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房山区实验中学 雷利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大洋洲概述. 塔斯马尼亚岛 新西兰南岛 新西兰北岛 新几内亚岛 3 、三大群岛: 2 、四大岛: 1 、一块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美拉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 一、大洋洲范围.
Advertisements

Seminar in NDRCC about ACCC publication 14 th Sep 气候变化背景下减轻灾害风险的适应策略研究 Adaptation Strategy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of China in a Changing Climate.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多地震的国家 我国 20 世纪初到 80 年代中期的地震记录: 5 级以上的地震约 1200 多次,平均每年 14 次 7 级以上的地震 80 多次,平均每年 1 次 8 级以上的地震 9 次,平均每 10 年 1 次.
复 习 八年级地理 上册 人教版 祭城小学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第三节 多民族的家庭
试 卷 讲 评.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选修5]
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二: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地理位置 巴西概况 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气候 地形 面积、人口 人口众多 国土辽阔 851万平方千米 43 第五位 第五位 面积 人口 巴西 1.7亿 占拉丁美洲的 百分比(%) 33 占拉丁美洲的 百分比(%) 在世界各国中 的名次 第五位 第五位.
选修 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形和地势 (第2课时) 永定路中学 王海峡.
中国的水文灾害.
北方冬季.
目标导学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认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交通等中心;
2016年哈尔滨市地理学业考试 地理考试说明解读.
第三讲 中国的气温.
《中国气候》.
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东亚和日本.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南亚和印度 黄岩第二高级中学 阳峰.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纲要求: 一、自然地理 4、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第4课 全球性大气环流(共2课时) 第2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 要点·疑点·考点
气压带和风带.
尾矿库综合调查 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技术中心.
中国的工业.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 清远市清城中学 李秋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地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区域地理复习的一些思考 黄岩中学 毛庆云.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北方地区.
第二节 人 口.
第四章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廊坊市第四中学.
开发区第七中学 于娜.
微孢子虫生物研究.
整理和建构地理知识系统的方法 ——宁波市余姚第四中学 郑伟大.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 变 的 天 气.
精彩即将上演, 敬请期待… … 郝鹏翔出品.
糖尿病流行病学.
边界 有的明确,有的具有_______的特性 过渡 整体性 一个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_________的特征 相对一致 差异性 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层次性 区域_______有大有小,______有高有低 范围 等级.
 第21讲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我的案例 教学激趣引入.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专题复习.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灾害的概念 灾害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按主导因素 分类 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 致灾因子 承灾体 两个基本要素.
备选答案 ①遥感(RS) ②地理信息技术(GIS) ③地理位置 ④矿产资源 区域差异的成因、表现及分析方法 区域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发展的水平、方向、人们的生活特点等都有差异,在分析区域差异时一般按成因、表现的思路进行,注重因果关系的分析并对区域发展的条件进行评价。 1.成因 不同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之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方面的差异。
备选答案 ①遥感(RS) ②地理信息技术(GIS) ③地理位置 ④矿产资源 区域差异的成因、表现及分析方法 区域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发展的水平、方向、人们的生活特点等都有差异,在分析区域差异时一般按成因、表现的思路进行,注重因果关系的分析并对区域发展的条件进行评价。 1.成因 不同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之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方面的差异。
教育者,寂寞之事业,而实为神圣之天职,扶危定倾,端赖于此,有志者固不以彼而易此也。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高青实验中学 蔡祖发.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想一想 能否 将天气预报改成气候预报?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新高考背景下 高中地理选修课复习策略.
中国的地理差异 福州文博中学 冯春欣.
                                                                                                                                                                
