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概论 1.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網路能做些什麼呢? 檔案管理 共享檔案 傳輸檔案 共享應用程式 資料庫 網路電玩 週邊設備分享 印表機 硬碟空間 光碟機 傳真 / 數據機 和其他網路使用者交流 收發電子郵件 電子會議 網路電玩 在網路上,必須透過帳號與密碼來管理使用者的身分與權限.
Advertisements

第6章 网络应用基础 主讲:.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考课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国家域名系统 中国信息社会的中枢神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会计从业资格 会计电算化 精讲班 主讲老师:黄德建.
第6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网考小组.
第 八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高二下信息技术课堂 ——
Internet Chapter INTERNET的起源 8-2 Internet提供的資源 8-3 寬頻上網的方式
第2章 电子商务相关技术设施 2.1 Internet技术 2.2 网络协议 2.3 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标记语言 2.4 WWW客户机与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基本组成 OSI/RM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相关概念, 模型中数据传输 等)
LSF系统介绍 张焕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校园网与INTERNET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李 斌.
第七章 Internet 基础与应用 第一节 主机名字与域名服务 第二节 Internet的域名体系 第三节 主机名字的书写方法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PPT电子演示文稿 琼台师专信息技术系.
第八章 商务网站建设 商务网站规划 硬件环境 软件环境 网页内容设计.
电子商务概论 第二章 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基础.
思考 问题十:大学生如何提高英语能力? (听说读写能力).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 肖川 计算机网络与网页制作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 肖川
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教程 英语等级考试专题学习网站发布测试 主编:张洪斌 刘万辉 机械工业出版社.
6.1 网络概述 6.2 Windows的网络功能 6.3 Internet概述 6.4 Internet的使用 6.5 网上浏览工具的使用
电子商务的网络技术 德州学院计算机系.
第一节 电子商务网站规划 第二节 网络服务的选择与费用核算 第三节 网站内容建设
2.3 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Internet技术 Internet的发展背景: 1969年,ARPAnet(阿帕网)的网络建立。
第7章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 Internet技术及应用.
第17章 实现路由器.
>> 第三章 中文Windows XP >> 第四章 中文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3
辅导教师:杨屹东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 辅导教师:杨屹东
中青国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空间域名邮局价格表.
第5章 网络软件 开发技术 (一)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本章导语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本章目录 本章重点  开始学习 思考问题.
北京移动(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无线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做为无线市场的开拓者,拥有中国70%的无线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无线提供商,北京移动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支持60多个国家的漫游业务。 为北京移动创造的价值 … 优秀的性能,支持了庞大的用户群 标准化了系统接口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计算机网络应用 home.
LSF系统介绍 张焕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Computer Network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y Rao zhijian.
第6章 Internet 本章重点学习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有关知识。 学习了解Internet的发展历史以及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97/07/03 【 網際網路介紹 】 上課日期:97年7月3日 主講人:王首惠 技士.
第六章 网络基础.
存储系统.
Copyright © Dale Carnegie & Associates, Inc.
大学计算机基础 典型案例之一 构建FPT服务器.
网络常用常用命令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实用组网技术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本章要点: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Internet基础 Internet服务
第11章:一些著名开源软件介绍 第12章:服务安装和配置 本章教学目标: 了解当前一些应用最广泛的开源软件项目 搭建一个网站服务器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第17章 网站发布.
Unit 10: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net
第一章 互联网与网站 Cpt1 Interent & Website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電子郵件簡介.
第四章 团队音乐会序幕: 团队协作平台的快速创建
主要内容: 无线局域网的定义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的技术 WLAN的架构 无线网络搭建与配置 无线网络加密配置
计算机网络与网页制作 Chapter 07:Dreamweaver CS5入门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第六章 电子商务平台构建.
iSIGHT 基本培训 使用 Excel的栅栏问题
长春理工大学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数字电路实验 数字电路实验室.
常见的网络交流方式 QQ、MSN 电子邮件 BBS类(电子公告栏) 聊天室类 网络电话 博客 ……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数据报分片.
大学计算机基础 5-5 网络地址与域名系统.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Python 环境搭建 基于Anaconda和VSCode.
3.8 局域网应用实例 某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络中心组网实例 会议中心的无线组网实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电子商务概论 1

