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生態保育 第二節 經濟發展 第三節 多元族群與文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大洋洲及兩極地區. 大洋洲 大 洋 洲 太平洋太平洋太平洋太平洋 位置:太平洋海域 範圍: 亞洲北美洲 狹義範圍 經度 180 ° 玻里尼西亞 「多島」 東 赤道 法屬玻里尼西亞的波拉波拉島 大洋洲三大島群 世界風情-大洋洲.
Advertisements

第十二章 大洋洲 ( 一 ) 澳洲、紐西蘭.  澳洲、紐西蘭自然環境特色  澳洲、紐西蘭的原住民文化  澳洲、紐西蘭經濟活動的展開  紐西蘭的生活方式  澳紐的脫歐入亞歷程 學習重點.
亞太區域總監暨 美安香港總經理. 總人口︰ 6000 萬 文化︰ 澳洲人、華人、馬來人、 印度人等 語言︰ 英語、廣東話、普通話、 馬來語、泰米爾語等.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地圖符號:圖例 地圖符號:圖例.
香港與內地的關係 主要貿易夥伴 香港 – 西方技術、轉口貿易市場 中國 – 食物、工業原料、工業產品 緊密資金流通
班級: 小 班 時間:102年3月4日~102年5月17日 幼兒年齡: 歲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全球概述.
Unity3D.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經濟 ★自給型農牧業 原始社會採集游牧游耕:主要分布於赤道 兩側的中非、中美洲及亞馬遜河流域。游 耕的生產力雖然較低,但卻能讓土地有足 夠時間休養生息,回復原有的生態。 季風亞洲傳統集約農業:以季風亞洲稻作 區為代表。
2003年度國際扶輪社里斯本年會 東澳,紐西蘭南北島15天
第四章 資金成本.
第3課歐洲西半部—西歐與北歐.
臺灣的氣候 劉辰秋 製作.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PATAGONIA ARGENTINA GLACIAR PERITO MORENO
第5章習作 水 文.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A short R session (一個簡短的R課程) 羅琪老師
台灣對中國的投資 WTO 與兩岸經貿投資專題.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越南現況資料.
高中地理(四) 第七章 區域經濟.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 飛機設計特點.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南亞地形圖 單 4 元 亞洲(二)──南亞、中亞與西亞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6 配合社會(五) 三上地理 4 ─ 1.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本章結構  市場與產業  產品的性質與市場或產業的範圍  產業與市場的分類  產業結構 陳正倉 林惠玲 陳忠榮 莊春發 著.
研習題目 蘇門答臘西南地震.
第二單元第1課 世界地理概述 一、海陸分布 (ㄧ)分區: 1.陸地-七(八)大洲 (中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2.海洋-三大洋
經濟學 學經濟.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寡占市場的特徵.
水與綠建設計畫 滾動式檢討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93年7月1日.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數位教學導讀及案例分享 經濟日報產業研究中心 楊璨羽.
ㄧ、自然環境 (ㄧ)中、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 (二)西部多火山、地震
規模經濟 定義 原因.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國際金融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楊奕農副教授 學生:金恩惠 學號: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聖地的位置.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花王集團.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P106.
新事業發展專題
風 風就是流動的空氣 風向: 空氣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 由風向標 量度 2. 風速: 氣壓之間的差異愈大,風速愈高。 由 風速計 量度.
自來水系統 生科、航太、機械、通訊及研發 自來水 下水道系統 循環水 總用水量 光電及半導體產業 污水處理廠 排放140640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后里鄉的地理位置.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Application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台灣的象徵─地瓜 班級:中博四 姓名:宋定莉 學號: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生態保育 第二節 經濟發展 第三節 多元族群與文化 第十章 澳洲與紐西蘭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生態保育 第二節 經濟發展 第三節 多元族群與文化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生態保育 一、孤立的位置 二、地質與地形 三、氣候與水資源 四、生態危機與保育

孤立的位置 孤懸在南半球海洋上的澳洲、紐西蘭,長期與其它大陸隔離,在沒有猛獸等大型天敵環伺下,特有物種如澳洲的袋鼠、袋貂、無尾熊等有袋類動物,及紐西蘭的奇異鳥,澳洲桉樹等珍貴原生植物,得以安全繁衍,成為今日觀光業發展的基礎,也使兩國極為重視生態保育。紐西蘭雖然位置孤立,但地近南極洲,南島的基督城因之成為飛往南極的轉運站。

