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近代以来欧美资本主义代议 制度与社会主义运动
【复习指导】 1.本专题主要围绕着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 展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阐述了英、美、法、德四国代 议制的确立过程、特点、法律文献、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等内容。从高考命题 看,英、美、德意志代议制的确立、演变及特点和巴黎公社等 是考查的重点。从命题角度看,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
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的确立、政体特色;同时注重对政治现象背后的经济、思想根源的命题,考查政治与经济、思想的相互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也可能与雅典民主政治链接考查材料解析题;社会主义运动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考查对巴黎公社爆发、特点及教训的理解认识。
2.复习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时,要重点掌握英、美、法、德代议制确立颁布的法律文件、政体,掌握它们各自的确立过程及影响;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进步性及局限性;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握各种政体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不同模式的特点,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对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3.复习社会主义运动时,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把握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理论和意义;二是巴黎公社成立的特殊历史条件、政权的性质、失败原因和教训;三是复习俄国十月革命时,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如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分析归纳十月革命道路的特点及重大影响;四是注意将空想社会主义、工业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联系起来思考。
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扩展、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制度逐步战胜封建制度,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解放为政治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17、18世纪,英、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分别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政体;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洲大陆的法、德两国先后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从而为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到1689年《权利法案》的 颁布,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18世纪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巩固发展了君主立宪制;从革命到立法的过程反映了代议制确 立过程的曲折反复,是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创新的开始。 1775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1787年宪法的颁布,使美国确立起联邦共和制的国家政体,体 现了制约平衡、三权分立的原则,开创了西方共和政体的先例。
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拓展,德、法两国先后确立君主立宪和共和政体的代议制度,但是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19世纪末,资产阶级代议制成熟和完善。 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都体现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即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制,分权和制衡原则,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但各国国情不同,呈现不同的特征,说明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化、多样性。
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工人运动开始兴起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随之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但是空想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社会主义运动也先后失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从此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逐渐成为时代的先进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政治斗争、暴力革命的特点,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最终受时代的局限而失败,但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20世纪初,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激化下,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作了准备;1917年11月,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是由俄国特殊国情决定的。 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理想变现实的过程,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核心自查】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过程: (1)1688年 “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2)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 “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权力逐渐加大,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2.特点: (1)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无实权,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负责国家立法。 (3)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和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过程: (1)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殖民军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1787年宪法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2.特征: (1)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管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 (2)美国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制。 (3)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对选民负责,美国总统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和政府不对国会负责。
三、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过程: (1)1789年法国大革命,最终推翻了君主制,但是共和派与保守派长期反复斗争。 (2)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2.特点: (1)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负责制定法律。 (2)法国是议会总统制,总统是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掌握行政大权,对议会负责。 (3)法国总统的权力很大,是国家权力的核心。
四、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1.过程: (1)1871年1月,德意志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2)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特征: (1)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拥有广泛的权力。 (2)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3)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4)德意志代议制并没有实现权力的分立,行政权和立法权尚未真正分开,行政权制约立法权。
