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碗 洪素麗 1
作者介紹 1947年生,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國家藝術學院習畫,擅長木刻及版畫。1972年回臺後,又從江兆申、喻仲林習國畫,曾開過幾次畫展,目前旅居紐約,專事文學及美術創作。 洪素麗自中學起開始習畫,自19歲開始投稿,繪畫的訓練培養她敏銳的觀察力,也幫助她在寫作時,鎔鑄一股繪畫的氣息在內。
散文、詩、版畫、素描一直都是洪素麗的工作重心,文章與繪畫相互輝映是她作品的特色。近年她所追求的是用文學的美來散播自然生態的知識,重視人文教育和環保精神。 她的散文,也同時反映台灣發展的滄桑,企圖以一個寄居在外的旅人的鄉情,來喚醒生長在這裡的人們,正視自己的鄉土。
本文意旨 作者從日本瓷器店購得兩隻青花瓷碗寫起,談及瓷器的顏色和鑑賞,透過作者生活的情趣,表達對早期臺灣的粗碗,有一種鄉土質樸之美的懷念,以及因而對瓷器所反映的古代茶酒文化,嚮往不已,引來身處異國,心懷家園的鄉愁。
內文解析 晚秋的週末逛街,不期然進入一家瓷器店。作者看中一個又一個青花瓷,由此介紹瓷器的相關歷史、審美知識。 青瓷上品是「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鐵質的比例,泥質的粗細,窯燒的火候,決定了瓷器的顏色。以及歷代皇室對「青色」的美感追求、中國瓷器興衰的梗概:瓷器與絲、紙一齊沿絲路傳至西方,是中國珍貴的發明,清末以後,中國瓷業漸趨式微。不如唐宋元明的邢窯、越窯、汝窯、鈞窯、定窯、哥窯、弟窯、建窯。
我找尋的是美麗的、家常的用品,因為市場中常見的瓷器太過制式、無趣。故而想起台灣早期的瓷碗——繪有公雞、魚、蝦、蘭草的粗碗,素樸可愛。 樸素大方的瓷碗,即使空空地擺在揩淨的桌岸上,也使人有焚香靜坐、豐裕生活的平安歲月底遐想,於是我在店裡挑了二隻青瓷碗。
回家後,自己做飯,吃著店裡買回的青瓷碗裝的飯,更覺興會淋漓。飯後把玩瓷碗,又引起我無限的遐思。瓷碗可以品茗,讓我想起陸羽——嗅覺、味覺的享受;可以調音,讓我想起郭道源——聽覺的享受。由瓷器引起的這些官能享受,讓我更喜愛它。
想像上品瓷器碎裂的清脆聲音,讓我聯想起川端康成的小說: 一個即將離開港都遠去他鄉求職養家的男子,離開之日,沉靜的妻子默默在廚房裡做飯送行,不小心打破了一只碗,男子獨坐另室,聽到碗落地的清脆撞擊聲。離鄉之後,謀生不易,……每回醉醺醺回到客居小室時,拉開紙門,耳旁便響起瓷碗落地的聲音——砰啷!