第三课:水 Leçon 3 水和土,活动一:地图 Activité 1, page 44
东亚及日本概况.
第四节俄罗斯.
气候(第2课时)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亓孝然.
中国的气候.
典型的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影响 中国季风气候具有很强的大陆性.
近半个世纪东北地区生长季干旱趋势及成因分析
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贺 项 磊 郑州市中牟外国语学校.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第二單元第1課 世界地理概述 一、海陸分布 (ㄧ)分區: 1.陸地-七(八)大洲 (中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2.海洋-三大洋
人口与人种.
区园林绿化局主题立体花坛方案征集点位图.
§1.3.3 地球公转的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凤阳县第二中学 柳家全.
七年级地理下册 东南亚第一课时 内乡县桃溪镇初中 尹香玲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房山区实验中学 雷利亚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材料1: 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火山灾害以外)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病虫害的危害最为严重。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1949年以来,干旱平均每年出现7.5次,洪涝平均每年发生5.8次,登陆台风平均每年7.0个,7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约1.3次,沿海重大的风暴潮平均每年7次,低温冷害平均每年2.5次,较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每年近100次,严重农作物病虫害每隔3~4年发生一次。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及原因 地域差异 原因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洪涝 旱灾 台风 低温 冻害 台湾、华北、西北 西南 为多发区 滑坡、 泥石流 洪涝 旱灾 台风 低温 冻害 台湾、华北、西北 西南 为多发区 台湾、华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西北、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地质构造复杂, 地形崎岖,陡坡多;降水集中多暴雨 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季风不稳定,夏威夷高压的强弱、雨带进退快 慢,导致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地势低平 黄淮海平原、 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东南沿海为多发区 濒临西北太平洋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一.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原因: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原因: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运动强烈 3.濒临广阔的太平洋,深受海洋影响 4.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形复杂 5.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季风势力的强弱及移动的迟早,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50° 20° 世界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 二是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

世界地震带分布图

中国地形图

[小结]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强烈的地壳运动、多山的地形、不稳定的季风气候等导致我国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种多样,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二.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观察: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差异的总体特征? 黑河 观察: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差异的总体特征? 腾冲 分布总特征:东西地域分异明显。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阅读资料2,概括我国灾情的特点及原因。 资料2:一般年份,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约4000多万公顷×104hm2,少收粮食2000多万吨t;倒塌房屋300多万间,受灾害影响的人口约2亿多人,其中需转移安置的约300多万,死亡数千至上万人。平均而言,中国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直接损失约达全球90年代每年损失的1/4。中国灾情严重,它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成灾人口多、农业受灾严重、灾情地域差异显著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二.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三. 成灾人口多、农业受灾严重、灾情地域差异显著

问题: 自然灾害 成灾人口 分布的 地域差异? 我国成灾人口东多西少。 黑河——腾冲一条线东南人口密集,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人口的这种不平衡分布,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相结合,使得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尤其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知识梳理】 灾害种类多样、频次高、 强度大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然灾害分布地域差异明显 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重、 灾情地域差异明显

A D B 课堂检测: 1、我国自然灾害点位主要集中在( ) A、东部 B、西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1、我国自然灾害点位主要集中在( ) A、东部 B、西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2、导致我国频发旱涝灾害的原因是( ) A、多山的地貌 B、强烈的地壳运动 C、特殊的地理位置 D、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3、形成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 ) ①国土面积广大 ②人口众多 ③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 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 ⑤灾害灾次频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A D B

D A 4、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频率高的原因是( )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 ②多山的地貌 ③强烈的地壳运动 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4、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频率高的原因是( )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 ②多山的地貌 ③强烈的地壳运动 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我国东南半壁灾害多,西北半壁灾害稀少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东南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部受灾体少 B、东南部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部人少地多,生态脆弱 C、东南防灾意识强,西北部减灾能力强 D、东南部季风气候,西北部大陆性气候 D A

6、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 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 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东北、华中 7、我国西部地区灾情主要表现为( ) A、受灾人口多 B、牲畜掉膘或死亡 C、农作物成灾面积大 D、林业成灾面积大 B B

【高考能力测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但南方低山丘陵区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试从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的因素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问题: 农作物成灾灾情的分布与耕地有何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