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並重的音樂劇,廣納各種音樂類型,綜合多元的舞臺表演元素,加上絢麗的燈光和電子器材輔助,成為二十世紀以來,重要且受歡迎的表演型態。 左上圖:音樂劇《獅子王》(The Lion King)主角劇照 右上圖:音樂劇《貓》(Cats)劇照 歌舞並重的音樂劇,廣納各種音樂類型,綜合多元的舞臺表演元素,加上絢麗的燈光和電子器材輔助,成為二十世紀以來,重要且受歡迎的表演型態。
左圖:音樂劇《西貢小姐》(Miss Saigon)主角劇照 右圖:音樂劇《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劇照
音樂劇的起源與發展 「音樂劇」:是一種綜合了音樂、舞蹈、 歌唱、戲劇的表演藝術,但並非承襲歌劇 而來。 起源:十七世紀起源於英國的喜歌劇(Comic opera)或敘事歌劇(Ballad opera),多年 來許多作曲家不斷創新與創作,並融入各種音 樂表演型態,如:十九世紀的小歌劇、十九世 紀末歐美的大眾流行音樂,以及二十世紀初美 國的「喜歌劇」(Musical comedy)等。
發展: 1927年:美國編劇兼作詞家奧斯卡.漢彌斯 坦二世和作曲家凱恩合作的《畫舫璇宮》, 故事情節複雜,內容遠超過Musical comedy 這個詞彙所能承擔的範圍,於是漸漸發展出 現在《音樂劇》表演形式,正式揭開近代音 樂劇場發展的序幕。 《畫舫璇宮》電影版 Can't Help Lovin' Dat Man 卡娜娃演唱Can't Help Lovin' Dat Man 上圖:《畫舫璇宮》劇照
《畫舫璇宮》電影版 Can't Help Lovin' Dat Man(4’26)
卡娜娃演唱Can't Help Lovin' Dat Man(4’08)
斯坦和羅吉士合作推出的《奧克拉荷馬之戀》一劇 ,整合各種劇場元素,以劇本、動聽的歌曲和舞蹈 ,奠定古典音樂劇作品的基礎。 1940~1960年代:是古典音樂劇黃金時期,漢彌 斯坦和羅吉士合作推出的《奧克拉荷馬之戀》一劇 ,整合各種劇場元素,以劇本、動聽的歌曲和舞蹈 ,奠定古典音樂劇作品的基礎。 圖7-1 《奧克拉荷馬之戀》 描寫西部小鎮所發生的三角 戀愛故事,在初聲試啼時即 破紀錄獲得特別戲劇獎,也 奠定音樂劇場整合美學的基礎。 Many A New Day People Will Say We're In Love
奧克拉荷馬-Many a new day(5'06)
奧克拉荷馬People will say we're in love(3'52)
傑出作品:包含上述兩人合作的《天上人間》、《南太平洋》、《國王與我》、《真善美》,以及 1940~1960年代: 傑出作品:包含上述兩人合作的《天上人間》、《南太平洋》、《國王與我》、《真善美》,以及 其他傑出作者的《窈窕淑女》、《屋上提琴手》、《西城故事》、《夢幻騎士》等。 圖7-2 《屋上提琴手》曾拍成音樂劇電影,此為2005年在紐約 曼哈頓 明斯考夫劇院演出劇照。推薦曲目:〈媒人〉(Matchmaker) 、〈日出日落〉(Sunrise Sunset)
《屋上提琴手》-媒人(3‘38)
《屋上提琴手》-日出日落(3‘43)
1960年代到1980年代:美國音樂劇一度沒落,讓 歐洲大陸的音樂劇作品得以進軍美國市場。歐洲 興起「新前衛劇場運動」,美國出現「概念音樂 劇」之後,搖滾樂、流行音樂相繼出現,並加入 了更多社會、劇場與電影的元素,使音樂更豐富。 1980年代以後:音樂劇走向「巨型音樂劇」時代 與國際化趨勢;音樂劇場亦全面商業化。 1990年代:百老匯開始將賣座電影、歌劇題材搬上 音樂劇舞臺(如《吉屋出租》);將經典的劇碼重 新推出,亦成為百老匯的票房保證。
音樂劇的主要發展在英、美兩國: 美國:紐約 百老匯是音樂劇的大本營,音樂劇 在此又稱「百老匯歌劇」。 英國:稱音樂劇為Musical Theatre或Musical Play,倫敦西區是音樂劇的星影匯集處。 重要代表性人物:紐約的桑德海姆、倫敦的羅 依德—威伯。
