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常见病针灸治疗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洪 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视神经及视路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四院眼科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视神经疾病 视神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索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受损后不易再生 视神经疾病包括视盘至视交叉以前的视神经段的疾病.
Advertisements

第十五章 视神经及视路疾病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 曹永亮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第七节胃肠痉挛 胃肠痉挛是由于胃肠平滑肌突发的一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剧烈 胃痛、腹痛,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痛。属于中医学 “ 胃脘痛 ” 、 “ 腹痛 ” 范 畴。 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和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好发于儿童,有反复发作史。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饮食积滞、寒积胃肠引起。其病在胃、肠,病.
眼与全身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四院眼科 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学习目的 碰到属于 ” 眼科 ” 的疑难问题时能想到全身疾病 可能. 了解临床上常见的、典型 “ 全身病 ” 在眼部的表 现.
胃 痛 针灸学内科病证 针灸学内科病证. 一、概 念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3 胃 痛 胃痛, 又称胃脘痛, 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性疼 痛为主的症状。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 又称 作 “ 心痛 ” 、 “ 胃心痛 ” 等。本病与 “ 真心痛 ” 有本质 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别。多见于急慢性胃炎,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中医学 第八版 第四章 内科常见病证. 不 寐 【概念】不寐,即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 病证。主要由于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和,使心神不安所 致。 【病因病机】 1. 心脾两虚 2. 阴虚火旺 3. 心虚胆怯 4. 情志所伤 5. 痰热扰心.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称为治风剂。 概述 · 定义.
五官科疾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 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温故知新 1 、结合治疗学总论总结一下 “ 头痛、面 瘫、面痛、项痹、肩痹、腰痛 ” 等头面躯 干部疾病的针灸治疗规律(如它们的诊 治特点和处方规律) 2 、结合治疗学总论总结一下 “ 咳嗽、哮 喘、感冒 ” 等脏腑疾病的针灸治疗规律.
青光眼 济南卫校 王震. 别让青光眼 “ 偷走 ” 你的视力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病因。 2 、熟悉青光眼的概念及眼压正常值。 3 、掌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表现。☆ 能力目标 学会指测法测眼压。 情感目标 体察病人疾苦,学会关爱病人。
第二节 绿风内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一、病名含义:以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神散大, 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为主要特征的眼病。 二、病因病机 1 、肝胆火 炽 热极生风 风火攻目 玄 神 绿 府 水 风 2 、情志过伤 肝郁气滞 气火上攻 闭 瘀 内 3 、脾湿生痰 痰郁化热 痰火动风 塞 滞 障.
月经不调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概述 定义  广义 ---- 泛指一切月经病  狭义 ---- 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 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 的主要特征介绍。
调查人数 421 人 回收 415 份 有效卷 402 份 调查结果 目前同学近视人数多.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针灸学内科病证 胃 痛.
第 一 章 眼 科 病 机 与 辨 证.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第五章 皮外伤科病症 针灸推拿学院 李铁.
更年期综合症 概 述 更年期 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生育功能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三个阶段。一般从45岁左右开始,持续10~15年。 主要生理特点:  1.月经变化:通常有三种类型:月经突然停止;月经延迟,经量减少,逐渐停止;月经不规则。  2.生育功能:性生活能力、全身各器官机能逐渐减退。
视网膜病 RETINA DISEASE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
感 冒.
第六章 葡萄膜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葡 萄 膜 病 DISEASE OF THE UVEA
肥胖症.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46、 痹 证.
王 付 制 作.
视网膜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第二十七节 视瞻有色.
视 网 膜 病.
视神经萎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 东方医院视神经疾病诊疗中心 韦企平.
神经眼科学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眼科 张冰洁.
第十三章 眼外肌与弱视.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月经不调.
便秘.
常见急诊的针灸技术应用 主讲 熊芳丽.
针灸治疗学 自治区中医医院 针灸科 马忠.
气血同病辩证.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症(头痛,漏肩风) 针灸教研室.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眼底病图谱 1.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病 2.全身疾病的眼底改变 制作:Chenruiwen 2006年9月.
痛 经.
崩漏.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乳衄.
胃阴亏虚.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针灸学》 第七章 第五节 五官科病证.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青光眼总论.
眼底疾病的记录 眼底外科 胡旭颋.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特发面神经麻痹 (又称面神经炎、 贝耳麻痹).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第二章 眼科检查法 Examination of the eye 2019/5/8.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眼科常见病针灸治疗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洪 杰

