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章 《金融学导论》 第五章 中央银行 主讲教师:唐琳
本 章 导 读 虽然中央银行也被称为“银行”,但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而是一个政府管理机构, 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起着特殊作用。自二战结束以来,中央银行制度已经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它们在各国金融体系管理、货币政策实施等方面占据着核心地位。本章我们将学习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承担的职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学 习 内 容 第五章 中央银行 5.1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职能 5.2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 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掌握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 学 习 目 标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 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掌握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 掌握央行资产负债表项目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本 章 重 点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 央行资产负债表项目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完成本章在线学习(讲解视频、知识点学习) 完成本章自测题 浏览本章案例分析并参加讨论 完成综合测试二 进行央行决策游戏 本 章 活 动 完成本章在线学习(讲解视频、知识点学习) 完成本章自测题 浏览本章案例分析并参加讨论 完成综合测试二 进行央行决策游戏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职能
5.1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职能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 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票据清算的需要 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金融监管的需要 5.1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职能 第 五 章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 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票据清算的需要 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金融监管的需要
5.1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职能 (二)中央银行产生及发展的历史 5.1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职能 第 五 章 (二)中央银行产生及发展的历史 由一般的商业银行演变而成的方式,如英国的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 一般的私人商业银行——较重要的银行——唯一的发行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健全的中央银行 由政府出面组建的方式,如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Federal Reserve System)。
英格兰银行 世界上最早的私人股份制银行,成立于1694年;其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的战争筹集资金。作为交换,英国政府将货币发行垄断权交给了英格兰银行 1833年,英国国会又通过一项法案,赋予英格兰银行发行货币的无限法偿资格; 1844年,英国国会通过《英格兰银行条例》(即《皮尔条例》),英格兰银行逐渐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 1854年,英格兰银行成为英国银行的票据交换中心。 1872年,开始担负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最终确立了“银行的银行”地位,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20世纪初金融危机造成普遍的银行倒闭,这使美国政府官员和经济界人士感到有必要建立中央银行制度。 第 五 章 20世纪初金融危机造成普遍的银行倒闭,这使美国政府官员和经济界人士感到有必要建立中央银行制度。 1913年,美国国会《联邦储备法案》,正式建立了美国式的中央银行制度-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该制度兼顾美国银行制度传统,又能集中管理商业银行。 12个联邦储备区和12家联邦储备银行,在此基础上设立中央一级的联邦储备理事会。联邦储备理事会是美联储的最高权力机构,由7名理事组成(包括1名理事会主席);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折中
5.1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职能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演变 5.1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职能 第 五 章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演变 清政府时期的户部银行,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银行(原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共同承担了中央银行的职责。国民政府成立后,1928年成立了中央银行,1949年12月,中央银行随国民党政府撤往台湾。
5.1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职能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演变 5.1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职能 第 五 章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演变 新中国的中央银行是在根据地银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随军迁入北京。标志着中国“大一统”银行体系的建立。 1979~1982年,随着改革开放,新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和金融方式不断出现,金融管理日趋复杂,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继恢复和建立 1984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5.1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职能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演变 5.1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职能 第 五 章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演变 1995年3月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 2003-2008年是中国人民银行体制的强化和发展的阶段。
(四)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特殊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性质 国家机关 企业 地位 核心、超然地位 ,管理者 金融业主体,被管理 业务目标 稳定货币、经济增长 以盈利为目标 业务对象 政府、银行 企业、居民 业务内容 发行货币、金融管理 货币信用业务
(四) 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银行 垄断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形成的基本标志 一部分形成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大部分则形成流通中的现金 (四) 中央银行的职能 第 五 章 发行的银行 垄断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形成的基本标志 一部分形成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大部分则形成流通中的现金 在决定一国的货币供给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 中央银行的职能 银行的银行 1. 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2. 充当“最后的贷款人” 3. 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四) 中央银行的职能 政府的银行 1. 代理国库及政府证券的发行 2. 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 (四) 中央银行的职能 第 五 章 政府的银行 1. 代理国库及政府证券的发行 2. 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 3. 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 4. 代管国家的外汇与黄金
5.1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职能 政府的银行 5. 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及国际金融事务的磋商与协调 6. 组织与实施金融监督管理 5.1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职能 第 五 章 政府的银行 5. 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及国际金融事务的磋商与协调 6. 组织与实施金融监督管理 7. 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信息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五)中央银行的业务 货币发行业务 准备金及其存款业务 发行中央银行证券 清算业务 再贴现业务和贷款业务 资产负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 银行性业务 清算业务 资产负债业务 经理国库业务 会计业务 货币发行业务 准备金及其存款业务 发行中央银行证券 再贴现业务和贷款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 黄金、外汇业务 管理性业务 存款准备金管理,货币流通管理 货币市场监管,黄金、外汇管理 征信管理,金融风险的评估与管理 反洗钱和金融安全管理,金融统计业务 国际金融活动与协调管理 对金融机构的稽核、检查、审计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5.2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国外资产 储备货币 货币黄金 货币发行 特别提款权 金融机构的存款 外汇 存款货币银行 5.2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第 五 章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国外资产 储备货币 货币黄金 货币发行 特别提款权 金融机构的存款 外汇 存款货币银行 其他国外资产 特定存款机构 对政府的债权 其他金融机构 对中央银行债权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 对地方政府债权 发行债券
