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從太空看地球 4-1 太陽與地球的太空環境 4-2 有組織的太陽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自由落體運動:主題 一、自由落體( Freely Falling Body ) 二、一維自由落體運動的特性 範例 1 自由落體( v 0 =0 ) 範例 2 自由落體的函數圖 範例 3 鉛直上拋 範例 4 自由落體運動公式.
Advertisements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國中1上 第1單元 孕育生命的藍色星球 地球概覽 1-1 宇宙中的地球 1-2 地球的演變 1-3 生命的起源.
奇妙的太空 彦老师办公室出版社 编辑者:刘钰荧.
衝出太空.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
萬有引力定律 § 6-1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 6-2 萬有引力定律 § 6-3 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創意科學課程大綱 10/09 宇宙學簡介 10/30 氣象學簡介 11/20 地球科學與生態環境的關係.
磁浮列車.
哈伯望遠鏡.
太陽系行星介紹 再此 我將帶領大家去觀察太陽系 走吧!!.
星球簡介 陳煜坤 6和17號.
天文概論 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關係 我們的太陽系 班級:二年四班 座號:9號 姓名:楚聿程.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太陽與八大行星 P.26 此圖是要讓學生察覺太陽與地球大小差異,發現太陽的巨大。
海洋系統科學導論-1 海洋全方位觀 從太陽系看地球行星的比較 地球系統圈(太空圈、大氣圈、水圈、冰圈、地圈、生物圈)及相互關係
(Johannes Kepler, 1571/12/27~1630/11/15)
《教學建議》 藉由章首中由外太空回望地球的照片切入,讓學生欣賞並說出他所見的照片中的地球有何感觸或發現,進而帶出地球獨有的大氣組成和液態水這樣的現象。 《教材內容》 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在踏上月球的那一刻說道:「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當人類踏出這一大步,也體認到地球的與眾不同:「地球是一個充滿生機,氣象萬千的美麗星球!」從此開啟人類一個新的視野,由其它星球或太空來觀看地球。
從原子到宇宙 胡維平 國立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 2012/9/19.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小學六年級 常識科 課題: 認識太陽系 製作人: 伍若珊.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喜歡上天文,當天文館徵募志工時,就搶先去報名~
鐘聲學校 Chung Sing School 太陽系 By 文樂瑤 5B20.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章 太空中的地球 2-1 從太空看地球 2-2 從地球看星空 《時間分配》 本章共分2 小節,教學需四至五小時,含實習活動1 小時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元素 (Element) 你今日背咗未?.
元素週期表 (Periodic Table) Q. 我們可按多少種原則來把元素分類? 1. 室溫時的物態 2. 導電性
地球科學 第一章 時空之旅 1-1 宇宙的組織和歷史 郭毓芬老師編授.
八大行星 余悅.
宇宙的組織.
萬有引力定律 § 6-1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 6-2 萬有引力定律 § 6-3 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 § 6-3 重力場.
太陽系 六年級常識科. 太陽系 六年級常識科 太陽系 太陽系,是一個以太陽為中心的天文體系,也是我們人類最熟悉的天體系統。眾所周知的是經常圍繞太陽旋轉的九大行星。而在火星與木星之間,還有一環小行星帶。九大行星中有的還有小跟班──衛星。除了這些有固定軌道的星體之外,太陽系還有彗星(掃帚星)以及一些塵埃。
極光 Polar Light 北極光 Aurora Borealis 南極光 Aurora Australis 姓名:姚穎殷 (WENDY)
天文航海學 Celestial Navigation
彗星 流星 小行星 物理05 彬瑋.
認識太陽系 目的: 認識太陽系的成員: 太陽 九大行星 小行星 慧星.
阿拉斯加州克利夫蘭火山噴發的太空情景. 阿拉斯加州克利夫蘭火山噴發的太空情景 從太空拍攝美麗的巴哈馬群島.
空氣的組成 地球生物活動範圍的氣體俗稱空氣,空氣的密度約為1.32g/L;純淨、乾燥的空氣所含成分如下: 氮 78.08﹪ 氧 20.95﹪
第1章 人與地球環境綜覽 1-1 地球擁有適合生命發展的條件 1-2 人與地球環境唇齒相依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 太阳系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小學常識科簡報 導師﹕Prof. Mak Se Yuen 姓名﹕邱慧萍.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太空 Random Slide Show Menu
我們的太陽系 1.能說出南湖國小的宇宙地址 2.能知道太陽系有九大行星 3.能由活動中排出九大行星的順序 4.能說出類地行星與類木行星的分類
Q08. Gravity.
太 陽 的 秘 密 檔 案.
第七章 萬有引力定律 7-1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7-2 萬有引力定律 7-3 牛頓對克卜勒定律的解釋 7-4 重力場和重力加速度
太陽系的形成 一:50億年前原始太陽星雲因萬有引力作用而收縮凝聚.
電子圖 (Electron Diagram) 上一堂的重點: 陽離子 火焰顏色 焰色測試 (Flame Test) 鉀離子 (K+) 鈉離子
地球對太陽風暴的反應 高速太陽風與強烈的日冕物質噴射會引發地球磁場與地球上空電流系統的劇烈變化,亦即造成地磁暴 (geomagnetic storms)與磁副暴(magnetic substorm)的發生。 其中磁副暴發生時會於地球兩極區上空產生迷人的極光(aurora)。 宇宙射線與太陽閃焰的強烈輻射則會和地球低層大氣作用,被認為與長期氣候變化有關。
九大行星(二) ~類木行星~.
常識科 小學六年級下學期 製作人: 孫慧敏老師 使用方法: PowerPoint
8.2 引力場 太陽的質量 引力場 引力場圖形 進度評估 2 引力場強度 進度評估 3 物體在引力場內的運動 進度評估 4
八大 行 星 科目 : 常識 年級 : 六年級 教節 : 一節 作者 : 郭雅志 使用方法: 按滑鼠去到下一個項目.
我們的太陽系 開始撥放.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第1章 認識圍繞著我們的鄰居 : 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
天氣因子 天氣因子 影響天氣的因素 例如氣溫、氣壓、風、雨量和濕度 天氣 某一段時間內 大氣層的狀況.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2 滾動、力矩角、動量.
課程名稱:萬有引力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太 陽 黑 子 與 通 訊.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聲音的產生.
抬頭看天空 發光星體=恆星如太陽,是組成宇宙的基本單位 星體 不發光的星體=行星,衛星,彗星,流星 雲氣組成=星雲 雲狀天體
太空 Random Slide Show Menu
問題一:長週期的彗星是指他的週期超過幾年?
我們的太陽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從太空看地球 4-1 太陽與地球的太空環境 4-2 有組織的太陽系 第四章 從太空看地球 4-1 太陽與地球的太空環境 4-2 有組織的太陽系 銀河系是浩瀚宇宙中數千億個星系之一,太陽則是銀河系中數千億顆恆星之一。地球規律的繞著太陽運轉,雖然在宇宙中渺如滄海微塵,卻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擁有適合生命生存的各項條件,並且能阻擋來自太空的威脅。究竟地球處於怎麼樣的太空環境?為什麼太空人在太空中要有這麼多裝備呢?