1.眼 睑 下 垂 眼睑下垂又名 “上胞下垂”,重者称 “睑废”。是上睑提举无力、不能抬起,以致睑裂变窄,甚至遮盖部分或全部瞳仁,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有先天、后天之分。气虚不能上提,血虚不能养筋为其主要病因病机。可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两虚,或脾虚气弱,中气不足,或风邪客于胞睑,阻滞经络,致气血不和;筋肉失养,经筋弛缓,以致胞睑松弛无力而下垂。

[临床表现] 1·肝肾不足 自幼上睑下垂,不能抬举,眼无力睁开,眉毛高耸,额部皱纹加深。小儿可伴有五迟、五软。舌淡、苔白,脉弱。 1·肝肾不足 自幼上睑下垂,不能抬举,眼无力睁开,眉毛高耸,额部皱纹加深。小儿可伴有五迟、五软。舌淡、苔白,脉弱。 2·脾虚气弱 起病缓慢,上睑提举无力,遮掩瞳仁,妨碍视瞻,朝轻暮重,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伴有面色少华、眩晕、食欲不振、肢体乏力甚至吞咽困难等症。舌淡、苔薄,脉弱。 3·风邪袭络 上睑下垂,起病突然,重者目珠转动失灵,或外斜,或视一为二。伴眉额酸胀或其他肌肉麻痹症状。舌红、苔薄,脉弦。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先天不足、脾虚气弱――补肾健脾、益气养血,针灸并用,补法;风邪袭络――疏风通络、调和气血,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处方:以眼区局部取穴为主。 攒竹 丝竹空 阳白 三阴交

方义:攒竹、丝竹空和阳白均位于眼上方,三穴合用可通经活络,调和局部气血而升提眼睑;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具有补脾益肾疏肝、养血荣筋、调和气血的功效。 加减:先天不足加太溪、肾俞益肾固本;脾虚气弱加足三里、脾俞健运脾胃、补气养血,另加督脉百会升提阳气;风邪袭络加合谷、风池宣通经络、疏风解表。

操作: 攒竹、丝竹空、阳白既可相互透刺,又均可透刺鱼腰穴;风池应注意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百会穴多用灸法。

2·其他疗法 (1)皮肤针:取患侧攒竹、眉冲、阳白、头临泣、上眼睑――瞳子髎连线,轻度叩刺。隔日1次。 (2)神经干电刺激:取眶上神经与面神经刺激点 (耳屏上切迹与眼外角连线中点)。针刺之后接电针仪,眶上神经接负极,面神经接正极,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加分钟左右。隔日1次。 [按语] 1·针灸对本病有一定疗效。 2·对先天性重症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 眼 睑 瞤 动 眼睑瞤动又名 “目瞤”。是因气血不和而致眼睑不自主牵掣跳动的病症。相当于西医学的眼轮匝肌痉挛。多为一侧发病,较少两侧同病。偶然发生者无需治疗,可自行停止;少数病例日久不愈,在病程晚期可有喎偏之变。 气血虚弱、筋脉失养、血虚生风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或因久病、过劳、情志不遂等损伤心脾,气血两虚,筋肉失养,以致筋惕肉瞤;或因肝脾血虚,日久生风,虚风内动,牵掣胞睑而振跳。

[临床表现] 眼睑不自主频繁振跳,重者可牵动口角乃至面颊部肌肉发生抽动。在情绪紧张、疲劳、久视、睡眠不足等情况下加剧,入睡后消失。 1·心脾两虚 胞睑跳动,时疏时频,劳累或紧张时加重,怔仲健忘,纳差乏力,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舌淡,脉细弱。 2·血虚生风 病程较长,胞睑振跳频繁,牵拽面颊口角,眉紧肉跳,头昏目眩,心烦失眠,苔薄,脉弦紧。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补益心脾、养血熄风,心脾两虚――针灸并用,补法;血虚生风――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补益心脾、养血熄风,心脾两虚――针灸并用,补法;血虚生风――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处方:以眼区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阳白 四白 攒竹 丝竹空 合谷 太冲 三阴交 足三里

