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设计要点 徐永利
第一章 灌水方法及分类 (Irrigation Methods) 第一节 灌水方法的评价标准、分类及适用条件 第二节 地面灌溉 第三节 喷灌 第一章 灌水方法及分类 (Irrigation Methods) 第一节 灌水方法的评价标准、分类及适用条件 第二节 地面灌溉 第三节 喷灌 第四节 滴灌 第五节 微喷灌 第六节 渗灌
第一节 灌水方法的评价标准、分类及适用条件 √ 灌水方法及其分类 灌水方法的评价标准 灌水方法的适用条件
灌水方法及其分类 灌水方法 灌溉水进入田间并湿润根区土壤的方法 畦灌 地面灌溉 全面灌溉 沟灌 淹灌 喷灌 漫灌 滴灌 局部灌溉 微喷灌 渗灌
第二节 地面灌溉 (SURFACE IRRIGATION) 水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田面流动,借重力和毛管作用浸润土壤 第二节 地面灌溉 (SURFACE IRRIGATION) 水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田面流动,借重力和毛管作用浸润土壤 传统的灌水方法,可追溯到BC4000年 主要的灌水方法,我国98%的灌溉面积都是地面灌溉
主要的地面灌水方法 一、畦灌(Border Irrigation) 二、沟灌(Furrow Irrigation) 三、波涌灌(Surge Irrigation) 四、淹灌(Basin Irrigation,Flood Irrigation, Ponding Irrigation) 以上四种方式均可以管灌或渠灌的方式进行
用田埂将农田分成一系列小畦。灌水时,将水引入畦田后,在畦田上形成薄水层,沿畦长方向流动,主要借重力作用湿润土壤。 一、畦灌 (Border Irrigation) 输水垄沟 毛渠 用田埂将农田分成一系列小畦。灌水时,将水引入畦田后,在畦田上形成薄水层,沿畦长方向流动,主要借重力作用湿润土壤。 畦埂 畦田
技术要素 畦田规格 灌水流量及时间的控制
畦田规格(Border Layout) 畦长 畦宽 地面坡度 土壤透水性 入畦流量 农业机具 一般畦长30-100m,畦宽2-4m
灌水流量和时间 通常通过试验确定 灌水流量 田面坡度、土壤入渗特性、畦田规格 畦长 畦田单宽流量 一般单宽流量控制在3-6L/s/m 灌水定额 灌水时间 灌水时间 衰减指数 灌水时间内 渗入土壤的水深 第一个单位时间末 的土壤入渗强度 第一个单位时间内 的土壤平均入渗强度 通常通过试验确定
灌水流量与时间的控制 人工开口 闸门 管道阀门 虹吸管
二、沟灌(Furrow Irrigation) 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灌水时水沿灌水沟流动,借重力和毛管力作用湿润土壤。
沟灌的特点 沟灌与畦灌所不同的是除了在重力作用下沿沟长方向移动外,沿沟宽方向由于毛管作用还存在横向移动 因此,在两个方向上都要注意灌水均匀,不要发生深层渗漏 较为省水的一种地面灌水方法
沟的规格(Furrow Layout) 沟长(Furrow Length) 沟的间距(Furrow Spacing) 地面坡度 土壤透水性 入沟流量 作物间距
灌水流量和时间 灌水定额 灌水沟间距 灌水沟长度 灌水时间内的 平均入渗强度 灌水沟内平 均蓄水深度 灌水沟平均水面宽 灌水时间内灌水沟的 平均有效湿周 b h b0
三、波涌灌(Surge Flow Irrigation) 传统沟灌是一次将水从沟首推进到沟尾 波涌灌则是采取间断的方式,经过几个放水和停水的周期,逐步由沟首推进到沟尾
波涌灌原理 致密层 由于灌水是间歇的,前一个周期灌水长度范围内的田面,存在着湿润与停水落干的交替过程,从而改变了土壤表层的性状,形成一个致密层,使这一段土壤的入渗能力和糙率下降,因而,下一个周期灌水时,这一段土壤的入渗减少,水流速度加快。
波涌灌优点: 1)省水,比传统沟灌节水30%左右 2)均匀,比传统方法提高10-15% 3)省时,灌水时间缩短30%以上 4)省力,实现了地面灌溉自动化(波涌阀装置)
四、漫灌(Wild Flood) 在田间不做任何沟埂,灌水时任其在地面漫流,借重力湿润土壤。
