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内容说明:  本培训内容根据 2001 年注册会计师考 试辅导教材《会计》一书和《企业会 计制度》(财会[ 2000 ] 25 号)相关 内容编写.
Advertisements

思政 2 班 帅宇迎. 延长石油 是什么公 司? 什么是 有限责任 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 它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3 万元,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 权、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2012 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 份(集团)有限公司 小组成员:胡佳英 杨玲 陈依云 骆朱岚.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概况 : 年末流动资产合计( ) 年末流动负债合计( ) 存货( 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资产总额(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永康杯”2015年度邢台 青年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上海 有限公司 logo: 网站:
第十章 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 (财务状况) 利润表 (经营成果) 总 账 明细账.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教学安排 ★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类型、组织、经营原则)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房地产投资的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概述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 财务评价基本报表 房地产投资的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分析——认识报表.
第六章 商业银行 Commercial bank.
财务管理学 第1章:总论 包头机电工业职业学校 白秀萍 2017/3/3.
货币银行学 各章要点.
第八章 银行类金融机构 第一节 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种类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与经营管理 第三节 政策性银行 第四节 信用合作机构.
第10章 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下).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六折执行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自主创业.
第4章 金融机构体系 4.1 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银行是现代金融业的代表机构,也是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中的主体。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从货币经营业发展而来的,银行的演进经历了从货币经营业到早期银行、现代银行的发展过程。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Chapter5 商业银行.
第一章 货币银行基础 学习目标: l了解货币的职能、熟悉货币本位的概念; l了解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l认识银行的产生与职能;
第六课 银行和储蓄者 第一节 我国的银行 银行的产生.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最理想的汇款银行 | Лайтбанк.
第十四章 金融机构 学习目的 了解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及其主要分类,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演变过程,进而理解现代银行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新时期现代银行发展的趋势;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业务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第四节 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
第十章 商业银行.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5章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管理 5.1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负债业务 1)自有资本
银行类金融机构.
第7章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 存款负债 负债业务 其他负债 银行资本 表内业务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现金资产 信贷资产 资产业务
金融企业会计 授课人: 毛亦奇 公共邮箱: jrqykj2016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第十一章 投资银行.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九章 国际商业借贷与监管法律制度.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七章 国际金融机构 第一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二节 世界银行集团 第三节 国际清算银行.
学习目标 1、国际金融机构概述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世界银行集团 4、国际清算银行 5、亚洲开发银行
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一、二级银行体制 (一)二级银行体制的含义 整个银行系统分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层次
财务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1、基本指标计分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相应行业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    (1)单项指标得分= 本档基础分 调整分 +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功效 系数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调整分=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第三章 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
《金融学导论》 第四章 商业银行 主讲教师:唐琳.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6.1.1 银行与银行法 一、银行 银行最初的涵义: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语Banca,原意是长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场上货币兑换商的营业用具。英语转化为Bank,意为存钱的柜子。在我国,把办理与银钱有关的大金融机构称为银行,最早见于太平天国洪仁轩所著的《资政新篇》。 现代银行的定义:银行是专门经营存款、贷款和汇兑等货币信用业务,充当结算、理财和保险箱等信用中介或支付中介的金融机构。
银行和储蓄者.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三章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扬智科技 (股票代号: 3041) 2016年第4季法人说明会 2017年03月17日
7.1市场经济的气象站——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作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 第七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第五节 金融创新(自行阅读) 第六节 信用货币创造(自行阅读) 第七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历史 商业银行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它起源于古代的银钱业和货币兑换 业。其主要业务形式:货币的兑换业务;货币保管业务;异地支付业务 (汇兑业务) 货币保管业务转变为存款业务,标志着古老的货币经营业转变为银 行业(1580年威尼斯银行)。 后来银钱业主发现,通过从事上述业务,他们手中总有大量的货币 闲置,所以他们将这些货币贷给需要用钱的人并收取利息。而且发现这 项业务的收入比前三项的收入都要高,因此银钱业主便开始积极从事这 项业务,这样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了聚集大量的资金银钱业主们开始 不再向存钱户收取利息,反而向他们支付利息,这就是现代意义上的银 行。

