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简介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Geosciences, CUMT --隋旺华
历史 焦作路矿学堂 太行之阳河水东, 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 源深流自远, 物阜民用丰。 山葱葱, 水溶溶, 努力,努力! 行健天同功。 翁文灏,杰出的地质学家,上世纪30年代焦工常务校董 太行之阳河水东, 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 源深流自远, 物阜民用丰。 山葱葱, 水溶溶, 努力,努力! 行健天同功。 张伯声,中科院院士,著名的地质学家,1930-1932年任焦作工学院地质、岩矿教授。
何杰 教授 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著名教育家、科学家 北京大学地质系原主任 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 高文泰 教授 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教育家 韩德馨 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煤田地质专家
历史 1950年中国矿业学院(搬迁天津)地质工程学教研室 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 1953年北京矿业学院(搬迁北京)设立煤田地质系 1970年四川矿业学院(搬迁重庆)煤田地质系 1980年中国矿业学院(搬迁徐州)煤田地质系 1995年4月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合并煤田地质系、中国矿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2000年6月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现状 副教授33 讲师40 教授27 Faculties教职工118人
秦勇 教授,副校长 国家级教学名师 曾勇教授 李四光科技奖教师奖获得者
学术组织 本科专业 2012调整 基层学术组织与本科专业 地质工程资源勘查 地质工程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地质工程岩土勘察 地球物理学 能源地质研究所 地质工程资源勘查 地质工程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煤矿工程地质研究所 地质工程岩土勘察 煤层气开发技术研究所 煤及煤层气工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水资源与水害防治研究所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 矿山水害防治基础研究实验室(国家专业实验室)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矿山地质基础实验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科专业建设 地质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 地球物理学:江苏省品牌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资源勘查工程(2014年拟调整增加)
现状-本科培养 在校本科规模1469人 2014招生356,毕业395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本科生入学和毕业人数(2000-2014)
现状-研究生培养 Doctorate Degree program (PhD) 博士点 (2个一级学科含10个二级学科)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4/20) 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 08180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81803 地质工程 0818Z01地球信息科学 0818Z02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0709地质学(11/15) 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与矿床学 070902 地球化学 070903 古生物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604 构造地质学 070905 第四纪地质学 研究生在校规模硕士600人博士70人 10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s (MSc) 硕士点 (3个一级学科、涉及5个一级学科、14个二级学科) 0705 地理学 0705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08 地球物理学 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 070802 空间地球物理学 0709 地质学 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与矿床学 070902 地球化学 070903 古生物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604 构造地质学 070905 第四纪地质学 0815 水利工程 081501水文学与水资源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 08180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81803 地质工程 地球信息科学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工程硕士领域 地质工程 水利工程
现状-学科建设 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江苏省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含3个二级学科)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九五”、“十五”、“十一五” 985优势学科建设平台 学校重点学科:地质学、地质工程、地球信息科学 学校创新团队:能源地质、地球物理、矿山水文工程地质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跨学科平台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质学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国家专业实验室 矿山地质基础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现状-科学研究 科研经费:万元 主要方向: 资源地质 安全地质
现状-科学研究 30 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6 项国际合作项目 3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现状-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德国莱布尼兹研究院合作 与昆士兰大学合作 与德国区域规划研究院合作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 与德国弗莱贝格矿业学院合作 与滑铁卢大学2+2培养本科生
Prof. Thinh Prof. Ravi Jain 12th IMWA Prof. William Stringfellow
愿景-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居国内外先进行列,建成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 在煤与非常规能源勘探与开发、煤炭资源增储地质理论与勘查评价技术、深部及精细地球物理勘探、煤矿安全地质、煤矿地质灾害与水害防治、矿山综合信息系统集成等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研究型学院。
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与建设探讨 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概况 矿大资源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 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管理 结束语 中国地质教育学会 2014年度学术年会(长春) 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与建设探讨 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概况 矿大资源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 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管理 结束语
1.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概况 高层管理 中层 管理部门 技 术 核 心 技术 管理 支持部门 支持部门 技 术 核 心 Henry Minitzberg;组织架构
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概况 学 校 学 院 后勤 支持部门 管理 支持部门 学 科 学科:知识形态或组织形态
1.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概况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 教学科研 两个中心 教学为主 功能 学校(学院) 学校(学院) 学 系 学 系(学院) 学 系(学院) 基层学术组织 教研室 系、研究机构 系、研究机构 产学研机构 国家、部省级平台 1949以后 1980以后 21世纪 跨学科团队
1.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概况 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张秀萍): ( 1)权力结构头重脚轻。 ( 2)各自独立而缺少横向联合。 (3)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现象严重。
2.矿大资源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试点 2006年,学校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三个试点学院之一,实行“校-院-所”三级管理体制。主要做法: 二、 2.矿大资源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试点 2006年,学校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三个试点学院之一,实行“校-院-所”三级管理体制。主要做法: (1)明确了基层学术组织的职责 各基层学术组织的负责人(所长、主任)是该基层学术组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负责人。基层学术组织按学科和专业分工承担相关学科建设、“211工程”、“985工程”等学科建设工作。包括学科点申报、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高端人才选拔和培养、平台与基地(国家、部省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申请和建设、研究生培养、创新团队申报与建设等。
2.矿大资源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试点 (2)明确基层学术组织在实现大学职能中的作用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加强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本科生科研参与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为本科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大学生学习和参与各类学术活动。 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组织本单位和跨学科教师申报国家、部、省等纵向课题,积极争取横向课题。
