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 組員名單: 亞生 陳嘉華 傅忠仁 賴昆樺
目錄 組員名單 P.1 目錄 P.2 簡介 P.3 六禮 P.4-9 結婚過程中所用的文書 P.10 聘禮及回禮 P.11-12
簡介 婚姻在中國古代被認為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 的頭等大事。傳統婚姻禮儀是中國民俗禮儀中最隆重最熱烈的禮儀 之一。 傳統婚姻禮儀從周朝開始形成完整的“六禮”。這“六禮”是:納采、 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
納采 納采是男方請媒人向女方提親,表達與對方締結婚姻的請求。傳統 中的婚姻是包辦婚姻,青年男女對自己的婚事沒有自主權,到了當 婚的年齡,男方家長便請媒人向物色好的女方家提親。納采要帶禮 物。
問名 如果女方收下了男方的聘禮,就表示同意這門婚事。於是就要實施第 二步程序--問名。問名,就是請媒人交換男女雙方姓名、生辰、籍 貫、三代的名號與官職。也就是互相通報“年庚八字”。問名之後,男 女雙方要交換“八字”。這種“八字”是寫在一張紅紙上,紙寬約(3厘 米),長約(24厘米),上面寫男女雙方的出生年月日時。上面所寫 “八字”的字數,習慣是偶數,如果是奇數,就增減一個無關緊要的字 湊成偶數。男方先將八字寫好後貼在左邊,把右邊留給女方,以示禮 讓。女方家接到八字後回庚,將男方八字移向右邊,把女方庚貼在左 邊,表示尊重男方。這就是近代的通報“年庚八字”。這一階段,雙方 家長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去“相看“。即看對方模樣。但男女當事人不准 相見。問名也要送禮物。 “六禮”簡化後,“納采“和“問名”就同時進行。
納吉 這是第三步程序,也就是納取吉利之意。中國傳統的婚姻以“父母 之命,媒妁之言”為依據,問名之後,雙方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考 察雙方締結婚姻的可能性。這些活動叫“合婚“,近代所稱“批八字“, 也就是近代的“訂婚”。換貼之後,雙方的婚事就定下來,不能隨意 否定。同時,男方逢年過節都要向女方家送禮,並且要向女方提供 四季衣物。所以,不少地方把種“帖子”稱之為“龍鳳貼”,類似今天 的“結婚證”。
納徵 納徵也稱為“納成”,就是男方向女方家里送彩禮。只有此項儀式完成 後男方才可娶女方。所以,中國傳統婚姻被稱之“買賣婚姻”。 納徵,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兩次,如果是兩次,就叫小定禮和大 定禮。這是進入婚姻階段的重要標誌。當男方去女方家送禮時,必須 選擇偶數的吉日,由媒人(多數是女性)和男方父母、親戚(主要是 男方的姑媽),攜帶禮去相親。舊時的納徵相當於如今的送騁禮。送 時間,一般定於新娘過門的前一天。
請期 請期就是男方選擇結婚的吉日良辰,由媒人告知女家,徵求意見, 相當於近代的“下日子”、“送日子”。古時請期用雁,後世用各種禮 品。民間一般選雙月雙日,如二月二,六月六。古時請期是口頭進 行,後來發展為口頭、書面皆可。如世族大家或小康的耕讀之家, 大多是書面形式進行,女家同意辦喜事日子之後,各方准備工作就 開始進行。男方向女方過禮,女方向男方過嫁妝。
親迎 親迎,就是迎娶,這是婚姻的最後一道程序。從迎娶到鬧房,其間儀禮豐 富多彩: ⑴開臉以兩條堅韌的細線,雙手使線呈兩角交叉狀,緊貼出嫁女子的臉部, 然後一弛一張,撥除臉面之汗毛,使臉部光彩明淨。 ⑵上頭戴髻 俗稱“上蓋頭“。出嫁女開臉後,舉行“上頭戴髻“的加冠禮。 在正廳中央天公爐的下面放一扁平竹蔞,然後讓女兒面向外坐在一把專用 的椅子上,這象徵女方即將離開娘家。女家請一個兒女雙全“好命人”給新 娘梳好頭,插上象徵女子成年的髮簪,再穿上繡有鳳龍圖案的彩飾的衣冠, 象徵吉祥富貴。 ⑶鋪房男家選擇好時辰,有的在迎新前一天,安放好新人用的床鋪,有的 女家派人到男家共同鋪房。稱之為“安床”。其一切用品都是新的,屋內打 掃乾淨,大門和房門都貼上結婚對聯,門楣上還要掛一塊長條紅布,上面 繡有吉祥詞語。 ⑷吃姐妹飯 蜜月留影 ⑸迎新⑹拜堂⑺婚宴⑻鬧房⑼回門