五、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内容: ①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③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3)意义:指导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2.巴黎公社: (1)历史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准备以武力解散国民自卫军。 (2)建立时间:1871年3月28日。 (3)主要措施: ①政权建设: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国民自卫军和工人阶级的国家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规定最高工资限额。 ②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4)历史意义: ①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③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3.十月革命: (1)过程: ①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②《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指明了革命发展的道路。
③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使布尔什维克党改变策略,决定进行武装起义。 ④彼得格勒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⑤建立政权: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历史意义: ①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俄国社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②世界:冲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大格局,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斗争。 ③历史发展趋势: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易错判断】 1.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的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 2.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内阁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 提示:中国明朝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封建皇权专制的产物。英国的内阁是国家的重要权力机构和政府部门,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 ×
3.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又是共和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 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 4.英国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本质一样。( ) 提示:在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下,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高无上;在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下,议会为虚,君主是实,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形式上的君主立宪,实质上的君主专制。 √ ×
5.近代共和制下法国和美国总统都要对国会(议会)和选民负 责。( ) 提示:美国为总统制共和制,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而是对选民负责;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制,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主要是对国民议会负责。 6.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 间接民主制。( ) × √
× 7.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 提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而不是全部。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8.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提示:巴黎公社的爆发是一次突发性的城市武装起义,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革命,但其客观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
× 9.俄国二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 提示: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专题整合】 热点考向一 近代英、美、法、德代议制确立及政体特点 【典题训练1】(2012·海南单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德国总统由全体德意志人民选举之,任期为七年,可连选连任。德国总统掌握德国全部武装力量之最高统帅权。如某一邦不履行其依照德国宪法或德国法律所规定之义务时,德国总统得使用武力强制之。如德国境内之公共安宁和秩序受到
严重扰乱或危害时,德国总统得采取必要之措施,需要时并得使用武力。德国总理和各部部长为行使其职责,应取得德国国会之信任,当国会以明显之决议对其中之一员撤销其信任时,该员应即退职。 ——摘编自德国《魏玛共和国宪法》(1919年)
材料二 联邦总统由联邦大会不经讨论而选举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一次。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各部部长组成。联邦总理根据联邦总统提名,由联邦议院不经讨论而选举产生,获得联邦议院过半数票者当选为联邦总理。外交事务、联邦财政等由联邦行政和下属行政机构予以管理。联邦国防部长对武装部队拥有命令权和指挥权。 ——摘编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194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德国三部宪法中有关行政权规定的演变及其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邦德国基本法关于行政权的规定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1)演变:最高行政权由皇帝转到民选总统,内阁由向皇帝负责转为对议会负责;总统行政权由联邦大会授予,权力缩小,任期缩短;内阁权力增大。 趋势:行政权归属由国家元首向内阁转移,由集权到民主。 (2)鉴于纳粹上台执政的教训,防止独裁,避免民主被滥用。
【深化拓展】 近代西方代议制确立的共同特征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都是在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王朝战争,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或者完成了统一的背景下逐步建立的。 (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过程中充满矛盾和斗争,如法国经历漫长的共和派与保守派的斗争,政体几经反复。 (3)都是立足于本国国情,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 (4)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是通过颁布法律性文件而确立的。
【即时点评】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各国政体特点,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复习备考时,一是仍要重视对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宣言》、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曲折过程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认识;二是从各国法律文件的规定入手,理解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的特点要注意从国家政体、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国家元首地位、政府首脑和政府产生方式、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权力、政府与议会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比较各国代议制政体的差异及共同特征。
【备选典题】(2012·江苏单科·T15)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解析】选A。具体分析见下表:
【模块链接】 热点考向二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探讨近代西方政 治变革的影响 【典题训练2】(2011·江苏单科)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 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实现现代化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案:(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生产技术进步。 (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 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深化拓展】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作用 (1)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成果,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完成了近代西方由专制、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 (2)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和各国实现近代工业化扫清了道路。 (3)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不同程度地实践和丰富了启蒙思想,促进了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