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1397年世界上第一家银行——梅迪西银行成立,并且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控制了整个意大利的银行业。 英国的银行则起源于为顾客保管金银的金匠。由于金匠为顾客开出的收据可以流通,所以它就是我们今天银行券的前身。 中国的银行业是从明清时代开始的。 北方是山西的“票号”;南方是浙江、绍兴、湛江等地的“钱庄”。 由于规模小、风险大、经营成本比较高,所以贷款的利息比较高,这样就不能满足工商企业的发展需要。 因此1694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英国出现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这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产生。自从英格兰银行成立以后,欧洲各国相继建立了新型的现代商业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由中国人自己出资开办的第一家商业银行, 成立于1897年,总行设在上海。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强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986年7月,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交通银行。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于1987年4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它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家综合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后,各地相继成立了数家商业银行。

由此可以发现:商业银行的产生与货币兑换、保管、借贷是分不开的。 现代资本主义银行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的: 一是由旧式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而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 二是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制银行。

原始状态的西方银行 早期银行业 现代银行业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金融负债和金融 资产为经营对象,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 业。 首先,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追求利润最大化) 其次,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 (它的经营对象是特殊商品——货币)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与普通企业所不同的是:它的 业务活动领域是货币信用领域,信用业务是其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它和普通企业取得利润的方式不同,不是直接从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取得,而是作为信用中介,在货币资本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通过信用媒介活动来取得。 第三,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可提供全面、广泛的金融服务)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 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其职能作用,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具有以下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 (2)支付中介职能 (3)信用创造职能 (4)金融服务职能 (5)调节经济职能

(四)商业银行的作用 1、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银行作为 信用中介,一方面动员和集中一切闲散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则借助于 信用,把这些货币资本投向国民经济的各部门。 2、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是指通过存款在帐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或在存款的 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在这里,商业银行成为工商企业的货币保 管者、出纳员和支付代理人。商业银行之所以能成为企业的支付中介, 是因为它具有较高的信誉和较多的分支机构。 3、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 基础之上的。 4、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 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凭借这些优势, 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

二、商业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可将商业银行分为私人的、股份的以及国家所有三种。 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可将商业银行分为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和国际性银行。 按经营模式可将商业银行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

1.职能分工型(functional division) 也称分业经营模式,指法律限定各类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只能经营短期工商信贷业务,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的存在,是由于对金融机构实施职能分工管理。 职能分工管理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有专营长期金融的,有专营短期金融的; 第二:有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有专营信托业务的。 职能分工型银行以日本、英国为代表。 职能分工体制下的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大差别在于: (1)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2)商业银行一般以发放1年以下的短期工商信贷为其主要业务。 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大危机后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都采用这种模式。

2.全能型模式(multi-function) 也称混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还可以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 全能型银行以德国、奥地利、瑞士为代表。 职能分工型模式我们称之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能型模式则称之为混业经营、混业监管。 分业经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各自经营与自身职能相对应的金融业务。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之间的混合经营。混业经营发 展到极致就是 “全能型银行”。西欧发达国家大都是混业经营。 客户只要在一家银行开户,就可以享受存贷款、证券交易、保险、退休金管理、信用卡等多项服务。 金融混业、多元化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分业经营将使中国本土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综合服务和多功能发展趋势 (二)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1、集中化 原因:一方面,竞争日益激烈,单家银行无法与其他大银行竞争;另一 方面,信息技术发展,银行内部成本变得低廉,银行规模开始扩大。 二战后,银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就是集中化,许多国家的银行业主要为少数几家大银行所控制。进入90年代后,银行业集中化的进程更是加速发展,银行合并的浪潮风起云涌,首先在日本出现了比较有影响的银行合并。 美国银行在90年代同样也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银行合并浪潮。 花旗公司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标志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业开始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银行业全能化的进程。 欧洲同样也有大规模的银行合并。例如、香港汇丰银行收购了米兰银行。 总而言之,银行合并的浪潮还会继续下去,因为,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单家银行无法与其它的大银行相抗衡,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银行内部的成本变得低廉所以银行规模开始扩大。

2、全能化 商业银行有全能型和职能分工型两种模式,80年代以后,职能分工型开始逐渐向全能型银行转化。 全能化的原因是范围经济:当一个机构同时从事多项业务且这些业务相互互补,这是我们就说是范围经济。 1999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方案》是银行全能化格局的标志性法案,同时也标志着《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所规定的分业管理、分业经营体制的终结。 银行业的全能化趋势对中国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1995年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介入证券、保险等领域。

