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柏格森神秘的直觉主义 尼采的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 萨特的存在主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 折射光线向 法线方向偏 折.( 填 “ 靠近 ” 或 “ 远离 ” ) 空气 玻璃 靠近 2. 一束光线斜射到一块玻璃三棱镜上 ( 如下 图 ), 画出光折射的情况.
Advertisement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第一章 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绪 论 20 世纪西方文学. 20 世纪西方文学的总体情况 流派纷呈、众声齐鸣 流派纷呈、众声齐鸣 流派纷呈、众声齐鸣 各流派之间的关系 各流派之间的关系 各流派之间的关系 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外国文学常识. 什么是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又称现代主义文学,是对 19 世纪 80 年代出 现的、 20 世纪 20 年代至 70 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 球的众多文艺流派的总称。 现代派文学的分类有哪些? 前期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后期象征主义 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第十二章: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解释: 一种意见认为,后期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发展 和延伸,它继续了现代主义反传统的文学实验。 另一种意见,把后期现代主义归结为是对现代主 义的决裂和反叛,表现了后期现代作家抛弃现代 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企图。
欧 美 文 学 下 编.
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节 魔幻现实主义.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一 尼采思想: 1 超人思想 2 上帝死了,一切价值有待重估。 二 弗洛伊德思想 1自我本我和超我  2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3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现代主义文学 (又称现代派文学).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第四节 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1821-1867)是象征主义的前驱,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之一。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欢乐颂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胡巧巧.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讲义.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第十章 19世纪的西方文化.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二十世纪 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本节我们结合AD5724驱动时序给大家介绍一下状态机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Hello.
普通话学人之家 信仰与科学 冯秉诚 2003年11月1日.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人工智能 制作人:蔡燊林 张恩玮.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李平林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愚人节快乐 April Fool's Day.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标志欣赏 斯巴鲁 马自达 迷你 宝马 雷诺 别克 福特 丰田 大众 标志 本田 奥迪 保时捷 法拉利 凯迪拉克 劳斯莱士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柏格森神秘的直觉主义 尼采的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 萨特的存在主义 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一、现代主义文学思想基础 柏格森神秘的直觉主义 尼采的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 萨特的存在主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 叔本华的意志哲学

二、现代派文学的主要流派 20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1、象征主义文学 2、表现主义文学 3、未来主义文学 4、超现实主义文学 5、意识流文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后现代派文学:6、存在主义文学 7、荒诞派戏剧 8、新小说派 9、黑色幽默文学 10、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三、主要思想特点: 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全面的颠倒、扭曲和异化。

四、现代派文学的主要艺术特征 第一,以丑为主要审美对象的美学观。 第二,尊奉“形而上”真实观。 第三,以反对传统为核心的求新意识。

第四节 流派介绍 一、象征主义诗歌 主要作品有 法国瓦雷里(1871——1945)的《海滨墓园》 奥地利里尔克(1875——1926)的《杜伊诺哀歌》 爱尔兰诗人叶芝(1865——1939)的《驶向拜占廷》 艾略特(1888——1965)的《荒原》。

象征主义诗歌的基本特征 首先,它强调世界是人的心灵的象征 。 其次,象征主义诗歌强调“感应”和“通感”。 再次,在艺术上,象征主义诗歌广泛使用象征、暗示、隐喻等方法,表现自然现象和自我之间的相通。

象征主义诗歌与艾略特 托玛斯·史登斯·艾略特(1888-1965)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英国诗人。

《荒原》分析 《荒原》全诗共分五章,四百余行。 第一章"死者葬仪" 第二章"弈棋" 第三章"火诫"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 第五章"雷霆的话"

思想内容 《荒原》是继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之后以西方现代社会为中心内容的著名诗篇,它把神话的、人类学的、基督教的和东方宗教的意象结合在一起,用诗的方法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用象征和暗示的艺术手法表现西方现代世界的腐朽没落和人类的精神空虚,在艺术中为现代的“荒原”探索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出路。艾略特在诗中象征性地概括了西方一代人的精神幻灭。