【即时点评】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科技思想文化的进步提供了政治保障。高考命题特别是非选择题多是从各国代议制政体的不同特征的角度切入,链接考查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代思想解放、科技文化的进步等方面的分析理解。复习备考时,主要立足于时代背景,将近代西方政治变革与工业革命、启蒙思想、近代科技文化进步等知识点联系起来分析思考。
【中外关联】 热点考向三 近现代中外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典题训练3】(2012·江苏单科)《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解析】列宁的观点旨在说明,所有的革命阶级都把夺取国家政权看作是革命胜利的首要标志,革命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才能实现革命的目的。这表明列宁希望革命由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把国家政权由资产阶级手中过渡到无产阶级手中。故答案为B。 答案:B
【深化拓展】 比较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背景: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时法国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十月革命爆发时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爆发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性质:巴黎公社革命、十月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虽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取得胜利,但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看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领导:巴黎公社革命没有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4.对象:巴黎公社革命、十月革命是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5.方式:武装斗争。 6.道路:巴黎公社革命是夺取首都这一中心城市,十月革命是从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农村到城市。
7.措施:推翻旧的政权或国家机器,建立革命武装,但巴黎公社没有注意建立工农联盟,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土地改革,发动农民。 8.结果:巴黎公社失败,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9.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人类开始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即时点评】近现代中外社会主义的演进历程反映了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及多元化的特点。不同政治文明的特点、成因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不同政治文明形成的国情、时代背景、特点、影响,注意分析中外政治文明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不同政治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充分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一、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统一性、多样性和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统一性的表现: (1)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如何解决人民行使权力问题,代议制民主是直接民主在难以实现的情境下的一种最先进的选择,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和完善普选制。 (2)二种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 (3)三种原则,即民主化、法制化和制度化原则。
2.多样性的表现: (1)法、美共和制差别: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权力中心;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权力中心在总统。 (2)英、德君主立宪制差异: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宰相是权力中心。
3.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否定专制制度,避免少数人独裁,保证民主利益,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矛盾。 (3)在这一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斗争,有助于维护无产阶级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总之,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表明国家权力由公民选举产生的议会掌握,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点拨反思】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与个性 资产阶级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其统一性表现为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英、美、法、德四国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政体各不相同,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从国家政体、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国家元首地位、政府首脑和政府的产生方式、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权力、政府与议会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比较其异同。
二、19世纪至今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四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2.第二次飞跃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①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②理想变现实:俄国十月革命。 3.第三次飞跃是一国到多国的实践。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②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 4.第四次飞跃是由传统模式改革即苏联、东欧改革到现代模式改革即中国改革的转变。
【点拨反思】十月革命道路不是唯一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路,这是符合当时俄国国情的,但不适用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的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备选要点】 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异同 1.不同
2.相同 (1)从革命性质上看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 (2)从革命方式上看都是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从革命背景上看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
【点拨反思】俄国十月革命的独创性 (1)理论上,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与实践。(2)革命道路上,是以城市为中心,由中小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3)过程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4)革命方式上,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一、选择题 1.(2012·广东冲刺模拟)以下是某历史课上的板书设计的一部分。从该板书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资本主义发展是英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得以确立 ③“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 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曲折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B。英国的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①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步确立,这在板书中不能体现,排除②;“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③正确;④可直接从板书的内容中得出。故答案为B项。