第三章 网络技术基础 3.1 因特网的概念与构成 3.2 常用的因特网服务 3.3 TCP/IP协议 3.4 域名申请

3.1 因特网的概念与构成 3.1.1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 3.1.2 因特网的概念与特点 3.1.3 因特网的构成 3.1.4 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3.1.1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 1.因特网的起源 2.因特网的第一次快速发展 因特网起源于ARPAnet(阿帕网),20世纪60年代 末至70年代初由美国国防部资助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承建。目的是通过这个网络把美国军事及研究用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形成新的军事指挥系统。 2.因特网的第一次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特网出现第一次快速发展。当时,网络技术取得巨大进展,涌现出大量的利用以太网和工作站组成的局域网,奠定了建立大规模广域网的基础。

1981年,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提出了发展 NSFnet的计划,把全国大学和学术机构已经建成地区性网络连接起来。 3. 因特网的第二次飞跃 在20世纪90年代 以前,因特网的使用一直仅限于研究领域和学术领域,商业性机构进入因特网一直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法规或传统问题的困绕。 1991年,General Atomics、Performance Systems International、UUnet Technologies 等3家公司组成了“商用因特网协会”,宣布用户可以把它们的因特网子网用于任何的商业用途。因特网实现第二次飞跃。

4.因特网的完全商业化 商业机构一踏入因特网这一陌生的世界,很快就发现了它在通讯、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世界各地无数的企业及个人纷纷涌入因特网,带来了因特网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到1994年年底,因特网已通往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联接着3万多个子网,320多万台计算机主机,直接的用户超过3500万,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布停止运作,代替它的是由美国政府指定的3家私营企业:Pacific Bell、Ameritech Advanced Data Services and Bellcore 以及Sprint。至此,因特网的商业化彻底完成。

3.1.2 因特网的概念与特点 从概念上讲,因特网是由多个网络互联而成的一个单一而庞大的网络集合。 在组织结构上,因特网是基于共同的通信协议(TCP/IP),通过路由器(Router)将多个网络连结起来所构成的一个新网络,它将位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联成为一个整体。 在逻辑上,因特网是独立的和统一的,也就是说,对用户而言,因特网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图3-1是因特网结构示意图。

相对于其他网络,因特网有许多鲜明特点: (1)全球信息传播。 (2)信息容量大、时效长。 (3)检索使用便捷。 (4)灵活多样的入网方式。 图3-1 因特网结构示意图 相对于其他网络,因特网有许多鲜明特点: (1)全球信息传播。 (2)信息容量大、时效长。 (3)检索使用便捷。 (4)灵活多样的入网方式。

3.1.3 因特网的构成 1.网络硬件 (1)集线器(hub)。集线器是一种集中电路连接的网络部件,主要工作是担任某个区域的网路线集合中心,并且避免因为其中一条网路线出状况,而造成整个网路瘫痪。 (2)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因特网的主要节点设备,通过路由决定数据的转发,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 (3)交换机。交换机是连接路由器与服务器、客户机的设备。

(4)服务器。服务器是一种存储器共享型的多用户处理机,它从多机的角度提供业务所需的计算、联网、数据库管理和各类接口服务。 (5)客户机。客户机是一种单用户工作站,它从单机的角度提供与业务应用有关的计算、联网、访问数据库和各类接口服务。 (6)调制解调器(Modem)。调制解调器是把数字信号变成模拟信号,再把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的设备。 (7)网关(Gateway) 。网关是互连设备中最为复杂的设备,是典型的通信服务器,其作用是使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相互通信。

2.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Net Operation System,NOS)是使网络上各计算机能方便而有效地共享网络资源,并为网络用户提供所需服务的软件和有关规程的集合。 1)Windows NT操作系统 Windows NT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网络操作系统,采用先进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提供强大的系统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服务。 (1)用户界面简单,容易浏览和检索,使用方便。 (2)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和多种网络协议。 (3)可移植性好。 (4)安全性好。