紐澳的孤立位置

地質與地形 澳洲為印澳板塊的一部分,地質穩定,起伏平緩,為廣大、單調的盾地。所蘊藏豐富的金、銀、銅、鐵等金屬礦產,及煤、石油等能源礦物與鑽石,成為澳洲最大的外匯收入來源。

(一)澳洲 1.東部山地 2.中部低地 3.西部高原

地質與地形(一) 東部山地 以東陡西緩的大分水嶺山脈為主體,平均高度約 2,000 餘公尺,向南沉降為巴斯海峽、塔斯馬尼亞島。東側為大堡礁及黃金海岸所在地。

地質與地形(二) 中部低地 北起喀本塔利亞灣,南至墨累 ── 達令河谷地,原為海灣,遺留有許多湖泊遺跡,地下水含有高度鹽分。

地質與地形(三) 西部高原 為一盆狀高原,由於氣候乾燥,加上風蝕作用盛行,為大片岩床裸露之岩漠。

(二)紐西蘭 相對於澳洲古老平緩的地形,紐西蘭受板塊擠壓、碰撞影響,頗為高峻崎嶇,尤以南島為最,最高峰可達 3,658 公尺。此外,北島火山活動頻繁,多溫泉、地熱;南島地勢、緯度均高,多冰河、峽灣,使紐西蘭有「活的地形教室」之稱。此地形優勢因之成為該國發展觀光業的最大資產,及電影事業的風行地區。但平原狹小,不利於農業發展,僅有的平原位於奧克蘭半島沿海低地,及南島東部的坎特伯里平原(Canterbury Plain),生產力極低,且多以畜牧型態為主。

氣候與水資源 (一)澳洲 (二)紐西蘭 一月等溫線圖 七月等溫線圖 年降水量分布圖

澳洲—中西部 澳洲地處中、低緯度,中、西部受副熱帶高壓帶籠罩、大分水嶺山脈阻隔及西澳涼流影響,熱帶沙漠面積高達全澳 1/2,為世界乾燥面積比例最大之大陸。 強烈的風蝕作用,形塑大片岩漠,其上分布諸多島丘,最負盛名者為艾爾斯巨岩(當地人稱烏魯魯,Uluru)。由於沙漠、草原雨量稀少,水資源極度匱乏,不利農業發展。

艾爾斯巨岩

澳洲—東南、西南部 東南部因有東澳暖流調劑,加上夏季東南信風吹拂,氣候溫暖溼潤,為澳洲精華區。西南部與墨累 ── 達令河谷地之部分地區為地中海型氣候,以冬雨為主,降水變率大,農牧業強烈仰賴灌溉設施。 澳洲北部海岸為夏雨冬乾的莽原氣候,約克角半島因冬、夏季風均掠過洋面,原生林豐富,為澳洲僅見的茂密森林,也是生態保育區之一。

澳洲—水資源的應用 因降水不穩、變率又大,農牧發展須仰賴灌溉。例如:墨累 ── 達令河谷為多孔沉積岩構造,貯存大量地下水,為自流井分布區,但地下水礦物質過多,不適合動物與作物取用。雪山水利計畫實施以後,將大分水嶺山脈東側雪河之水,引到西側的墨累河灌溉,發展小麥 ── 綿羊業。

雪山水利工程計畫所在位置

紐西蘭 紐西蘭緯度較高,終年受西風、溫帶氣旋影響,氣候涼冷溼潤,森林、水電資源豐富,適宜種植牧草,可發展酪農業。由於山脈偏西縱貫,東側平原較為寬廣,且風力較小,為主要農作物栽培區與牧場。

一月等溫線圖

七月等溫線圖

年降水量分布圖

生態危機(一) 澳洲水資源不足,土壤貧瘠,生態環境原已脆弱,在人為不當活動下更衍發種種問題。例如:清除原生植被,造成桉葉藤、大本含羞草等雜草為患,過度放牧使地力耗竭,野兔繁衍迅速,幾乎消耗全澳 1/2 的牧草,成為草原禍害。牛羊數量過多,產生的溫室氣體,竟與汽車廢氣量相當。

生態危機(二) 澳洲森林覆蓋率不高,僅占20%,大量砍伐後,水土流失更加迅速。表土沖蝕流入大海,使大堡礁海域混濁,危及海洋生態。墨累 ── 達令河上游水壩、水庫的興建,使河川出海口養分減少,危及魚類生存。河川上游棉花的種植,大量灌溉、使用肥料及殺蟲劑,對下游有機農業形成嚴重威脅。西南部地區灌溉用水的不當排放,使地下水位經毛細管作用上升,停留於土壤表面,蒸發、乾涸後造成土質鹽鹼化。鹽分過重不僅使農牧業無法進行,且影響到都市供水品質,也造成公共設施的鏽蝕損壞。目前澳洲田地有 9%出現鹽化問題,以西部、南部地區最為嚴重,有些地區每平方公尺土地的鹽分高達75公斤。