2.1801年,内阁首相小皮特就爱尔兰天主教问题副署了《解禁法案》,立即引起英王乔治三世的不满,面对国王的压力,依旧得到议会多数支持的小皮特被迫辞职。这一史实表明( ) A.英国责任内阁制成熟 B.议会与内阁相互制约 C.英王违反了《权利法案》 D.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一定作用
【解析】选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具有和平渐进的过程,英国国王失去权力也是逐渐失去的。据题干情景看,19世纪初期,内阁首相小皮特迫于国王的压力辞职,说明了英国国王在政治生活中仍起一定的作用,答案为D项。
3.(2012·海南单科)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解析】选C。A项观点不全面,还有集体负责制;B项首相权力大;D项内阁政策是国家利益和阶级利益决定的,而非政党之间的斗争。英国阁员与首相共进退。故答案选C项。
4.(2012·苏北四市模拟)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军事、外交是联邦专有权,教育和治安是州专有权,征税是联邦与州共有的权力。这一规定 ( ) A.构建了联邦政府完整的权力结构 B.较好地处理了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关系 C.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D.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民生权利的要求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代议制体制特点的理解。从题干看,主要反映了处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力分配问题,说明了美国政体是联邦制,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特点,故B项符合题意。A项错在“完整”;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5.(2012·郑州模拟)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共和派力量的强大 B.君主派力量的强大 C.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 D.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
【解析】选C。1875年宪法规定了法国总统的权力,同时对法国总统权力做了限制,实质上说明共和派与君主派在权力分配上是相互妥协的,C项符合题意。从1875年法国宪法仅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多数通过的史实,说明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力量不相悬殊,可以排除A、B两项; D项与题干无关。答案为C项。
6.(2012·潮州模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对议会负责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解析】选D。 阅读题干材料,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由两院组成的议会,而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故总统与两院的制约就是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制约。
7.(2012·台州模拟)右图是俾斯麦与德国议会 之间关系的漫画。漫画的说明文字是“俾斯麦 在给钟表上弦,钟表上写着帝国议会、各邦议 会。俾斯麦自言自语:‘我忙着处理国事,忘 了给钟上弦了。现在该让它走会儿了’。”该 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 ) A.宰相牢牢控制着议会 B.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 C.君主立宪制度不健全 D.议会是宰相的工具
【解析】选C。《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首相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题干情景实质上反映了德意志代议制是不健全的民主制度,C项符合漫画的本质含义。德意志皇帝控制首相和议会,排除A、D两项,B项与题干无关,答案为C项。
8.威廉一世皇帝被称为“骑士皇帝”, 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地位高于政治家。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是 ( )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已走上现代资本主义道路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解析】选A。 题干情景反映了议员软弱而皇帝权重,说明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军事大于政治说明具有军国主义色彩,故A项符合题意。
9.(2012·浙江文综)《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解析】选B。据题干中“圣西门……看到了……但是,他们看不到……”的表述,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清晰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理论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故选择B项。题干内容“看到了……看不到……”涉及的都是理论问题,因此A项提到“从理论到实践”中的“实践”无从落脚,可排除;题干讨论的对象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观点,而非资本主义是否会灭亡,排除C项;题干内容未提及工人运动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必然过程,“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这句内容涉及的也是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评价,而非工人运动形式的自然转变过程,排除D项。
10.(2012·韶关模拟)菲利普·埃尔朗热在《克雷孟梭传》中写道:“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作者认为( ) A.巴黎公社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产物 B.巴黎公社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 D.巴黎公社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反映了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的结果,不是有组织、有准备的无产阶级革命,说明了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突发性与偶然性,故A项符合题意。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马克思主义,排除B项;C、D两项与题干无关。
11.(2012·安徽名校模拟)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表明列宁主张( ) A.建立农民阶级革命政权 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彻底废除沙皇专制制度 D.建立各阶级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选B。列宁提出《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联系当时两个政权并存的形势可知列宁主张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项符合题意。从题干中的“工人、雇农和农民”即可排除A项;C项错误,沙皇专制已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D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12.(2012·淄博模拟)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 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解析】选C。依据题干材料信息“现代化”等,注意理解现代化的模式:现(近)代化分为“资本主义模式”和“社会主义模式”。联系十月革命的有关史实判断,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即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故答案为C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2·江苏压轴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隶与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民法大全》
