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歷史文化探索之旅」 2015 內地交流計劃 專題研習報告 分享會 聖公會陳融中學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參考資料﹕大人國夢遊記 遠看.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20 簡易概率 (增潤) 學習範疇:數據處理 (D) 學習單位:6D-E1 簡易概率.
比較與對照法 (配合四下 課業4 媽媽的變化 外貌描寫、對比).
台灣園林之美 ─板橋林家花園─ 原圖高27公分,長約490公分 建於1853年的板橋林家花園,是一座擁有中國建築之美與涵養的園林。
可麗公主美式餐廳 網站企劃書.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新高中歷史科知識增益課程: 「活化歷史建築與文化承傳」工坊坊 (研討會及實地考察) (新辦) 傅潤偉先生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 歷史科老師
中國人壽 徐真真.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勇敢作數碼父母 梁永泰.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欣賞有趣的薑餅屋.
創意讀書會 iSTEM 科技教育試行計劃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2017/01.
SQL Stored Procedure SQL 預存程序.
玫瑰崗學校(中學部) 南美之旅 主講者: 方振寧老師 2018/12/5.
尋找EBM心得分享 資料整理: 報告者:.
FTP檔案上傳下載 實務與運用.
私立南山高中 信息組 電腦研習 電腦資料的備份 中華民國 99年4月20日 星期二.
光陽VS三陽 組員:羅宇軒 鄭棋樺 陳冠楚 宋承翰.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建立一 function s (type) 可以用來繪製cyclic-harmonic curves
邏輯設計--不穩多諧振盪器 通訊一甲 B 楊穎穆.
小六專題研習 種水晶(紫色).
古今地圖比對 國立彰化高中102年高瞻計畫空間資訊專題課程.
辨認三角形的種類 小學三年級數學科.
嘉義縣立溪口國民中學 辦理96年度推動自由軟體學校資訊融入教學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1. 三姑六婆計算機 2. 流動FAX機 3. Card Talk 4. 搜尋引擎
2011清大電資院學士班 「頂尖企業暑期實習」 經驗分享心得報告 實習企業:工研院 實習學生:電資院學士班 楊博旭.
公關寫作 第七組 第二次作業:媒體定位圖 指導老師:陳薇薇老師 組員: 4970M013陳蕎偉 4970M100吳佩芸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LED調光技藝與像素藝術 光與影是結合科學與美感,更是空間設計中塑造氛圍巧思的關鍵。本敘述帶您瞭解一種有關光與影能表達的視覺樣貌。並重塑這些元素運用的曲折歷程。 對LED不一樣的看法,不一樣的體驗,不一樣的呈現,與各位分享。   光影藝術作品欣賞(請點選):
Class & Object 靜宜大學資工系 蔡奇偉副教授 ©2011.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越障自走車 每週進度報告 組長:鄭至軒 組員:羅正毅 王瑞筠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專題研習.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正向輔導管教 (國小案例 分享與座談) 基隆市中和國小張意欣老師.
英文管理期刊導讀 A Guide on Reading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Journals Spring, 2007 Friday, 10:10~12:00 R9208 Instructor: 張婉菁 Phone:
周界的認識 四年級上學期.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在職專班 網頁色彩學--- 以顏色分析網頁設計 指導老師:吳有龍教授 學生:陳正忠 學號: G.
類似色調配色之效果與運用.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國立台灣大學 關懷弱勢族群電腦課程 By 資訊工程 黃振修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TOURISM & HOSPITALITY STUDIES 旅遊與款待 張祝珊英文中學 新高中課程簡介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中國上海世博 上海世博是否能夠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 組長:余宛彤(39) 組員:岑希敏(25) 林永然(18) 徐港生(12)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台中市信義國小 六年七班34號_楊凱茵 製作日期:2012/04/12
String類別 在C語言中提供兩種支援字串的方式 可以使用傳統以null結尾的字元陣列 使用string類別
有趣的計算 如果令A、B、C、D……X、Y、Z這26個英文 字母,分别等於百分之1、2、3、4……24、
指導老師:黃日鉦 組員名單:王友倫.李糧旭.王浩綱.黃種慶.郭宗維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主日學 – 舊約課程 〈出埃及記〉4 ~ 摩西回埃及見法老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南京歷史文化探索之旅」 2015 內地交流計劃 專題研習報告 分享會 聖公會陳融中學 南京,中西墓葬建築的比較 「南京歷史文化探索之旅」 2015 內地交流計劃 專題研習報告 分享會 聖公會陳融中學

