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 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不同疾病或病型的统称,包括动物的局部性或全身性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腹泻、败血症和毒血症等。 主要侵害幼畜、雏禽和幼儿 。
1、病原学 病原为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杆菌,有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芽孢,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大肠杆菌为埃希氏菌属,代表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寄生菌,绝大多数血清型不致病,少数血清型引起人、动物致病。大肠杆菌的抗原构造由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微荚膜抗原(K)组成,已发现的O抗原有170多种,H抗原有50多种,K抗原有100多种,这三种抗原相互组合可构成几千个血清型。
该菌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常用的消毒药如2%~3%的氢氧化钠溶液、0 该菌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常用的消毒药如2%~3%的氢氧化钠溶液、0.5%的新洁尔灭等均易将其杀死。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但极易产生耐药菌株。
2、流行病学 病畜(禽)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菌,当仔畜吮乳、舐舔或饮食时,经消化道而感染。此外,牛也可以经子宫内或脐带感染,鸡也可经呼吸道感染,或病菌经入孵种蛋裂隙使胚胎发生感染。
第一章 猪大肠杆菌病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肠道传染病,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三种。
一、仔猪黄痢 A.临床症状 潜伏期8~24小时。仔猪出生数小时突然发病死亡,其他仔猪相继发病。主症为拉黄色水样粪便,内含凝乳小片,迅速消瘦、脱水、昏迷死亡。 仔猪黄痢 仔猪拉的黄痢(宣长和等)
B.流行病学 带菌母猪经粪便排出病原菌污染乳头和皮肤,仔猪吃乳或舔母猪皮肤时,食入本菌感染。发病的仔猪又从粪便排出大量病菌,污染外界环境,通过饲料、饮水和用具传染给其他母猪和仔猪,形成新的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少数经产道感染。 主要发生于1周内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同窝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100%,初产母猪所产仔猪发病较为严重。猪场卫生条件不好、新生仔猪初乳吃的不够或母猪乳汁不足以及产房温度不足、仔猪受凉,都会加剧本病的发生。
C.病理变化 尸体严重脱水。胃粘膜红肿,胃充满乳汁,内有凝乳块。肠壁变薄,粘膜肿胀、充血、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点状出血,肝、肾有小的凝固性坏死灶。
D.诊断 根据临诊特征可我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学和血清诊断。临床上应注意与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仔猪红痢等鉴别。
E.防制 为做好综合预防工作,应加强饲养管理,平时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保持圈舍清洁;母猪临产前7~10天内在母猪饲料中添加磺胺类或喹诺酮类等药物进行预防;注意产房的卫生消毒工作和临产猪猪体、乳房、阴部等部位的消毒。 母猪产前15~30天免疫大肠杆菌K88ac-LTB双价工程基因菌苗或大肠杆菌K88、K99二价灭活菌苗或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动物微生态制剂如止痢宁、调痢生、抗痢宝及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如NY-10菌株、SY-30菌株等)制剂等在吃奶前投服,都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此外,在本病常发的地区,仔猪产后12小时内全窝口服或注射给抗菌药,连用数天,可以防止发病,但不能与动物微生态制剂同时使用。 仔猪发病时,应立即全窝给药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治疗3~5天,如庆大霉素,肌注4~7mg/kg体重,1次/天;或环丙沙星,肌注2.5~10mg/kg,2次/天等。严重病例,应立即静脉补液或喂服糖盐水(5%葡萄糖,0.9%食盐)50~100ml,2次/天,同时口服次碳酸铋或鞣酸蛋白止泻药,1次/天,可起到很好治效。
二、仔猪白痢 A.临床症状 以10~30日龄仔猪排乳白或灰白色带有腥臭的糨糊状粪便为特征。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乳白色的浆状、糊状粪便,腥臭、黏腻。病程2-7天,能自行康复,死亡少。
B.流行病学 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2~3周发病最多,7天以内或30d以上发病的较少。一年四季都可发生,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突然换料、受凉等各种不良因素都能诱发本病。
C.病理变化: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脱水,胃肠道有卡他性炎症。
据临床症状可作出诊断,但应注意与仔猪红痢、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相区分。 D.诊断 据临床症状可作出诊断,但应注意与仔猪红痢、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相区分。
E.防制 仔猪白痢的免疫预防和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参照仔猪黄痢。此外,仔猪注射抗贫血药或给母猪加喂抗贫血药,如硫酸亚铁250mg、硫酸铜10mg、亚砷酸1mg,1次/天。生产前后1个月使用,可显著减少本病的发生。 治疗方面除参照仔猪黄痢治疗方法外,还可用磺胺脒、次硝酸铋、含糖胃蛋白酶等量混合,7日龄仔猪0.3g/次,14日龄0.5g/次,21日龄0.7g/次,30日龄1g/次,重病3次/天,轻病2次/天,一般服药1~2天后可愈。或用士霉素与适量红糖混合供仔猪自由饮用。
三、猪水肿病 A .临床症状 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发病突然,体温无明显变化,摇摆和共济失调,有的病猪做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叫,突然前冲;各种刺激或捕捉时,叫声嘶哑,倒地四肢乱动呈游泳状;常见眼睑、结膜、齿龈水肿(图9.2.5),有时水肿波及颈、腹皮下;病程数小时至7天,致死率90%。