材料二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一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三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到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员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四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依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产生的深远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结合所学回答材料四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在民权方面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罗马法的立法意识和立法规范为后世所继承,产生了深远影响;第(2)题中国古代法律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第(3)题1787年宪法使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确立起来,推动了经济发展;第(4)题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证人民权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第(5)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局限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深远影响:它提出的法律原则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2)法律是由君主制定的,是君主维护其统治的工具,皇权大于法律。 (3)确立民主共和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进步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人民享有真正广泛的民主权利,取消民主权利的各种限制。1787年宪法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相等的权利。 (5)法律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律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14.随着现代化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和深入,许多原来局部的地区性问题,现在都变得普遍化、全球化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本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位英国人在1906年8月的一封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俄国的事态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人们似乎已开始被一种新的精神支配: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建立另一种更好的政府形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秩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 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1)依据材料一指出所述“近代初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世界霸权……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世纪”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新的精神”和“更好的政府形式”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俄国的事态”形成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秩序的因素。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孕育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
【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时间来判断即可;第二问可以从经济角度,也可以从政治角度、对外关系以及世界市场的开放程度等角度来综合分析。第(2)题第一问,应注意时间1906年;第二问,从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俄国发生的经济、政治、组织、外部条件、思想条件等角度归纳原因。第(3)题第一问,回忆所学阻碍全球化进程的事件知识来回答,注意时间“20世纪以来”的限定;第二问则从阻碍全球化因素或事件所产生的积极方面的影响作答。
答案:(1)标志性事件:新航路开辟和英国工业革命。 原因: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欧洲经济实力不够强大;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广泛建立,欧洲的扩张缺乏政治后盾;缺乏新式交通工具等海外扩张的技术保障;欧洲以外地区传统经济的抵制。 (2)列宁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权。 原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及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国内矛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列宁主义的产生;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3)阻碍因素: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原因:世界大战触发了新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世界经济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重要性;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备选习题】 1.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一个立宪君主的意见如遭作为立法机构的两院的反对,他就不能进行统治,这在欧洲已成定论。 但是大家知道,美国有好几位总统曾在立法机构失去多数,但并未被迫放弃权力,也未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灾难。”材料主要表明( ) A.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欧洲的君主立宪制 B.君主立宪制度只能给社会带来灾难 C.美国总统的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是独立的 D.只有总统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解析】选C。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欧洲的君主立宪制决定君主受制于拥有立法权的议会,而美国的总统不受制于美国的议会,是相对独立的,故选C项。民主制度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排除A项;B、D两项说法太过绝对,排除。
2.(2012·上海单科·T33)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中央政府与地方分权而治 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
【解析】选B。题干材料前半句和后半句分别反映了美国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故B项理解最全面,C、D两项是对B项的分开表述,都符合题意,但不够全面、准确。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受最高法院和国会的制约,故A项表述有误。
【方法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1)联邦制原则: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包括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同时宪法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2)三权分立原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分参、众两院)、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3)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
3.根据1871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德意志联邦”,其最高首脑为“联邦主席”。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时,人们才从发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联邦主席”改成了“德意志皇帝”。原来,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德意志皇帝”称号。上述材料表明 ( ) A.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 B.德意志帝国仍是封建专制政体 C.德意志帝国分裂割据局面仍没有消除 D.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主义之争
【解析】选D。材料表明,威廉一世从“联邦主席”到“德国皇帝”再到“德意志皇帝”称谓的变化,反映了企图建立中央高度集权的愿望,但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争夺,故D项符合题意。
【真题备用】 1.(2012·北京文综·T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 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权力的判断能力。英国“光荣革命”,结束了资产阶级革命,之后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但国王是国家元首和国家的象征,具有任命大臣的权力,故答案为D项。
2.(2012·上海单科·T32)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A.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 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 C.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 D.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 【解析】选A。“光荣革命”后,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到议会,国王不再具有对议会起草法律的裁决权,故B项可以排除。A项是对C、D选项的综合。