方义:四白、阳白、攒竹、丝竹空均为眼周穴,可调和眼周部位气血以熄风止痉;合谷属手阳明多气多血之经,“面口合谷收”,可通畅面部气血;合谷配太冲谓之 “四关”,可养肝平肝、熄风止痉;三阴交、足三里分别为脾经和胃经的腧穴,可补脾胃、生气血,旺盛后天之本。 加减: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强化健脾补虚的作用;血虚生风者加血海、肝俞以增熄风止痉之力;上胞振跳加睛明、鱼腰;下胞振跳加承泣、颧髎。

操作: 攒竹与丝竹空互相透刺,或分别透鱼腰穴;四白最好刺入眶下孔中;其他穴位常规针刺。

2·其他疗法 (2)头针:取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按头针疗法常规操作。 (1)耳针:取眼、神门、肝、心、脾。每次选2·3穴,胞轮振跳频繁者强刺激,留针20 -30分钟;或埋钦针、药丸贴压。 (2)头针:取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按头针疗法常规操作。 (3)穴位注射:取翳风、阳白、下关、足三里。用丹参注射液或维生素B族注射液,每穴注入0.5~1ml。 [按语] 1·针灸对本病的轻症有一定的疗效。但对病程较长者疗效较差。 2·伴有颅神经受损症状者为继发性面肌痉挛,应进一步检查。

3. 斜 视 斜视古称 “风牵偏视”、“双目通睛”。是指双眼注视目标时黑睛向内或向外偏斜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麻痹性斜视。 3. 斜 视 斜视古称 “风牵偏视”、“双目通睛”。是指双眼注视目标时黑睛向内或向外偏斜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麻痹性斜视。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脾胃之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目系拘急而成;或肾阴亏虚,肝风内动;亦或外伤,气血瘀滞,经筋弛缓,目珠维系失衡而致。

[临床表现] 以一眼或双眼黑睛向内或向外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为主症 1·风邪袭络 发病急骤,伴有眼痛,上睑下垂,头痛发热。舌红、苔薄,脉弦。 2·肝风内动 头晕目眩,耳鸣,面赤心烦,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 3·瘀血阻络 有外伤病史,伤后眼偏斜,可见胞睑、白睛瘀血,头痛眼胀,恶心呕吐,舌红、苔薄,脉弦。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祛风、平肝、化瘀、通络,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处方:以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 风池 合谷 太冲 太溪 光明

方义:风池、合谷善于祛风通络;太冲、太溪分别为肝经、肾经原穴,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光明为胆经之络穴,与太冲合用为原络配穴法,清泻肝胆、化瘀通络。 加减:内直肌麻痹加攒竹、印堂;外直肌麻痹加瞳子髎、太阳;上直肌麻痹加上明(眉弓中点、眶上缘下)、攒竹;下直肌麻痹加承泣、四白;上斜肌麻痹加丝竹空、上明;下斜肌麻痹加球后、四白。

操作: 风池穴应注意掌握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切忌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针刺眼部穴位尤其是眼眶内的腧穴,手法要轻柔,避免伤及眼球或引起眼内出血。

2·其他疗法 (1)皮肤针:取眼眶周围腧穴及太阳、风池等,用中强度刺激。每日1次。 (2)电针:以眼眶周围腧穴攒竹、四白、瞳子髎、太阳为主,亦可配合四肢远端穴位如合谷、太冲、太溪、光明、足三里等。进针得气后,选用疏密波或断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隔日1次。 [按语) 1·针刺治疗斜视效果肯定,对病程短者疗效较为满意。眼肌麻痹针刺治愈后,远期疗效稳定。 2·多数报道认为眼周邻近取穴效果较好。