2)UNIX 操作系统 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具有不同硬件平台的多用户操作系统,具有多种不同的版本。 UNIX操作系统的优点是稳定,而且提供多个使用者同时连线,以及通过网络共享文件资源。 3)Linux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是UNIX在微机上的完整实现,它性能稳定、功能强大、技术先进。 Linux是由芬兰的Linus Torvalds发明设计的。从一开始,作者就确立了免费和公开源代码的原则,因此通过Internet在全世界范围得到大批程序员和爱好者的关注和帮助。

3.网络 1)局域网( Local Area Network,LAN) 局域网是指在一个有限地理区域内,对数据处理的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互联在一起的通信网络。 2)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 WAN) 广域网是指覆盖范围广、以数据通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通信网。一般说来,超过局域网范围的网络,就叫做广域网。 3) Intranet( Intra-business Internet,内联网) Intranet是指在现有的局域网基础上,运用Internet网络技术,在企业内部所建立的网络系统。

4)  Extranet(外联网) Intranet使公司在远地的分支机构能够通过因特网链路合法访问存储在总公司服务器中公司信息。 Intranet 的功能进一步提升,赋予与企业有密切业务往来的企业和客户以较大的权限,允许他们访问公司的信息库,这就形成了Extranet。 Extranet实施中有两个难点: (1)由于Extranet 涉及两个以上的企业,必须预先考虑到有关公司之间合作的问题。 (2)由于Extranet分布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加大了网络安全保障的难度,所以需要设置更高等级的防火墙和其他网络安全设备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图3-2是一个玩具公司的网络结构。 图3-2 一个玩具公司的网络结构

5) 因特网系统 因特网是众多计算机网络的互联系统,这一系统从地域角度可以分成局域网和广域网;从技术角度来看局域网和广域网基本相同,都是由路由器和光纤网组成,所不同的是速率和容量;从使用的角度看,可以分为核心层、边缘层和接入层。 图3-3是因特网系统基本组成的示意图。

图3-3 因特网系统的基本组成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是由客户机、服务器构成的一种网络计算环境,它把应用程序所要的任务分派到客户机和服务器上共同完成。 4.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是由客户机、服务器构成的一种网络计算环境,它把应用程序所要的任务分派到客户机和服务器上共同完成。 图3-4是客户机/服务器的一个典型的运行过程,它包括5 个主要的步骤: (1)服务器监听相应的窗口的输入; (2) 客户机发出请求; (3) 服务器接收到此请求; (4)服务器处理请求,并把结果返回给客户机; (5)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完成一次会话过程。

图3-4是客户机/服务器的一个典型的运行过程。它包括5 个主要的步骤: 1)服务器监听相应的窗口的输入; 2)客户机发出请求; 3)服务器接收到此请求; 4)服务器处理这个请求,并把结果返回给客户机; 5)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完成一次会话过程。 图3-4 客户机/服务器运行过程

3.1.4 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1.PSTN接入 2.ISDN接入 PSTN(Public Swite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是使用时间最长的网络接入方式。 2.ISDN接入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简称,它是以综合数字电话网(IDN)为基础发展而成的,能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它除了提供电话业务外,还能够将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在同一个网络中传送和处理,并通过现有的电话线提供给用户,它可以在一条电话线上连接八部相同或不同的通信终端,并能使两部终端同时使用。

企业局域网通过ISDN接入因特网方案主要有3种,代理服务器、账号共享器、路由器。通过代理服务器由软件实现,不需其它硬件设备,但不太稳定。账号共享器由硬件实现,稳定性较好,需要帐号共享器与TA兼容。路由器由硬件实现,速度快,稳定性好,其结构如图3-5所示。 图3-5 通过ISDN路由器接入Internet

3.DDN接入 DDN是数字数据网(Digital Data Network)的简称,它是采用数字信道(如光缆、数字微波和卫星信道)来传输信号的数据传输网,为用户提供全数字、全透明、高质量的网络连接、传递各种数据业务。 4.DSL接入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路)技术可以分为非对称DSL(如ADSL)和对称DSL(如SDSL、HDSL)。 DSL的主要特点有: (1)传输速度快。 (2)多个设备共享一条线路。 (3)使用方便。

