層下陷的現象難以復原。

放生動物 近年來藉由宗教與教育的渲染,讓社會大眾對於生命的珍貴有更多的體認,在一些宗教團體或一般民眾的推動下,常常會有放生的活動。這些宗教團體或一般民眾不時地會購買原來被捕捉為食用或觀賞用的小動物,帶到野外去野放,讓動物重回自然去生活。從珍惜生命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作法是好的、是對生物有益的,不過那只是表面的現象。若是從生態的角度來看,大量野放的淡水水生生物(如:河川裡面的吳郭魚、琵琶鼠魚以及其他許多外來魚種,湖泊、池塘內的巴西烏龜、金魚、錦鯉,甚至是螯蝦、福壽螺!),已直接造成原生魚類及其他生物數量的大量減少,甚至瀕臨絕滅。

如何維護海洋生態、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原油,化學廢料,生活垃圾,廢氣,廢水,重金屬,放射性廢棄物等對生態系的污染 氣候異常,森林消失,土石流,山坡地喪失水土保持 空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問題,人口問題,糧食不足,居住空間減少,失業,生態破壞等 改善人與環境的關係: 資源回收 垃圾分類 控制人口膨脹 防治環境污染 保育自然生態 加強環境影響評估

污染主因如下: 工業生產技術不健全 經濟發展迅速不當耗用資源 人口成長過快,對環境造成負荷 環境污染防治: 污染源要減量化和資源化 污染物要無害化和安定化 進行資源回收與利用 發展物質循環利用技術 進行無害化,安定化處理 加強環境教育,社會環保風氣與環保政策 環境污染防治 生產技術落後是產生大量污染物和不當耗竭能源的主因。

所謂自然生態保育就是合理經營及利用自然資源,使自然資源可以世世代代流傳下去,讓人類得以永續利用。 我們要學習與自然和諧相處 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之間,有著相互相關不可分的關聯。 台灣獨特的地理與氣候變化而形成豐富的生態體系 生態系中任何生物的滅種消失都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 生物歧異度降低會導致生態係失衡 自然保育最終目標是人類可永續使用地球所有的自然資源 保育或保護的方法是防止棲息地遭受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