艺术象征:荒原—精神危机 《荒原》作为一个庞杂的艺术集合体,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的艺术是象征的,但是它的思想却是写实的。诗人虽然是用象征的手法描写贫瘠的荒原,冰冷的岩石,灰暗的城市,凄凉的钟声,淫乱的狂笑,慈母的哭泣,但是诗中经常出现的这些意象却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艾略特在描写现代荒原世界的同时,又赋予现代人精神的贫乏和道德的堕落以可感的形象,使环境和人物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象征的表现力。作者用伦敦象征现代世界,描写这个荒原的颓败、荒芜、没落,描写人失去了宗教信仰、精神支柱、正义和理性,像动物一样充满盲目的欲望,变得疯狂、麻木、堕落。因此,艾略特在诗中象征性地概括了西方一代人的精神幻灭。

二、表现主义文学 首先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然后影响到欧美。 表现主义戏剧有突出的成就:瑞典的斯特林堡是表现主义戏剧的先驱,其代表作有三部曲《去往大马士革》、《鬼魂奏鸣曲》等;美国的奥尼尔的主要作品有《毛猿》等。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是卡夫卡(1883——1924),其主要作品是《变形记》。

表现主义 20世纪20—30年代在欧美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主义流派。 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他们主张突破人的外在行为而表现内心世界,突破表象而表现内在实质,突破暂时、偶然的现象而表现永恒的品质和真理。 他们往往将人物和客观事物变形为荒诞离奇的形象,用以表现和象征某种思想观念、精神品质。 表现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戏剧,代表作家有奥地利的卡夫卡、美国的奥尼尔等。

卡夫卡故居

“卡夫卡式” 卡夫卡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心状态和幻象的直接延续、记录。 通过内心感受所激起的幻象和怪诞,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骚动和对这个灾难遍地、满目疮痍的世界的心理反应,描写了一种任人摆布、无法自主、错综复杂、似真似幻的处境,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掘进程度”。人们阅读卡夫卡的作品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人类社会。 他所创造的这种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它如同“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已成为一个美学概念。

1924年,法国诗人布勒东发表了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超现实主义宣言》,成立超现实主义小组,发行刊物《超现实主义革命》,从此,超现实主义运动正式开始。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布勒东、艾吕雅、阿拉贡、苏波等

超现实主义 一战后在法国兴起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它只接受思想的启示,不受任何理智的控制,也不带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 为了描绘这种“超现实”,他们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推崇潜意识和梦,甚至让文学变成梦幻、潜意识乃至精神错乱的产物。强调梦幻、贬斥理性变成了超现实主要美学的重要标志。 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布勒东、艾吕雅,英国的托马斯等。

布勒东、艾吕雅

三、意识流小说 诞生于20世纪初 。 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作品有爱尔兰作家乔伊斯(1882——1941)的《尤利西斯》 美国作家福克纳(1897——1962)的《喧嚣与骚动》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1871——1922)的《追忆逝水年华》等 英国作家伍尔芙(1882——1941)的《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等。

意识流小说特征 完成了对文学以外部世界作为描写对象的革命,企图完全“从内部”来叙述故事。它的心理描写是以混乱的非历时的状态表现出来的,缺少传统小说的理性化色彩和心理逻辑秩序。它传达的是人类实际的心理活动,而不是理智的经过梳理的有序的心理活动。 意识流小说以意识流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内心独白作为主要必须手段;以“心理时间”作为小说的时序依据。

四、存在主义文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在法国的文学思潮。 主要作家有萨特(1905——1980),其主要作品有《小说》、戏剧《禁闭》。 加缪(1913——1960)是与萨特齐名的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局外人》。 女作家波伏瓦是仅次于萨特和加缪的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女宾》等。

存在主义文学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发展的巅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密切,作者往往用文学作品的形式来宣扬存在主义哲学理论。 “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在艺术上,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体现“文”、“哲”一体的特点;另外就是不拘一格的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波伏瓦、诺曼·梅勒等。

五、黑色幽默 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有: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 冯尼古特的《第五号屠场》等。

黑色幽默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小说流派,这一流派的作家对荒诞的世界和压迫人的社会环境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懑,以愤世嫉俗和玩世不恭的态度,以及夸张到荒谬程度的幽默手法讽刺社会和人生。 “幽默”是嘲笑讽刺;“黑色”既可理解为嘲讽的情绪,态度是阴沉、残酷、阴暗的事物。“黑色幽默”是绝望的怪笑,用戏剧的形式表现悲剧性的内容。 这个流派的作品情节结构具有开放性、随意性,人物荒诞怪异、愚蠢可笑,但显得杂乱无章、晦涩难懂。 代表作家有海勒、冯尼格特、品钦、约翰·巴思等。

