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XX中学:XXX.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探究问题 1 、观察任意一 质点,在做什么运动? 动画课堂 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 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没 有随波迁移。 结论 1 :
Advertisements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第三章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透镜及其应用 河源源城区一中:陈伟平.
   探 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眼睛和眼镜.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仪征市第四中学 孙延新.
一、凸透镜成像 【观察】 透过下面两个凸透镜看到的不同情景 【思考】 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像的差异?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知 识 管 理 归 类 探 究 当 堂 测 评 分 层 作 业.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 大连市第76中学 金颖.
 光学复习 应注意的问题  ---与之相对应的课标要求 青铜峡三中 路遥.
第5课时 透镜及其应用 豫考解读 豫考探究 考点聚焦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桂平市大湾二中.
呼和浩特地区 物 理 第4讲 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专题系列 专题4:光学实验探究题(1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
视觉.
第五节: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第四课时)
生活中的透镜.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 新市中学 刘继国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二节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凸透镜成像 【观察】 透过下面两个凸透镜看到的不同情景 【思考】 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像的差异?
第7节 神奇的“眼睛”.
镜子 玻璃板 倒影 光亮的金属 平静的水面. 镜子 玻璃板 倒影 光亮的金属 平静的水面 第三章 光现象 四 平面镜.
中考复习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5.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光学实验.
盛水的烧瓶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第五讲 透镜及其应用 复 习 课.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神奇的蜡烛?.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主题 知识点 要求 透镜及 其应用 凸透镜、凹透镜的结构特点,焦点和焦距的概念 透镜对光的作用,会画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透镜及其应用.
《狮子王》.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图表的创建.
励才实验学校 柳美玲.
眼睛和眼镜.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 u=2f f<u<2f u>2f f<u 复习回顾 当 时,成倒立的等大的 像。
四、眼睛和眼镜.
复习练习: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 u>2f 实 f<u<2f 实 虚 u<f 当 时,成倒立缩小的 像。
4-6 神奇的眼睛 福州市第七中学 鲍飞虎.
课题: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 杨芳 2009 年11月18日.
2012届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课件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期末复习 ——透镜及其应用.
2016中考复习 物理 第4讲 光现象 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考点二 光的反射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规律 考点四 光的折射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一节 透 镜.
第六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过考点 第 5 讲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blackboard,desk,chair,schoolbag,between,beside; 2、学生能听懂会说下列句子结构: Danny is between the desk and the chair. Jenny is beside Kim.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三条特殊光线 温故知新 1、 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f<v<2f v=2f v>2f u<f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等大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不成像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XX中学:XXX

4.5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与手段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七、课反后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光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两大特点: ①概念性很清晰, ②综合性、实用性比较强,于日常生活联系特别紧密 所以学习相对比较难,对应试题若在物距、像距和焦距上下工夫,学生对像的“放大、缩小、变大、变小、前移、后移…”等变量很难把握。这就要求学生在概念形成阶段就要充分理解像距、物距、焦距这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另外本节也是后两节的基本知识,如果本节没学好,眼睛、照相机、投影仪等就很难深入学习。学习时,学生对“凸透镜为什么能成倒立的像,为什么有时成放大的像而有时又成缩小的像”等问题存在疑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帮助学生解开这些谜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帮助学生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在他们完整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重难点的处理: 1、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 为突出重点,进行分组实验,采用边实验边记录边总结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归纳总结,从而得出规律,尽量将抽象的知识加以形象话,直观话,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

2、难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变化; 采用同学之间交流与合作,通过对实验现像的分析与思考,从而将像的倒正,虚实,大小的判别方法各个击破。再通过对物距变化引起的像距和像的性质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将像的变大与变小,像的清晰与模糊的决定因素进行再一次突破,为后两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引导学生利用透镜的三条特殊胜光路作图,并配后Flash动画演示,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使他们对本节课所学能更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增加他们的信心。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八年级的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很少,极个别生活中有探究爱好的同学,也只是停留在“放大镜”“老花镜”能使纸燃烧的粗浅认识上,而对凸透镜能成像了解不多,对能成很多性质的像更是不能够很快了解和接受。给本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2.技能储备 通过前面的章节对刻度尺及“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实验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半具备了利用刻度读取数据的能力。从技能上和认识上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学习心理 通过进半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并对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完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初中生,特别是在对像以集万千庞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为大多数的前提下的初中生,因为年龄、阅历等因素,在心性上较急燥,难以静心,在性格上大多具有现实性或者说急功近利性,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缺乏耐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可幸的是他们在兴趣方面特别是对有趣味性的知识学习方面还不错,所以针对初中生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尽量采用实验,在实验中使知识一步步延伸,逐步完善,御教于乐,使抽象的知识形象话,直观话,以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