(Sprinkler Irrigation) 第三节 喷灌 (Sprinkler Irrigation) 喷灌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SPRINKLER IRRIGATION 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象天然降雨一样进行灌溉。
喷头 一、喷灌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水泵及动力 (一)喷灌系统的组成 管道系统 水源
(二)喷灌系统的分类 固定式 管道式喷灌系统 人工移动支管 半固定式 机械移动支管 小机组定喷式 机组式喷灌系统 时针式喷灌机系统 平移式喷灌系统
1. 固定式喷灌系统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除喷头外,所有管道常年固定 运行管理方便 工程占地少 劳动强度低 单位面积投资大 运行管理方便 工程占地少 劳动强度低 优点 缺点 单位面积投资大 灌水频繁的蔬菜及经济作物 地面坡度陡、地形复杂的地区 适用条件
2. 半固定式喷灌系统 人工移动式 机械移动式 绞盘式 滚移式 干管固定,支管及喷头可移动 干管上有许多给水栓,可供连接支管 干管固定,支管及喷头可移动 干管上有许多给水栓,可供连接支管 支管灌好一个地方后,移至另一个给水栓 人工移动式 机械移动式 绞盘式 滚移式
2. 半固定式喷灌系统 绞盘式喷灌机组 PE软管 卷盘车 喷头车 PE软管
2. 半固定式喷灌系统 优点 缺点 投资省、设备利用率高 机械移动操作容易,可完全自动化 人工移动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 投资省、设备利用率高 机械移动操作容易,可完全自动化 缺点 人工移动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 绞盘式喷灌机要求工作压力高,喷灌强度大
3. 小机组定喷式喷灌系统 将水泵、动力、竖管和喷头装配在一个整体移动的喷灌机上; 喷灌机放在手推车上,或与拖拉机、手扶拖拉机等配套; 3. 小机组定喷式喷灌系统 将水泵、动力、竖管和喷头装配在一个整体移动的喷灌机上; 喷灌机放在手推车上,或与拖拉机、手扶拖拉机等配套; 以渠道为水源或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工作池作为水源
3. 小机组定喷式喷灌系统 移动频繁 渠路占地多 喷灌质量难保证 投资省 移动方便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小块农田的喷灌
4. 时针式喷灌系统 水源和水泵位于喷灌地块中心,支管支承在可自动行走的小车或支承架上; 工作时支管象时针一样围绕中心点旋转
These circles in Nebraska are due to a r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in farming called center-pivot irrigation. Center-pivot irrigation has made it possible to farm land that otherwise could not be farmed, but has also dramatically increased the pressure on aquifers
A center pivot rig. Each set of wheels is independently driven A center pivot rig. Each set of wheels is independently driven. Linkages between wheels turn the motors on and off and keep the overall rig straight. In Wisconsin a center-pivot rig mea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poor crop and a good one. In the High Plains it mea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arming and not farming.