六、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有: 尤涅斯库的《秃头歌女》 贝克特(1906——1989)的《等待戈多》(1952) 阿达莫夫(1908——1970 )的《塔拉纳教授》(1953)、《弹子球机器》(1955) 阿尔比(1928-—— )的《动物园的故事》(1958)。

荒诞派戏剧特征 主要表现了世界的荒谬,存在的无意义,人生的惶惑和痛苦,人际关系的无法沟通等。 荒诞派戏剧的荒诞意识还表现在戏剧形式方面,“公然放弃理性手段和推理思维来表现他所意识到的人类处境的毫无意义”。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一、生平和创作 塞缪尔·贝克特 (1906-1989) 爱尔兰裔法籍剧作家、小说家、欧美荒诞派戏剧的主要代表。

二、《等待戈多》分析 1、剧情梗概 两幕。 人物:戈戈、狄狄、 波卓、幸运儿 没有出场的戈多

2、主题思想 作为这个世界中的人,弄不清自己的生活处境,无法知道自己的行动意义,不能说明自己的生存价值。他们孤苦无告,互相敌视,只有靠可望而不可及、飘忽不定的希望来聊以自慰。 。

原因: 两次大战浩劫,亿万生命泯灭,人类的理想、信念被击的粉碎的现实。 贝克特用怪诞的剧情,混乱的形象再现人们的痛苦绝望、焦虑惶恐的心理状态,揭示人类在荒诞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3、形象 Ⅰ、戈多形象 隐形抽象颇具象征意义的形象。 隐形-未出场;显性-波卓。 ⑴象征希望; ⑵象征恐惧;

⑶象征救星; ⑷带来幸福的力量。 God 救世主、上帝的代名词。

两个流浪汉,人类的代表。受苦受难无人解救。两人很相似,有时候难以区分。 Ⅱ、戈戈和狄狄 两个流浪汉,人类的代表。受苦受难无人解救。两人很相似,有时候难以区分。

4、艺术特色 Ⅰ、反传统的戏剧形式。 剧本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没有高潮,似乎也没有结束,单调的布景,荒诞的人物,杂沓的语言,深刻体现人们的孤独、迷惘、焦虑、恐惧和无可奈何的等待。

Ⅱ、无始无终的戏剧结构; 剧本共分两幕,开头和结尾基本相似。戈戈狄狄开头等待,结尾也是等待。没有引人入胜,张驰有致,抑扬顿挫的戏剧结构,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戏剧情节。人物关系单调乏味。第一幕的结束是第二幕的开始,第二幕又是第一幕的重复。是一幅乏味可怕的景象。

Ⅲ、无聊的动作,杂沓的语言 舞台动作脱靴穿靴,脱帽戴帽,穷极无聊的等待。 语言重复杂沓、颠倒混乱。偶现的隽语与机巧的对话淹没在重复杂沓的对白中。折射世界的荒谬和人存在的痛苦绝望。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 1969年:“他的作品以一种新的形式,使现代人在困境中得到了振奋。”

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1928—— ),其主要作品是《百年孤独》 七、魔幻现实主义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拉丁美洲。 主要作家 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1928—— ),其主要作品是《百年孤独》 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其主要作品有《玉米人》、《总统先生》等。

魔幻现实主义 20世纪50年代在拉丁美洲时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了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 从内容上,这派作家取材于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反映本地区广大人民的贫苦和落后状况,具有反帝、反霸、反殖、反封建的倾向。 在艺术上,它采用多种方法将残酷的现实与奇异的幻影结合起来,将现实变为神话、梦幻或荒诞,作品中的人物仿佛是梦中人。 代表作家有加西亚·马尔克斯、胡安·鲁尔福、阿斯图里亚斯等。