4. 青 光 眼 青光眼相当于中医学的五风内障 (青风、绿风、黄风、乌风、黑风)。古人以风命名,说明病势急剧,变化迅速,危害严重。五风内障是本病在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症状。青风、乌风的病情比较缓和;绿风、黑风均属急重眼病;黄风为五风内障的后期阶段。五风瞳神皆有大小气色变化,后期多有晶珠混浊,均属内障范畴,故称 “五风内障”。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是以眼压增高、进行性损害神经纤维,造成头目胀痛,视物昏蒙为主的综合征。包括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根据房角宽窄,可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是某些眼病或全身病的眼部并发症,主要因虹膜周边前粘连导致眼压增高所致;先天性青光眼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的遗传性眼病。本节主要介绍原发性青光眼的辨证治疗。 肝开窍于目,肝火可以生风,肝阳可以化风,所以,本病的发生及发展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又因本病属瞳神疾患,瞳神在脏属肾。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充盈,上奉目窍,方能视万物,察纤毫。若情志内伤,痰湿阻络,风火上攻,阴虚阳亢,皆可导致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玄府闭塞,气滞血瘀;或肝病乘脾,脾失健运,使眼内水液排泄困难,神水郁积而酿成本病。

[临床表现] 1·肝阳暴亢 病呈急性发作,眼压甚高,头目剧痛,眼部重度充血,视力急降甚或失明,性情急躁易怒,小便黄,大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2·痰火瘀滞 眼压高,头、眼疼痛较甚,视力下降,眩晕,胸脘满闷,恶心呕吐,小便黄,大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肾阳不足 眼压偏高,头目胀痛,瞳孔散大,视物昏蒙,精神倦怠,纳差食少,畏寒 肢冷,夜尿频繁,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4·肝肾阴虚 眼压偏高,头目胀痛,瞳孔散大,视物昏蒙,眩晕耳鸣,口燥咽干,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肝阳暴亢、痰火瘀滞――清热泻火、化痰通络,只针不灸,泻法;肾阳不足、肝肾亏虚――补益肝肾、明目止痛,以针刺为主,补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眼区局部取穴为主。 睛明 球后 太阳 风池 太冲 光明

方义:睛明、球后、太阳均为眼区部位腧穴,既能疏通局部经气,又可清除眼部郁热;风池属足少阳胆经腧穴,与眼络相通,泻肝胆之火,清理头目;太冲、光明调和眼部气机,降低眼压。 加减:肝阳暴亢加行间、侠溪平降肝阳;痰火瘀滞加丰隆、大都化痰泻火;肾阳不足加太溪、肾俞温补肾阳;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滋阴潜阳;头目剧痛加太阳、印堂点刺出血以急泻郁热,能较快地改善症状,对保护视力具有较好的作用。

操作:晴明、球后按眼区腧穴操作规程细心针刺,谨防刺伤眼球和导致眼内出血;风池应注意掌握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太阳、太冲可点刺出血。

2·其他疗法 (1)三棱针:头目疼痛剧烈时取印堂、太阳、耳尖、攒竹、太冲。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每穴1-2滴。 (2)耳针:取眼、目1、目2)降压点、神门、肾、肾上腺、内分泌、肝、肝阳1、肝阳2。每次选3-5穴,毫针强刺激,留针20分钟;或埋针、药丸贴压。 (3)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12加654-2注入肝俞、肾俞穴,每穴0·5m1。隔日1次。对小视野青光眼有提高视力、扩大视野的作用。 [按语] 1·针灸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原发性青光眼如能早期诊治,大多数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若治之不力或误治,则有失明之虞。 2·患者应调节情志,忌怒戒躁;避免过劳;忌食辛辣食物。

5. 暴盲 暴盲是眼科的常见急症之一,是由视衣 (视网膜)、目系 (视神经、眶内血管和视路等)脉络阻滞,气机郁闭,导致神光离散,而出现视力急剧下降以致失明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多种急性视力障碍眼底病,如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底出血和急性视神经炎以及由脑炎、鼻窦炎、糖尿病、各种中毒及传染病、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的眼睛突然失明。以单眼发病为多。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暴怒惊恐、气滞血瘀,致目系脉络阻塞;或热邪上窜,肝阳化风,上乘于目,致神光离散;或气血瘀阻日久,视衣、目系脉络闭塞,致气血俱虚,目窍失荣。