3.(2012·海南单科·T12)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解析】选B。解题的突破口是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一致,两党控制了联邦政府,B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是说明总统选举,总统只是控制行政权,并没有掌握立法权和司法权,排除A项;C项太绝对,材料中还有百分之五不支持;不同的政党,所代表的阶层的利益不一样,上台后不可能政策都是一致的,排除D项。
4.(2012·海南单科·T13)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返法国王宫,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 ( ) A.恢复了革命前的封建政体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D.继承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政策
【解析】选C。解题的突破口是抓住材料中国王、宪法等,从而推出当时的政体。A项封建政体属于封建专制,而当时有国王且有宪法;B项王朝复辟是倒退;D项当时不是军事独裁。C项在国王主持下制定宪法,确保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是资产阶级政体中君主立宪制的特征。故答案选C项。
5.(2012·上海单科·T20)右侧是 一幅题为“俾斯麦牌香肠”的漫 画,它讽喻了俾斯麦的( ) A.武力统一政策 B.全球扩张政策 C.社会保障政策 D.欧洲均势政策 【解析】选A。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武力统一了国家,建立德意志帝国。B、C、D三项均不是俾斯麦的政策。
6.(2012·上海单科·T16)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 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 B.出版《资本论》 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选D。马克思在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A、B两项都是在19世纪60年代,不符合时间限制。C项是在19世纪70年代,不符合时间要求。
7.(2012·全国文综·T20)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
【解析】选D。由材料内容可看出该文献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故排除A。美国内战前已经建立了总统制共和制,可排除B。俄国二月革命时还未建立议会制,故排除C。法国巴黎公社处于第二帝国统治时期,而且法国在大革命前就具备了议会的雏形,由此判断D正确。
8.(2012·上海单科·T21)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以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解析】选B。选项A、C、D三项虽然也是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内容,但不是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当时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得到面包和和平,《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满足了民众的愿望。
9.(2012·全国文综·T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正当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解析】选A。因为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它是起义的领导机关,掌握武装,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当时的主要政权机构。由于掌握武装,这使得无产阶级认为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此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与题干相符,由此判断A项正确;B项属于国际环境,与“俄国政局”矛盾,因此B项与题意不符;C项时间不对,国内战争开始于十月革命后。D项不是当时俄国政局的主要特点。
10.(2012·海南单科·T20)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选B。A项,俄国在1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中已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C项是俄国十月革命为第一届人民政府的成立创造条件;D项是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战争失败、内有军队的叛乱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这些加剧了其危机。故答案选B项。
11.(2011·海南单科·T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 【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须各官合议”“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可以判断该国制度有两个议会,并实行地方分权,这种情况符合美国的政治制度,故选A项。
12.(2011·广东文综·T20)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787年美国宪法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再认再现和比较分析能力。“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说明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作用小,符合题意的只有C项,因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13.(2011·安徽文综·T19)右图是 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能体 现其寓意的是( ) A.“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通的自 由主义,而在于强权” B.“帝国议会是‘一个没有政府 的议会’,只好‘发表独白’” C.“在上帝的天堂和这个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作为第二天意出现” D.“现在有效的国家生活的唯一可能的形式是在一位明智的国王领导下的议会制”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读图能力。图片的寓意是议会被君主操纵,反对君主无疑是自寻死路,暗喻议会没有权利,反映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专制本质,故选B项。
14.(2011·江苏历史·T14)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解读能力。“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宪法赋予皇帝国家最高权力、帝国首相对皇帝负责、内阁大臣由皇帝任命,说明A、C、D三项不正确,答案为B项。
15.(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T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解析】选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建立的政权,A项不符合材料本意;巴黎公社没有实行工农联盟,B项错误;“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说明C项与材料明显不符;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上孤立被动的局面。
16.(2010·山东文综·T15)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解析】选A。解答本题要抓住两个关键信息:一是时间1688年;二是“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可以判断为英国发生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以和平方式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和英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英国议会权力的大增和责任内阁制的建立都是在“光荣革命”以后才逐步实现的,排除B、C两项;D项与材料内容没有联系。
17.(2010·新课标全国·T29)下图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解析】选D。据题干图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从1775爆发至1783年结束,1782年美国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已经取得胜利,但1783年英国才被迫承认美国独立,漫画反映了这一史实,故答案为D项。
18.(2010·海南单科·T10)1792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该宪法修正案确立的新体制是 ( ) A.代议制 B.分权制 C.共和制 D.联邦制 【解析】选D。代议制、分权制、共和制的出现都早于美国宪法的颁布,美国宪法修正案确立的新体制为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注意时间“1792年”的限定,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到179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十条宪法修正案,其中第十条修正案是进一步确认联邦和各州的权力范围。
19.(2010·广东文综·T20)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解析】选A。依据材料,不难看出,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面临复杂的政治形势,也说明了法国共和制确立的道路曲折艰难。C、D两项与材料意思不符;1873年,巴黎公社起义已失败,B项也排除。