探究學習歷程 陌生的南京—初次踏足南京,二手資料 作先導 短短的五天—抓緊時間,不能拖泥帶水, 行程第二天要完成 我們的興趣—景點有共通點,作古今陵 墓比較。 我們的計劃—初部:比對陵墓,比較不 同;進一步:分析中國人的陵墓觀。

第一步:觀察 比較明孝陵和中山陵兩者建築特色和風 格從以下幾方面作比較: 一:神道的比較 二:庭院設計的比較 三:整體風格的比較

研究分析:神道的比較 明孝陵 -兩旁放置了六種石獸 -翁仲路放置了8尊石像而用來震懾外族之用。 -石像放置方法可見中國皇帝的傳統思想和禮儀。 中山陵 -神道的兩旁種滿了雪松 -突顯了國家是人民的全新思想。

研究分析:庭院設計 明孝陵 建築平面呈「前方後圓」的基本格局 中山陵 像一座平臥的「自由鐘」

研究分析:內部設計, 和整體色彩運用 明孝陵 黃色的瓦頂 外牆則是紅色 連接官殿的一段坡道是用金色的 中山陵 墓室內的天花板是由藍色和白色的 馬賽克拼了國民黨的黨徽 採用藍白色作為主色

小結 兩個陵墓雖然時代不同,但風格相若, 宏大而具氣度。 兩個陵墓都有精心設計。 陵墓和時代不大吻合,傳統皇朝恢大精 緻;但民國以民為本,卻仍然像傳統皇 朝般強調優美浩大,初部我們認為雖然 兩陵墓建成相隔524年,民國可能仍然 保有傳統統治者下葬的禮俗和思想。

第二步:訪問 導遊對明孝陵的印象 導遊們都認為明孝陵的規模比中山陵大 作為中國明皇陵之首,其建築造詣和統治 意義是十分之大的,在明孝陵之後的明清 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 營建所以認為明孝陵在中國帝陵展史上有 著特殊的地位,「明清皇家第一陵」當之 無愧。他們認為其神道繞過了梅花山,兩 旁的景色十分優美。

南京市民對中山陵的印象: 遊陵市民們都認為中山陵規模十分之大, 十分堅固,雖然經歷過幾次戰爭,但一草 一木都沒有受到毀壞。 因此他們認為中山陵建築的色彩雖並沒有 採用傳統帝陵的黃色琉璃瓦和紅牆,而是 採用藍色屋頂和灰色牆身,但仍然十分吸 引,再加上祭堂內天花板的獨特設計,充 分展示了其西方建築風格的特色。

小結 綜上所述,明孝陵在中國陵墓中,享有美譽和 擁有其特別的建造造詣和意義。而中山陵則是 有其特別之美,集中西風格與一身,讓人耳目 一新。 當然,一般市民單單對兩個陵墓表面外型美觀 有其欣賞之處,評價正面,但非深究墓葬變化 的社會意義,老百姓一般認為建築宏大才能反 映其敬重之心,所以時代不同,陵墓仍然講求 大而美。

總結 在這次的研習中,我們探討了南京兩大著名歷史地標 --明孝陵與中山陵的建築風格和設計的不同,主要在 神道、陵園和內部設計的中西風格相異。固然,兩者 各有特色,一般人頗為欣賞,值得現代人好好保育, 把這些別具心思和意義的建築承傳下去。 另一方面,葬者,「藏」也,自古也是敬重祖先的表 現,但由《易經》所云:「葬之中野,不封不樹」, 建築風格漸變日趨奢華,尤以明清陵墓為甚,封樹大 而使人生畏。 五百多年後,雖然進入民國,皇帝制度已消失,但構 建中山陵,除了加入西方元素,其規制亦宏大如帝皇 之風,可見改變個人觀念實非一朝一夕之事。

感想 在平日,我們較少接觸有關中國古建築的知識, 但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對中國古代建築 和中西風格混合的建築多了幾分了解。 在平日,我們較少接觸有關中國古建築的知識, 但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對中國古代建築 和中西風格混合的建築多了幾分了解。    在參觀過程中,我們親身踏進明孝陵和中山陵, 親自感受當中的歷史文化氣息,這與只在網上 搜尋有關資訊感受要深得多,在導遊詳細的介 紹和自行探索下,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兩個陵 墓的建築細節,對比較兩個陵墓大有幫助。    除此之外,我們在兩個陵墓分別訪問了導遊和 當地市民,了解了當地市民對這兩個陵墓的看 法和感覺,以及對南京的風土人情也有了體會, 這些都是我們無法從網上或書本獲取的資訊, 這些都是旅程帶給我們增廣見聞的機會。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