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史学
早期基督教史学兴起的背景 罗马帝国后期,社会危机日益加重,基督教在帝国境内迅速传播。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确立了基督教在帝国的合法地位;公元392年,皇帝塞奥多修斯在位时,帝国政府又把基督教定为国教,并且同时禁止其他宗教在帝国的传布,企图以此作为他们巩固政权的主要思想武器。 然而,罗马帝国的崩溃已成必然之势,基督教的广泛传播非但没能挽救帝国的命运,反而使帝国日益积弱不振。于是便有一部分人把帝国的如此衰落归咎于基督教:他们指责基督教的历史短暂、说教荒谬,把人们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使得罗马人不再注重实务和实践、爱国心日渐低落、防务日益空虚,因而造成了"蛮族人"乘虚长驱直入、不断地冲击着罗马帝国边境的恶果。
在异教徒批评家们的这种指责声中,基督教会的教父和主教们奋起反驳。他们为了同异教徒进行争论,同时也为了增强广大教徒们信仰和信心,于是就以《圣经·旧约全书》为基本依据,广泛地搜罗史料、编写历史,企图从历史上寻找依据,证明基督教历史的悠久性、基督教的合理性以及基督教理论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早期基督教史学因此而兴起。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在阿拉里克的率领下攻掠了罗马城以后不久,圣·奥古斯丁写作并发表了历史名篇《上帝之城》。他在说明自己写作该书的契机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罗马城遭受哥特人的首领阿拉里克统帅下的袭击和劫掠后,那些崇拜伪神的人们,即我们通常称之为异教徒的,企图把这场灾祸归因于基督教,并开始以异乎寻常的仇恨心理与恶毒语言来诬蔑真正的上帝。正是这一点,激起了我对教会的热情,并促使我来保卫上帝国,以驳斥它的攻击者的指责与歪曲"。这条引文,非常形象而概括地说明了早期基督教史学兴起的历史原因。
尽管早期基督教史学在时间上还不属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中世纪,但是就其意义与价值而言,它毫无疑问地是中世纪欧洲史学的先行者和定位者。从公元5世纪末开始直到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端,基督教史学替代古代希腊·罗马史学、取得了在欧洲史坛的支配性地位,基督教的神学史观全面地统治了欧洲史坛,基督教的历史理论改造了古代希腊·罗马史学的全部观念,史学成了神学的奴仆和附庸。
基督教史学的特点 ⑴ 宗教迷信取代了科学的探索。 ⑵ 宗教传说代替了信史实录。 ⑶ 宗教史观支配着一切。
中世纪西欧史学 中古时期欧洲的史学在中世纪西欧史学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基督教史学。基督教史学家用基督教神学的观点解释历史,认为人类的一切都是上帝预先安排好的,一部历史就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所著的《上帝之国》支配着西欧的思想界。基督教史学家认为《圣经》中所说的一切都是不容置疑和争辩的。而希腊、罗马古典作家的著作则受到鄙薄,往往束之高阁甚至散佚失传了。
基督教史学家的纪年方法 基督教史学家的纪年方法,以后却被沿用了下来。基督教史学家以传说中的耶稣基督诞生之年为准,大大简化了纪年方法,并且为各国历史纪年的统一提供了一个方案。
世界通史 进入中世纪,西方进入了基督教广泛传播的时代,当时,基督教的史学思想影响广泛。它打破了从前以世界作为背景和以地理上的文明中心为中心的世界史格局,开始致力于构筑所有人所有民族都包罗的在上帝目的下规划的世界通史。
基督教纪年方法 奥古斯丁的弟子奥罗修斯(约公元380-420年)所著的《反世俗的历史》,记述了自创世迄于公元410年的世界历史。在世界史编纂史上,基督教史家创造一种统一的纪年法--基督教纪年方法。 另外中世纪编年史家在具体叙述世界历史时,普遍采用亚述-波斯-希腊-罗马四大帝国的分期法,以后的神对罗马帝国被视为罗马帝国的继续。
中世纪的史学被基督教思想体系和价值观牢牢控制着 史学家几乎全都是受过教育的又有时间来实现其雄心勃勃的虔诚的僧侣。他们总是将自己关在修道院的小屋里以置身度外的冷眼用编年体的形式记述着世俗世界发生的各个大的政治事件,却有如此的热情来揭示上帝对人类历史的主宰和支配力量,仿佛在讥笑世人竟然如此看不穿神的安排。在这充满着神秘主义、经院哲学、僧侣理想的基督教神学史观的指导下,中世纪的史学充满了神迹、轻信和荒谬。
早期基督教史家 阿非加纳斯Africanus 180~250 攸西比厄斯Eusebius 260~340 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及其《上帝之城》(《上帝国》)