3、电子化 例如:自动取款机、信用卡、24小时无人银行、网上银行等等。此外还有银行内部的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4、国际化 经济国际一体化导致金融国际一体化;银行业务越来越多地超越了国界。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形式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商业银行的体系结构以 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各类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 1、单元银行制度 不设分支机构、业务完全由总行经营的制度。仅有美国实行这种制度。 原因: 第一,美国联邦制政体,各州地方势力大 第二,反垄断斗争的结果 第三,政府担心城市会把农村资金吸走。 优点: ●可以防止银行垄断。 ●成本低、效率高。 ●独立性强、灵活性大。 缺点: ●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 ●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会削弱银行的竞争力。

2、总分行制度---分支银行制 ------是指法律上允许在总行以外,可在本地或外地设立若干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多数国家的银行采取这一形式。 总分行制可分为总行制与总管理处制。 优点: ●便于银行扩大经营规模,增强银行实力。 ●有利于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的安全性。 ●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 ●便于宏观管理水平的提高。 缺点: ●容易形成垄断 ●加大了银行内部的控制难度

三、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 要了解商业银行是做什么的,从它的资产负债表入手也许是最为方便的。 恒等式: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 银行资本 等式的含义: 企业的资产代表企业资金存在形式或资金的去向,而负债则表明资金的来源 从另一种角度理解,资产和负债都是给定的而所有者权益是前两项的差额,是一个剩余项因为所有者享有的是剩余索取权。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本就是它的所有者权益,但是银行资本中包含了一部分从属债务也就是负债性质的资本,所以一般讲的银行资本不完全等于银行的所有者权益。

(一)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藉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又可以分为 两大部分: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 1、自有资金(不到负债总额的10%) 自有资金包括实收资本和公积金。它是吸收银行亏损的“缓冲器”。 2、外来资金 商业银行外来资金包括存款、借入资金和临时占用资金三部份。 (1)存款 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占银行资金来源的70%以上。按照时否能够开出支票来分,可分为交易存款和非交易存款。 第一:交易存款 又叫支票帐户,可以随时存取。开立这类帐户的大都是工商企业和非盈利性单位。由于办理手续复杂,成本较高,所以,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一般对传统的活期存款不支付利息。新型支票帐户主要有: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第二:非交易存款 非交易存款指不能直接签发支票的存款。非交易存款的利息较支票存款高,但不可签发支票,因而不能直接充当交易媒介。属于非交易存款的大面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在二级市场上转让流通。 在美国,非交易存款主要有: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其中定期存款又分为小额定期存款和大额定期存款。

存款类型 1、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单位企业在存入人民币、外币存款时不约定 存期,随时存取,银行按结息日相应的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 息的一种存款。 活期存款:存款人有权签发支票的存款。 活期存款的特点: 流动性强,存取款和转帐频繁;不付息。 活期存款三大功能 提现。 转帐。多用于转帐而非提现。 支付。可开支票,进行支付,作为货币使用。

2、储蓄存款 3、定期存款 特点:盈利性强,流动性差。 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存款人不能用支票提款, 支取相对稳定, 构成商业银行可靠的资金来源

4、存款账户的创新 第一,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s) 是对个人和非营利机构开立的计算利息的支票账户,也称为计息的活期存款。 第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 介于活期存款与储蓄存款之间,开户时最低金额为2500美圆。 第三,自动转帐制度(ATS) 存户同时在银行开立储蓄账户和活期存款账户,活期存款账户的余额始终保持1美圆,其余余额存入储蓄账户以取得利息收入。当需要签发支票时,存户可用电话通知开户行。 第四,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CDS) 特点:面额大、金额固定、不记名、可以转让。 除此之外,还有定活两便存款、通知存款等。

(2)借入资金 第一,短期借款: 商业银行除了通过吸收存款形成资金来源以外,还向中央银行、同业和 金融市场借款。借入资金是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 负债总额的13%左右。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一般采用再贴现和再抵押的方式。 再贴现:把自己办理贴现业务所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再转卖给中央银行。 再抵押:用自己持有的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品向中央银行取得抵押贷款。 向同业借款则在同业拆借市场上进行,在美国叫联邦基金市场。此外, 商业银行还可在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用发行金融债券和期票的方式筹 集资金。 第二,长期借款: ---主要是发行金融债券筹资。 第三,银行同业拆借,金融机构之间短期拆借,调剂头寸 第四,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吸收定期存款、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出售商业 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和债券