音樂劇的主要發展在英、美兩國: 圖7-4 桑德海姆著名的音樂劇《拜訪森林》曾在1988年東尼獎年度盛會上擊敗來勢洶洶的《歌劇魅影》,一舉拿下象徵音樂劇作品靈魂所在的「最佳劇本」、「最佳詞曲」等獎項。 圖7-3 桑德海姆同時是一位歌詞作家和作曲家,作品反映出美國音樂劇源源不絕的活力與風格上的創新性。
圖7-5 秀拉於1886年完成的畫作「大傑特島的星期日午後」 圖7-6 桑德海姆的另一部著名音樂劇《星期天與喬治同遊公園》將印象派畫家秀拉的名畫重現舞臺。
《拜訪森林》演出片段(2’58)
《星期天與喬治同遊公園》(1’41)
二十世紀重要且受歡迎的音樂劇作品除了上述作 品外,《歌劇魅影》、《貓》、《西貢小姐》、《悲慘世界》同列為世上四大音樂劇,其他還有 《西城故事》、《鐘樓怪人》、《歌舞線上》、 《芝加哥》、《理髮師陶德》以及《吉屋出租》等。 圖7-7 音樂劇《西貢小姐》 劇照 圖7-8 法語音樂劇《悲慘世界》以簡 單的布景、精緻的燈光烘托音樂的感染力,並以大量的合唱場景營造戲劇衝突 ,展現出令人動容的表演。推薦曲目: On My Own 、Master of the House
西貢小姐Sun and Moon(1'02)
悲慘世界-On My Own(2'58)
悲慘世界-Master of the House(4'59)
圖7-9 《鐘樓怪人》用現代舞蹈及音樂敘事,將古典歌劇推入劃時代的改革,首演兩年內即創下超過400萬的觀賞人次,造成極大的迴響,成為法國史上最賣座的音樂劇。推薦曲目:〈大教堂時代〉(Le Temps des Cathedrals)、〈美麗佳人〉(Belle) 圖7-10 美國音樂劇《歌舞線上》的演出畫面
鐘樓怪人-大教堂時代(3'14)
鐘樓怪人-美麗佳人(4'39)
圖7-12 《吉屋出租》因反映當時社會現況,並且融合浦契尼的歌劇《藝術家的生涯》故事架構,而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搖滾音樂劇。2006年來臺表演,由流行歌手莫文蔚擔綱演出。推薦曲目:Seasons of Love 、La Via Boheme 圖7-11 桑德海姆的音樂劇《理髮師陶德》於2008年改拍成音樂劇電影「瘋狂理髮師」 。推薦曲目:The Worst Pies in London 電影「瘋狂理髮師」預告
瘋狂理髮師-The Worst Pies in London(2‘48)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預告(2’24)
吉屋出租-Seasons of Love(2'58)
吉屋出租-La Via Boheme(3'26)
音樂劇的構成與特色 「音樂劇」是以「劇本」(劇情發展)為主軸 的歌唱舞蹈藝術形式,更精確的說法是「以敘 事為主的音樂劇場作品」,是由「歌」、「舞」 、「劇」發展出來的表演型態。 音樂劇比歌劇有更多的對話和配合大眾口味而創 作的旋律,無論在唱腔、樂器伴奏和表演形式上 ,音樂劇和歌劇都是不同領域的藝術。
特色: (一) 音樂劇歌舞並重:傳統歌劇裡,舞蹈是有必要 才附加的。但在音樂劇裡,舞蹈與歌一樣是不 可或缺的部分。 (二) 音樂劇使用電子音響設備:音樂劇的樂團包含 電子樂器,並使用麥克風等音響設備來輔助發 聲;音樂劇演員可以各種唱腔來演唱,而不必 像歌劇演員須用美聲唱法。這部分可說是最能 區分傳統歌劇與音樂劇的具體差別。 圖7-13 麥克風與音響設備讓音樂劇的演員,可以不同於Belcanto的唱腔演出 。圖為音樂劇《悲慘世界》女主角之一芳婷。推薦曲目:I Dreamed a Dream
悲慘世界-I dreamed a dream(3'26)
(三) 音樂劇重視聲光、布景:音樂劇布景的轉換與 聲光效果是吸引觀眾的要素之一,如《歌劇魅 影》中魔幻般的舞臺場景轉換與聲光效果,讓 看過的觀眾久久無法忘懷。 (四) 音樂劇有一定的通俗成分:「Musical comedy」 的「comedy」被拿掉是因為「喜劇」往往讓人感 覺膚淺,近年來,嚴肅題材的音樂劇已把「喜 鬧」的形象沖淡,但絕大部分音樂劇仍保留若干 讓觀眾發笑的輕鬆段落,而且在劇中使用反映現 實生活的口語、雙關語。