5.2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对金融机构债权 国外负债 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政府存款 对特定存款机构债权 中央政府存款 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 5.2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第 五 章 对金融机构债权 国外负债 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政府存款 对特定存款机构债权 中央政府存款 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 地方政府存款 对非金融机构债权 其他负债 其他资产 自有资本 总资产 总负债与资本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 国外资产: 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其他国外资产 对政府的债权 第 五 章 国外资产: 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其他国外资产 对政府的债权 对中央政府债权:国库券、政府债券、财政短期贷款等 对地方政府债权:由地方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债务 对金融机构的债权 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央行的再贴现、贷款和回购协议等 对特定存款机构债权 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
5.2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第 五 章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项目 储备货币 政府存款 国外负债 发行债券 自有资本以及其他负债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项目 储备货币 通常,通货发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两项合计被作为基础货币。 货币发行: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金融机构的存款 存款货币银行:法定和超额准备金存款 特定存款机构 其他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 通常,通货发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两项合计被作为基础货币。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项目 政府存款:由中央政府、地方及各级政府的存款构成 国外负债:对非居民的所有本国货币和外币的负债,如从国外银行的借款、对外国货币的负债、使用基金组织的信贷额和国外发行的债券 发行债券:包括自有债务,向存款货币银行和非货币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以及向社会公众销售的货币市场证券等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项目 自有资本以及其他负债 :包括中央银行的资本金、准备金、未分配的利润等。其他负债项目是一种平衡项目。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自有资本作为资金来源之一被列人负债项目之中,但是自有资本毕竟不是负债,许多国家是将自有资产与负债区别开来
5.2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第 五 章 (三)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概念: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即存款货币机构和非银行公众)的负债,是社会货币供给的基础,它表现为流通中的现金(即通货)与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
5.2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三)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的关系: 5.2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第 五 章 (三)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的关系: 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黄金 , 外汇及特别提款权等国外资产-外国存款) +(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及再贷款-金融机构存款) +(对政府的债权-财政部存款) +(其他资产-自有资本及其他负债)
5.2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三)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中央银行资产业务 1. 公开市场操作 2. 再贷款与再贴现业务 5.2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第 五 章 (三)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中央银行资产业务 1. 公开市场操作 2. 再贷款与再贴现业务 3. 黄金与外汇储备业务
中央银行资产业务 1、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购买对基础货币的影响结果相同,即基础货币的增加额等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购买额。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向银行或非银行公众公开市场出售有价证券,则基础货币等额减少。 2、再贷款与再贴现业务 :中央银行对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则导致基础货币和银行体系准备金等量增加;相反,中央银行如果收回其对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则导致基础货币和银行体系准备金等量缩减。 3、黄金与外汇储备业务 :中央银行买进黄金与外汇储备资产,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卖出黄金与外汇储备资产,回笼基础货币。
5.2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三)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中央银行负债业务与基础货币变动关系 5.2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第 五 章 (三)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中央银行负债业务与基础货币变动关系 1. 流通中的现金: 在银行体系准备金总量不变时,流通中的现金增加,将导致基础货币等额增加 2. 财政存款:财政存款的增加将造成基础货币等量减少。 3. 国外存款:国外存款的增加会导致基础货币等量减少。 4. 其他负债
(三)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财政赤字与基础货币变动关系 财政赤字也能间接影响基础货币变动。政府通常采取增加税收、发行债券、发行通货或向中央银行透支等几种方式,融资弥补财政赤字。融资方式的不同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也不一样。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关于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关于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问题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是直接对政府负责还是相对对政府负责的问题。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历史溯源 高度独立阶段(中央银行的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历史溯源 高度独立阶段(中央银行的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金本位体制下金融秩序比较的稳定;货币的流通比较稳定,国内的物价和外汇行市可以通过市场自发的调节; 人们对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缺乏认识; 中央银行的实际的职能还限于维持银行券和黄金的自由兑换。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历史溯源 基本上不独立 (一战—20世纪70年代初)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历史溯源 基本上不独立 (一战—20世纪70年代初) 政府为筹集战争经费的需要和战后对于经济恢复的需要,政府加大对于中央银行的控制,从而扩大货币的发行,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流行。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历史溯源 相对独立阶段(20世纪70年代—今)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经济滞胀 ;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历史溯源 相对独立阶段(20世纪70年代—今)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经济滞胀 ; 以弗里得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思潮的抬头 ;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利用实证方法,对中央银行独立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哈佛报告。