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建築-牌坊 試舉台灣地方新竹為例 報告人:戴世鈞 7970407 施友傑 7970435 指導老師:李建緯 老師 報告人:戴世鈞 7970407 施友傑 7970435 指導老師:李建緯 老師 報告日期:97/04/29
目錄 研究動機 研究困難 研究方向 牌坊的起源 清代旌表的流程 牌坊的種類 新竹市的牌坊 結論 參考資料
研究動機 新竹是清代在台灣建節孝牌坊最多的地方,「牌坊」在新竹舉足輕重的地位吸引我做牌坊的研究報告,從台灣現存的十三座牌坊中,新竹就占了七座。其文風的形成、背後的涵意,值得去探究。
研究限制 始料收集不完全,導致過分的主觀,無法完整呈現原有的涵義 主題的限制,無法將建築上雕刻技法,完整介紹
研究方向 型體的流變 牌坊的組織結構 當代的價值觀:從古籍的記載觀察當時人們對牌坊的看法,抑制女性主義的發跡,變向的雄性主義。 社會意義:「貞節」在傳統社會中的重視,以致牌坊對家族名聲帶來的虛榮感,而非著實的榮譽感。
牌坊的釋義 《辭海》 『牌』:「提榜匾額之類,懸以揭示者皆曰牌」。 《辭海》 『牌』:「提榜匾額之類,懸以揭示者皆曰牌」。 『坊』:「綽楔也,本用已旌表義門,其後凡節孝,巍科、上壽皆由公家給帑建坊。或言坊為望之假借,言為眾所望也。」 《說文解字》「防之俗作坊」
華表 尚秉和《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 「古今註、堯立誹謗之木,今華表木也,以橫木交柱頭,若花也,型如桔槔(ㄍㄠ),大路交衢街皆施焉,或謂之表木,以表王者納諫也,亦以表示衢路也。或尸子,堯立誹謗木於四達之衢,按古今註所言,古華表之形與今之牌樓無以異。」
衡門 《詩經。凍風》:「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漢書。玄成傳》:「使得自安於衡門之下」
閥閱 《營造法式》 「其名有三,一曰烏頭大門,二曰表揭,三曰閥閱,今呼欞星門。」 《冊府元龜》 「正門閥閱一丈二尺,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筒,墨染,號烏頭染。」
牌坊的演變 對立的華表和衡門 烏頭門 坊門和欞星門 牌坊
清代旌表建坊的流程 地方仕紳舉報 地方政府依《大清會典》 『諮於學校,詢於輿論』 督撫學臣秉公檄定 朝廷
清代牌坊的種類 依據《欽定大清會典事例》關於旌表的種類如下: 旌表百歲 樂善好施 五世同堂 急功好義 親見七代 節孝 兄弟同登百歲 累世同居 夫妻同登耆壽 樂善好施 急功好義 節孝 累世同居
楊氏節孝坊 楊氏名楊居娘,是竹塹人林熾的妻子,二十四歲時守寡,他身兼父職,獨立扶養兒子長大成人,至四十五歲去世。其堅貞節,以母兼師,撫孤孝親、且多次殉夫的節孝事蹟,以此立節孝坊。
張氏節孝坊 張氏名張棗娘,二十嫁給鄭用錦,二十九歲用錦去世,殉亡不如撫孤之下,守節四十九年。同治十年子鄭如蘭建坊,張棗娘成為第一人親睹己身耀節建坊的人。
蘇氏節孝坊 蘇氏名蘇進治,嫁給當時地方仕紳吳國步,蘇氏亡夫後,主持家政並參予家族商業經營,獲利甚豐,並為無後的養父購置土地,招佃耕作。蘇氏在撫孤守節之外,肩負經營家族產業重擔,比一般節婦強很多。但蘇氏立坊的資格卻在後來研究中成為一大問題。蘇氏守節年齡虛歲三十二,足歲三十一,與大清會典『民婦三十歲以前夫亡守節』的規定不和,但在牌坊前記載的『二十九歲持凜松筠』也互為矛盾。
比較 護欄 無 有 坊名 年代 形式 上層飾物 額部刻飾 楊氏 1824 四柱三間三層 蚩尾 四龍一珠 張氏 1871 葫蘆 蘇氏 1880 雙龍雙鳳一珠
結論-型態 結構方面:三者皆為四柱三間三層形式,中柱高於邊柱,由中柱直接支撐明間檐(一ㄢˊ)石,上加短成為第三層次間的檐言則榫(ㄙㄨㄣˇ)入中柱,形成第二層。 雕刻方面:雙龍啣聖旨碑,額板兩側的花板,人物故事或麒麟的透雕,四龍一珠或兩龍兩鳳一珠的深雕。
結論-節烈?節孝? 清代初期,列女越是淒苦,越是慘烈,月為社會所肯定,因此節烈比節孝表揚的次數較多,為了避免輕生從死形成風氣,康熙二十七年諭「夫亡從死,前已履行禁止,……,況輕生從死,事屬不輕,若復加褒揚,恐益多摧折……」,後來政府不積極鼓勵之下,出現節孝的盛行;像是「殉亡不如撫孤,人常勉為節婦」、「栽培桂樹,母可兼師」,逐漸導正傳統觀念的迷思。
廳縣志記載 志書名稱 時間 節烈 節孝 諸羅縣志 康熙56年 1 鳳山縣志 康熙59年 3 重修鳳山縣志 乾隆29年 7 6 鳳山縣採訪志 鳳山縣志 康熙59年 3 重修鳳山縣志 乾隆29年 7 6 鳳山縣採訪志 光緒20年 8 120 台灣縣志 9 2 續修台灣縣志 嘉慶12年 10 52 彰化縣志 道光10年 36 淡水廳志 同治10年 21 188
結論-社會領導地位 龐大的資金:當時被具提節孝的近兩百人,朝廷旌表十餘人,真正能建坊者不過五座,入節孝祠六人。 建坊家族的社會領導地位:大多推動節孝坊的修築均是由當事人的子嗣或親信,龐大的經費多為家族支付,因此牌坊建造都是在家族聲譽興隆之時。 楊氏之子林德修,捐納監生,協捕盜匪賞給軍功六品頂帶名銜。 蘇氏子吳士敬,舉人,家族吳勝吉、吳讓記是貲厚的郊商。 張氏為鄭氏開台進士鄭用錫弟婦,子鄭如蘭為增貢生,修橋築路不可勝數。
參考資料 文獻 網路資源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台灣,明文書局,1994) 林會承,《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台灣,藝術家出版社,1995) 樓慶西,《中國建築型態與文化》,(台灣,藝術家出版社,1997) 梁思成,《中國建築史》,(香港,三聯書店,2000) 張德南,《新竹市的牌坊》,(台灣,新竹市文化局,2003) 萬幼楠,《中國建築-牌坊》,(台灣,錦繡出版,2003) 劉曉光,《中國建築-象徵與建築》,(台灣,錦繡出版,2003) 柳肅,《中國建築-禮制與建築》 ,(台灣,錦繡出版,2003) 網路資源 新竹市政府文化局,(www.hcccb.gov.tw ,2009.03.18) 重編國語字典簡編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200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