5.ATM接入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即异步传输模式,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的标准。在ATM中,话音、数据、图象等所有的数字信息都要经过切割,封装成统一格式的信元在网中传递,并在接收端恢复成所需格式。 6.帧中继接入 帧中继(Frame Relay)是在用户—网络接口之间提供用户信息流的双向传送,并保持顺序不变的一种承载业务,它是以帧为单位,在网络上传输,并将流量控制、纠错等功能,全部交由智能终端设备处理的一种新型高速网络接口技术。

7.光纤接入 8.无线接入 光纤接入方式是利用光纤传输技术,直接为用户提供宽带(B-SIDN,可达155Mbid/s)的双向通道。 无线接入技术(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y)是以无线技术(主要是移动通信技术)为传输媒介向用户提供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业务服务,它包括移动式无线接入和固定式无线接入(Fixed Wire1ess Access,FWA)。 无线接入网在整个通信网中的位置如图3-6所示。

图3-6 无线接入网在整个通信网中的位置

3.2 常用的因特网服务 3.2.1 电子邮件(E-mail) 3.2.2 文件传输(FTP) 3.2.3 新闻组(Usenet) 3.2.4 BBS 3.2.5 万维网(WWW)

3.2.1 电子邮件(E-mail) 1.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亦称E-mail。它是用户或用户组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发信息的服务。 E-mail系统由E-mail客户软件、E-mail服务器和通信协议三部分组成。 E-mail服务器主要采用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协议来传送电子函件。 图3-7显示了电子邮件收发的基本过程。

图3-7 电子邮件收发的基本过程

2.电子邮件地址格式 3.电子邮件的格式 4.邮件列表 电子邮件地址由三个部分组成:用户名、“@” 符号和用户所连接的主机地址。 一份电子邮件由两部分组成:邮件头(Mail Header)和邮件体(Mail Body)(参见图3-8)。 4.邮件列表 邮件列表有两种基本形式: (1)公告型(邮件列表)。 (2)讨论型(讨论组)。

图3-8 电子邮件格式

3.2.2 文件传输(FTP) 1.FTP工作原理 2.FTP的基本功能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文件传送协议的缩写,它是在因特网上传送文件的一个重要协议。主要用于两个主机之间的文件传输。 2.FTP的基本功能 1)沟通功能。FTP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与系统集成的客户端程序和非集成的客户端程序。典型的非集成客户端程序使用的是三窗口界面,分别显示本地文件、远程文件系统和辅助信息(参见图3-9)。

图3-9 CuteFTP(www.globalscope.net)界面

2)匿名FTP服务。FTP把用户分成两种类型,特许型和匿名型。特许型用户在文件传输服务器上有自己的账号(需要缴纳费用),可以得到充分的服务。匿名FTP服务时,所有的用户使用统一的一个用户名:anonymous,用户的口令可以是任意的使用匿名服务是兔费的,但是必定具有某些限制。 3)批量文件传输。只要文件名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有相同的文件扩展名,即可使用FTP进行批量文件传输。

3.2.3 新闻组(Usenet) Usenet是由多个讨论组成的一个大的集合体,包括世界上万种不同类型的讨论组和数以百万计的用户。每个讨论组都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开展讨论。 Usenet建立了一套命名规则以便人们方便地找到他所感兴趣的专题讨论小组。 这套命名规则第一部分确定专题小组所属的大类,称为顶级类别。 名称的第二部分表示顶级类别中的不同主题。 主题之下进一步细分出特定的领域构成了专题小组名称的第三部分。 在计算机和科学类中,常常还有名称的第四部分。

表3-1显示了讨论组中常用的一些顶级类别。 表3-1 讨论组中常用的一些顶级类别 Biz(Business) 商业类 表3-1 讨论组中常用的一些顶级类别 Biz(Business) 商业类 Sci(Science) 科学类 Comp (Computer) 计算机类 soc(Sociology) 社会、文化、宗教类 News 网络新闻类 Talk 辩论类 Rec (recreation) 娱乐类 Misc (Miscellaneous) 杂类 Usenet 本身 Alt(Alternative) 可供选择的类别