阿非加纳斯 (Sextus Julius Africanus,约180~250年)是耶路撒冷的一名基督教神学家,也是一位最早的基督教史学家。 他把前人所写的历史和《圣经》中的神话、传说揉合在一起,编撰了一部《编年史》(Chro nographia),现仅存5卷。他认定《圣经》中所描绘的"创世纪"的情形发生在耶稣基督诞生前5499年,因此他的《编年史》也就以此为历史的开端,一直写到基督诞生后的221年。在这个历史时间的框架中,他按照《圣经》中的年代顺序记载了古代东方各地区以及希腊、罗马历史上的人事和神话传说。 仅就内容而言,阿非加纳斯的这部《编年史》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他对西方史学的贡献,在于他首次明确地运用这个线性的历史时间框架安排和编纂历史,初步确立了宏观的历史时间坐标的观念、奠定了基督教年代学的基础。他的这种从上帝创世开始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实为基督教创世纪年之始。
攸西比乌斯 攸西比乌斯(Eusebius,约260~340年)是巴勒斯坦恺撒里亚地区的主教,也是基督教史学的真正奠基人。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Nicaea)召集各地基督教会的主教举行宗教会议(是为基督教历史上的第1次大集结)时,攸西比乌斯就坐在君士坦丁大帝的右首,并代表基督教僧侣向大帝致谢。 攸西比乌斯给后人5部历史著作,都是用希腊语写成的。
《编年史》(亦称《大事年表》) 此书是攸西比乌斯模仿阿非里加纳斯的《编年史》而写成的,但规模更大、体例更完备。 他在写作中采用了世界综合编年法。他把历史分为两部分,即"神圣的"历史(希伯莱人和基督教的历史)和"世俗的"历史(埃及、巴比伦、叙利亚、波斯、希腊、罗马的历史),并以年代为经,把这两部分历史分别记载在年代的左右两边("神圣的"历史在左边、"世俗的"历史在右边),使二者互相对照。这种做法进一步完善了基督教的创世纪年,最终确立了线性历史时间框架的结构和观念,并为各国的历史记载提供了一个更加具体的统一的纪年方法,也标志着基督教年代学的诞生。 这部《编年史》可以说是攸西比乌斯所著诸多史书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作品,它也始自"创世纪",止于公元324年。但是他在计算上帝创世与基督诞生之间的时间间隔的问题上,与阿非加纳斯稍有不同,他认为基督诞生于上帝创世以后的第5199年。后来著名的基督教学者圣·哲罗姆(St.Jerome,340~420年)把它译成拉丁文,并增补了一些史事,续写到378年。以后还不断有人续写,一直将它延续到8世纪。
《教会史》 《君士坦丁大帝传》 《教会史》是第1部比较详备的记载基督教会兴起和发展的史书,攸西比乌斯也因此而获得了“教会史之父”的美称。 《教会史》 《君士坦丁大帝传》 《教会史》是第1部比较详备的记载基督教会兴起和发展的史书,攸西比乌斯也因此而获得了“教会史之父”的美称。 《君士坦丁大帝传》描述了君士坦丁皇帝的生平事迹及其皈依基督教的经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君士坦丁皇帝的歌功颂德和感激之情。
《巴勒斯坦殉道者行传》和《古代殉教者传集》。此2书记载了基督教兴起初期巴勒斯坦地区和其他各地区殉道者们的事迹,记录了早期基督教的传布情况,也为此后基督教徒撰写圣徒传记树立了一个榜样。 攸西比乌斯在上述著述中,大量地引用了当时所能看得到的资料和前人的作品,后来这些资料的原本绝大多数都已经失传,因而他的著作在保存史料方面也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圣·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0年)是一位基督教早期神学、哲学和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史观的奠基人。他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城,母亲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父亲却信仰多神教。他开蒙之后便接受了传统的罗马式教育,由于爱好哲学、并且一直致力于探索人性中"恶"的来源,所以就在19岁那年加入了摩尼教。后来他来到迦太基教授了8年的雄辩术,也正是在这期间,他开始对摩尼教的教义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并大胆地提出了质疑。
公元387年,奥古斯丁在米兰基督教主教安布罗西乌斯的引导下接受洗礼,加入了基督教。从此他凭借着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造诣,在基督教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最后还曾担任过北非希坡城(Hippo)的主教。他的著述达93种之多,《上帝之城》和《忏悔录》是其中影响最大的2部代表作。在他的所有著作中,没有一本属于历史学的专著,然而《上帝之城》和《忏悔录》中所蕴含着的历史哲学思想却奠定了基督教神学史观的理论基础,对整个中世纪欧洲历史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影响。
在此基础上,圣·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创立了他的世界史理论。在其所著《上帝之城》中,奥古斯丁认为天下地下具有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这两座城原为一体,因为人类有罪,才分开成为两种城,人类历史终极目标就是到达上帝之城。在种观念支配下,历史的过程不再是人类的目的,而是上帝的目的的实践。在奥古斯丁看来,人类是一个整体,整个为类朝着上帝规定的目标行进,所有民族无一例外地都加入这一行进过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历史已不再是世界背景的记述,而是历史探索的中心所在。中世纪的基督教编年史家致力于把奥古斯丁的两城学说付诸构筑世界历史的实践。
