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 与长期增长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海 闻 教授 2010年10月12日
一、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二、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 三、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四、应对挑战的努力方向
一、 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经济增长:GDP 物价稳定:CPI/通货膨胀率 充分就业:就业率/失业率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账户 宏观经济的主要衡量指标 经济增长:GDP 物价稳定:CPI/通货膨胀率 充分就业:就业率/失业率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账户
1、近年来GDP增幅下降和复苏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 2009年第一季度:6.1%(90年代以来新低) 2009年全年:8.7%, 9.1%(修正后) 2010年第一季度:11.9%;上半年:11.1% 2010年目标:8%
2005-2010年中国GDP波动情况 (单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1 10.5 11.4 13.0 10.6 6.1 (6.1) 11.9 (11.9) 1-2 12.0 13.4 10.4 7.1 (7.9) 11.1 (10.3) 1-3 11.8 9.9 (9.0) 7.7 (8.9) 1-4 11.6 9.0 (6.8) 8.7 (10.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从“通胀”、“通缩”到“通胀预期” 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2008年全年CPI(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5.9%,创下12年新高 2008年2-4月,中国当月CPI增幅均超过8% 2008年5月以后,中国CPI增幅下降 2009年,CPI全年增幅为 -0.7% 2010年 第一季度,CPI增幅为2.2% 上半年,2.6% 2010年目标:3%以下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 2007年1月—2010年6月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3、失业状况 2009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 4.3% 国家统计局:外出农民工仅3%失业率, 低于4.3%的城镇登记失业率 (2009年09月16日 09:56华富财经 ) 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返乡农民工7000万,80%进城(5600万),其中约4500万找到工作,失业1100万(4.9%),1400万就地择业或创业(6.2%)(国家统计局09.3.25) 2010年目标:4.6%以下
4、出口下降和恢复 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也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 2008年全国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增幅相比2007年下降了8.4个百分点 2009年: 出口 -16.0%,进口-11.2%, 进出口 -13.9% 2010年 第一季度:出口28.7%, 进口64.6%, 进出口44.1% 上半年: 出口35.2%,进口52.7%,进出口43.1%
2006-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月度出口增长情况 Month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01 28.1 33.2 (单位:%) Month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01 28.1 33.2 26.6 -17.5 21.0 02 22.2 51.8 6.3 -25.7 45.7 03 28.3 7.1 30.4 -17.2 24.3 04 23.9 26.7 21.8 -22.6 30.5 05 25.1 28.7 28.2 -26.4 48.5 06 23.3 27.2 17.2 -21.4 43.9 07 22.6 34.2 -23.0 08 32.8 22.8 -23.4 09 30.6 21.3 -15.2 10 29.6 22.3 19.0 -13.8 11 22.7 -2.3 -1.2 12 24.8 21.6 -3.0 17.7 资料来源:商务部
世界和中国经济会否二次探底? 经济复苏已有5个季度 经济复苏比较稳定 各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并未完全退出,仍对经济状况密切关注 失业率下降滞后 欧洲个别国家债务危机的影响力有限 有可能,但结果不会
二、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 1978-2007年中国、世界经济增长情况 (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公报2007
尽管中国经济当前遇到了很多挑战,但是长期来说,中国经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有希望以平均10%左右的速度继续增长。
1.中国仍处在经济起飞阶段 经济增长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满足物质生活阶段 经济起飞阶段: 工业化,城镇化 寻求生存阶段 时间 14
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人口 比例变化 1950年-2005年 日本:50%-2.9%。 韩国:63%-6.4%。 台湾地区:56%-5.9% 中国大陆:(2006年底) 56.1%的人口仍然居住在农村
国际:中国存在劳动力的长期比较优势 国内:城市化是未来主要经济增长点 人口众多,人均收入增长慢 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成本差异大 农村人口比例高,需要较长时间转型 国内:城市化是未来主要经济增长点 传统行业的继续发展:住房、交通、服务 新城市建设:环保、节能
2006年各国劳动力成本对比图 资料来源: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
2、中国的市场规模很大 规模效应 积累的规模效应与即时规模效应 其他亚洲国家国内市场规模有限 美国与欧洲一体化
3、制度改革将进一步提高生产力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有空间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范围、手段 国有企业的比重 体制改革本身能够起到提高生产率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如何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2、如何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3、如何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 4、如何避免国际环境的恶化 20
1、如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中国宏观波动和不平衡的特殊原因 地方政府推动 中国宏观波动和不平衡的结果 并非完全经济的 中央政府过度调控 大国效应 局部不平衡导致总体不均衡 21
2、如何提高企业全球竞争力 全球化的趋势 中国企业的现状:小而全 22
行业集中度 23
3、如何保持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 收入分配 公平性、购买力、对改革的支持 卫生 教育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技术工人的培养,移民子女的基础教育 健康与发展,医疗改革和发展 教育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技术工人的培养,移民子女的基础教育 新城镇建设 城市规划(“城镇带”)、环境保护、就业创造 24
4、如何度过国际环境的特殊阶段 政治冲突 经济竞争 社会、文化、心态等 25
四、应对挑战的努力方向 1、努力之一:坚持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财政体制改革
地方政府财税来源结构对比:中国和美国
2、努力之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在经济增长中政府功能转变 纠正市场失灵: 理念的更新 能力的提高 (“纠正市场失灵”与社会福利)
3、努力之三:调整理念心态 生产经营中的“小农心态”(自给自足等) 重商主义 均贫富理念 狭隘民族主义和“民族悲情主义” ……
4、努力之四:妥善处理国际关系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 促进各项国际合作 使世界其他国家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