B.流行病学 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仔猪,特别是断奶后1~2周的仔猪,发病多为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仔猪。发病率低,病死率高(90%),多为散发,有时呈地方流行性。春季和秋季发病较多,特别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更易发病。
C.病理变化 胃大弯和贲门部胃壁水肿,切开水肿部呈胶冻样;上下眼睑、结肠系膜及淋巴结水肿;心包、胸腔、腹腔有较多积液,暴露空气后形成胶冻状。
D.诊断 据症状和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可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诊断。
E.防制 仔猪断奶时应注意饲养管理,不要突然换料,并防止饲料单一和蛋白质含量过高,同时适当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在断奶前后,可根据情况适当限饲,并及时补铁、补硒和维生素E,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如注射富铁力或牲血素,0.1%亚硒酸钠,能有效补充铁和硒的不足);加强疫苗的免疫接种,可在仔猪出生后接种猪大肠杆菌腹泻基因工程多价苗或灭活苗。
采取抗菌消肿,解毒镇静,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强心利尿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一旦发现症状时肌注20%安钠加lml,呋喃苯胺酸注射液0 采取抗菌消肿,解毒镇静,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强心利尿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一旦发现症状时肌注20%安钠加lml,呋喃苯胺酸注射液0.25ml,同时腹腔注射50%的葡萄糖液5~10ml,次日腹腔注射50%葡萄糖液10ml。在水肿病初期用新斯的明、维生素Bl、地塞米松,晚期另加ATP、维生素C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另外,对发病仔猪可在饲料中加盐类泻剂连用2天,然后肌注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等,2次/天,连用2~3天。
第二章 禽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为多种家禽共串的传染病,病型有败血症、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肉芽肿、肿头综合征、滑膜炎、全眼球炎及脐炎等系列疾病。
1. 流行病学 各种品种、日龄禽类均可感染发病,以鸡、火鸡、鸭最为常见,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病禽和带菌禽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通过污染的蛋壳,病鸡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食具、垫料及粉尘传播。最主要的传染途径是呼吸道,但也可通过消化道、蛋壳穿透、交配感染等。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和气温多变季节多发,同时饲养管理、营养、应激等因素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症状与病理变化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3天,病禽急性表现为呆立一旁,缩颈嗜眠,口、眼、鼻孔处常附粘性分泌物,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呼吸困难,食欲下降或废绝,病死率5~10%。慢性表现为长时间的下痢,病程达十余天。各种病型剖的病变如下: ⑴ 急性败血型:常见病型,3~7周龄多发,死亡率5~10%。病变为肠浆膜、心外膜、心内膜有明显小出血点;肠壁粘膜有大量粘液,脾肿大数倍,心包腔有多量浆液。
⑵ 气囊炎型:常见病型,幼禽多发。气囊增厚,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被覆,呈灰白色,由此继发心包炎和肝周炎,心包膜和肝被膜上附有纤维素性伪膜;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量、混浊;肝肿大,被膜增厚,被膜下用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 ⑶ 滑膜炎型:多见于肩、膝关节,关节明显肿大,滑膜囊内有不等量的灰白色或淡红色渗出物,关节周围组织充血水肿。 ⑷ 全眼球炎型:眼结膜充血、出血,眼房液混浊。
⑸ 卵泡炎、输卵管炎和腹膜炎型:产蛋期鸡感染时,卵泡坏死、破裂,输卵管增厚,有畸形卵阻滞,卵破裂溢于腹腔内;有多量干酪样物,腹腔液增多、混浊,腹膜有灰白色渗出物。 ⑹ 脐炎型:幼雏脐部受感染时,脐带口发炎,多见于蛋内或刚孵化后感染。 ⑺ 肉芽肿型:生前无特征性症状,主要以肝、十二指肠、盲肠系膜上出现典型的针头至核桃大小的肉芽肿为特征,其组织学变化与结核病的肉芽肿相似。
卵泡与腹膜炎,卵泡破裂、出血,腹腔中充满卵黄液(朱坤熹等) 禽大肠杆菌病 卵泡与腹膜炎,卵泡破裂、出血,腹腔中充满卵黄液(朱坤熹等) 禽大肠杆菌病 肝周炎,肝表面有纤维素假膜 (朱坤熹等)
3.诊断 据特征症状和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依靠实验室细菌学和血清学诊断。
4.防制 ⑴ 管理预防:首先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注意控制温湿度和通风,减少空气中细菌污染,禽舍和用具经常清洗消毒,种禽场应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避免诱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 ⑵ 免疫预防:国内已研制成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有鸡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和多价油佐剂苗,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一般免疫程序为7~15日龄、25~35日龄、120~140日龄各一次。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制苗菌株最好是针对性强或自场分离株效果较好。
⑶ 药物预防与治疗:药物预防有重要意义,一般可在雏禽出壳后开食时,在饮水中投0. 005%氟哌酸或0 ⑶ 药物预防与治疗:药物预防有重要意义,一般可在雏禽出壳后开食时,在饮水中投0.005%氟哌酸或0.03%庆大霉素等饲喂3~5天预防效果好。病禽可选用敏感药治疗,常用药物有氟哌酸、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磺胺类、氟苯尼考等,轻病禽用药据用量拌水饲喂,重病禽肌肉注射用药,连续给药3~5天,高敏药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另外,还可使用中草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常用的有大蒜、穿心莲、黄连素、鱼腥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