《忏悔录》是奥古斯丁在皈依基督教之后写成的一部带有自我启示性的著作,用明白晓畅的语言描述了人类如何一步一步从"人之国"迈向"神之国"的经过,其神学史观已明白可见。《上帝之城》是他为了驳斥异教徒对基督教的攻击而写成的,并没有自觉地阐述历史理论。然而在这部著作里,他不但进一步从理论上完善了基督教神学史观,而且还在历史时间、历史内容以及历史学的性质与任务等各个方面为基督教史学定下了基调,并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框架及其基本理论。
他从"上帝创世"的根本原则出发,认为:上帝的意志显现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中,从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到人类社会的兴衰演变,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意志的具体体现,人和世间的万物都只不过是执行上帝意志的工具而已。 他从基督教的"原罪说"出发,指出:人生而有罪,它来自于人类始祖亚当第1次破坏了对上帝的誓约,因而人类社会中也就注定会充满罪恶,正因为如此所有的人必须虔诚地信仰基督教、求得上帝的恩泽、才能从灾难深重的命运中得救。
他在东方古老的波斯教(又名"琐罗亚斯德教")教义的启发下,提出:自从亚当犯下了原罪之后,世界便被分割为两个部分,即代表着善与光明的"上帝之城"和代表着恶与黑暗的"世俗之城"(其创始人就是亚当的儿子该隐);在现实社会里,这两个部分同时存在、并且不断地抗争,人类的历史就是上帝的信徒和魔鬼的信徒之间进行斗争的历史,是"上帝之城"不断战胜"世俗之城"的过程;这种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的最终结果,必将是世俗之城的毁灭和上帝之城的胜利;基督教徒撰写历史的根本目的和基本任务,就是要揭示这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让人们都能明确做出这种安排的上帝的仁慈和意志,同时也能够以此来证明撰写者本身对上帝的虔诚。
他站在基督教神学目的论的立场上,主张:教会的权力应当高于世俗的权力;君主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上帝,而教会是"上帝之城"在人世间的具体体现,代表基督执行着战胜恶魔、在人间实现"上帝之城"的任务,同时还要向人类传播上帝救世的福音、教人克己为善、信奉基督;因为当最后的审判来临时,上帝将以此为依据来区别上帝的信徒和魔鬼的信徒、分别将他们带到天国或判入地狱。 他本着"人类一体、四海归主"的观念,提出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的框架:以犹太史和教会史为中心、包容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在内,以善恶并存及其相互斗争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并最终以"善"的胜利与"恶"的消亡为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向,世界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在基督教的引导下由以"恶"为主的状态向以"善"为主的状态转变的过程。
他为人类的世界历史发展规定了一个有始有终的时间框架:始于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以及该隐的作恶,结束于上帝的末日审判和"上帝之城"的实现。与此同时,他把人类历史看作为一个有机体,从时间上可以被分为6个时期,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老年期的人类社会以衰弱多病为特征、预示着充满罪恶的"世俗之城"将趋于死亡;因而也就是在这老年期里,基督降生了,它将化腐朽为生机、创造奇迹、带领人类认清正义、战胜邪恶、洗清罪孽、走向真正和平与幸福的"上帝之城"。在这个基础上,他又以基督降生为标志,把人类历史分成"福音准备时期"和"福音传播与胜利时期"。 奥古斯丁的神学史观和世界史理论,支配了中世纪欧洲史学思想和史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从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到1681年鲍修埃撰写的《世界史论》,这种神学史观是一以贯之的。