[临床表现] 发病急骤,一眼或两眼突然失明,有时又会自然缓解,恢复视力。可反复发生,最终失明不能恢复。患眼外观多无异常,但眼底变化却很复杂,可见动脉阻塞性改变、视神经乳头色淡或水肿、视网膜动脉变细等。 1·气滞血瘀 暴怒、惊恐之后突然发病,情志郁结,头晕头痛,耳鸣,胸胁胀满,舌紫镭、苔薄,脉细。 2·肝阳化风 突然失明,头晕耳鸣,面时潮红,烦躁易怒,手足麻木,舌红、苔薄,脉弦。 3·气血两虚 眼内脉络瘀阻日久,视力难复,头晕乏力,面色淡白,自汗,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肝阳化风――平肝熄风、清肝明目,均只针不灸,泻法;气血两虚――补益气血、养血明目,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眼区局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晴明 瞳子髎 风池 太冲 光明

方义:睛明、瞳子髎位于眼部,为治眼病的要穴,具有活血通络、行气明目的作用;风池为胆经的腧穴,具有平肝熄风、清肝明目的功效;目为肝之窍,肝经原穴太冲可清肝活血明目;光明以疗眼疾为专长,与太冲合用属原络配穴法。 加减:气滞血瘀加合谷、膈俞理气开郁、活血化瘀;肝阳化风加行间、太溪育阴潜阳;气血两虚加三阴交、足三里补气养血明目。

操作:睛明按眼区穴位操作规程针刺,防止伤及眼球或致眼内出血;风池应注意掌握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避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余穴常规操作。

2·其他疗法 (1)耳针:肝、胆、内分泌、耳尖、神门、肾上腺。毫针浅刺或埋钦针;耳尖还可点刺出血。 (2)穴位注射:取瞳子髎、风池、合谷、外关、光明。用维生素Bl或B12加0.5%盐酸普鲁卡因0.2m1,每穴0.5ml。 [按语] 1·针灸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不完全性阻塞较完全性阻塞效果为好。但因本病病情急重,为及时抢救视力,必要时应使用西药。由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而致者宜配合应用血管扩张剂,如吸入亚硝酸异戊醋或含服硝酸甘油片等;视神经乳头充血水肿者可配合应用皮质激素之类。 2·避免惊恐,克制恼怒,可相应减少本病的发生。

6.中心性视网膜炎 中心性视网膜炎是常见的慢性眼底病。是由机体内外环境的不利因素,如精神紧张或兴奋、脑力劳动过度以及病灶感染等所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失常而产生血管痉挛,使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和营养发生障碍,以致血球或血浆外渗而损害视网膜的功能。属于中医学 “神瞻昏渺”、“视正却斜”、“视大变小”、“视晴有色”等的范畴。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单眼发病,眼底受累部位主要局限于黄斑区。有自愈和复发倾向。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情志失调、肝气失疏、气血阻滞或久视伤血、肝血亏虚、目窍失养而致。

[临床表现] 眼睛外观多无异常,初起自觉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注视性暗影,对青、黄色色觉障碍。随着病情发展,眼前出现阴影一片,甚至呈现青、绿、蓝、碧、赤、黄之色。若日久失治,则发展为视神经萎缩。 眼底检查:早期黄斑部水肿,呈圆形或椭圆形,略隆起,与正常的视网膜交界处常有一反光轮或反光弧,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1周后,黄斑区常有黄白色渗出点或细碎之渗出物。一般经过1~3个月病变转入恢复阶段,水肿和渗出物逐渐吸收,可不留任何痕迹,中心凹反射重见,视力提高或完全恢复。反复发作者可遗留不规则尘埃状色素沉着。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初期活血通络、调理气血,平补平泻;后期补益肝肾、养血明目,补法。 处方:以眼区局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初期活血通络、调理气血,平补平泻;后期补益肝肾、养血明目,补法。 处方:以眼区局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睛明 承泣 球后 瞳子髎 风池 太冲 光明