三書 “三書”是結婚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可以說是古時保障婚姻的有效文 字記錄。分別指: 聘書:即訂親之文書。在納吉(男女訂立婚約)時,男家交予女家 之書柬。 禮書:即在過大禮時所用的文書,列明過大禮的物品和數量。 迎書:即迎娶新娘之文書。是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男方送給女方的 文書。
聘禮 在納徵時,男家需聘金、禮金及聘禮,其中主要有: (均雙數—意即“好事成雙”) 禮餅一擔海味(款式與數量按經濟情況):髮菜(必 須)、鮑魚、蠔豉、元貝、冬菇、蝦米、魷魚、海參、 魚翅和魚肚等。魚(大魚或鯪魚):意即腥(聲)氣 椰子兩對:意即有椰有子酒(四支) 四京果:龍眼乾、 品枝幹、合桃乾、連殼花生生果:意即生生猛猛茶葉、 芝麻:祝愿種植不移之子,暗喻守信不渝的婚約 帖盒(禮金盒):內有蓮子、百合、青縷、扁柏、檳 椰兩對、芝麻、紅豆、綠豆、紅棗、合桃乾、龍眼乾, 還有紅豆繩、利是、聘金、飾金、龍鳳燭和一幅對聯
回禮 在納徵時,女家需回禮,其中主要有: 茶葉生果蓮藕、芋頭和石榴(各一對)賀維巾長褲:意即長命富貴 鞋(一對):意即同偕到老扁柏、姜、茶煎堆、鬆糕回聘金檳椰 (受一個,餘數則全回給男家):意即一郎到尾
婚嫁禮儀 迎親 民間也叫“過期”。迎親前一日設宴待客,男方稱“暖郎酒”,女方 叫“梳頭酒”。迎娶之日,新郎衣冠齊楚,披紅掛彩,坐轎或騎馬,領著 花轎迎親。一路上鞭炮鑼鼓聲不斷。至女家,祭拜女方祖先。新娘戴鳳 冠,頂頭蓋,紅襖羅裙,拜別祖先後上花轎。上轎之前,女方一家要號 啕大哭,俗稱“哭嫁”。說是不哭會使外氏窮。再由兄弟或侄輩男丁相送, 叫做“發親”。然後,新郎轎(馬)前導,新娘花轎及嫁妝後隨,鑼鼓鞭 炮迎至男家。落轎後,由牽親娘子攙扶新娘下轎升堂,和新郎拜天地、 拜高堂、拜堂時,長輩要送拜禮,名叫“贄敬”,俗稱“拜見”。入洞房喝 交懷酒。用新草蓆鋪地為道,踏在席上走進洞房。當天“鬧房”,客人、 表兄弟和伯叔都可參加,謂“三天無大小”。其間大宴賓客,謂“喝喜酒”。 凡送禮親友都在宴請之列。娘家送親的必坐首席、上席,吃完酒席當即 回家。第三天,新娘的兄弟或侄輩來迎新婚夫婦至娘家,謂“回門”。酒 飯後即返回男家,謂“三天不空房”。在整個迎親過程中,還有許多瑣碎 的象徵性研究。如洞房床上撒放花生、板栗、紅棗,即“早立子”(棗栗 子)和生花胎(交替生兒生女)的吉兆。把新郎新娘的鞋套在一起,象 徵二人偕同到老,等等。請客送禮的習俗是“先請後賀,不請不賀”。
婚嫁習俗 婚嫁習俗 婚嫁習俗源遠流長、縱橫千年的華夏古國,婚禮儀俗也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和文化底蘊。大喜之日 結婚前夕 祭拜:男方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舉行。 安慶禮: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結婚當天 祭祖:男方出門迎娶前,應先祭祖。 迎親: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六的倍數最佳。 燃炮:迎親禮車應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發前要與家人一起吃飯,表示別離,大家要說吉祥話。 請新郎:禮車至女家時,一男童持茶盤恭候新郎,新郎下車後予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家。 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好之後,應持捧花給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姐妹或好友應刻意阻擾,經新郎哀 求後以九九九元紅包禮成交,喻長長久久。 蓋頭紗:新郎予捧花後,將新娘頭紗放下並挽出大廳。 拜別: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別,新郎行鞠躬禮即可。 出門: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走,進入禮車。