4-1 太陽與地球的太空環境 太陽 太陽及其大氣 太陽黑子 日珥 閃焰 太陽風 宇宙射線與地球保護 范艾倫帶 極光

4-1.1 太陽(1/2) 是團高溫氣體,直徑約140萬公里,約是地球的110倍,主要組成元素為氫(含量占3/4)和氦(含量占1/4)及少數其它元素。 太陽中心區域溫度高達1500萬K,進行核融合反應,在此過程中,氫融合形成氦,以輻射與對流方式將能量向外傳遞。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09/04/10/on-fusion-power/

4-1.1 太陽(2/2) 高溫氣體產生向外的熱壓力與向內收縮的萬有引力平衡,使太陽維持穩定的結構。 能量由表面向外輻射,成為太陽系的主要能量來源。 靜力平衡示意圖:太陽藉由核融合反應產生能量,提供氣體快速運動,產生向外的熱壓力,以抵抗向內收縮的萬有引力,維持結構穩定。

4-1.2 太陽及其大氣(1/2) 太陽大氣分為三層,由表面向外分別為光球、色球與日冕。

4-1.2 太陽及其大氣(2/2) a.平常看到的太陽盤面是光球的部分,有時可以看到黑子 b.發生日全食時,光球被月球遮住,可以看到呈粉紅色的色球 c.色球之外,還有日冕 d.極高溫的日冕在X射線波段要比光球明亮得多 最底層的光球表面溫度約6000 K,亮度大,很容易看見,就是我們平時所看到的太陽圖。光球以上還有一薄層,溫度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稱為色球。大氣最外層為日冕,向外延伸數百萬公里,溫度高達百萬℃。色球與日冕平時都不易觀測,色球是亮度太低;日冕密度低、溫度高,輻射以X射線為主,因此都只在日全食或以日冕儀遮住光球時才得以見到。