方义:睛明、承泣、球后、瞳子髎均为眼部腧穴,可疏通局部气血;风池属足少阳经,功善清理头目,光明可加强活血明目的作用;太冲为肝经的原穴,与光明原络互用,养肝明目。 加减:气滞血瘀者加合谷、膈俞化瘀通络;肝肾亏虚者加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调补肝肾;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三阴交益气养血。

操作:睛明、承泣、球后按眼部腧穴操作常规谨慎针刺,避免刺伤眼球和导致眼内出血;风池穴应注意掌握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最好能使针感向眼球传导;余穴常规针刺。

2·其他疗法 耳针:取眼、肝、肾、神门等穴。埋针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自行按压3~5次。 [按语] 1·针灸对本病有一定疗效。西医尚无理想药物治疗。 2·治疗期间,应畅达情志,注意休息。

7.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是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索广泛损害,出现萎缩变性。以视功能损害和视神经乳头苍白为主要特征。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慢性眼底病,也为致盲率较高的一种眼病。成为诸多内障眼病的最终结局。 视神经萎缩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如视网膜、视神经的炎症、退变、缺血、外伤、遗传等因素,眶内或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压迫,其他原因所致视乳头水肿、青光眼等均可能引起视神经萎缩。 本病属于中医学 “青盲”、“视瞻昏渺”的范畴。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精血虚乏、目窍萎闭、神光不得发越于外;或目系受损、脉络瘀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所致。

[临床表现] 患眼外观无异常而视力显著减退,甚至完全失明。视野改变与视力减退同步发展,视野呈向心性缩小,以红绿色视野缩小最为显著。瞳孔反应因视神经萎缩轻重不同而迟缓或消失。 眼底检查:原发性者视乳头苍白,边界清楚,筛板可见,视网膜血管正常,晚期可变细;继发性者视乳头色灰白或污白或蜡黄,边界模糊,视乳头常被发炎或水肿后所产生的大量神经胶质纤维所掩盖,因而筛板不可见,视网膜动脉变细,静脉正常或稍细,视乳头附近之血管常有白色包膜。

1·肝气郁结 情志不舒,急躁易怒,郁闷胁痛,口苦,舌红、苔薄,脉弦。 2·气血瘀滞 有头或眼部外伤史,头痛,眩晕,健忘,舌色暗有瘀斑,脉涩。 3·肝肾亏虚 双眼干涩,头晕耳鸣,咽干颧红,遗精腰酸,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肝气郁结、气血瘀滞――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只针不灸,泻法;肝肾亏虚――补益肝肾、养精明目,以针刺为主,补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眼区局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球后 睛明 承泣 风池 太冲 光明

方义:球后、睛明、承泣皆位于眼部,旨在通和眼部气血;风池属足少阳经,内通眼络,通络明目;太冲为肝经的原穴,光明为胆经之络穴,原络互用,以疏肝理气、养肝明目。 加减:肝气郁结加行间、侠溪疏肝解郁;气血瘀滞加合谷、膈俞行气活血、通络明目;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太溪加强补益肝肾、养精明目的作用。

操作:球后、睛明、承泣均按眼区腧穴常规操作,可适当深刺,但应注意避免伤及眼球和血管;风池穴应把握好进针的方向、角度和深浅,最好能使针感向眼部传导;余穴常规针刺。

2.其他疗法 (1)皮肤针:取眼眶周围、风池、膈俞、肝俞、胆俞。眼区轻度叩刺至潮红,其余部位及经穴施以中度叩刺。隔日1次。 (2)耳针:取肝、肾、皮质下、枕。埋针或药丸按压,每日自行按压3-5次。 (3)头针:取额旁二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针刺得气后快速捻转,200次/分钟,留针3-6小时,留针中可加用脉冲电流刺激。隔日1次。 [按语] 1·视神经萎缩至今尚无满意的疗法。针灸有一定的近期疗效,可控制病情发展,促进康复,提高视力,延缓致盲。 2·注意生活起居,调节情志,戒恼怒,不过劳。