20.(2010·海南单科·T19)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解析】选A。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选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总统职权由宪法赋予受宪法制约,排除B项;美国共和政体在运行的过程中形成两党制,法国不是两大政党轮流组阁,排除C项;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总统,排除D项。
21.(2011·广东文综·T21)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
【解析】选D。据题干“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阶级斗争的新阶段”的信息,可知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就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故选D项。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材料时间不吻合,也不是阶级斗争;B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与材料时间不吻合;C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1848年,与材料时间不吻合。
22.(2010·福建文综·T21)《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 ④“新政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D。分析可知①符合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原因,②中的“社会主义”有误,因为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后来出现在俄国,③④符合巴黎公社革命政权的代表和性质。
【习题备用】 1.(2012·太原调研)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继承王位时只有18岁,辉格党领袖墨尔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女王)尽量自我克制,尽管她不喜欢辉格党领袖罗素,也不喜欢自由党首相格拉斯顿,但是她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维多利亚女王“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受政治体制的约束 B.政府决策的合理有效 C.女王有较高的素养 D.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
【解析】选A。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的象征,实权掌握在辉格党或自由党领导的议会手里,故维多利亚女王“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
2.(2012·西城模拟)《欧洲文化史》认为:“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英国国王拥有行政权 B.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当时的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解析】选B。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逐渐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A项错误;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取得胜利,C、D两项说法错误;直到1830年,只有不到10%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B项正确。
3.(2012·烟台模拟)“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内阁制 D.1832年议会改革 【解析】选D。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从贵族手中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1832年,英国议会为此进行改革,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故答案为D项。
4.(2012·苏北四市联考)美国国会1791年12月15日批准了宪法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该修正案的主要意图是( ) ①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 ②限制联邦政府权力 ③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④确认宪法至上原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C。解答本题注意解读题干材料。美国宪法 修正案规定:合众国以外的权力,除了被禁止的,各州都可以行使,这就扩大了地方和人民的权力,而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是相对立的,所以也同时限制了联邦政府的权力。故选①②,③④与题意无关。
5.两千多年前雅典就产生了“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分别是( ) A.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B.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C.议会、首相、上议院 D.首相、议会、上议院 【解析】选B。议会、首相、上议院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权力机构,排除C、D两项。雅典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与国会权力类似;五百人议事会是执政机关,与总统权力类似,答案为B项。
6.(2012·广东模拟)1848年,路易·波拿巴在总统选举中,利用农民对拿破仑的崇拜,当选为法国总统,又排挤共和派,发动政变,建立起个人的独裁统治。在1876年下议院选举和1879年上议院选举中,共和派取得稳定多数席位,格雷维当选总统。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法国政权更迭较为频繁 B.君主制在法国根深蒂固 C.君主派的实力相对弱小 D.法国共和制度来之不易
【解析】选D。 1848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大力排挤共和派;19世纪70年代末的议会选举,共和派占上风,说明19世纪的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斗争十分激烈,可见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确立与巩固的艰辛,故答案为D。
7.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 A.对权力的监控 B.对君主的制约 C.突出法治 D.强调主权在民
【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的本质共同点。资产阶级代议制下,无论何种政府、政党、国体都体现了对权力的监控。内阁制、两党制不能反映出对君主的制约,排除B项,两党制不能反映出C、D两项。答案为A项。
8.(2012·中山模拟)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的观点普遍被西方思想政治家所认同,为避免“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西方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分权制衡的民主制度 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选C。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不适合于英、德等西方国家,B、D两项实行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B、D三项。结合题干信息“避免‘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可得出答案为C项。
9.(2012·南京师大附中模拟)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以下各项是对马克思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马克思肯定自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B.马克思认为实现自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 C.马克思认为个人自由是绝对的,不应受到任何约束 D.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判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准
【解析】选A。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可以判断A项正确,他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基本的原则是人人自由。
10.(2012·九江一模)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颁布有利于工人的劳动法 D.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逐渐由人民掌握权力,而人民民主选举公社公职人员最能体现出人民掌权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
11.(2012·苏锡常镇二模)在1787年宪法制定之前,美国社会各界对于应该建立何种民主制度众说纷纭。在扬弃古代民主和充分照顾国情的基础上,美国最终通过制定宪法构建起一种独具特色的 “代表制民主”,即美国共和政体。考察它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的民主政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领土太大,根本不适合民主制,甚至也不适合贵族制。 ——《独立指南报》1782年7月20日
材料二 18世纪80年代的社会失序表明,权力一经滥用就不再是合法权威,会堕落为暴政;自由如果遭到滥用或走得过头,就是无法无天,最终会出现人民的暴政,形成民主的专制。 ——伍德《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建》 材料三 1781年生效的《邦联条例》所规定的全国性政府,实行的是一院制,没有单独的执行和司法机构,在形式上与古代民主颇为相似。 材料四 在民主制中,人民亲身集会和行使政府权力,而在共和制中,他们通过其代表和代理人来开会和掌管它。 ——詹姆斯·麦迪逊
