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輔導 老師:郭思妤
自我介紹 及正副班長選舉
諮商理論 平時成績 30% 第一次作業 15% 第二次作業 15% 1、視面授出席及課堂表現酌予加分於各次作業總分之中。 期中考範圍:第一章至第七章第二節(p1-p165) 1、視面授出席及課堂表現酌予加分於各次作業總分之中。 2、作業請務必準時繳交,並請自行影印一份留存。 3、逾期繳交對該次作業分數不得有任何異議。 4、第二次面授時繳交第1次作業 5、第三次面授時繳交第2次作業。
教導、輔導、諮商與心理治療之關係 治療: 著重個人的 諮商: 輔導: 著重個人與團體之間 教導: 採大團體方式進行 個人無法處理之心理問題。 並非個人無法處理之問題,通常與自我了解之需求有關。 輔導: 對資料之需求,以發揮自我引導之力。 著重個人與團體之間 教導: 所有學生一般性的需求。 採大團體方式進行
諮商的目的 立即性:協助當事人面對挫折、困境情緒接納、自我改變… 終極性:經自我探索、自我接納進而自我引導、自我改變、以致能自我實現、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諮商的特質 諮商是一種專業 諮商是專業協助的過程 諮商是專業的助人關係 諮商關係具意義&是合作關係 諮商中情緒因素的處理 提供當事人統整的機會 因當事人求助而產生 專業性、信任性 協助成長、突破困境、社會適應…
諮商員的功能 瞭解 成長 抉擇 情緒支援 問題澄清 提供諮商&資料提供 問題解決 轉介 預防 團隊合作
諮商員應有的四種態度 當事人有獨特的價值和尊嚴 當事人具有做決定的權利 當事人有明智抉擇的能力 當事人要為自己生活方式負責
諮商的趨勢及多元文化發展
精神分析諮商法 Psychoanalysis 佛洛依德
精神分析理論要義 人性觀 意識層次與潛意識 人格結構 人格發展 焦慮 防衛機轉
精神分析理論~人性觀 決定論determinism: 人的行為和人格特質都無法操之在己。 (因果論) 人的行為主要受孩提時(5、6歲前)生活經驗影響 人的行為都是非理性的,受本能所支配。 本能: 生之本能(性之快感的追求與滿足)、死之本能(對外物的攻擊與掠奪)
意識層次與潛意識 意識:此時此課所能知覺的部份 前意識:能被回憶或記憶起來的 潛意識: 已遺忘、和無法回憶到的部份。 與外在世界接觸地帶 來源:原始衝動、不被超我認同的部份。 Ego 自我 超我 superego Id 本我 心理能量的儲存所
如何去推論潛意識是否存在 夢 說溜嘴、筆誤 遺忘 催眠後的語言陳述
趨樂避苦 人格結構:本我、自我、超我 唯樂原則 本我 肌需求 性需求 渴需求 攻擊衝動 破壞衝動 生之本能 死之本能 生存的內在動力 人類原始的衝動 肌需求 性需求 渴需求 攻擊衝動 破壞衝動 唯樂原則 趨樂避苦
自我:人格的執行者 現實原則 功能:當外在客觀環境限制,無法獲得本我立即滿足,此時就必須學習如何在現時中適應並獲得滿足。 行為受到 所支配 行為受到 所支配 行事準則: 真實或幻想 評估好壞,考慮後果 控制慾望、延遲滿足時間 現實原則
自我理想:要求自己行為符合自己的理想標準 超我:人格道德層面 代表理想、追求完美 行動必須符合社會道德標準 自我控制:自己做的自己負責 自我理想:要求自己行為符合自己的理想標準 良心:規定自己的行為免於犯錯 功能: 1.阻止本我衝動 2.說服自我以道德目標代替現實目標 3.鼓勵人們奮力追求完美