3.2.4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 (1)选择阅读感兴趣的专业组和讨论组内的信息; (2)定期检查是否有新消息发布并选择阅读; (3)用户可在站点内发布消息或文章供他人查询; (4)用户可就站点内他人的消息或文章进行评论; (5)免费软件的获取,文件传输; (6)同一站点内的用户互通电子邮件,实时对话。

3.2.5 万维网( WWW) WWW( World Wide Web)是一种基于超连接(Hyperlink)的超文本(Hypertext)系统,是最为流行的信息检索服务程序。 WWW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服务器是用于提供信息服务的web服务器,客户机是运行在客户段的客户程序,又称为WWW浏览器。 在服务器与浏览器之间通过HTTP(Hyper Text Transport Protocol)的协议进行web网页的传输。 WWW之所以能够在因特网上广泛使用在于:图形化、超媒体的信息发布和获取系统;与平台无关;分布式;交互式;动态。

3.3 TCP/IP协议 3.3.1 TCP/IP的概念 3.3.2 TCP/IP的分层结构 3.3.3 网络的互联 3.3.4 因特网的地址结构

3.3.1 TCP/IP的概念 TCP/IP协议是一个协议集合,它包括TCP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以及其它一些协议。 TCP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它向应用程序提供可靠通信连接。 IP协议是国际网络协议,它提供了能适应各种各样网络硬件的灵活性,而对底层网络硬件几乎没有任何要求。 TCP协议和IP协议是互补的,两者结合保证了Internet在复杂的环境正常的运行。

3.3.2 TCP/IP的分层结构 TCP/IP具有一个分层结构。

图3-10 TCP/IP的分层结构

表3-2 TCP/IP各层功能 TCP/IP 功 能 描 述 应用层 由用户可访问的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网络组成。 因特网在用户应用程序级别上遵守的所有协议都属应用层协议,如文件传输协议(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远程连接协议(Telnet),以及 WWW系统使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传输层(TCP 层) 使用传输协议传输数据,将对应层传递过来的用户信息进行分段处理,然后在各段信息中加入一些附加的说明,如说明各段的顺序等,保证对方收到可靠的信息。 网络层(IP层) 管理数据在网络间的寻址和传递,将传输层形成的小段信息打成 IP 数据包,在报头中填入地址信息,然后选择好发送的路径。 数据链路层 管理跨越物理网络的数据传递,解决数据的正确传送问题。 物理链路层 安装网络硬件,描述物理链路参数,如信号的幅度、宽度、链路的电气和机械特性等。

3.3.3 网络的互联 互联 (Internetworking) 和互连 (Interconnection) 在概念上不同。 从网络的角度来看,互联主要指网络之间逻辑上的连接,这种连接是通过应用软件和协议体现出来的。 互连则是网络之间实实在在的连接,是指连接介质间的连接。 从TCP/IP 的分层结构来看,互联是不同协议的转换。这种协议的转换必须在相同的对应层之间实现,才能保证网络间的互联。

图3-11解释了其他计算机网络协议如何与TCP/IP进行相互间的转换。 图3-11 网络协议转换

3.3.4 因特网的地址结构 1.IP地址 计算机间互联在层次上有明显的划分 (图3-12)。 3.3.4 因特网的地址结构 1.IP地址 计算机间互联在层次上有明显的划分 (图3-12)。 IP地址在设计时考虑到这种层次特点,将号码分隔成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以便能唯一地指定每一台主机。 图3-12 互联网层次结构

IP地址是一个逻辑地址,用32位二进制数标识计算机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 IP地址可以写成4个用小数点分开的十进制数,每个十进制数表示IP地址中的8个二进制数每个IP地址由网络标识(NetID)和主机标识(HostID)两部分组成,分别表示一台计算机所在的网络和在该网络内的这台计算机。 按照网络规模的大小,常用的IP地址分为A、B、C三类(参见图3-13)。每类地址规定了网络ID、宿主机ID各使用哪些位,因此,也就定义了网络可能有的数目和每个网络中可能有的宿主机数。