(3)临时占用资金 商业银行在办理各项中间业务(或表外业务)的过程中,临时占用客户的一部分资金,也可以作为银行的资金来源。 占用的时间虽然很短,由于周转金额巨大,占用的资金数量相当可观。 从任一时点上看,总会有那么一些处于结算过程之中的资金,构成存款货币银行可资运用的资金来源。

(二)资产业务assets business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 我国银行的资产业务向多样化方向的转化已呈较快的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分为放款和投资两部分。 具体如下:

1、准备金,商业银行为应付日常的提款要求而保留的流动性最高的资产。 银行准备金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银行的库存现金,只占准备金的一 小部分,主要用于应付日常的提款;另一部分是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主 要用来转账。 准备金的两种类型: 一种是法定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规定的每个商业银行必须持有的准备金比率。另一种是超额准备金,在法定准备金基础上超额持有的准备 金。 2、收款过程中的现金 它是指在支票清算过程中,已记入商业银行的负债但实际上还未收到的那部分资金。 3、在其他银行的存款(同业存款) 是指小银行在大银行账户上保留的金额。 上述三项的流动性是非常高的,这三项构成了商业银行的一级储备,通常合称为“现金项目”。

4、放款业务 放款是指商业银行将货币资金贷放给客户,约期归还,并收取利息的业务。 根据偿还期不同,可以分为活期放款和定期放款;根据使用放款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工商业放款、农业放款、消费者放款、银行和金融机构放款等;根据担保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票据贴现、抵押贷款、信用放款和保证放款。 贷款风险分类法: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P219) 放款的管理 第一:要进行深入的信用调查分析工作 第二:选择合适的抵押品 第三:了解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 第四:限制对同一借款人的放款总量

5、贴现业务(P188 计算公式) 6、投资业务 投资是指商业银行用其资金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银行购买有价证券主要是为了盈利,其次是为了保持一部分流动性资产,以便在需要现款时可以出售证券,满足流动性需要。 商业银行首选的投资对象是政府债券。 银行投资于证券的好处: 证券投资的收益较高; 证券的流动性比贷款等其他资产要高; 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从而降低风险。 投资业务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行分散化原则 (2)选择品质优良的证券 (3)要有健全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7、租赁业务

西方商业银行的“6C”原则(P194-P195)

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一)中间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利用银行人材、技术、设备等优势,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主要包括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代保管业务和信息咨询业务等。 其性质: ●商业银行不直接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参与。 ●以收取手续费的形式获得收益。 ●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 具体业务如下:

异地结算的三种基本方式 1.结算业务:进行货币给付及资金清算的行为。 根据收款人和付款人是否在同一城市或地区分为两种类型: 同城结算:主要是支票结算。 异地结算:有三种方式:汇兑、托收和信用证结算。 异地结算的三种基本方式 1)汇兑Remittance:付款人将现款交付给银行,由银行把款项支付给异地收款人的业务。 2)托收Collection :收款人向付款人开出一张汇票要求其付款,并把它连同有关单据一起交付给托收行,委托其代为收款。 3)信用证结算letter of credit,L/C :由银行提供付款保证的结算业务。如果信用证上的各项条件得到满足,无论付款人是否拒绝付款,开证银行都有义务付款。

个人信托。为个人处理有关信托与代理事务; 法人信托、公司信托,为团体法人办理、代理有关钱财与事务。 2、信托业务trust。 信托:将自己的财产、资金委托他人代为管理和处置的法律行为。 信托业务: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代替客户进行资产管理或投资为客户获取收益。 主要业务内容: 个人信托。为个人处理有关信托与代理事务; 法人信托、公司信托,为团体法人办理、代理有关钱财与事务。 保管业务。银行设立保险箱,供客户用于保管贵重物品。

3.代收。 4.租赁业务。 5.信息咨询业务。 信息是财富,通过信息网络,储存加工信息,信息咨询。 1)可以避免负债率上升。 银行根据各种凭证代替客户收取款项的业务。如代收支票,代收各种费用:水费、电费、电话费等。 3.代收。 租赁的好处: 1)可以避免负债率上升。 2)通过融资性租赁的方式可以增加资产流动性。 4.租赁业务。 5.信息咨询业务。 信息是财富,通过信息网络,储存加工信息,信息咨询。