通过采用代表制,“人民”将立法权交给自己选择的代表来行使。“人民”自己直接行使的权力乃是选举权……古代民主的这些技术手段在“代表制民主”中均被放弃,代之以原来属于贵族制和君主制的选择性选举、长期(终身)任职、任命性官职、政治职业化等机制。 ——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适合美国的民主制形式是什么。并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其不适合的理由。 (2)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的民主制中有哪些手段被“代表制民主”放弃。“代表制民主”的实质是什么?在1787年宪法中,选择性选举有何具体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美国的“代表制民主”与古代雅典民主的基本原则有何一致之处?在其权力结构中有何发展?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回答不适合美国民主的形式;依据材料信息,从美国国情等方面分析不适合的理由。第(2)题结合材料和雅典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分析放弃的表现,其实质从美国代议制的特点及规定说明。第(3)题从实质角度说明二者的一致之处,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说明其发展。
答案:(1)形式:直接民主(雅典式或小国寡民式)。 理由:美国领土广,民主滥用会导致暴政,当时美国实行一院制。 (2)手段: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轮流执政)、陶片放逐法等。 实质:间接民主。 表现:众议员由人民直接选出(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参议员和总统间接选举产生。 (3)一致之处:公平公正(或主权在民)。 发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12.(2012·南通二模)法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侧面反映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制裁以州为基础的派别活动,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为各州的民主政体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宪法也让各州以种种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权……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
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内阁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并负其责任”。“临时大总统得提出法律案于参议院,得依法律宣布戒严”。不过这些都须国务员副署。 ——耿云志《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
材料三 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又需要高超的技巧。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各种政治权力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简述其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积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87年宪法和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异同。 (3)概括指出材料三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西方代议制政体的理解掌握能力。第(1)题中关系易得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各机构是如何分权制衡的。第(2)题需要分别谈对美国和中国的积极影响。需要从客观上对材料一、二进行把握。第(3)题要围绕材料三中的核心词“妥协”来概括观点,并举例说明“妥协”与民主的关系。
答案:(1)关系:分权制衡。 表现: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联邦国家内部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之间;具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 (2)影响:有利于防止独裁(或集权、专制);成为中国《临时约法》的蓝本之一。 相同:都实行分权。不同: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3)观点:善于妥协的民族才能走向真正的民主(如写“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也可)。 说明:美国立法中实现了大州与小州的妥协、南部与北部的妥协,使美国建立起现代民主;英国“光荣革命”通过不流血的政变走上议会民主道路。
史学范式系列3:文明史观 1.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观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2.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3.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例】(2012·南京模拟)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6世纪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请回答: (1)概括出导致1500年以前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2)“16世纪至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试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概括其主要表现。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中你有何启示?
【解析】本题以近代以来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遭遇”和文明“冲击”为实例,考查了学生对文明史观的正确理解和应用。第(1)题,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以文明史观为指导,着重分析其对世界市场的促进作用。第(2)题,要从东方国家的沉沦和发展两个维度,分别分析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国家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第(3)题,要重点从经济层面分析美苏之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方面如何相互借鉴。
答案:(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若答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的具体航海活动也可)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表现:①经济: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亚非拉地区沦为西方经济附庸。②政治: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亚非拉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在亚非拉地区传播,冲击了传统思想观念。 (3)1921年苏俄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1933年罗斯福借鉴苏联计划经济,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启示:不同文明应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高分技巧】 (1)“文明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第一,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第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第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第六,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进行考察。
(2)文明史观下的文明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政治文明,也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同国家、地区具有不同的文明特征,决定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特点。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3)全部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史。这是一种境界和高度,也是一种历史观。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是总纲;实事求是、注重实践是基本原则;强调生产力是评价的根本准则;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条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
(4)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各种文明虽有强弱之分和大小之别,但没有优劣高低之别,都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各文明也不是封闭的、隔绝的,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通过这两种形式,加快了不同文明间的整合,促使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