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 。 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开始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奥斯维辛”一词演变到现在,已成为了屠杀和灭绝人性的代名词。
奥斯维辛集中营正门 集中营大门上文字(ARBEIT MACHT FREI)的含义—劳动使人自由。
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
纳粹警察射杀犹太妇女
集中营堆积如山的尸骨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罗森塔尔
问题: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拍摄角度是什么 ?) 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我们走进了集中营。 问题: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拍摄角度是什么 ?)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 参观 众多的参观者(游客) 产生 参观者的感受、反应 观察 记者(罗森塔尔)
问题: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什么?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是什么?
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 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 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 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 的。…”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
遇难者的鞋子 “…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集中营的囚房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部分死难者的照片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整篇文章是否都是压抑沉重的,在这种灰暗色调之中,有没有一些亮色让我们看到一丝光明?
合作探究: 1、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没有新闻,作者还要去报道?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
“没有什么新闻”――关于奥斯维辛当时人们早就了解了它的很多东西。 为什么又要写――非写不可,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第一次:承上启下 第二次: 呼应前文, 突出了文章主题
拓展延伸 由此情景,你能联想到我们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吗? 1944年,穷途末路的德国纳粹开始加紧屠杀集中营的囚犯。一次,一个小女孩在被推进坑中,即将被活埋的时候,抬起头对拿着铁锹的纳粹士兵说:“叔叔,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这样我妈妈就容易找到我了。” … … 由此情景,你能联想到我们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吗?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30万以上中国人被残杀。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时间长达6个星期,这段血腥的历史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场浩劫是中国人永远的伤痛,也是全人类的耻辱。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性质比二战时德国纳粹杀害犹太人更严重,毕竟纳粹屠杀犹太人是一个党屠杀一个民族,而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
日军活埋小孩
日军把无辜的中国人反绑双臂枪杀后,掷入城郊池塘。
日军把中国人当作“活靶”
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遗言
德国总理 勃兰特在波兰下跪 日本首相 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忘记过去, ——(列宁) 就意味着背叛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珍爱和平 反对战争
布置作业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请你写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一下她的内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