音樂劇《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作曲家羅依德—威伯從小生長在音樂世家,父親是 知名的風琴演奏家,母親是小提琴家。威伯青少年 時期已開始創作音樂,也喜歡製作舞臺模型。大學 時認識了提姆.萊斯,從此展開多年的合作關係, 1967年(19歲)第一部音樂劇《約瑟夫的神奇夢幻彩 衣》是威伯的成名劇。 圖7-14 威伯是英國當今最紅的音樂劇作家,被譽為音樂劇的「史蒂芬.史匹柏」。 圖7-15 提姆.萊斯寫作許多知名的音樂劇歌詞,《獅子王》的歌詞也是出自他手筆。
圖7-16 威伯譜寫的音樂劇《約瑟夫的神奇夢幻彩衣》,在世界各國演出歷久不衰,因為故事源自《聖經》,許多教會和學校也常常選擇該劇來表演。2006年愛樂劇工廠在臺北以中文演出本劇。推薦曲目:Any Dream Will Do 、Jacob and Sons/ Joseph's Coat
約瑟夫與神奇的夢幻彩衣-Any Dream Will Do(2'31)
Jacob and Sons/ Joseph's Coat(4’56)
1971年威伯的第二部作品,以聖經故事為題材,頗 具爭議的搖滾音樂劇《萬世巨星》。該劇顛覆了一 般人心目中耶穌基督的完美形象,因而受到基督教 人士的抨擊。 1974年在《艾薇塔》劇中,擅用他古典音樂結合現 代音樂的長才,其主題曲〈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獲得了當時全球各地排行榜冠軍。 1981年威伯推出《貓》,《貓》劇中的〈Memory〉 在伊蓮.佩吉的詮釋下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曲。 1986年的《歌劇魅影》描寫1882年法國 巴黎歌劇 院中發生的傳奇故事,這也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音 樂劇。之後又相繼推出了《日落大道》、《萬能管 家》、《微風輕哨》、《白衣女郎》等作品。
《萬世巨星 》(3’01)
《Don't Cry for Me,Argentina》4’47
首演。全劇在豪華歌劇舞臺與暗無天日的地下水 宮之間巧妙切換,讓觀眾同時沉浸在音樂、劇情 交織的神祕幻影與撲朔迷離的氣氛之中。 《歌劇魅影》於1986年10月9日在倫敦 女王劇院 首演。全劇在豪華歌劇舞臺與暗無天日的地下水 宮之間巧妙切換,讓觀眾同時沉浸在音樂、劇情 交織的神祕幻影與撲朔迷離的氣氛之中。 全劇共分序幕—序曲—第一幕(共十景)—幕間 曲—第二幕(共九景)。主要角色如下: 圖7-17 魅影是一位天才,對於音樂、科學、歷史、建築、天文等樣樣精通,天生顏面畸型,所以長年戴著面具,喜歡克莉絲汀,並且暗中擔任她的音樂老師。
圖7-18 克莉絲汀是位長相清秀的美麗少女,歌聲相當甜美,在巴黎歌劇院擔任伴舞者,把魅影誤認為去世父親派來的音樂天使。莎拉.布萊曼飾演的克莉絲汀,天籟般的美聲、美麗的形貌,是音樂劇女主角的不二人選。 圖7-19 圖左者為夏尼子爵(勞爾. 夏尼)是位身分地位崇高的貴族,也是巴黎歌劇院重要的募款者,和克莉絲汀是青梅竹馬的愛侶。
以同名小說為劇本的音樂劇《歌劇魅影》,是威伯 為第二任妻子莎拉.布萊曼量身訂做的,也是樹立 個人「流行歌劇」風格的指標性作品。 劇中處處展現威伯常年的歌劇修養,運用許多義大 利歌劇的曲式,如:第一幕第一景戲中戲。 圖7-20 第一幕第一景戲中戲,劇中的豪華歌劇院上演著歌劇《漢尼拔》,是威伯自創的歌劇,其他的《歌劇魅影》改編版本則曾演出著名歌劇片段, 如:威爾第、古諾、歐芬巴赫等人的歌劇。
威伯運用華格納樂劇概念中的「主導動機」,如魅影主題動機,會在不同角色演唱時出現。這個由管風琴彈奏出的持續低音與和弦音下行旋律,是全劇出現最頻繁的「魅影動機」,暗示躲在暗處監視的魅影無所不在,其黑暗勢力與威脅逐漸的加劇。
譜例7-1:魅影主題動機(克莉絲汀唱歌) 譜例7-1:魅影主題動機(魅影主題)
譜例7-1魅影主題動機(克莉絲汀)0'23
譜例7-1魅影主題動機(魅影主題)0'24