生態保育—澳洲 為維護生態環境,澳洲政府提出水資源保育主張,以收集暴雨、廢水回收、設立省水裝置、提高水價等方式開源節流,並加強水資源的管理與教育。此外還禁止伐木,積極培育人工林;降低放牧比率,鼓勵牧場走向觀光民宿之多元化經營,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社區推行環保策略,對付野兔、狐狸,並挽救瀕臨絕種的動植物種,以達生態平衡之目標。

生態保育—紐西蘭 紐西蘭在和諧共生、永續經營的價值觀下,以不破壞自然環境為前提,不僅發展電影事業與觀光業,打響國際知名度,也賺取了大量外匯。

『顛峰極限』片中的卓越山脈

『魔戒』的魔多火山(北島東加里諾國家公園的魯阿佩胡火山口)

第二節 經濟發展 澳、紐過去曾為英國殖民地,屬於資源出口導向之經濟發展型態,並延續迄今。目前澳洲輸出品以農、牧、礦產品為大宗,紐西蘭以畜牧產品、木材製品為主。兩國皆因人口稀少,平均每人所得相對較高,2004年澳洲每人所得為26,900美元,紐西蘭為20,310美元。 一、澳洲 二、紐西蘭

澳洲 (一)資源出口導向型經濟 1.商業性農業—混合農業 2.工礦業發展 (二)觀光資源

資源出口導向型經濟 澳洲自十九世紀起,礦產與農牧產品便銷往英國,奠定出口導向經濟的基礎。二十世紀冷凍貨櫃普及後,肉類出口增加;農業也朝向多元化發展,但農牧總外匯所得仍遠低於礦產資源及其加工製品。(澳洲輸出品結構 2004)

交通限制 由於澳洲距離世界其它地區過於遙遠,國內又有遼闊、人跡罕至的沙漠,因此國內、外交通發展受到頗大的限制。資源輸出的經濟型態,使其在經濟發展上,強烈倚賴海運。海運不僅是出口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各州客貨往來之所繫。各州以海港都市為中心,向內陸建立單一運輸路線,以開發內陸,輸出農、牧、礦資源。

商業性農業—混合農業 澳洲地廣人稀,農場規模動輒數千公頃,大者甚至超過3萬平方公里,與臺灣島面積相近,而總人口僅二千萬,因此經營上仰賴機械,極為粗放。此外由於氣候乾旱,農牧業多集中於雨量較充足的東南部及西南部。

澳洲農牧業分布圖

澳洲三大農牧產品 農牧業之中,以小麥、綿羊較能適應乾旱氣候,栽種、飼養時可將僅有勞力作充分、有效的運用,又兼具肥料、飼料的互補功能,並可降低單一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風險,因此以小麥、綿羊為主的混合農業,成為該國最具效益的農業經營方式。二十世紀後,牧牛業迅速在東、北部擴張,使牛肉與小麥、羊毛並列為澳洲三大農牧產品。

澳洲小麥、綿羊業的分布

小麥、綿羊區氣候型態 與土地利用配置

小麥—綿羊農業區農民之工作年曆

多元化的發展 近來澳洲農業發展趨向多元化,地中海氣候區釀製的葡萄酒,出口量已超過美國,都市近郊的酪農業、墨累河上游的棉花、東北部地區的夏威夷豆、熱帶水果、蔗糖皆為重要輸出品。

工礦業發展 澳洲輸出品以礦物居首,包括煤、石油與黃金、鐵砂等,年輸出總額高達百億美元,甚為可觀。工業則實施「進口替代」政策,以保護關稅方式,限制國外工業產品進口,特別是鋼鐵與汽車工業,以奠定該國的工業基礎。製造業主要集中在人口多、市場大、以沿海港市為中心的各州首府,例如:雪梨、墨爾本間的沿海地區。但因缺乏規模經濟,國際競爭力較弱。

澳洲主要輸出品的金額變化(1995-2001)

澳洲核心區 由於農工業多分布在地理環境較優越的東南部,以致區域發展呈現核心 ── 邊陲兩極化現象,沿海、內陸出現極大差異。澳洲都市化程度高達80%以上,且集中於雪梨、墨爾本、布利斯班、伯斯、阿得雷德等五大都市。擁有 420 萬與 340 萬人的雪梨與墨爾本,已成為澳洲核心區。