人格結構:本我、自我、超我 結構 成份 原則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均衡發展才算健康 本我 自我 超我 生物成份 唯樂原則 心理成份 現實原則 社會成份 完美原則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均衡發展才算健康
人格發展-性心理期 時期 年齡 性感帶 任務 如過故著在這時期,成年時可能出現的特徵 口腔期 Oral 0-1 嘴巴嘴唇舌頭 Oral 斷奶 口腔行為:吸煙、過量飲食;被動、依賴 肛門期 anal 1-3 肛門 Anal 大小便訓練 井然有序、固執、吝嗇 性器期 phallic 3-6 生殖器 Phallic 戀母、父情節 「陽具妒羨」 「閹割焦慮」 自負、魯莽 潛伏期 latency 7-12 沒有特定部位 latency 防衛機制的 發展 N/A 兩性期 genital 13-18 genital 成熟的親密行為 對人真誠關心,擁有成熟的性關係
焦慮 是一種情緒狀態、也是一種動機 來源: 本我、自我、超我產生衝突 幼年的經驗所留下的恐懼 自我處理衝突時,體驗到不足感 來自超我的罪惡感 現實性焦慮 對外在世界的現實性焦慮和實際危險的恐懼 神經性焦慮 本能將失去控制的恐懼,恐懼會去做某些會遭受懲罰的事 道德性焦慮 對良心的恐懼
防衛機轉 保護和增強自我功能、以平衡各種需求 機轉都是行為、情感和思考的綜合體 特徵: 都否認、曲解、扭曲事實 都在潛意識下運作
佛洛依德-自我防衛機制 把不愉快的或不想被接受的念頭、情感、或衝動從意識層面排除趕到潛意識中(最基本) 拒絕面對不愉快的現實來保護自己 壓抑作用repression 把不愉快的或不想被接受的念頭、情感、或衝動從意識層面排除趕到潛意識中(最基本)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忘了去赴一個很重要的約會,雖然曾在日曆上大大地做了記號,甚至該買的禮物都準備好了。也許所謂的健忘,是因潛意識裏很恐懼去赴那場約會。 否認作用denial 拒絕面對不愉快的現實來保護自己 例如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以為自己很快就好起來,但是過度的否定,有可能達到妄想的程度而完全脫離現實了。 投射作用projection 否認自己的錯誤,把自己不好的屬性或過錯歸於他人 常常看到很多人責備、批評別人的缺點或過錯,而絲毫未覺察他自己偏偏就有同樣的缺點。 退化作用regression 退回早期的發展水平,恢復用較幼稚的方式去應付事情或滿足自己的慾望 在同性友誼或兩性關係裡,當有一方預備離去時,另一方便立刻發出「如果你離開我,便是對不起我,討厭我」的可憐者姿態,使對方不敢輕舉妄動。
佛洛依德-自我防衛機制 替代作用/轉移作用 displacement 不對受挫來源表示不滿,將情緒轉而發洩到沒有危險性的對象上 小孩子喜歡吃奶嘴,長大了不能再吃,便吸手指頭,再大一點,改為咬筆尖,更大的時候,變成抽香煙或咬口香糖。 幻想作用/絕緣作用 emotional insulation 遇到挫折無法解決時,利用想像力將自己與現時脫離,存在幻想中而得到內心平靜。 失戀的人沉迷於「王子公主的故事」 反向作用 reaction formation 為防止有危險的慾望被表達出來,便極力贊同對立的態度和行為,用來建立一道柵欄 所以過度的自尊往往是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而有時內心深處明明很渴望獲得某人的青睞,卻總是情不自禁在緊要關頭做出氣走對方的事來。 合理化作用 rationalization 以可被接受的方式解釋行動,以掩飾原意或衝動 喜歡或不喜歡是一種藉口。一個沒被邀請去參加舞會的女孩說:「假如有人請我去,我也不去,因為我不喜歡參加舞會的那群人。」