劇中經典曲: 魅影與克莉絲汀合唱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譜例7-2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3'30)
魅影深情演唱的「Music of the Night」
譜例7-3夜的樂章 Music of the Night(5'36)
與克莉絲汀相戀的子爵勞爾所唱的「All I Ask of You」
譜例7-4我唯一的祈求 All I Ask of You(4'25)
女主角克莉絲汀跌入愛與痛苦掙扎當下吟唱的「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風靡廣大樂迷,首演男 女主角莎拉.布萊曼和麥克.勞佛化戲劇為情感的非凡唱 功,將威伯的音樂劇精髓引領到另一個境界。 譜例7-5:〈願你再次出現〉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圖7-22 克莉絲汀吟唱的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願妳再次出現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3'38)
《歌劇魅影》的起源與發展 《歌劇魅影》是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家卡斯頓.勒胡的小說,創作靈感來自1896年歌劇院大型吊燈無端落下砸死人的真實意外事件。 勒胡將虛擬故事搭配真實事件 ,譜出一個神祕虛幻的愛情故 事:悲劇魅影、癡情子爵與年 輕有才華的歌伶,三個角色命 運邂逅糾纏。 這部小說曾被改編拍成多部電 影,許多著名歌劇片段出現在 不同版本的電影中。 圖7-23 1925年的經典默片「歌劇魅影」
《歌劇魅影》的起源與發展 《歌劇魅影》獲得超過50個的主要戲劇獎項,其中最近期的是七項東尼獎,其中包括最佳音樂劇獎、七項戲劇藝術獎和三項外界評論團獎等。 該劇的原聲錄音成為英國音樂劇史上首次名列排行榜榜首的唱片,2004年改拍成音樂劇電影版,於全球上映,2006年《歌劇魅影》取代《貓》成為百老匯歷史上演出最久的音樂劇。2006年1月首度來臺演出。
《歌劇魅影》的起源與發展 圖7-24 1943年的經典電影「歌劇魅影」 圖7-25 2004年音樂劇《歌劇魅影》的電影版
「音樂劇」在臺灣已經蓬勃發展中,國家劇院從 1999年開始上演音樂劇《歌舞線上》、《西城故 事》,並於2000年由國人演出《真善美》音樂劇 全劇。近年來國人自行創作的音樂劇不斷推陳出 新,如: 以張系國原著小說,三毛編劇、李泰祥作曲,由 聲樂家曾道雄和流行歌手跨界合作的《棋王》。 愛樂劇工廠製作的中文音樂劇《天堂王國》、 《魔笛狂想》。 2007年首演的《四月望雨》,取材傳統卻創新前 瞻,創造出獨特的臺灣版《吉屋出租》、《藝術 家的生涯》,為臺灣表演藝術再創新高峰。
圖7-26 《四月望雨》是以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故事及創作曲所改編的臺語音樂劇,其感人獨特的故事貫穿主角傳奇的音樂貢獻,其中四首名曲代表《喜悅》、《哀愁》、《希望》、《破滅》四種情調,由音樂劇呈現前人用血淚寫成的生命之歌。 〈大稻埕進行曲〉、 〈桃花、櫻花、圓仔花〉、 〈奇巧的花布巾〉
《四月望雨》之〈大稻埕進行曲〉(2’56)
《四月望雨》之〈桃花、櫻花、圓仔花〉(2’27)
《四月望雨》之〈奇巧的花布巾〉(2’52)
近年來國外知名音樂劇團紛紛來臺演出,國內音樂 表演場地也不斷增建中,觀賞國內外知名音樂劇的演 出也漸漸成為國人熱中參與的音樂活動。 圖7-27 2007年在臺北演出, 由著名動畫電影改編的音樂劇《獅子王》。推薦曲目:〈今 晚感覺我的愛〉 、〈生生不 息〉 圖7-28 來臺演出的法語音樂 劇,除了《鐘樓怪人》,還有 莎翁名劇改編的音樂劇《羅密 歐與茱麗葉》。推薦曲目: 〈世界之王〉 、 〈以愛之名〉
