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三国、西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民进海宁市总支部. 民进海宁总支开展 “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 活动: 1 、为了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搜集社情民意,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 2 、让民主党派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民主党派。 3 、通过 “ 三走进 ” ,进行访贫问苦,搜集民情民声,构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Advertisements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表. 1. 夏朝: 前 2070 年 - 前 1600 年(禹 ---- 桀) 夏朝 2. 商朝 :前 1600 年 - 前 1046 年 (汤) 商朝 3. 周朝 :前 1046 年 - 前 221 年 ( 1 ) 西周 前 1046 年 - 前 771 年 (周武王) 西周 (
7 的乘法口诀. 7 的乘法口诀 外海中心小学 林秀屏 七九 六十三 七二 十四 七四二十八 七七 四十九 七五 三十五 七六 四十二 七八 五十六 七一 得七 七三 二十一.
【教学目标】 掌握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认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深入了解孔子 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了解《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弄清春秋时期在科 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老子、孔子和孙子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思想。难点是轻天重.
北方北方 南方南方 魏蜀吴魏蜀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北魏 宋齐梁陈 东汉东汉 隋朝隋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 年 —589 年) 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隆中对 陈寿.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一、关于课程的参考书目 二、关于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 三、关于课程的考试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中国的工业.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
隆中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人教新课标版七上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战役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特点 作用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公元200年 曹操和袁绍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两晋与南朝.
忆江南.
1、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特点、影响。 2、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特点、影响。 3、三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第二节 西晋的统一和东晋十六国 一、素质教学点 (一)知识教学点 西晋的统一。八王之乱。各族内迁与西晋的灭亡。人口大迁徙。 (二)能力训练点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 制作:廊坊市第二中学 李占营.
聊书吧.
三 国 Made By:于洋、郭升赐、杨宏、喻肖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Learning Goals Lesson1&2 To exchange basic greetings;
孔隆教育 孔隆教育 23 ﹡隆中对 孔隆教育
糖尿病流行病学.
导入新课.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关于三国 你最喜欢谁?! 刘超 2010年5月21日.
                                                                                                                                                                
第三课:水 Leçon 3 水和土,活动一:地图 Activité 1, page 44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看图说史.
第 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Harvard ManageMentor®
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讲师:burning.
一、丛书和手册: 1.高小霞,分析化学丛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开始出版,全书六卷29册) 。 2. 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手册,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3. Cooper D, et.al.Analytical Chemistry by Oper Learning.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2012年十一月十三号 Do Now Write the following in pinyin: 1) 今天是七月十九号吗
三国演义.
刺史 州牧 州牧割据.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西藏 Tibet.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Internal River Transportation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 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第二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UML实例之赤壁之战.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三国、西晋

参考书目 《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 《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万绳楠,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 《拓跋史探》,田余庆,三联书店2003年版

第一节 三国鼎立 董卓之乱与军阀割据 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

董卓之乱与军阀割据 ●改刺史为州牧 公元188年,东汉政府接受太常卿刘焉的建议,把一些重要地区的刺史改为州牧,总掌一州军政大权,使地方力量进一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势力走向公开的割据混战便难以避免。 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刘)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请选重臣以居其任。…出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职居职。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后汉书·刘焉传》 东汉末年十四州

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祸,时人仲长统说:“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 (《后汉书·仲长统传》) ●割据形势 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祸,时人仲长统说:“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 (《后汉书·仲长统传》) 其中势力最大的是中原地区的袁绍和曹操。 曹操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统一北方 曹操,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买官至太尉。曹操曾跟随皇甫嵩镇压颍川黄巾军,后来又募兵参加讨伐董卓,以后,在济北(山东长清)打败了青州黄巾军,“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其势力壮大起来。 曹操

●挟天子而令诸侯 196年,汉献帝由长安逃回洛阳,曹操立即迎献帝定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同时,曹操又开始在许下募民屯田,初步解决了军粮问题。由于曹操采取了正确的方针和策略,曹操在中原站稳了脚跟,成了唯一能和袁绍抗衡的力量。 曹操…总是抓住汉献帝不放手,企图躲在汉献帝的背后完成作皇帝的一切准备。……他把皇袍当作衬衣穿在里面。——翦伯赞