觀光資源 1980年後,觀光業繼農、牧、礦業之後,成為經濟上的第四根支柱。雖然澳洲位置偏僻,距離各大陸十分遙遠,但多處自然生態美景被列為自然襲產,每年皆吸引數百萬名觀光客前來。

澳洲世界襲產分布圖(2005)

1.芬瑟島熱帶雨林

2.藍山國家公園

3.雪梨歌劇院

4.墨爾本皇家展示廳

5.大洋路

6.艾爾斯巨岩

7.波浪岩

8.國家公園之城垛狀岩

9.鯊魚灣

10.泥盆紀石英砂岩

11.石刻

12.哺乳類化石

13.昆士蘭雨林

14.大堡礁

紐西蘭 紐西蘭由於地形崎嶇,加上人少地多,一開始即以發展畜牧業為主。之後由於羊毛、肉類、乳酪得以高價供應歐洲市場的需要,畜牧業更形活躍。目前牲畜與人口之比例已高達14:1,且肉、乳、毛皮高居輸出總值的38%。其餘出口商品包括農作物、林、漁等物產及資源。

紐西蘭的製造業 製造業發展上,因礦產不足,工資昂貴,地方市場狹小、分散,來自美國、日本的競爭又極為激烈,發展殊為不易;倖存的製造業,幾乎都要依賴關稅保護。 目前紐西蘭的工業產值占總產值25%,工業就業人口比例亦約 1/4。1983年紐、澳簽訂雙邊友好經濟協定以後,互相開放市場,成為彼此之間的最大貿易夥伴。

紐西蘭的產業區位 紐西蘭產業活動集中於沿海的半島、平原,使沿海、內陸發展不均,最大都市為北島的奧克蘭,人口約 100 萬人。

第三節 多元族群與文化 早期澳、紐為土著及毛利人的分布區,大量移墾而來的歐洲人,為保障自身權益,而制定白澳政策,阻止英國、愛爾蘭以外的居民移入。近年來因產品外銷英國不再享有優惠,轉與亞洲國家締結經貿關係。 一、早期原住民文化 二、移民政策與文化 三、區域結盟 四、發展上面臨的問題

白澳政策 澳洲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後爆發淘金熱潮,移民來源廣及歐洲、美國及中國。由於中國移民刻苦耐勞,英裔擔心當地勞動力價值降低,遷怒於中國勤奮、儉僕、多子多孫的文化傳統。且當時澳洲人口僅 370 萬人,英裔擔心中國人口數量可能超過白種人,遂於1901年通過移民限制法案,反對包括中國人、美拉尼西亞人等非白人移入,僅允許白人移入,稱為「白澳政策」。 二次大戰後,歐洲經濟復甦,歐洲人毋須遠離家鄉謀職,加上澳洲內陸開發嚴重缺乏人力,「白澳政策」遂於1975年宣告廢止。

白澳政策徽章 白澳政策時期的澳洲國徽上寫著:「澳大利亞人的澳洲 ── 是『白人的澳洲』。」

早期原住民文化—澳洲 澳洲原住民居住於此已有4萬年歷史,目前為數約30萬人。4萬年來,族群在孤立隔絕的狀況下發展,外界的技術、觀念難以傳入,原生動植物種又極難馴化,因此生活型態原始、落後。又因地勢平坦、土壤荒瘠,氣候乾旱、降水量變率極大,河川常斷流或消失,被迫實施漁獵 ── 採集維生方式,能養活的人口很少,無法分工或締造高度文明。加上內陸遼闊,生態差異極大,社群相互隔離,更難進一步發展。

原住民的生活轉變 早期澳洲土著藉助石器,採集包括西米椰種子、鱔魚、野生小米、蕨類、袋鼠等食物,用火清理地面並火烤食物。歐洲人統治以後,多已移入都巿,生活也開始產生轉變。(北領地作畫的原住民)

早期原住民文化—紐西蘭 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為玻里尼西亞族群後裔,有千餘年歷史,擅長航海、耕作、捕魚,目前為數約50餘萬人。由於北島面積大、溫度適中,火山土肥沃,毛利人登陸後人口快速成長。灌溉系統的建立,使之有餘糧供應非農人口的需要,進而發展建築、政治、宗教、軍事等機能,產生鮮明的階級區分、嚴密的政治組織。南島原住民因緯度、地勢均高,氣候嚴寒,無法發展農業,只能進行漁獵 ── 採集生活,發展落後。