4. 时针式喷灌系统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受风影响小 喷灌均匀度高 喷灌面积为圆形 地角喷不上水 缺点 优点
5. 平移式喷灌系统 支管支承在可以自动行走的小车上,小车沿直线行走; 支管通过软管接在干管给水栓上,行走一定距离后改由下一个给水栓供水
(三)喷灌系统的其他分类方法 机压式 按压力方式 自压式 固定式 按移动程度 半固定式 移动式
第四节 滴 灌 (Drip Irrigation) 概述 滴灌系统的组成
一、概述 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经过滤后通过管道滴头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是一种局部灌溉
历史和现状 1920 德国首先采用穿孔管进行灌溉 1923 前苏联和法国也进行了类似试验 50年代后期 以色列研制成功长流道管式滴头 1920 德国首先采用穿孔管进行灌溉 1923 前苏联和法国也进行了类似试验 50年代后期 以色列研制成功长流道管式滴头 70年代 各国开始重视滴灌的发展 1974 全球滴灌面积87万亩 1983 全球滴灌面积640万亩 我国1974年从墨西哥引进,首先在辽宁应用
二、滴灌系统的组成 水源工程 首部枢纽 输配水管网 灌水器(滴头)
二、滴灌系统的组成 首部枢纽 水泵加压设备 施肥施药设备 水质净化设备 (过滤器) 控制量测与 保护设备
二、滴灌系统的组成 潜水泵 电动机 离心泵 柴油机
二、滴灌系统的组成 压差式施肥罐 文丘里施肥器
二、滴灌系统的组成
二、滴灌系统的组成 闸阀 球阀 逆止阀 进排气阀 闸阀 开闭灌溉系统或单元
二、滴灌系统的组成 球阀 各级管道末端,冲洗管道 逆止阀 系统首部,防止肥料或农药倒流
二、滴灌系统的组成 进排气阀 系统首部或管道系统高处 水泵开启时,防止在管道中产生气体 水泵关闭时,防止在管道中产生真空
二、滴灌系统的组成 压力表 水表
二、滴灌系统的组成 干管 输配水管网 支管 毛管
管件 连接方式 二、滴灌系统的组成 接头 弯头 三通 堵头 旁通 等径接头 等径三通 变径接头 异径三通 螺纹接头 内承插式 外箍式 螺纹连接
三、滴头
(Micro Sprinkler Irrigation) 第五节 微喷灌 (Micro Sprinkler Irrigation) 微型喷灌。用很小的喷头(微喷头)将水喷洒在土壤表面。工作压力低,喷洒范围较滴灌大,但比喷灌小,一般只湿润局部土壤。
特点 介于喷灌和滴灌之间的灌水方法 局部灌溉 水滴比喷灌小 优点 受风的影响小 需要的工作压力低、节能 比喷灌节水15-25%
第六节 渗灌 (Subirrigation) 第六节 渗灌 (Subirrigation) 利用修筑在地下的专门设施(地下管道系统)将灌溉水引入作物根系层下部,借毛管作用自下而上湿润土壤。
渗灌、浸润灌 地下滴灌 分类: 适用条件 地下水位较浅,或在适当的深度有不透水层; 地面平坦
一、地下灌溉的分类 地下浸润灌溉
一、地下灌溉的分类 渗灌
一、地下灌溉的分类 地下滴灌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蒸发损失小 土壤处于非饱和状态,有利于水、气、热协调 节省劳力 灌溉水或土壤中含盐较多时,容易造成盐碱化 地下滴灌容易堵塞 地下管道不易检修
表3-2 各种灌水方法优缺点比较简表
表3-1 各种灌水方法适用条件简表
(Crop Water Requirement and Irrigation Water Use) 第二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Crop Water Requirement and Irrigation Water Use)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第二节 灌溉制度 第三节 灌溉用水量 第四节 灌水率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一、基本概念 二、作物需水量的推求方法
一、基本概念 1、作物需水量 2、田间耗水量
(Crop water requirement) 1、作物需水量 (Crop water requirement) 植株蒸腾 Traspiration 株间蒸发 Evaporation 作物需水量 = 植株蒸腾 + 株间蒸发=腾发量 Evapotranspiration(ET)
( Consumptive Use of Water) 2、田间耗水量 ( Consumptive Use of Water) 旱地耗水量 = 作物需水量 稻田耗水量 = 作物需水量 + 田间渗漏 水稻田的渗漏 Percolation in paddy field 渗漏
二、作物需水量的确定 1、作物需水量的观测
2、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Calculation of ET 直接计算需水量 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直接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 从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子(水面蒸发、气温、湿度、日照、辐射等)中选择单因子或多因子,通过实测数据的相关分析,建立经验公式 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 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