公元200年,袁、曹双方发生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官渡(河南中牟东北)之战。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袁、曹双方发生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官渡(河南中牟东北)之战。 官渡之战中,曹袁力量对比 ●袁绍有大军十万,战马万匹;曹操的军队,大约只有二万人。 ●袁绍占有冀、并、青、幽四州之地,曹操只占兖、豫二州。 ●从军队、物资的数量和后方力量上看,袁绍远过曹操。但曹操比袁绍得人心。 ●在治军上,袁绍法令不严,士气不振;曹操赏罚严明,上下齐心,军队战斗力强。 ●在用人上,袁绍任人唯亲,曹操唯才是举。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水师于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迫使曹军退回中原。这就是决定南北相持局面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孙权 赤壁之战遗址

赤壁战后三国成定局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 ◆ 221年,刘备在蜀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正式称帝,都建业(江苏南京),国号吴。 三国形势图 马植杰著

思考题 1、论述曹操统一北方原因。 2、简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本原因。

第二节 三国的政治和经济 曹魏的统治与北方经济的恢复 诸葛亮治蜀 孙吴开发江南

曹魏的统治与北方经济的恢复 曹魏屯田管理 机构示意图 (县)典农都尉 ●屯田制度 民屯 (中央)大司农 (郡)典农中郎将(或典农校尉) (县)典农都尉 屯司马(管理50名屯田客) ●屯田制度 民屯  公元196年,曹操在许昌推行民屯成功后,第二年便下令把民屯制度推广到其他地区。 军屯 军屯出现的时间与民屯差不多,设度支中郎将、度支校尉以及度支都尉等管理军屯生产。军屯中的生产者,主要是士兵和他们的家属(所谓“士家”)。

●田租户调令 204年,曹操颁布了对自耕农的田租户调令:“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这种按户征收绵绢的户调制,此时正式创立。对安定自耕农的生产都起了一些积极作用。 ●曹魏的士家制 曹魏政权为了控制军队,规定“士家”另立军籍,在政府指定的地区聚居。世代当兵,父死子继,兄死弟代。为了保证兵源,曹魏规定士女必须嫁给士,寡妇也要由官府作主再行配士。“士家”子弟一般不能做官,也不能免除士籍。 嘉峪关魏晋墓军屯画像砖

九品中正制 曹操死后数月,曹丕在尚未代汉称帝之时,采纳了陈群建议的九品官人之法,选择贤而有识鉴的官员,兼任其本郡的中正,负责察访与他同籍而流散在外的士人,评列为九品,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这就是九品中正制。 唐长孺论九品中正制 中正则由政府委任,这样就把私人的月旦评变作官家的品第,强迫清议与政府一致,同时使原来与政府有矛盾的大族名士与政府取得协调。政府控制了舆论,而当中正的既是大族名士,他们的私家操纵也由此取得了合法地位。 《九品中正制度试释》

沈约论九品中正制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 寡。徒以冯藉世资,用相凌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宋书·恩幸传》

司马氏势力 的崛起 曹魏后期,司马氏势力的崛起。魏明帝临终时,他与曹爽共受遗命,辅佐曹芳。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杀曹爽等,一举独揽曹魏大权。 司马懿

诸葛亮治蜀 刘备 ●刘备与诸葛亮 刘备是汉朝的远支宗室。东汉末,他组织了一支武装,袁绍失败后,他到荆州依附刘表。当时琅琊阳都(山东沂水)人诸葛亮在隆中隐居,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打天下。 刘备 明宣宗绘《武侯高卧图》

●隆中对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政治形势,他说:曹操地广人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刘表、刘璋暗弱,可以代之,取荆、益为根据地。然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遇到时机,再分两路大军北伐,最后完成统一全国的事业。诸葛亮的分析,为刘备图霸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诸葛亮