婚嫁習俗 禮車:應懸掛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根上掛著蘿蔔,意有頭有尾。禮車後方則有朱 墨畫的八卦竹飾。 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於茶盤給新娘回贈紅包禮。 不說再見:當所有人要離開女方家時,絕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潑水:新娘上禮車後,女方家長將一碗清水、稻穀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兒已是 潑出去的水,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擲扇:禮車啟動後,新娘將扇子擲至窗外,謂棄壞性子;擲扇後應哭幾聲,且在禮 車後蓋竹篩象徵繁榮。 迎娶隊伍以竹篩為先,青竹連根帶葉,竹端系豬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禮炮,車抵男方家門時,家人應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兩個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輕摸橘子,並贈紅包答禮。 牽新娘:新娘下禮車時,由男方一福氣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持新娘入廳。 忌踩門檻:門檻代表門面,故新人應橫跨門檻過去。 新娘入廳後要跨過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將新娘介紹給家中長輩認識。
婚嫁習俗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 房。 進洞房:以竹篩覆床,桌上置銅鏡壓驚,新人共同坐在 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同心,並求日後生 男。然後新郎掀開新娘面紗,合飲交杯酒、吃甜湯,象 徵早生貴子。 忌坐新床: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觀禮喜宴: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 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門口端喜糖送客。 喫茶:由男方已婚親友喝新娘的甜茶說吉祥話並贈紅包。
感想-傅忠仁 這個文化專題報告的題目:婚嫁令我明白婚姻的意思和傳統中式婚 禮的步驟。在這次的專題報告非常有意義,讓我學會了更加團結的 精神,要合理地分配各人在報告中的工作。製作完成專題報告後, 也讓我們得到 許多寶貴的經驗。
感想-陳嘉華 雖然為了專題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旦我們都一一解決。我也漸 漸發現我們之間的友誼在這次的專題報告中加深,我想這會是我髙 中的一次專題匯報中,最難忘的一次美好回憶!
感想-賴昆樺 製作這份專題除了感謝我的組員,更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梁翠雲 老師。經過這次的專題報告製作後,讓我對於婚嫁有概念性的認識, 感覺非常的開心。這一次的讓我得到了好多的寶貴經驗,有助日後 的專題報告製作。
感想-亞生 在製作整個專題報告裡很辛苦但也很快樂,覺得自己做完一件大事, 好像又進步了一點點,很開心。製作過程中我學到了與人的接洽、 商討。讓我知道許多的知識,期待下次有機會再次的與隊員們一起 攜手合作。
參考資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459912.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BC%8F%E5%A9%9 A%E7%A6%AE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