2.矿大资源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试点 (2)明确基层学术组织在实现大学职能中的作用 与学院共同进行师资引进、培养。 按专业分工承担博士生、硕士生和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工作。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制度。 组织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聘请国内外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配合学院学院每年举行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成果报告会、学院科学报告会。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基层学术组织设置及职能分工 序号 名称 学科建设 平台建设 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 本科教学 创新团队 1 能源地质研究所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省优势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省一级重点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级重点学科]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与地层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应用地球化学部分]、第四纪地质学[部分] 教育部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重点实验室 申报煤层气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参与) 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国家级工程中心(参与) 相关科研与技术创新,相关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博士后指导,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35岁以下青年教师指导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卓越工程师计划、江苏省重点专业 地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科研、本科生导师、教材建设、开放和共享课程建设等 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 校级创新团队 化石能源地质、申报教育部创新团队 2 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省优势学科、省一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省级重点学科] 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部分), 矿山水害防治基础研究实验室(部分) 相关科研与技术创新,相关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博士后指导,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35岁以下青年教师指导等。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 地球物理学及相关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科研、本科生导师、教材建设、开放和共享课程建设等 校级创新团队:应用地球物理 3 矿山水害防治与水资源研究所 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 地质工程[水文地质部分]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部分) 国家级特色专业申报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科研、本科生导师、教材建设、开放和共享课程建设等 校级创新团队:煤矿水文工程地质(部分) 4 煤矿工程地质研究所 地质工程[工程地质]省级重点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部分] 矿山水害防治基础实验室(部分)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基层学术组织设置及职能分工 序号 名称 学科建设 平台建设 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 本科教学 创新团队 5 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省优势学科、省一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 地球信息科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系统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省级重点学科] ] 教育部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重点实验室(部分) 矿山水害防治基础实验室(部分) 相关科研与技术创新,相关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博士后指导,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35岁以下青年教师指导等。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及相关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科研、本科生导师、教材建设、开放和共享课程建设等 申报校级创新团队:地球信息科学与应用(暂名) 6 煤层气开发技术研究所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省优势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省一级重点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级重点学科] 、地质工程[探矿工程部分,省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重点实验室 卓越工程师计划、江苏省重点专业 煤及煤层气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科研、本科生导师、教材建设、开放和共享课程建设等 校级创新团队 化石能源地质、申报教育部创新团队 7 矿山地质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参与各学科建设 江苏省示范实验教学实验中心、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申报与建设 参加有关科研,为科研和研究生论文提供设备支撑,高级职称的要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 全校、全院相关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研究生课程、大学生科技训练的实验教学、实习、指导毕业设计等 8 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实验室 江苏省示范实验教学实验中心申报与建设
2.矿大资源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试点 (3)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提供必要资源与条件 基层学术组织具有获得必要的办学资源的权力,对学院办学资源的配置具有建议权和参与权,对已获得的办学资源在符合学校和学院有关制度的前提下具有自主配置权。
2.矿大资源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试点 (3)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提供必要资源与条件 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经费分为人员经费和奖励经费两部分。制定了具体的经费配置和使用方法。基层学术组织运行经费由所长(主任)支配使用,主要用于组织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专业学术论文和教学论文的版面费、学术交流等。 学院设立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基金、教育部实验室开放基金(由实验室专款支出)、教学成果培育基金(项目)、卓越人才培育基金(项目)。
2.矿大资源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试点 (4)目标管理与考核 基层学术组织领导班子实行任期制,一般2年。 对基层学术组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和任期评价考核制度。 学院对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本科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基层学术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
3.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管理职能 (1)充分发挥学院教授委员会的作用 (2)设置所学科建设负责人岗位。专业建设负责人、课程群及课程建设负责人。 审议或审定:学院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本科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方案 评审:教师职称、本科生、研究生学位授予、评审院设立的各类基金及院级教学科研奖励。 评定:教学、科研成果及奖励 推荐:高端人才和高层次优秀学术人才, (2)设置所学科建设负责人岗位。专业建设负责人、课程群及课程建设负责人。
3.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管理职能 (3)建立基层学术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方关系。 基层学术组织之间的关系 与跨学科教学科研平台的关系 (3)建立基层学术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方关系。 基层学术组织之间的关系 与跨学科教学科研平台的关系 与团队的关系
4.结束语 所谓大学自主权,说到底,不是行政管理的自治,而是学术管理的自主、自由与自律。 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从体制上控制了学术自由,压抑了学术繁荣。为此,大学管理体制改革,应当把重点转移到学术管理的改革与完善上。 潘懋元:《中美大学学术管理》序
参考文献 [1]张秀萍,张弛.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科研模式[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第1 期,68-73 [3] 宣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别敦荣.中美大学学术管理[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国地质教育学会 2014年度学术年会(长春) 欢迎到中国矿大指导! 谢谢大家! 徐州云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