图3-13 IP地址模型

2.IPv6——下一代IP地址 IPv6的设计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地址几乎可以视为无限,同时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它问题,如点到点IP连接、服务质量、安全性、移动性、即插即用等。 表3-3 IPv4和IPv6的主要特性比较 特性 IPv4 IPv6 地址长度 32位 128位 地址空间 理论上提供43亿个网络地址,实际要少得多 非常多,可以为地球上每平方米提供1000个网络地址 服务质量 无服务质量保障机制 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 安全性 有几种方法,但复杂性高,管理复杂 内建标准的安全方法,例如虚拟专网等 移动IP 不能满足全球移动终端的需要 能够满足移动终端的需要 网络管理 网络多样,管理和升级复杂 网络一致,管理方便

3.域名地址 域名是互联网络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式的字符标识,与该计算机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对应。 域名一般有三到四级,其通用的格式如图3-14所示。 图3-14 域名地址的通用格式 一级域名往往是国家或地区的代码。二级域名往往表示主机所属的网络性质,三级域名是自定义的,通常为机构、公司全称、全称的缩写或商标名称。 四级域名 · 三级域名 二级域名 一级域名

常见的二级域名含义如表3-4所示。 域名 意义 com 商业组织 store 从事商品销售的企业 edu 教育机构 rec 表3-4 二级域名含义 域名 意义 com 商业组织 store 从事商品销售的企业 edu 教育机构 rec 强调消遣和娱乐的实体 gov 政府部门 web 与www特别相关的实体 mil 军事部门 info 提供信息服务的实体 net 网络支持中心 arts 强调文化和娱乐的实体 org 非盈利性组织 nom 个 体 或 个 人 firm 商业、公司 int 上述以外的机构

4.寻址方式 在Internet网中寻找“被叫”时用到IP地址,有一种叫域名服务器 (Domain Name Server,DNS) 的设备,专门从事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转换翻译工作。域名地址本身是分级结构的,所以域名服务器也是分级的。 下面举例说明 Internet 中的寻址过程, 假设一个国外用户寻找一台叫 host.com.cn 的中国主机,其过程如图3-15所示。

图3-15 互联网寻址过程

3.4 域名申请 3.4.1 域名的商业价值 3.4.2 域名应用策略 3.4.3 域名的申请、变更与注销

3.4.1 域名的商业价值 域名地址是比IP地址更高级、更直观的形式,实际使用时人们通常采用域名地址。 由于域名在因特网上是唯一的,一个域名注册后,其他任何企业就不能再注册相同的域名,这就使域名与商标、企业标识物有了相类似的意义,因此有人也把域名称为 “网络商标”。 事实上,企业在因特网上注册了域名、设立了网站,就可以被全球6.5亿用户随时访问和查询,从而建立起广泛的业务联系,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域名在商业竞争中不只是一个网络地址,还包含着企业的信誉。

3.4.2 域名应用策略 1.分散域名策略 产品多样化或者产品个性强的时候,公司必须为某些品牌独立注册域名,以培养、尊重和强化消费者的消费忠诚度。 分散域名也有弊端。最明显的就是网站建设强度增大,管理力度分散,从而造成网站成本增加。 2.单一域名策略 单一域名策略最大的好处是使公司有很强的整体感,容易以公司整体的信誉去推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节省站点建设开支,既便于管理,也便于统一推广和宣传。

3.三级域名策略 企业域名的一般形式为:“产品名.企业名.com”,即所谓的“三级域名”。 “三级域名”最适合于公司推出新产品时使用,既可以借助公司信誉推动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又可以表示产品的个别性,以试探市场反应,然后再确定是否应该把产品品牌独立出去。