毛利人—傳統的毛利人勇士

移民政策與文化—十九世紀初 最初英國人將澳洲沿海設為罪犯流放地。十九世紀初,因為英國羊毛市場的需要,加上自由移墾風氣盛行,大分水嶺山脈西側逐漸轉變為羊毛、肉類生產區。此時原住民因感染疾病、土地所有權被剝奪、受殖民政權武力對待、充當奴工等因素,數量大幅削減。

十九世紀中—二十世紀初 1850年淘金熱潮發生後,帶來許多移民。 1901年澳洲組成聯邦,並以坎培拉為首都,制定白澳政策,只允許英國、愛爾蘭人移入,為新大陸國家中之特例。二次大戰後修改政策,讓其他歐洲及盎格魯美洲人亦得移入。

二十世紀末期 1970年代,由於英國加入歐洲共同市場,澳洲產品銷往英國不再享有優惠,轉而認清該國為亞太地區一員,加強與亞洲經貿往來,也選擇性接受教育水準、工作技術及所得較高的亞洲移民。總計自1970年迄今,澳洲增加了 600 萬移民,約占總人口 1/3,其來源已由歐洲後裔逐漸轉變為亞裔。

二十一世紀初的現況 1995~2006 年之間,澳洲移民以亞裔比率較高,英語系國家已由1947年的81%降至25%。但來源仍以英國領先,次為中國。全國民族結構,以92%的白種人最多,亞裔占 7%,原住民僅占 1%。

1995~2006年間澳洲移民來源地比例及各州移民數分布圖

1995~2006年澳洲主要移民來源國數量分布圖

區域結盟 由於歐盟成立以後,澳紐對歐洲輸出的市場大幅萎縮,鄰近亞洲國家成為其主要市場,貿易上發生明顯的「脫歐轉亞」現象。例如:2003~2004年,澳洲輸出至亞太經合會與東南亞國協國家之貿易額高達80%以上,與歐盟間的貿易額遽降到 11.9%。由亞洲國家輸入的比例也高達80%以上,歐盟僅餘24%。

澳洲與不同組織的貿易狀況比較 (2003~2004) (資料來源:澳洲統計局) 往來地區 輸出額(億美元) 比例 輸入額(億美元) APEC 778.29 71.4 940.81 69.5 ASEAN 122.73 11.3 205.56 15.7 EU 129.51 11.9 315.01 24.1 總計 1,090.40 100.0 1,310.03 (資料來源:澳洲統計局)

澳洲的貿易狀況 澳洲主要的輸入來源國,如美國、中國、日本之貿易額,已遠超過歐洲的最大來源國 ── 德國。主要的輸出目的地亦由美國、中國、日本取代昔日的宗主國 ─英國。

澳洲主要輸入來源國籍金額統計 (2003~2004)

澳洲主要輸出目的國籍金額統計 (2003~2004)

發展上面臨的問題—澳洲 澳洲在1970年後正式成為已開發國家,並與亞洲結盟。但發展上仍遭遇諸多問題,如地廣人稀、形勢孤立,區域、城鄉發展兩極化,以及潛藏於多元文化社會內部的種族主義。長期忽略國家生產力與競爭力,使之與「亞洲之虎」的東南亞國家相較,產生成長壓力。 如何鞏固亞洲市場、清除反亞洲的種族主義、接受更多亞裔移民,甚至由大英國協的君主立憲政體改制為澳大利亞共和國,已成為澳洲面臨的新課題。

發展上面臨的問題—紐西蘭 紐西蘭的發展較澳洲更晚,孤立程度也較澳洲有過之而無不及。1970年後與亞洲結盟,目前亞裔人口13萬,占總人口的 3%;由於擔心中、印後裔經濟力量強大,可能改變當地社會結構,因此移民政策常陷於兩難,莫衷一是。

小檔案:大洋洲島嶼的成因 太平洋當中的島嶼如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為陸塊沉降所成之大陸島;夏威夷群島為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島;其它如馬紹爾群島、吐瓦魯等島,為附生於火山島周圍的珊瑚礁島。其中吐瓦魯因地勢較低,近年溫室效應造成海平面上升,有淹沒危機。

大洋洲島嶼位置示意圖

高島和低島 太平洋島群均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受地勢高低、地形向背影響,各地雨量不均。高島(火山島)土壤較肥沃,雨量較充足,居民種植旱作、灌溉作物及麵包果、香蕉、椰子等維生;低島(珊瑚礁島)則發展海運、漁業或潛水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