佛洛依德-自我防衛機制 補償作用 compensation 昇華作用sublimation 強調特質來掩飾弱點,或在另一領域得到滿足來補足這領域的挫折感 如容貌平庸的女孩努力讀書,爭取好成績。 昇華作用sublimation 把受挫的慾望或衝動加以改頭換面,以一種正面的可被接受的方式呈現出來 許多藝術家歷經病痛的折磨,卻將肉體的痛苦和情緒的狂暴化為無數人類藝術的瑰寶,如身受耳疾之苦的貝多芬以及受精神分裂症折磨的梵谷等,都是昇華作用最好的例子。
精神分析治療目標與歷程 目標: 將潛意識化為意識,協助當事人洞察、統整、重組 將人格結構作修正 協助個體獲得領悟,重新經驗自我議題的感受和記憶 歷程:維持分析架構為主要特色 分析師之匿名性 談話時間、次數、結束…
精神分析之技術 開始階段 維持分析架構 自由聯想 詮釋 夢的分析 抗拒分析 移情分析:正、負移情 修通過程
精神分析之評價 難以驗證 重視病態甚於常態 過度強調夢與潛意識 耗時費力
個體心理諮商法 阿德勒學派
理論要義 當事人不是病了,而是氣餒了 1. 人具有主動性─人會主動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極限 2. 真實世界的主觀知覺 主觀現實/內在邏輯:指個人的內在知覺、信念、結論等主觀認知系 3. 『目的論』的人生取向 4. 自卑與超越 自卑心結─自卑感、自卑情結 自卑感:指當個人想改善一些情況時,會自然產生一種不如人或自慚的感覺。 自卑情結由長期的自卑感所累積而成 當事人不是病了,而是氣餒了 5. 生活方式:指個人達成生活目標的過程 6. 社會興趣:和別人發生關聯 7. 出生序及手足關係
阿德勒諮商法的諮商目標 Mosak 將諮商目標統整如下 1.養成社會興趣 2.降低自卑感及克服沮喪 3.修正個人生活方式 4.改變價值或錯誤動機 5.鼓勵案主體認人生而平等 6.協助個人成為有用的人
阿德勒諮商法的諮商過程 (一) 建立諮商關係:與當事人合作與互信是絕對的必要條件 1.以鼓勵優點代替處理缺點 2.進入案主主觀的內心世界 3.以簡單清楚的問話代替自由聯想 4.全方位的了解當事人 (二)評量與分析:協助了解當事人生活背後的結構與動力 1.家庭氣氛與星座 :重溫第一次接觸到的社會與家庭經驗 2.出生順序:老大、老二、中間、獨子、老么 3.早期回憶:回憶早期最為深刻的事件 4.夢:生活方式是夢的主宰 (三)頓悟與解釋:檢視其排在第一位的優先選擇,決定是否要冒險;經理解轉向建設性行動。 (四)重新定位:幫助發展新的認知地圖與行動步驟
特殊諮商技術 演出彷彿:角色模擬技術,讓當事人想像他們想要成為的人生或生活方式。 迴避糾纏:必免增強不良的舊習慣。 自制: 學習事情尚未發生前必須警覺,並採取新的行為反應。 幻想:程現「虛擬目標」,接進案主現實情境與未來目標之距離。Ex:一幅畫、一個夢想 矛盾意義向法:刻意擴大或加強案主覺得困窘的行為 EX:緊張口吃、手斗 濡湯以沫:當發現個案的行為在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下藏著自欺欺人的行為動機時使用 按鈕技術:即一種讓案主交替幻想最近發生的「愉快經驗」與「不愉快經驗」,並同時體察隨著這兩種經驗而來感受的技術,學習主動控制情緒。
德瑞克斯:孩子有三種主要行為傾向 需要歸屬感 有能力選擇好的與不好的行為 會訴諸偏激的行為 錯誤的目標: 獲得注意->不時注意、鼓勵、肯定 尋求權力-> 避免成為權威型大人 進行報復-> 無條件接納、了解 表現無能-> 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