(二)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那些与资产负债业务密切相关的,风险较大的中间业务,如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备用信用证、互换业务、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等。 目前我们讲的表外业务主要是指狭义的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广义的表外业务则除了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这类业务通常被称为中间业务。

表外业务的三种类型: 1)备用信用证:是银行为客户开立的保证书。 与商业信用证的区别: 在商业信用证业务中,银行承担的是第一手的付款责任;而在备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指承担连带付款责任。 2)付款承诺 是指银行向客户做出承诺,保证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根据一定的条件随时应客户的要求提供贷款。 信贷额度:在额度限定以内,企业可以随时向银行要求提供贷款。信贷额度一般都是银行与老客户之间的非正式协议。 循环贷款协定:它是一种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在协议期间内只要借款总额不超出规定额度客户可以随借随还、还了再借。 票据发行便利:它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循环融资保证协议,在协议期限内客户如果不能以规定的利率发行商业票据,银行要以贷款的形式来弥补客户筹集资金的不足部分。 3)贷款销售 指银行通过直接出售或证券化的方式将贷款转让给第三方。

商业银行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 ●负债业务是资产业务发展的基础 ●银行可通过资产业务来增加负债业务 ●中间业务以信用业务为基础 ●中间业务又可促进信用业务的发展

六、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的含义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 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 金融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并提高金融业的宏观效率 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 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金融制度的创新

(二)金融创新的国际背景 1、二战后,国际资本流动及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2、70年代全球性的“石油危机”及其“石油美圆”的回流。 3、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与影响。 (三)金融创新的原因 1、避免风险 2、规避政府的金融管制 3、新技术的出现及其在金融业的应用

(四)金融创新的内容 1、金融业务的创新 负债业务:多种新的存款工具的出现 资产业务: 发展消费信用、开展银团贷款等。 中间业务与清算系统的创新 2、金融市场的创新 金融工具的创新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 金融衍生工具定价模型的创新 3、金融制度的创新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和规模迅速增加 跨国银行得到发展 金融机构之间出现同质化趋势 金融监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

(五)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1、金融创新可以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 2、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 使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加大 增加了表外业务的风险 推动了金融机构的同质化、自由化和国际化 为金融投机活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场所

七、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 (1)高负债率。 (2)高风险性。 (3)监督管制的严格性。 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 1)信用风险: 2)国家风险:银行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业务,而他国由于政治、经济、自然等原因影响借款人的偿付能力,尤其是政府贷款。国家风险中的特例,转移风险。 3)市场风险: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化,尤其表外业务的市场风险很高。 4)利率风险:存贷款利率的波动造成利差变化。因为银行多位短期贷款,而长期存款,零存整取等账户均为固定利率。 5)流动性风险:无足够的流动资产来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或合理的贷款要求。 6)操作风险:由于银行内部的控制机制或公司治理结构的失效而导致的损失。 A、无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管制度,有欺诈,越权行为。 B、电脑系统故障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1)安全性原则 (2)流动性原则 (3)盈利性原则 (4)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权衡的原则。

(一)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 1.盈利性 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力求获取最大利润,以实现银行的价值最大化。 (1)盈利=收入-成本=收入(放贷利息收入+投资收入+服务收入)—运营成本(存款利息+经营成本) (2)商业银行增加盈利性的途径(具体如下:)

增加收入 降低成本 经营性衡量指标 提高贷款利率 扩大贷款数量 增加手续费收入 降低负债利息 提高管理水平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当年平均资产总额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当年平均净资产(权益) 利差收益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 资金成本率=(利息支出+其他负债费用)/总负债

2、流动性: 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的提款,满足必要贷款的能力。一家银行可能会因为流动性不足而导致资不抵债甚至破产。 两个概念的区分: 1)流动性不足(illiquidty),指银行无力立即支付它应该支付的款项,但资产未必小于负债。 2)资不抵债(insolvency),指资产总量小于负债总量,但流动性可能是充分的。 流动性与安全性二者之间是呈正相关的,一个流动性不足的银行随时面临倒闭的危险,因此安全性交差;反之,安全性较高。