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 直接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 与ET同时段的 水面蒸发量 某时段内的 作物需水量(mm) 国内外都有较多应用,我国尤其在水稻地区应用较多
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 直接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 作物单位面积 产量(kg/亩) 作物全生育期 需水系数 内总需水量(m3/亩) 我国过去旱作地区应用较多,目前仍有少量应用
参照作物需水量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ET0 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参照作物需水量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ET0 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地块的长度和宽度都大于200m)矮草地(草高8-15cm)上的腾发量 ETo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实际作物需水量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作物系数
降雨 作物需水量 灌溉
第二节 灌溉制度 什么叫灌溉制度 如何推求灌溉制度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水稻 旱作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 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时间、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Irrigation Requirement)——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m3/亩或mm) 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m3/亩或mm)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制定灌溉制度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制定灌溉制度 旱作物灌溉制度 P ET M H K
旱作物灌溉制度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制定灌溉制度 时段内的 时段内的 灌溉水量 地下水补给量 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任一时间t时的 土壤计划湿润层 内的储水量 时段初的土壤 计划湿润层 内的储水量 时段内保存在 土壤计划湿润层 内的有效降雨量 时段内的 作物需水量
旱作物的灌溉定额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制定灌溉制度 允许的土壤 最小含水率 (占土壤空隙 体积的%) 允许的土壤 最大含水率 (占土壤空隙 计划湿润层内 土壤孔隙率 (占土壤体积的%) 计划湿润层内 土壤干容重 土壤计划湿润层 内允许最大储水量 土壤计划湿润层 内允许最小储水量 土壤计划 湿润层深度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制定灌溉制度 旱作物灌溉制度的基本资料 允许最大、最小含水率θmax、 θmin θmax=θfc
降雨入渗系数 P<5 α=0 5≤P≤50 α=0.8-1.0 P>50 α=0.7-0.8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制定灌溉制度 旱作物灌溉制度的基本资料 降雨入渗量P0 降雨入渗系数 P<5 α=0 5≤P≤50 α=0.8-1.0 P>50 α=0.7-0.8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制定灌溉制度 旱作物灌溉制度的基本资料 地下水补给量K 与地下水埋深、土壤性质、作物种类、计划湿润层的土壤含水率、气候条件等有关 一般取作物需水量的15%-20%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制定灌溉制度 旱作物灌溉制度的基本资料 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WT H1 H2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制定灌溉制度 旱作物播前灌水定额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非充分灌溉的定义及其基本原理 非充分灌溉制度