瓷碗落地的聲音是一種象徵:鄉愁的牽引、妻兒的呼喚、落魄男子徬徨的心悸、……這只摔破的瓷碗,多年來一直在我心頭供著。提醒我對生活的虔誠與勤謹。
一、以物寄情——文化的鄉愁 本文以「瓷碗」為主軸,從日本商店選購瓷碗說起,因著瓷碗而引伸出許多情思,這些情思抒情中帶有議論及說明,形成一種特殊的美文。 也即本文不單單是感性的抒情散文,還有理性的知識性內容。如何將這看似衝突的兩種情思綰合在一起,成為本文重要的寫作技巧,也是〈瓷碗〉一文最成功的地方。
二、瓷碗的象徵 瓷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是一種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象徵器具,所以作者從歷史的角度開始介紹所謂五大窯場,並在說明的過程中透顯出他對瓷器的讚嘆、喜愛。 然而作者內心所鍾愛的瓷器並不是源於中國、有悠久文化背景的娛樂精品,即王宮貴族酒足飯飽後賞玩的藝術品,而是一批造型簡單、線條樸拙的日用品,「食器」。
這些瓷器除了反映台灣早年(農業社會)人民的刻苦生活實況、思想與願望,也蘊藏了他早年生活的記憶。 因此這「瓷碗」除了是作者散文主要的描寫對象外,也是他心中情感的投射。在這投射的過程中,逐漸透顯出作者個人的喜好。 中國傳統的瓷器對於作者來說即使有極大的吸引力,但僅止於一種知識的理解、感官的審美、精神的享受。
真正牽動作者內心情感的,卻是別的瓷器,台灣早期生活中常用的瓷器。 在他鄉異地中偶爾看見、撫摩故鄉的舊有器物,讓作者升起無限的眷戀之情。此時,「瓷碗」起了不同的變化,即它不再是一個眾人皆可賞玩、讚嘆的具體,卻距離遙遠的精美藝術品,而是作者內心那個抽象卻飽含各種心緒、回憶的、有溫度的個人瓷碗。
三、雅俗文化的差異 〈瓷碗〉雖以「瓷碗」為主要的描寫對象,但如上述可探知其間作者對「瓷碗」的態度有一種轉變,從高雅精美的藝術品鑑賞轉而區別眾人,宣述自己偏愛另一種樸拙自然之美,日用常行之美。這裡明顯的區分雅、俗兩種不同文化,並將焦點聚集後者。
「雅」的審美追求常與崇高、淡泊、深致、清麗、端莊、雅潔等相聯繫,它合乎傳統規範,富於理性,體現著文人士大夫的文化素質和情性修養,它代表文人士大夫的審美理想。 「俗」的審美情趣是以追求愉悅耳目與渲泄情感為特點,其審美主體大多為下層民眾,一般文化層次較低,往往喜歡淺俗明快、不受羈束、富於感官刺激的東西,有時不免顯得平庸粗俗,它代表廣大下層民眾的審美理想。
就內容而言,雅是表現士大夫的抱負理想或身世感慨等一些較為嚴肅的社會人生主題;俗則表現一些為下層民眾所喜聞樂見的富於感官刺激的日常生活題材。 作者雖然花不少筆墨稱頌中國傳統瓷器,但她所欣賞的並不是這種上層貴族使用的器皿,而是一般百姓日用之器。且她真正喜歡、看中的也不是這些日用之器的外在形制、線條、顏色 。而是使用它的那一群人,以及這一群人所象徵的精神、文化。
甚或可說,是使用它的那個時代,充滿濃郁的人情與勤謹、儉樸的早期農村生活。 這種「美」無法在瓷碗身上找到,而是必須用心去體悟,藉著觀賞、撫摩,然後懷想已經逝去的舊有種種人、事、物,並關照這些人事物與自己的關係,認識到這些精神風景對自己的意義,這是另一層的審美心靈,精神的提升,不只是追求感官享受、物欲刺激的「通俗」、「低俗」之美。
彩繪花鳥碗公
彩繪樹葉紋湯碗
彩繪海濱山水風光盤
我的人生「譬喻」圖像 用形象的方式,將你對未來的想像、規劃表現出來。但有幾件事必須說明: 一、譬喻的「喻體」和「喻依」之間的關係。即用來譬喻的那個主體,如我的人生向是蓋一棟高樓,人生就是「 喻體」,高樓就是「喻依」。為何將你的人生說成事件一座高樓?人生與高樓之間的連結是什麼?是一步步往上,朝著目標前進?或是人生整個過程就像完成一件藝術品、建築物?留給後代一個典範?還是你看中「辛苦」部分,因為人生的本質就是每天都很辛苦,必須朝著一個目標,揮汗做事?
二、請將「過程」講出來。即從年輕十到中年、老年,每一階段應該會有一個你想要完成的、達到的理想或事情。如中年結婚、生小孩(幾個?為何)、買房、當主管? 三、在你的人生中那些「他者」(如親人、朋友、老公老婆、兒女、老闆或員工、事業伙伴等)在你的人生圖像中,佔的位置如何?
舉例 人生像煮一鍋什錦湯,用時間與體力為材火,家庭、事業、朋友、金錢是材料,理想是食譜,湯底是愛與包容(人生信念、價值觀等)…… 人生像玩一場迷宮遊戲,永遠不知道下一步走向哪?出口在哪? 像拍一場電影,我是主角?導演? 像賭博、打game、參加一場宴會(我是主人?過客?宴會的節目是各階段歷程、考驗?食物是收穫?期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