▲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率十万大军出岐山,但因前锋马谡违反调度,失去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被迫退军。 诸葛亮北伐 ▲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率十万大军出岐山,但因前锋马谡违反调度,失去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被迫退军。 ▲同年冬,诸葛亮又率众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兵。 ▲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攻占武都、阴平二郡。 ▲ 231年,诸葛亮再出岐山,蜀由于粮尽而退兵。 ▲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进军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诸葛亮积劳成疾,卒于军中,蜀汉退军。 诸葛亮北伐虽取得一了些胜利,但就全局来说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蜀、魏两国的力量悬殊。 诸葛亮一、二次北伐图

陈寿评诸葛亮 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上诸葛氏集表》 蜀汉灭亡 诸葛亮死后,蜀国以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景耀元年(258年)以后,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大将军姜维北伐,劳而无功。景耀六年(263年),魏军三路攻蜀,姜维在剑阁抗拒魏钟会大军,而魏邓艾则轻军出阴平(今甘肃文县西)险道南下,于这年冬灭蜀。蜀国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1、屯田: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最大。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孙吴开发江南 孙策 1、屯田: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最大。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2、水利: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秦淮河和江南运河相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 3、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 4、造船业很兴盛,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 孙权

东吴时,推行复客制和世袭领兵制来保障世家豪族的利益。 卫温使夷洲 汉、魏时称今天的台湾为夷洲。三国时,台湾高山族还处在原始部落阶段,“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高山族人经常到吴国的会稽出售他们织的布,滨海的会稽人也多有到台湾去的。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统率甲士万人,航海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的记录。 世袭领兵制和复客制 东吴时,推行复客制和世袭领兵制来保障世家豪族的利益。 复客制,即国家允许官僚大族所占有的佃客免除赋役。他们的佃客多由国家赐予,他们的佃客也有自行招募的,但也不向国家服役纳税。 世袭领兵制,东吴政权允许大族将领率领的兵可以世代相袭。东吴的兵需为将领种地,服各种杂役,实际上是将领的农奴。

三国吴银唾壶 陶院落(湖北鄂城吴国孙将军墓出土) 吴青釉壶

思考题 1、试论曹魏在制度方面与此前有何不同。 2、试论诸葛亮。 3、论述九品中正制。

第三节 西晋的门阀统治 西晋的短期统一 门阀世族的统治 八王之乱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西晋的灭亡

西晋的短期统一 ●司马懿与高平陵政变 司马懿,河内温县(河南温县)著名的士族。曹操开始起用他,至曹丕时地位逐渐显要。明帝死,年幼的曹芳继位,司马懿为太尉,与曹爽受共同辅政。曹爽上表推举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将他架空。司马懿表面称病,不预朝政,暗中却在布置力量,伺机消灭曹爽集团。 249年(嘉平元年)正月初六,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 司马懿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利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蜀亡。 ●魏灭蜀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利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蜀亡。 ●司马炎建晋 265年,司马昭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晋灭吴 统一中国 279年十一月,晋大举伐吴,步骑二十余万分五路直指建业、夏口、 江陵等地。王浚率水军自巴蜀顺江而下,直逼吴都建业。 280年三月,吴主孙昭向晋将王浚投降,吴亡。经过九十年的分裂混战,至此中国又重新统一。 晋伐吴图

门阀世族的统治 士族制度: 门阀士族拥有特权并与庶族保持着严格界限。 ◆政治上,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 ◆经济上,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人口,不向国家纳租服役; ◆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不与无特权的庶族联婚和同乘共坐。 ◆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庶族即使做官,依然受到士族歧视。 ▲门阀制度的形成 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它萌生于后汉,形成于魏晋。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为了取得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马氏对他们采取笼络和放纵的政策。司马炎建国后,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

▲都督制 魏晋以来,多以都督兼领刺史、州牧,地方军事、行政权力更为扩大,都督制源于东汉,建安年间形成正式制度。曹魏末年,都督拥军多至10余万。司马懿父子世袭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最高军权,子弟亦多都督要州,控制全国大部分军队。西晋时,都督遍置全国,成为凌驾于州府之上的最高地方官。