流动性衡量 越高流动性越好 越高流动性越低 3)贷款/资产 4)流动资产/总资产 1)流动性缺口:即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的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之差。 资金运用:到期的定期存款;支票存款、储蓄存款的提取;新增的贷款需求。 资金来源:到期的投资(金融资产);贷款本息的收回;新增的存款。 核心存款:相对稳定的存款,对利率、季节环境的变化敏感性较小的存款。如支票和储蓄帐户。 2)核心存款/总资产 越高流动性越好 3)贷款/资产 越高流动性越低 4)流动资产/总资产 直接反映银行总资产流动性状况

3、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的资产免遭风险损失。威胁银行资产安全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条途径,一是来自于市场;二是来自于债务人。 银行业是一个风险高度集中的行业,它的业务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当今竞争的激烈及银行从事的表外业务,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使得银行面临更大的风险。

三性比较。 必须高 盈利性 呈负相关 降低 流动性 呈负相关 过分注重 呈正相关 安全性

三性的协调 由于三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寻求三者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商业银行要实现三性的协调,必须做到在保证安全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商业银行经营总原则 ●在保证资产安全和流动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流动性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 ●安全性是实现盈利性的基础 ●追求盈利是安全性与流动性的最终目标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 1. 资产管理理论asset management (1)商业性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理论) (The Commercial Loan Theory) 这一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银行经营的首要宗旨是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确保不会因为流动性不足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以真实票据为基础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的是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

巴塞尔协议(P243-244) 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公开储备。 在总资本中不得低于50%。 十国集团(美英法日德,加意荷比瑞典)加上瑞士和卢森堡等12国中央银行行长会议。 1987.12,在巴塞尔签署《巴塞尔协议》 1988.7 1997.9月在此基础上又签署国际银行业国际监管二十五条核心原则,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 该协议规定资本与资产之间的比例的计算方法和确定比例的目标. 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公开储备。 在总资本中不得低于50%。 为消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核心资本最低应为4%。

巴塞尔协议的作用与影响 巴塞尔协议提出了资本充足性管理为核心的风险资产管理模式,从资本构成及资产风险权数来控制银行资产的风险,增强银行的稳定性,为国际银行统一监管提供了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 巴塞尔协议将银行的表外项目纳入了银行资产管理范围,减少了表外业务急剧扩张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使银行风险管理的重大突破,有利于银行的文件经营。 巴塞尔协议为国际金融监管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使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成为可能和必然。

(2)转移理论。(又称转换理论)(The Shiftability Theory) 这一理论认为,银行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关键在于资产的变现能力,因而不必将资产业务局限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上,也可以将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有转让条件的证券上,作为银行资产的二级准备,在满足存款支付时,把证券迅速而无损地转让出去,兑换成现金,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局限性: ---限制了银行高盈利资产的运用 ---在市场需求不旺时,可转换资产的变现能力会受到损害

(3)预期收入理论。(The Anticipated Income Theory) 一种关于资产选择的理论,它在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银行资产业务的选择范围。 这一理论认为:贷款的偿还或证券的变现能力,取决于将来的收入即预期收入。 如果将来收入没有保证,即使是短期贷款也可能发生坏帐或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如果将来的收入有保证,即便是长期放款,仍可以按期收回,保证其流动性。只要预期收入有保证,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商业性贷款,还可以发放中长期贷款和非生产性消费贷款。 局限性: ---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测是银行主观判断的结果,与实际会产生脱节。

2、负债管理理论(The Liability Management Theory) 负债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 负债管理开创了由单靠吸收存款的被动型负债方式,发展成拓展筹资渠道的主动型负债方式。 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达到目的。 商业银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无需经常保有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通过发展主动型负债的形式,扩大筹集资金的渠道和途径,也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以向外借款的方式也能够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负债管理的明显缺陷是增加了经营风险:借款主要靠金融市场,而市场则是变幻莫测的。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Theory )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践中,人们日益认识到,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负债管理,都只是侧重一个方面来对待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不全面。 这种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照并作对应分析,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达到合理搭配。 控制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之差,使其大小及变化与银行总的风险-收益目标相一致。   预测利率变化—积极调整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策略性地利用对利率敏感的资金,协调资产负债表的各个项目,为股东取得更大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