拜占廷的史学 拜占廷的史学在公元7世纪以前,拜占廷在文化上大致还保持着希腊、罗马的传统。 基督教会的势力不像在西欧那样至高无上,它是隶属于皇帝,作为专制政体的支柱而存在的。因此,与同时期西欧各国的文化比较起来,拜占廷文化具有较多的世俗性。 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在位时,拜占廷帝国的国势最为强盛,出现了最著名的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他留下两部重要的著作:一为《当代史》(即《查士丁尼皇帝征战史》)。主要是记述东罗马帝国兴兵灭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并移师向东与波斯帝国争衡的经过;一为《秘史》,描述查士丁尼时代的宫廷内幕,对当时的显贵人物颇多讥评。
拜占廷的学者致力于古籍的整理,其中贡献较大的是大教长佛提乌(约820~891)。他编纂了一部《群书摘要》,辑录的古典著作达280种之多。有不少古典著作赖有佛提乌的辑录而保存了下来。
西欧各国史学 5~13世纪西欧各国的史学在中世纪的西欧,史学和其他的学科一样,是神学的奴仆。当时西欧的载笔之士多为僧侣,他们留下一些编年史和传记。
意大利 在中世纪初期,意大利著名政治家、史学家F.M.A.卡西奥多鲁斯(约490~585)著有《哥特史》12卷,是研究东哥特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材料。惟此书原本已经散佚,只能从朱尔丹尼斯所作的节本中略见其梗概。 伦巴德人入侵意大利北部的历史,是由基督教执事保罗(约720~799)记载下来的,保罗所著之《伦巴德史》是中世纪欧洲史学的要籍之一。 中世纪后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1254~1324)口述、鲁斯蒂恰诺(或鲁斯蒂切洛)笔录的《马可·波罗游记》,即《东方见闻录》,广泛介绍了东方各国特别是中国的概况,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
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位历史学家是都尔城的主教格列高利(约538~594)。他著有《法兰克人史》10卷,始自传说时期,止于591年,对法兰克王国早期的历史作了精详的记载。 9世纪初著名的传记家爱因哈德(约770~840)。用华美的文笔写了一部《查理大帝传》,此书是世界历史文库中的要籍之一,传诵甚广。
西班牙 中世纪早期西班牙最著名的历史家是伊西多尔(约560~636)。他曾当选为塞维利亚城的主教。著有《西哥特、汪达尔、苏维汇诸王的历史》,记叙西哥特人、汪达尔人、苏维汇人迁徙和建国的经过。
英格兰 英国史学的奠基者是比德。他著有《英国教会史》,所叙史事止于731年。此书虽然主要是叙述天主教在不列颠传布的经过,但也涉及到当时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英国早期的史事,主要是赖有《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而流传下来的。从7、8世纪起,盎格鲁、撒克逊各邦的宫廷和寺院中已经有人开始撰写编年史,及至英国统一后,阿尔弗烈德大王在位时,组织了一批学者,把从前各地所积累下来的编年史加以删改和增益,汇编在一起,命名为《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英国的第一位通史作家是亨廷顿的副主教亨利(约1084~1155)著有《英国史》,所叙史事始自G.J.凯撒时代,止于1154年。 13世纪,英国产生了编年史家M.帕里斯(约1200~1259)。他的著作对1215年《自由大宪章》的制订和英国国会的起源均有记述。
德意志 在西欧各国中,德意志的史学兴起比较晚。11世纪中期,德意志出现了编年史家兰伯特·冯·黑尔斯费尔德(1025~1088)。他用宗教史观写了一部《编年史》,始自远古,止于1077年的“卡诺莎事件”。埃克哈德·冯·奥拉(?~1125)著有《世界编年史》5卷。前3卷叙述自上古直至查理曼时代的史事,后2卷记载自查理曼直至亨利五世当政时期的史事。此外,他还写了一部《神圣罗马帝国史》。 中世纪德意志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是弗赖辛的主教奥托(约1111~1158)。他留下两部历史著作:一为《编年史》,以《圣经》中所说的“创世记”作为开端,一直写到1146年;一为《皇帝腓特烈传》,记述这位皇帝连年用兵的经过。 14世纪以前东欧各国的史学东欧国家形成比较晚。这些国家的史学兴起于10世纪以后。
俄国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是涅斯托尔的《编年纪事》。相传涅斯托尔生活在12世纪初年。其所撰之《编年纪事》,始于公元9世纪中期,止于1110年,为基辅罗斯时代最重要的史籍。 中世纪俄国最重要的一部文献资料,是《诺夫哥罗德编年史》。在诺夫哥罗德大公国的一个寺院里,从11世纪初叶起就有人开始撰写编年史,逐年把重大事件记载下来。此项工作一直继续到15世纪末期。所以,从11世纪初叶直到15世纪末期这500年间俄国历史上的大事,其中包括金帐□国统治时期的史事,在《诺夫哥罗德编年史》中都有反映。
捷克最早的一位历史学家是布拉格的科斯马斯(约1045~1125)。著有《波希米亚史》3卷,是捷克第一部堪称为历史的著作。 在12、13世纪之际,波兰产生了历史学家W.卡德武贝克(约1160~1223)。著有《波兰史》4卷,始自传说时期,止于1203年,是波兰史的开山之作。 这时匈牙利最早的史籍是记述阿尔帕德王朝第一位国王斯蒂芬一世(977~1038)生平事迹的《大实录》和《小实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