唐长孺论晋宗室 重用宗室子弟,特别是以之充当握有重兵的地方军政长官的现象,既不见于秦汉,也不见于唐以后,大致萌芽于曹魏,显著于西晋,下延至南北朝乃至唐初未变。……问题的症结还在贵族政权之下,皇室作为第一家族凌驾于其他家族之上,皇帝作为第一家族的代表君临天下,其家族成员有资格也有必要取得更大权势以保持其优越地位。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八王之乱 ▲宗室分封 魏晋皆行分封制,但实质迥异。司马氏以魏亡乃未切实行分封所致。于是立宗室27人为王,允许自选长吏,继而分大国、次国、小国三等置军。大行分封意在屏卫王室,但却带来相反效果。

《钱神论》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京邑衣冠,疲劳讲肆,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由此论之,谓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 《晋书·鲁褒传》

首先,与屯田制下农民相比,占田制下农民的负担显然有所减轻。 占田制中的积极因素 首先,与屯田制下农民相比,占田制下农民的负担显然有所减轻。 其次,占田无年龄之分,课田有年龄、性别的区别,占田数又高于课田数,这些规定可以鼓励人们去占田垦荒,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晋书·食货志》云:“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虽有夸大之处,但多少反映出占用制实行后,太康年间的繁荣情况。 青瓷香熏(江苏宜兴出土)

实行占田制的意义 西晋社会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短暂的“太康之治” 从占田制的内容看,它是一种既保证政府收入,又保护士族特权的一种土地制度。占田制并不是官府授田,更不是将地主的田地授与农民,而是在屯田制破坏的前提下,允许农民占垦荒地,占田制中对于官僚士族占田、荫客、荫亲属等特权的规定,其主要精神不在于对官僚士族的特权加以限制,而在于确认和保护他们已占到大量土地和户口的既成事实。 西晋社会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短暂的“太康之治” ▲人口增加。魏、蜀、吴三国总户数不过146万余,人口767万余,西晋灭吴后,全国有户245,9余万,人口1616万余,户数比三国增加近100万,口数增加800余万。

青瓷鸡笼 晋代的社会生活 牛耕砖图

晋代的社会生活 车马图 持刀武士俑(湖南长沙出土) 持盾武士俑(江苏南京出土)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西晋的灭亡 ▲北方各族的内迁 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已陆续向内地迁徙。魏晋时,西、北各少数族人民向内地迁徙的活动,更加频繁,而且种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族,史称为“五胡”。 “晋归义羌侯”印 “亲晋胡王”印 “晋鲜卑归义侯”印

统治者对民族内迁的态度 郭钦《徙戎疏》 江统《徙戎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则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甚,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晋书.江统传》 郭钦《徙戎疏》 戎狄强犷 ,历古为患。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 《晋书·郭钦传》

少数民族的起义 各族内迁以后,与汉人杂处,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魏晋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纳租调,服力役,“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西晋占田制明确规定了他们的租调负担。汉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数民族人为奴婢、佃客。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各少数民族的反抗不断地发生。 西晋后期,先后爆发了齐万年、李特、张昌、王如及杜弢等领导的大规模起义,其中李特之子李雄还在四川建立了“成汉”政权。 反晋起义分布图

刘渊起兵 在各地流民不断起义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也相继起兵反晋,其中刘渊、石勒起兵最早。 刘渊字元海,匈奴左部帅刘豹之子,汉化程度很深。刘豹死后,他代为左部帅,惠帝时为五部大都督。304年(永兴元年),刘渊开始起兵。很快发展到五万人,定都于离石(山西离石),建国号“汉”,自称汉王,“胡”、汉各族很多人归附他。 渊谓群臣曰:“ 昔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乃建国号曰汉。……追尊安乐公禅为孝怀皇帝,作汉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资治通鉴》卷八五

石勒起兵 石勒出身羯族,居上党武乡。曾被卖为家奴。刘渊称汉王时,他参加起义。 311年四月,石勒在苦县(河南鹿邑)宁平城消灭十余万晋军,晋军元气大伤。六月,王弥、刘曜等攻下洛阳,杀王公以下三万余人,俘获晋怀帝。八月,又攻下长安。后来,晋将贾匹等在关中汉人的支持下夺回长安,迎司马邺为帝,是为愍帝。 316年(建兴四年),刘曜围长安,愍帝出降,西晋灭亡。

思考题 1、简述门阀政治的兴起。 2、论述西晋占田制的实行及其意义。 3、论述西晋灭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