8.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以视网膜光感受器和色素上皮功能进行性受损为主要特征的一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其遗传方式可有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和性连锁隐性遗传。常为双眼同病,男多于女,幼年发病随年龄增加而病情加重。 本病属于中医学 “高风内障”、“高风雀目”的范畴。《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日:高风内障之症,两眼至天晚不明,天晓复明,缘肝有积热,肾终虚损,乃阳微阴盛也。天晚阴长,则天时之阴,助人体之阴,能视顶上物,不能下视诸物。至天晓阳长,则天时之阳,助人身之阳,两眼复明矣。 本病的形成系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肝肾亏损、精血不足;或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致使脉道不得充盈,血流滞涩,目失所养而神光衰微,夜不见物,视野缩小。后期常因脉道闭塞,气血失养而失明。

[临床表现] 进行性视力减退、夜盲、视野缩小以及眼底的色素性视网膜病变。有时中心视力至晚期才受影响。 眼底检查:早期多正常或视网膜显示污秽,赤道部可见少许骨细胞样色素沉着,有的盖于血管之上。中期可见视乳头呈蜡黄色萎缩,视网膜动脉、静脉普遍狭窄,末梢尤其明显,中间部蜘蛛状或骨组织样色素沉着向周边及后极部扩散,亦有呈虫蚀状者,同时可有色素脱失,黄斑色暗。晚期视乳头黄白,视网膜青灰,动脉细,但不被血线和白鞘包绕,色素沉着可为团块状,可透见硬化的脉络膜血管,黄斑部可有色素脱失、色素沉着、囊样变性及视网膜前纤维增生。 视野检查:环状或岛状暗点,逐渐扩大融合,成为典型环状暗点。应用自动静态定量视野仪可于病变早期发现动态视野异常之前病变,对应区域内视网膜对比敏感度降低,光阈值增高。 另外,视觉电生理检查、色觉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暗适应检查均可出现相应的异常变化。

1·肾阳不足 初起入暮或黑暗处视物不清、行动困难,至天明或光亮处视力复常。日久 加重,视野逐渐缩小甚至如管状,仅见眼前事物,不能看到周围空间,行动极为困难,最终 可失明。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脉沉。 2·肝肾阴虚 眼部主症同上,伴眼内干涩不适、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3·脾气虚弱 眼部主症同前,伴面色淡白、纳差食少、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弱。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肾阳不足、脾气虚弱――补益肝肾、健脾益气,针灸并用,补法;肝肾阴虚――滋阴养血、补精明目。 处方:以眼区局部和足少阳经穴为主。 睛明 球后 翳明 风池 养老 足三里 太冲 光明

方义:睛明、球后均为眼部腧穴,可疏通眼部气血而明目;翳明、风池为邻近取穴, 加强疏通眼部气血的作用;养老是治疗眼疾的经验效穴;足三里既可疏通眼部的经络以补气养血,又可益气明目;目为肝之窍,肝经原穴太冲配胆经络穴光明为原络配穴, 滋养肝血而明目。 加减:肾阳不足加肾俞、命门、关元以温补肾阳;肝肾阴虚加肾俞、肝俞、太溪以滋补肝肾;脾气虚弱加脾俞、三阴交以补脾益气。另外,眼周的攒竹、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等穴均可与上述眼部穴位交替使用。

操作:睛明、球后二穴按眼部腧穴操作常规谨慎针刺,以免伤及眼球和血管;翳明、风池二穴的针感最好能向眼部传导。

2·其他疗法 (1)耳针:取目1、目2、肝、肾、心、胆。每次选3穴,毫针浅刺,留针30分钟;或用埋针法、药丸贴压法。 (2)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l、维生素B12或灵芝注射液,在双侧肝俞、肾俞穴交替注射,每穴0·5m1。隔日1次。 [按语] 1·由于本病是一种遗传病,病因病机尚不清楚,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有一定效果。 2·做好遗传咨询工作,尽可能防止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