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常見傳染病防治介紹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106年5月製 1
大綱 一、腸病毒防治 二、流感防治 三、病毒性腸胃炎防治 四、登革熱防治
一、腸病毒防治 腸病毒的流行季節:通常在夏季、初秋流行,台灣地區因位在亞熱帶,所以全年都可能有感染之發生。一般以四月到九月為流行期,病例較多。九月份開學,一小波的高峰期。 傳染途徑:糞口傳染(糞口、水、手部汙染)、飛沫傳染(口鼻分泌物、飛沫、咳嗽,打噴嚏)、接觸傳染(皮膚水泡潰瘍) 潛伏期:2-10天(平均3-5天) 感染症狀: 感染病毒後大約二至十天以後才會出現症狀,但是大多數感染者,沒有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而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 類似感冒或腸胃炎症狀,出現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手足口病)、潰瘍(疱疹性咽峽炎),可能合併發燒。病程為七至十天。極少數個案,有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 腸病毒重症前兆:嗜睡、肌躍型抽搐、嘔吐、呼吸急促等症狀 手掌、腳底、下肢及臀部紡錘形水泡 靠近咽喉部位的潰瘍 因嘴巴痛吞嚥困難而流口水 3
腸病毒個人與學校防護重點 讓家長落實外出回家立即「洗手、洗臉、換衣服」再碰觸家中幼兒 強化宣導「病程管理3模式」 消毒水泡製方式 ①積極預防勤洗手 ②輕症至診所就醫在家休息 ③出現重症前兆速至責任醫院治療責任醫院:高雄榮總、高雄長庚、高醫、義大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消毒水泡製方式
二、流感防治 流感的流行季節:好發於冬季,尤其自10月開始病例逐漸上升,至次年3月後逐漸下降,秋冬時節正值流感及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達到高峰的季節。 傳染途徑:飛沫傳染(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而擴散病毒)、接觸傳染(病毒可短暫存於於非吸水表面,故可藉由手沾染病毒再接觸口、鼻或眼睛而感染) 。 潛伏期:1~4天,一般為2天。 臨床症狀:感染流感後主要症狀為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及咳嗽等,部分患者伴有腹瀉、嘔吐等症狀。多數患者在發病後會自行痊癒,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常見為病毒性肺炎及細菌性肺炎,另外還包括中耳炎、腦炎、心包膜炎及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等。 流感與感冒不同
流感個人與學校防護重點
三、病毒性腸胃炎防治 諾羅病毒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它的傳染力及散播力非常快速廣泛,而且病毒顆粒非常少量即可致病,經常在每年冬末初春達到高峰。 傳染途徑: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食用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皆可能受到感染。 臨床徵狀:主要症狀是水瀉和嘔吐,通常感染後1~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症狀可以持續1~10天,病程的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
病毒性腸胃炎預防方法 注意個人衛生,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包括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 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澈底煮熟再食用;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 為預防疾病傳播,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並以漂白水消毒環境或器物表面。 出入公共場所及清理消毒病患之排泄物或嘔吐物時,應戴口罩以避免飛沫傳染。 治療- 儘速就醫。 適時補充水份及電解質。 在家休息,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 腹瀉或嘔吐症狀解除後2日才能接觸健康的人與調理食物。
四、登革熱防治 登革熱一般症狀 「登革熱警示及重症」症狀: 重症警示症狀 重症症狀 容易嗜睡、躁動不安、持續嘔吐(如無法進食喝水)、胸水腹水(呼吸喘、胸悶、腹脹)、6小時無解尿、肝脾腫大 發燒、持續嘔吐、解黑便、牙齦出血、昏睡休克、 其他可能症狀如: 皮膚出現紫斑、流鼻血、吐血、嚴重腹痛、躁動不安等 一般症狀 登革熱重症患者 (照片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登革熱發病第3-6天危險期 居家個案:密集返診追蹤 住院個案:加強照護 慎防病況急轉直下
一篩 二追 三轉介 醫療分級:A級/一般症狀居家追蹤及衛教即可。 30分鐘內完成診斷通報以及個案症狀評估 1.診所約診常日監測工作 2.衛生所到府訪視關懷 1.依症狀分級轉診就醫 2.責任門診避免急診壅塞 醫療分級:A級/一般症狀居家追蹤及衛教即可。 B級/如有病患具警示症狀、孕婦、嬰兒、老人、獨居或偏遠地區居民,建議住院治療。 C級/有嚴重出血、呼吸喘、解黑便、吐血等症狀,請立即到醫學中心就醫。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