报告认为,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与经济的良性发展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衡量的标准 组织和人事独立性标准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衡量的标准 组织和人事独立性标准 主要看中央银行是否隶属于政府,政府对中央银行高级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任免程序的控制能力。 如美联储的最高决策单位理事会的7名成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核准,任期14年,期满后不再连任,因此理事不必为争取连任而迎合总统的意见。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理事的任命为轮流制,总统一次只能任命部分比例的理事,理事任期相互错开,正常情况下每两年才有1人届满,即总统在任期内只能提名2名理事,总统想控制整个理事会是不大可能的。通过以上安排,美联储保持了其独立性。 在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央行决策机构中,财政部代表占支配性地位,因此其独立性也小一些 。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衡量的标准 职能独立性标准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衡量的标准 职能独立性标准 主要看中央银行是否能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如何解决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冲突,是否有为政府赤字融资的强制性义务。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关于如何解决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冲突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关于如何解决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冲突 有些国家如美国、德国、瑞士的中央银行可以独立制定货币政策,不受政府干涉货币政策的实施,如果与政府发生矛盾,只能通过协商解决。 英国、日本等国中央银行虽然受政府干涉,但仍然可以独立制定、执行货币政策。 在某些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采取的货币政策必须经过政府的批准,独立性较弱。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关于是否有为政府赤字融资的强制性义务,为防止中央银行沦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大部分国家均反对政府在一级市场融资,即中央银行在一级市场上购买国债为政府融资。但是对于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操作程序与在一级市场上操作不同,央行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是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只是以一个大盘商的角色出现,并不会有特别融资出现,因此是不违反独立性的。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衡量的标准 经济独立性标准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衡量的标准 经济独立性标准 主要看中央银行是否有可独立支配的财源,是否有赖于财政拨款。目前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属于国家所有。中央银行资本金的所有权大多由财政部门代表国家持有,中央银行的利润除规定的提成外全部上交国家财政,如有亏损,则全部由国家财政弥补。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则是私人性质的,其分布在美国各地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的资金,全都来源于会员银行,而这些会员银行大多都是私人的。每家会员银行要按照一定比例向美联储上交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没有利息,但会员银行可以从中每年享受年收益6%的年末分红。私人股东权益受到严格限制,不像一般所有者那样享有剩余索取权,而且也没有控制权。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三)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三种类型 独立型中央银行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三)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三种类型 独立型中央银行 美国、德国、瑞士的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之外,直接对国会负责,可以独立制定货币政策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政府不得直接对它发布命令、指示,也不得干涉货币政策的实施。如果中央银行与政府发生矛盾,只能通过协商解决。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三)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三种类型 准独立型中央银行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三)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三种类型 准独立型中央银行 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受政府的行政干预及财政部指示或监督,但仍然保持有较大的独立性,可以独立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拥有较大的决策与管理权,故被称为准独立型中央银行。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三)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三种类型 附属型中央银行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三)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三种类型 附属型中央银行 在某些国家,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就相对小些,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中央银行在行使职能时比较多地服从政府或财政的指令,货币政策及其所采取的措施都必须经过政府的批准,政府有权停止、推迟中央银行的决议和决定等,故称为附属型中央银行。如中国人民银行,意大利、法国的中央银行等。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四)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原因 1、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产生的可能 ; 2、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四)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原因 1、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产生的可能 ; 2、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 3、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业务有一定的专业性与技术性; 4、中央银行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 5、可以有效防止各级政府及其他政府部门对中央银行职能的干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1、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与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 2、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 3、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和监管在国家授权下进行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五)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5.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 五 章 (五)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从中国人民银行的发展历史上,我们看到中国人民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经过90年代的改革,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在独立执行货币政策方面较之计划经济时期有了较大进步,也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总体来看,独立性较弱。
(五)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总体独立性较弱,但独立性在不断提高 (一)行政隶属上归国务院领导和管理,是国务院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直属部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大任命,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免 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 在法定权限内,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和履行其他职责
(五)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二)从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独立性较小 重大决策必须报经政府首脑批准 与财政部之间没有割断直接融资关系 政府其他一些部委也经常向中国人民银行施加压力,要求它对某些行业增加专项贷款或优惠利率贷款的数额 地方政府对中国人民银行按行政区划设置的分支机构的行政干预十分普遍
(三)货币政策委员会构成 11名成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行副行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长;金融专家。(其中除1名金融专家外,其余10名代表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说是政府官员) 通过议案时采取一人一票,经2/3以上的委员表决通过。(这样的政策议案显然体现了极强的政府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