3.4.3 域名的申请、变更与注销 1. 获得IP地址 第一种方法是对于提供接入服务的ISP,可以向APNIC申请成为其会员,直接从APNIC获得IP地址和AS号码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已成为APNIC会员的接入ISP申请(如ChinaNet、吉通公司等),同时这些单位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 第三种方法是加入一个IP地址和AS号码分配联盟(以下简称分配联盟),通过分配联盟的召集单位向APNIC申请IP地址和AS号码。

2.中国因特网域名体系 1)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 我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中各级域名可以由字母、数字、连接符(-)或汉字组成,各级域名之间用实点(.)连接, 我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中在顶级域名“CN”之外暂设“中国”、“公司”和“网络”3个中文顶级域名。 顶级域名CN之下,预先设置“类别域名”和“行政区域名”两类英文二级域名。“类别域名”6个,说明域名持有者的属性(参见表3-5);“行政区域名”34个,适用于我国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组织(参见图3-6)。

NET 适用于Internet 网、接入网络的 信息中心(NIC)和运行中心(NOC) ORG 适用于各种非盈利性的组织。 表3-5 我国的类别域名 域名 意义 AC 适用于科研机构 COM 适用于工、商、金融等企业 EDU 适用于教育机构 GOV 适用于政府部门 NET 适用于Internet 网、接入网络的 信息中心(NIC)和运行中心(NOC) ORG 适用于各种非盈利性的组织。

表3-6 我国的行政区域名 2001年后,我国cn开始使用,企业在顶级域名下可以直接申请注册二级域名。例如,原来的www.abc.com.cn 如果注册二级域名成功,将被简化成www.abc.cn。从而使我国的域名长度大大缩短。

2)中国因特网中文域名体系 中文域名是含有中文文字的域名,是中国域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积极推进中文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加快中文域名的应用,CNNIC中文域名系统于2001年正式提供注册服务。 CNNIC中文域名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高度兼容。 (2)繁简转换,两岸互通。 (3)兼顾多种标准,符合国际趋势。 (4)使用方便,适用面广。 图3-16是使用中文域名体系所需要的配置。

图3-16 使用中文域名体系所需要的配置

3.中国域名注册 1)在中国注册英文域名 (1)填写注册申请表并递交(由申请者完成)。 (2)系统语法检查(由CNNIC完成)。 (5)缴纳域名注册费用(由申请者完成)。 (6)发出“域名注册证”(由CNNIC完成)。

2)在中国注册中文域名 用户在注册系统提示下可以同时注册带有CN的中文域名和纯中文域名。例如,可以同时注册“中文域名.cn”和“中文域名.中国”。其中注册“.中国”的用户将自动获得“.CN”的中文域名。 用户在注册系统提示下可以同时注册带有CN的中文域名和纯中文域名。 客户可以同时注册简体中文域名和繁体中文域名。

4.申请域名的注意事项 1)中国Internet 域名的申请者必须是法人单位

2)域名的命名规则 如无特殊原因应采用本单位名称的中英文全称、中英文缩写或本单位持有的注册商标。 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不得使用含有“CHINA”、“CHINESE”、“CN”等字样的域名。 不得使用公众知晓的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名称、外国地名、国际组织名称;不得使用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的全称或者缩写。 不得使用行业名称或者商品的通用名称。 不得使用他人已注册过的企业名称或者商标名称。 不得使用对国家、社会或者公共利益有损害的名称。 3)域名注册其他应注意的情况

5.变更域名步骤 (1)填写并打印注销表。 (2)重新返回进行新的域名注册,获得新域名的申请表。 (3)向CNNIC递交原域名证书、域名注销表、依法登记文件复印件、新域名申请材料。 6.域名注销步骤 (1)将原注册信息打印,写明注销,加盖公章。 (2)将以上文件连同域名证书一起邮寄给CNNIC。

3.4.4 域名管理 2002年9月30日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 (1)信息产业部负责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工作。 (2)域名管理采用逐级管理方式。 (3)域名注册服务遵循“先申请先注册”原则。 (4)域名注册申请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络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遵守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制定的域名注册相关规定,并提交真实、准确、完整的域名注册信息。 (5)域名争议由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仲裁机构、人民法院处理。

第三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