充分灌溉(Sufficient Irrigation) 非充分灌溉Deficit Irrigation 非充分灌溉的定义及其基本原理 供水充分,作物各生育阶段所 需水分都得到满足,从而使作 物产量达到最大时的灌溉 充分灌溉(Sufficient Irrigation) 非充分灌溉Deficit Irrigation 供水有限,作物某个生育阶段或所有生育阶段实际腾发量小于充分灌溉时的腾发量
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控制单位面积供水量,使单方水产生的净效益最大 非充分灌溉的定义及其基本原理 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效益:不同的水量有不同 的产量和相应的毛收益, 在供水不超过作物正常生 长所需水量的前提下,毛 效益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控制单位面积供水量,使单方水产生的净效益最大 效益 充分灌溉时,尽管毛效益最大,但净效益却不一定最大,因此有时尽管水资源充分,为获取最大的净效益,也实行非充分灌溉 成本:不同的水量有不 同的成本,供水量越大, 成本越高 如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分配有限的水资源,其依据是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供水量
非充分灌溉制度 减少灌水次数 减少灌水定额
第三节 灌溉用水量 什么叫灌溉用水量 如何推求灌溉用水量
(Irrigation Requirement) 灌溉用水量 (Irrigation Requirement) 灌溉土地需从水源取用的水量 主要用于水源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区域水资源的宏观管理
灌溉用水量的计算 该作物某次灌水 的灌水定额 一种作物的一次净灌溉用水量 该作物的 灌溉面积 一种作物的一次毛灌溉用水量 灌溉水利用系数 (Irrigation Efficiency) 田间所需要的净灌溉 水量与水源提供的毛 灌溉水量之比
灌溉用水量的计算 综合灌水定额 第1种作物同时段 内的灌水定额 第1种作物 灌溉面积比例 某时段内综合 净灌水定额 综合毛灌水定额
第四节 灌水率 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输配水工程(渠道、管道)规划设计和调度运行的依据
某种作物一次灌水的灌水率 灌水延续时间 影响因素:作物种类、灌区面积大小、农业生产计划等
q 设计灌水率 灌水率图的修正原则: 尽量不要改变作物关键生育期的灌水时间 调整移动时,以向前移动为主,前后移动不超过3天 小麦 0.1 0.2 0.3 0.4 0.5 0.6 0.7 灌水率q[(m3/s)/亩] 棉花 灌水率图的修正原则: 尽量不要改变作物关键生育期的灌水时间 调整移动时,以向前移动为主,前后移动不超过3天 修正后的灌水率图要比较均匀、连续 最小灌水率不应小于最大灌水率的40% 谷子 玉米 设计灌水率的选取:从修正后的灌水率图上选取延续时间较长的最大灌水率 0.1 0.2 0.3 0.4 灌水率q[(m3/s)/亩] q
第三章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给你一块农田, 你如何规划一个灌溉系统? 以低压管灌为例
主要内容 (一)选择管灌系统形式(畦灌、沟灌、波涌灌) (二)确定畦田规格或沟渠规格 (三)选择出水口 (四)布置管道系统 (五)确定管材管径 (六)选择水泵和动力
(一)选择管灌系统形式 考虑因素: 地形 水源 作物种类 经济条件
(二)确定畦田规格或沟渠规格 畦长 畦宽 沟长 地面坡度 土壤透水性
畦田灌水要素表 沟灌灌水要素表 灌水 要素土壤 透水性 地面坡度 ≤0.002 0.002~0.005 0.005~0.01 畦长 (m) ≤0.002 0.002~0.005 0.005~0.01 畦长 (m) 单宽流量[L/(s·m)] 强 25~50 5~6 30~60 5~6 50~70 4~5 中 40~70 60~80 弱 50~80 3~4 80~100 沟灌灌水要素表 灌水 要素土壤 透水性 地面坡度 ≤0.002 0.002~0.005 0.005~0.01 沟长 (m) 流量 [L/s] 强 30~40 1.0~1.5 40~60 0.7~1.0 60~80 0.6~0.9 中 70~90 0.5~0.6 80~100 0.4~0.6 弱 50~60 0.4~0.5 90~120 0.2~0.4
考虑因素: 原则: (三) 出水口(给水栓)的选择 作物、土壤、市场、经济 1)出水流量符合“畦田灌水要素表”和“沟灌灌水要素表”的要求; 2)组合布置形式应满足《规范》要求; 3)投资总费用少。 原则: 均衡布设,间距50~100m, 单口灌溉面积宜为0.25~0.6hm2 (单向取较小值,双向取较大值)
