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是中華之魂魄;三峽,是長江之精氣。 1994年,三峽大壩正式動工。2002年9月,三峽庫區開始漲水,135米以下完全淹沒, 到2009年三峽大壩完工,三峽庫區形成,千古三峽風貌將完全改變。 三峽水利工程總經費2039億元,淹沒13座城市,移民約113萬人,淹沒1208處歷史遺跡。 長江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全程192公里。隨著世界第一大壩的出現,許多 古跡名勝成為千古絕唱。 ------ 旅行家雜誌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古代三峽的交通全靠水路,每逢洪水季節,三峽禁航,船靠碼頭,旅行斷絕。後來在瞿塘峽北岸懸崖峭壁上開鑿了一條棧道。這條棧道從奉節鐵柱溪至巫山青蓮溪,全長65公里。古棧道始建於清光緒14年(西元1888年),歷時三年建成,其工程之艱巨,難以用語言形容。 三峽工程截流蓄水後,這條棧道將全部淹沒于水下
位於湖北秭歸縣境內的香溪,又名鄉溪。發源于神農架,是流入長江的支流之一。香溪水質晶瑩,四季清澈,流淌于彩石鋪底的平坦河床,險峻陡峭的萬山峻嶺之間,直至彙入長江形成“涇渭分明‘的奇觀。 三峽蓄水,此景觀自然消失。
瞿塘峽西起白帝城,東至大溪古鎮,全長8公里。“西控巴渝收萬,東連荊楚壓群山”。白鹽,赤甲兩山雄踞大江南北,氣勢磅礴,這便是“從水彙涪安,瞿塘爭一門”的夔門,享有“夔門天下雄”的盛名。 三峽工程後,這一三峽特性的典型代表景觀根本改變
石寶寨,被建築專家列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一。在一大片雲霧繚繞和綠樹掩映之中,一座孤城拔地而起,四比如削,超然卓立,恰似一片天皇的玉璽自遠處飄然飛來,巍巍然落腳在江濱的坦垣上。故當地人稱此峰為玉印山。石寶寨從江邊的山腳下到山頂高60米,人們可以從寨樓迂回而上,直達頂部。各層之間都有一條迂回曲折的轉梯相通,每層都有祖像和紀念性的碑刻。遊人盤旋而上,登臨古刹紺雨宮。古刹正殿內供有古代巴國將軍曼子塑像,廂房內有忠縣文物和名人的書法石刻。石寶寨是我國僅存的穿鬥式木結構建築,是我國南方民間建築技術的一座標誌性建築, 具有不可代替的價值。 三峽庫區建成後,當庫區水位達175米時,石寶寨寨樓樓門將淹沒1。93米,寨樓一層臺階有0。25米在睡眠以上,到時玉印山將成為四面環水的古道,石寶寨將臨水而立。
白帝城原名子陽城,西元25年公孫述正式稱帝,自號“白帝”,並改子陽城為白帝城,西元37年,東漢光武帝劉秀髮兵攻蜀,公孫述不敵,戰死。蜀人為紀念“白帝”,在白帝山上修建了一座廟宇,並供奉白帝像。白帝廟內,歷代的詩文碑刻和文物甚多。其中有著名的東周時期巴蜀柳葉銅劍,漢晉時期的懸棺遺物,陶器和青銅搖錢樹等。東,西兩處碑林陳列著70多塊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歷史了。 三峽水利工程竣工後,水位將抬高。白帝城將四面為湖水環繞,成為天然小島,遊船可直駛城中,完全改變了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長江的氣勢和風貌。
長江從青藏高原各拉丹東奔流直下,彙集百河千川,劈開崇山峻嶺,氣勢磅礴,浩浩蕩蕩,一頭撞進雄偉俊拔的夔門雄關。夔峽有稱瞿塘峽,她兩岸峭壁如削,江窄如帶,水流湍急,穿行其間,給人以“波跳恐地翻之感”。 三峽工程建成蓄水後,“高峽出平湖”,是碧波粼粼,輕舟蕩漾的另一番景觀。南岸粉壁牆上的題刻,縴夫古道等古跡將被淹沒。
秭歸是詩人屈原的故鄉,位於長江北岸屬香溪寬谷地帶的臥牛山麓,四周城牆環繞,形似一個傾斜的葫蘆,具有濃厚的古典建築風格。故友“葫蘆城”之稱。又因城牆均由石頭疊砌而成,又叫“石頭城”。 每逢端午節,秭歸人在屈原沱上賽龍舟,以次撫慰屈原忠靈。秭歸現存的名勝景觀主要有屈原祠和屈原宅(故里)。 秭歸古鎮,將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而沉入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