4-1.3 太陽黑子(1/3) 太陽黑子是表面最顯著的特徵。 黑子是光球上磁場較強的區域,溫度比周圍低,顏色較暗,會隨著太陽自轉而數量改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9fA4GwV7IY&feature=related

4-1.3 太陽黑子(2/3) 藉由黑子,發現太陽赤道附近自轉一圈約需25天,中緯度約需27天,緯度愈低,自轉速度愈快。 將不同時間個別黑子出現的緯度標示出來,形成蝴蝶圖。

4-1.3 太陽黑子(3/3) 由人造衛星的X射線影像可看出太陽表面黑子活動逐漸增強。

4-1.4 日珥 太陽表面溫度高,形成大量帶電粒子(大多是質子和電子),隨著太陽磁力線運動。 磁力線突出光球時,在太陽邊緣出現弧形火焰,稱為日珥。

4-1.5 閃焰 磁力線突然崩解,磁能大量釋放,在局部區域產生激烈向外噴發的烈焰,稱為閃焰。

4-1.6 范艾倫帶 太陽風影響地球磁場,在面對太陽的一面受擠壓形成弓狀,另一面則拖拉成尾巴的形狀。 帶電粒子被局限在地球上方,形成范艾倫帶。

4-1.7 太陽風 閃焰迸發出大量高能帶電粒子,到達地球會衝擊磁場,引發磁暴,使無線電通訊受到干擾,甚至造成供電中斷。 帶電粒子隨著太陽磁場向外流失,以百萬公里的時速拋向太空,稱為太陽風。

4-1.8 宇宙射線與地球保護 太空中充斥著其他能量極高的宇宙射線,其速度接近光速,成分以質子為主,其餘大多是氦原子核。 大氣層減少太陽紫外線等有害電磁輻射以及隕石的撞擊。 地球磁場阻擋太陽風直達地面。  

4-1.9 極光 帶電粒子沿地球磁場進入高緯度上空,激發大氣中的原子和分子而發光,形成極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awSxjsH46Y

4-2 有組織的太陽系 月球概論 月球的自轉與公轉 月球海 月球的坑洞 太陽系八大行星 水星 金星 晨星與昏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4-2 有組織的太陽系 月球概論 月球的自轉與公轉 月球海 月球的坑洞 太陽系八大行星 水星 金星 晨星與昏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陽系成員 冥王星 小行星 彗星 流星 得天獨厚的地球

4-2.1 月球概論 古稱太陰,天空中的亮度僅次於太陽。 陰曆乃根據月相盈虧而定。 直徑約為地球的1/4,質量約為地球的1%,表面沒有大氣層。

4-2.2 月球的自轉與公轉 月球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本身也會自轉。 因受到地球引力牽制,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地球,使得月球的公轉與自轉週期相同。 在地球上觀看月球,總是只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月球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地球。紅色箭頭表示固定在月球表面的某固定點,在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圈的同時,該點也繞了月球中心一圈(黃色箭頭表示自轉方向)。

4-2.3 月球海 所謂的「海」其實並沒有水,只是從前以為是海洋而有此名稱。 這些區域原本地勢較低,因月球早期火山活動噴出的熔岩往低處流動,凝固形成火成岩,看起來比較暗。 從地球看月球,可以看出有些區域顯得較為陰暗,這些區域的表面大多由熔岩所形成。

4-2.4 月球的坑洞(1/2) 坑洞絕大多數是太空天體撞擊造成,少數是已經沒有活動的火山口。 月球沒有大氣層,無法有效阻擋太空裡大小石塊對月球表面的撞擊,再加上月球沒有板塊活動和地質作用,因此表面的坑洞會長期存在。

4-2.4 月球的坑洞(2/2) 月球背著地球的一面密布隕石坑,因為此處不像另一面有地球阻擋,飽受太空隕石的直接撞擊。

4-2.5 太陽系八大行星(1/2) 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由北極向下看,各行星都是以逆時鐘方向繞太陽公轉,公轉軌道幾乎都在同一平面上。向外依序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

4-2.5 太陽系八大行星(2/2) 行星中,根據性質分為兩類: 內圈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有岩質外殼、體積小、密度大,歸類為類地行星。 外圈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巨大氣態行星,歸類為類木行星,密度小。