1. 原则: (四) 布置管道系统 保证灌溉质量,经济,方便 1)管道总长度短,造价低 2)考虑各用水单位的需要,管理方便 干支固定管道在 灌区内总长度,宜为 90~150m/mh2 (四) 布置管道系统 1. 原则: 保证灌溉质量,经济,方便 1)管道总长度短,造价低 2)考虑各用水单位的需要,管理方便 3)支管布置与作物种植方向一致:与等高线平行 4)纵剖面力求平顺,减少折点 5)支管上各点压力应力求一致,首尾工作压力应小于20% 6)泵站尽量布置在系统中心,以减少水头损失 支管间距宜为50~100m, 单向取较小值, 双向取较大值
2. 管道布置形式 泵站 树状 丰字形 梳子形 树叉形 泵站
2. 管道布置形式 混合式 环状
(五)拟定喷灌工作制度 目的: 为确定管道设计流量、选定管径、 水泵选型及动力配套提供依据 内容: 灌水定额 灌水周期 同时工作的出水口和支管数
1. 设计灌水定额 (五)拟定喷灌工作制度 (1) 最大灌水定额计算 (2) 设计灌水定额计算(净定额) ms=0.1h(β1-β2) ms=0.1γph(β’1-β’2) ms=0.1γh(β’1-β’2) ms—最大灌水定额(mm) h—计划湿润层厚度(cm) β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体积百分比) β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体积百分比) γ—土壤容重(g/m3) β’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0.85~0.95) β’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0.60~0.65) (2) 设计灌水定额计算(净定额) m≤ms
2. 设计灌水周期 T=m/ETd T≤Tmax=ms/Ia T—设计灌水周期 计算值取整 Tmax—最大灌水周期 平均值 Ia—设计供水强度(与ETd相等)
3. 灌水次数及灌溉定额的确定 (1)确定作物需水量 (2)计算设计灌溉保证率年有效降雨量 查《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作物灌溉制度与需水量等值线图》 经验值 实测值 玉米320~360m3/亩 (2)计算设计灌溉保证率年有效降雨量 不低于75% 作物生长期
m’=m/η (3)确定灌溉定额 (4)确定灌水次数 (5)确定毛灌水定额或毛灌溉定额 作物需水量 — 有效降雨量 玉米一般9~11次 作物需水量 — 有效降雨量 (4)确定灌水次数 玉米一般9~11次 生育期 灌水次数 苗期 1 拔节 3 抽雄 4 乳熟 3 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特性 灌溉定额 / 设计灌水定额 (5)确定毛灌水定额或毛灌溉定额 m’=m/η 灌溉水利用系数 管灌不低于0.8
4. 一个工作位置灌水所需时间 t=m’·A/q A—出水口控制畦田面积 q—出水口流量 5. 一天工作位置数计算 nd=td/t td—设计日灌水时间 6. 同时工作的出水口数计算 nc=Nc/nd·T Nc—灌区出水口总数
轮灌和续灌 轮灌编组原则: (六)支管轮灌方式和管道设计流量 1)各轮灌组的出水口数量尽量相同 2)多条支管同时工作时,应适当分散水流,以减少干管流量和输水损失
支管轮灌方式和管道设计流量(例) 1. 灌溉系统设计流量 2. 管径的确定 d=(4Q/π·v)0.5 Q支=ncq Q干=NQ支 泵站 如果大于水源井 出水量,需减少 同时工作的出水 口数量 2. 管径的确定 d=(4Q/π·v)0.5 泵站 塑料管经济流速 1.0~1.5m/s
3. 水头损失计算 沿程水头损失 管灌常用的PVC、PE管m=1.77、b=4.77 摩阻系数f与流量(Q)、管径(D)的单位有关。 Q(L/h)、D(mm)时,f=0.464; Q(m3/h)、D(mm)时,f=0.948×105; Q(m3/s)、D(m)时,f=0.000915。
如果同时工作的出水口数、支管数大于1,则需计算多孔系数F h损=F·hf N—孔口数; X—多孔支管首孔位置系数,即支管入口 至第一个孔口的距离与孔口间距之比。 可按沿程损失的 10%~15%估算
1. 系统设计水头的确定 2. 水泵的选择 (七)系统设计水头及水泵的选择 H=Zd-Zs+hp+h损 一般选择据水源最远、 地形最高的出水口 H=Zd-Zs+hp+h损 Zd—典型出水口设计高程; Zs—水源水面高程; hp—出水口工作压力; h损—总水头损失。 地表水:设计最低水位 地下水:动水位 2. 水泵的选择 根据灌溉系统流量、设计水头,合理选择水泵型号。
1. 水源类型 2. 工程设计 (八)水源工程设计 地表水 地下水 地下水 地表水 水库、塘坝 机电井、截伏流 合理选择取水口位置 泵站设计 机电井:根据已有成井资料 截伏流:合理确定位置及形式
1. 工程量计算 2. 概算编制 (九)工程量计算及概算编制 计算原则 计算依据及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 SL328-2005 计算原则 总量小于50万m3 1.04~1.05 计算依据及方法 设计建筑物、构筑物几何尺寸乘以《规定》系数。 施工中允许的超挖、超填量、合理的施工附加量及施工操作损耗,已计入概算定额,不应包括在设计工程量中。 水利部“水总【2014】429号”文 2. 概算编制 河道工程——灌溉工程(2) (设计流量小于5m3/s的灌溉工程和田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