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

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

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积极地汲取超现实主义、意识流、表现主义等欧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有机地融合了拉美本地原始的印第安文学传统,使作品既具有现实生活的气息,又充满神秘的色彩。 常常把鬼怪、神魔、巫术、幻景和历史、现实、社会场景相混淆 ,打破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界限,创造一个似真似幻、亦鬼亦人,既有浓烈生活气息,又有虚无漂渺氛围的神奇世界,即所谓“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 一、生平和创作(1928——) 哥伦比亚著名小说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经历 出生于医生世家。18岁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法律系。时局动荡辍学进入报界,同时开始创作。被《观察家报》派往欧洲,到过巴黎、波恩、罗马等地。访问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

创作 《枯枝败叶》1955 《百年孤独》1965 《家族的没落》1975 《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 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想象力在自由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以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再现出来。

二、《百年孤独》分析 1、情节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蒂亚七代人劳动、开拓、奋斗的历史。

2、思想 Ⅰ、再现历史; 布恩蒂亚家族繁衍、衰亡历史,马贡多小镇百年变化,折射拉美国家氏族-封建-殖民地社会现实历史嬗变。

Ⅱ、表现孤独。 环境闭塞、愚昧、落后; 家族历史、性格、精神孤独。 作家认为: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是休戚与共。人类何去何从-寻求迷失的精神家园。

3、人物形象 男性形象系列: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力军。两大系列:奥雷连诺们离群索居,头脑出众;阿卡迪奥们感情冲动,具有闯荡精神,都打上了悲剧印记。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蒂亚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推动历史前进磁铁式的族长的典型。 性格勤劳、正直、善良、具有同情心,追求科学、具有开拓精神。

女性形象系列 女性形象多姿多彩,性格迥异。 马尔克斯认为:妇女们能够支撑整个世界,使它们免遭破坏,而男人们只知道一味的破坏。女性形象有守业神乌苏拉·伊瓜朗,有个性鲜明、追求爱情,活埋自己的雷蓓卡,有俏姑娘雷梅苔斯,高傲孤独的阿玛兰塔。

女性形象的共同特征 为家族繁衍生儿育女,使之不至于断绝烟火;肩负家族的苦难,辛勤理家,性格刚强;温和善良、富有同情心;遭遇悲惨,大都比男人坚强。

乌苏拉·伊瓜朗形象 是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塑造的拉丁美洲女性领袖、创业者、守护神、具有理性光辉的拉丁美洲母亲的典型。 性格勤劳节俭、正直勇敢、意志坚强、历经苦难沧桑不屈不挠。

形象的意义 乌苏拉形象折射了拉丁美洲劳动妇女的生活道路和人生命运。是拉美众多母亲形象的凝缩和概括。 乌苏拉超越时代,活了120多岁,表现顽强的生命力。德行高尚,品质高尚者缩骨化小,精神永存。

4、艺术成就 Ⅰ、充分的现实主义; 作家认为自己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是因为长期经验和多年间和社会坚持不懈接触的结晶。

现实: 拉美的政治统治、社会制度、军人寡头政权、殖民掠夺、内忧外患、拉美加勒比海的奋斗史、苦难史、拉美知识分子的反抗倾向、抵制精神、悲凉心境、绝望心理的反映。

Ⅱ、意识的魔幻性; 马尔克斯的创作原则:“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要创造一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艺术情境。作品融入拉美印地安部族的神话、传说、图腾、禁忌、巫术、仪式、宗教等因素。

小说打破生与死、人与鬼的界限, 现实与虚幻交织。雷梅苔斯乘发光的微风升天;雷蓓卡克洛克洛的骨殖袋;墨尔基阿德斯的百年预言;死去复活,人与鬼的对话;隐喻、象征、暗示、联兆、预言、增强了作品的神秘和怪诞。健忘症、失眠症、黄花雨。

Ⅲ、典型的拉美意识。 作品折光式反映拉美三大印地安文化:墨西哥南部的阿兹克特文化;中美洲的玛雅文化;秘鲁的印加文化。

拉美神奇的自然风光: 密林、草莽、荒原、绝谷、大河、深山; 拉美可怖的生物: 鳄鱼、蟒蛇、吸血蝙蝠、食肉植物、食肉蚁;

白人文化与土著文化巨大的反差 宗教观念、轮回思想、宿命观念、轮回思想,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 拉美人民反专制、反独裁、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以及轮回观念,把过去、现在、未来建构在一个大轮回中。拉美意识、民族意识。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十三步》。认为自己身边矗立两座大山,一边使福克纳,一边是马尔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