4-2.6 水星 離太陽最近的水星,白天溫度極高,但是因為沒有大氣,缺乏保溫效果,因此夜間溫度快速下降到 -170℃,日夜溫差極大。水星的表面和月球相似,布滿隕石坑。

4-2.7 金星(1/2) 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與地球平均距離最近的行星,因此最大亮度可達視星等 -4.7。 直徑與質量只比地球略小,有如地球的雙胞胎,但擁有濃厚的大氣,表面大氣壓力約為地球表面的90倍。 成分幾乎都是二氧化碳,因此溫室效應很強,表面溫度可達400℃以上。

4-2.7 金星(2/2) 公轉方向與其他行星相同,但自轉方向與其他行星相反,由天球北方向下俯視,金星是順時鐘方向自轉。

4-2.8 晨星與昏星 水星與金星距離太陽近,從地球看去,總是出現在太陽附近,只有黃昏太陽落下後或清晨太陽上升前,才得以看見水星與金星,故稱它們為「晨星」或「昏星」。 金星 木星

4-2.9 火星 以火紅的外觀著稱,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大氣壓力只有地球的1%,成分大多為二氧化碳。大氣稀薄,溫室效應微弱。 自轉軸與公轉軸傾斜約25度,因此有季節變化,自轉週期與地球相當,大約為24小時。 南、北兩極有水冰及乾冰覆蓋,稱為極冠。

4-2.10 木星(1/2) 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自轉一圈不到10小時,位於南半球的大紅斑,是大氣劇烈運動造成的強大風暴。

4-2.10 木星(2/2) 有數十顆衛星,其中較大的四顆在約400年前,伽利略以自製望遠鏡便已觀測到,所以稱為「伽利略衛星」。

4-2.11 土星 太陽系中第二大行星。 外觀最大的特色就是土星環,由大小數公釐到數十公尺的無數碎石與小冰體組成。 土星的平均密度是所有行星當中最低的。

4-2.12 天王星 外觀呈藍綠色,自轉軸幾乎平躺在公轉軌道面上,特異於其他行星。

4-2.13 海王星 質量及體積與天王星相當,也同樣呈現藍綠色。 表面常出現明顯暗斑,成因是由大氣氣旋所造成。

4-2.14 太陽系成員 除了行星及繞著行星運行的衛星,成員還包括矮行星、小行星與彗星。 小行星 海爾-波普彗星

4-2.15 冥王星 曾被歸類為行星,因質量比月球還小及其他與行星不同的性質,因此改列為矮行星。

4-2.16 小行星 體積很小,只有少數幾個直徑大於幾百公里且呈球體,形狀大多不規則。 大多散布在火星與木星之間,也就是類地行星與類木行星的交界,形成小行星帶。

4-2.17 彗星(1/2) 核心的主要成分是鬆散的冰及灰塵,並不會發光,但在接近太陽時,彗核(約數公里大小)中的易揮發物質昇華,而在外圍形成一團塵氣,稱為彗髮(約數百萬公里)。 哈雷彗星每76年繞行太陽一圈。這張照片是1986年哈雷彗星接近太陽時,太空船前往近距離拍攝,可看到形狀不規則的彗核正噴發氣體。

4-2.17 彗星(2/2) 塵氣被太陽輻射及太陽風推壓,便形成迤邐千萬公里的彗尾(約數億公里),因此彗星俗稱「掃帚星」。 產生彗尾的推壓力量來自太陽,只有接近太陽時,才會在背向太陽的方向產生。

4-2.18 流星(1/2) 太空中零星的冰或石屑受地球引力吸引,快速掉進大氣層,與空氣摩擦生熱而燃燒且留下游離氣體發光的痕跡。 彗星釋放出來的冰石殘渣沿著軌道散布,當地球公轉經過這些區域時,大量碎渣進入地球大氣,便形成流星雨。

4-2.18 流星(2/2) 一年當中大約發生十數次流星雨,都是近期繞行到太陽附近的彗星所遺留的殘渣所造成。 彗星 太陽 地球 遺留在軌道上的彗星碎屑 當地球運行通過彗星軌道,彗星遺留在軌道上的殘渣會大量墜入地球大氣層,形成流星雨。

4-2.19 得天獨厚的地球 與太陽距離適中的位置,早期火山爆發產生大量水氣和二氧化碳,水氣凝結成海洋,使二氧化碳溶於水,不致有嚴重的溫室效應。 液態水孕育了生命,海中植物產生氧氣,形成足量的臭氧層以阻隔太陽紫外線。 地表溫度也使水可以三態共存於自然界,藉由水循環調節溫度與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