教学程序: (一) .教学思路 课堂是真实的生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有情感的个体,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与他们共同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的体验,以及在成功解决问题时获得的成就感,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

(二).教学环节 教具准备:三人一光具座、焦距不同的2个凸透镜、一支蜡烛、一光屏、一盒火柴。 (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镜对课本上的字进行远近不同的观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亲身感触到凸透镜成放大的像还是缩小的像与物距有关,引发学习兴趣。 2、让学生用另一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与前一透镜竖着并排放置,同时观察课本上的字,通过对比,得出所观察到的像是不同的,进而引发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可能与透镜焦距有关的猜想,及进一步探究的乐趣。 通过以上体验活动,学生从中体会到凸透镜成像是有规律的,物距和焦距都会影响到所成的像,由此完成猜想。

(二)、激发兴趣,进行实验、突破难点 提问: 1、为什么将凸透镜远近移动后,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像的性质不同? 2、为什么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相同距离的同一物体时,所成的像不同? 由此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强烈欲望,分三人一组进行设计实验。 3、让实验组各自设计实验,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开始自主实验,并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现规律。教师适当的个别指导实验操作及数据的记录,同时引导他们观察像的大小变化情况,以突破本节小难点(像的变大与放大的区别),将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构建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问题: ⑴、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 ⑵、放置蜡烛、透镜、光屏时,应如何放置才能确保成像在光屏上。 ⑶、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满足什么关系时,光屏上有像。 ⑷、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满足什么关系时,光屏上总不能找到像? ⑸、当光屏上的没有像时,从逆着光线的传播方向去观察,能不能看到像?

5、当主体实验完成后,再适当的引导他们对物距改变时像的大小和像距大小的变化,及光屏位置改变时像的清晰度的变化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实验,并分析与思考,从而规纳总结它们的影响因素,以突破本节的难点,并为后两章节眼睛与照相机等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6、分析数据总结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规纳出U>2f、U=2f、f<U<2f、U<f时的成像规律和移动蜡烛(物体运动时)像的运动规律,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7、动画演示说明原理:规纳结论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用作图的方式来帮助理解成像规律,接着再配以flash动画,生动形象地演示成像原理及规律。为学生再现成像过程,变难为简、变深为浅,降低理解难度。 8、发散思维巩固练习: 1、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情况是( )       A、 从小变大 B 、从大变小 C、 不变  D 、从大变小,又从小变大

2、物体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 、5cm B、10cm C、20cm D、25cm 3、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 4、当蜡烛距凸透镜40cm时,在离该透镜30cm的光屏上能成一个清晰的烛焰像;如果蜡烛到该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则在光屏上(  ) A.一定成一个放大的像 B.一定成一个缩小的像 C.可能成一个正立的像 D.可能不成像

纵观整个课,从问题的提出----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规律的得出-----原理的证明-----巩固练习,始终把每个学生都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铺路的作用,使师生的互动贯穿与课堂的始终.

当 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异侧,f<v<2f。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与物异侧,v=2f。 五、板书设计: 当 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异侧,f<v<2f。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与物异侧,v=2f。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异侧, v>2f。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物距小于像距的绝对值。 以上的板书设计整体突出本节的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补充: 1>、实像异侧虚像同,实像倒立虚像正,2倍f内外定大小,焦点内外分虚实。 2>、像与物总是同向运动。 3>、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与变大, 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 补充规律以突破难点,并与后两节学习埋伏笔

作业布置 六、作业布置:课本71页2、3题(基础,应用性)

谢谢!

练习 1 、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 2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些 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 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 3 、在农村放映电影,试镜头时,发现屏上的影像小了一点,应当怎样调整放映机( ) A.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