獅子王〈今晚感覺我的愛〉(3’02)
獅子王-生生不息(4'06)
羅密歐與茱麗葉-世界之王(3‘12)
羅密歐與茱麗葉-以愛之名(2'52)
二部音程練習 聽音練習 寫出□中的音程度數,並視唱二部曲調。 聽辨老師所播放的歌曲,選出正確答案(複選): 大2度 小2度 完全1度 完全4度 聽音練習 聽辨老師所播放的歌曲,選出正確答案(複選): ( )1.(1)音樂劇 (2)歌劇 (3)獨唱 (4)合唱 (5)重唱。
升種調與降種調 一、大調音階 在八度音階內按照音名的順序排列八個音,這樣的音程依序排列稱為大調音階,而第一個音就是主音。主音是C的大調音階就是C大調音階。
升種調與降種調 一、大調音階 現舉C大調音階為例(粉紅色音符即為主音的位置): 一組鍵盤包括黑鍵、白鍵,共有十二個半音,每個音都可以作主音。
二、升記號的順序 升種調是由上五度移調法來產生所有的升記號,其升 記號的先後順序為Fa、Do、 Sol、Re、La、Mi、Si, 此為固定不變的順序。
請依上面五線譜例升記號產生的順序,在五線譜上畫出來。 2.請在下方譜例括弧中填入調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A E B 升F 升C
三、降記號的順序 降種調是由下五度移調法來產生所有的降記號,依此類推,其降記號的先後順序為降Si、降Mi、降La、降Re、降Sol、降Do、降Fa,也是固定不變的順序。
請依上面五線譜例升記號產生的順序,在五線譜上畫出來。 2.請在下方譜例括弧中填入調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降B 降E 降A 降D 降G 降C
音樂之父巴赫就是用十二個調號,作了每集包含二十四首前奏曲與複格曲,代表十二個大調和十二個小調的《平均律鍵盤曲集》,共有兩集,被喻為音樂上的「舊約聖經」。作曲家必須深入的研究它,而演奏家也以能正確的詮釋出巴赫的音樂為榮。對主修鋼琴(鍵盤樂)的學生來說,學習《平均律鍵盤曲集》是必修的課程。
轉調 一首樂曲為了轉換氣氛,或因應曲式的需求,常 在進行中從原調轉到另一個調上,稱之為轉調。 轉調分為兩種:近系轉調與遠系轉調。 近系轉調,是指轉與原調的近系調,也就是與 原調僅差一個變化記號的調。 除了近系轉調之外的轉調,都稱為遠系轉調。 例如:本單元歌曲〈愛可以改變一切〉是遠系 轉調,一開始是F大調,到了第31小節轉成降G 大調,歌曲的表情變得更高亢,充滿希望。
歌曲「Love Changes Everything」出自威伯的音樂劇《Aspects of Love》,曲調優美動聽,在威伯五十歲生日音樂會上,世界知名的巨星們齊聚一堂合唱這首歌曲,向威伯致意。 可以明亮中氣十足的歌聲以及和悅莊重的表情來合唱這首歌曲,也可以莎拉.布萊曼2005年專輯中輕柔的唱法來表現。
1. 愛,愛可以改變一切,可以改頭換面,天地變色 愛,愛可以改變一切,讓生命發光,讓死亡安息 愛能讓夏日展翅,使一夜變為永恆 愛,愛可以改變一切,在祢名下, 我狂喜戰慄,讓世界從此煥然一新 2. 愛,愛可以改變一切,使白晝變長,使話語豐富 愛,愛可以改變一切,使痛苦更甚以往 愛讓祢的世界改頭換面,一個永不消失的世界 愛可以改變一切,帶來榮耀, 招惹羞辱,使世界從此變不同 3. 讓我們攜手前進,展望未來,年年順利 愛在一霎間爆發,讓智謀巧詐消逝無蹤 愛作弄了我們每個人,它打破一切規矩 愛啊!愛可以改變一切,愛火所及,生殺在握 愛使祢改頭換面 (愛可以改變一切,在神的王國裡暢行無阻)
Love Chang Everything(歌唱)3'31
Love Chang Everything(伴唱)3'31
Comic opera:即Opera Buffa,但英國的喜歌劇以對白銜接劇情,不像義大利歌劇從頭唱到尾。
2.Ballad opera:在十七世紀時,英國民間 流行的一種表演形式,這種歌劇以大眾為 對象,免不了插科打諢、胡鬧耍寶,因此 也被稱為「音樂喜劇」,約翰.蓋伊所寫 的《乞丐歌劇》(Beggar‘s Opera)被認 為是音樂劇的始祖。
3. Musical comedy:1885年由喬治.愛德 華斯所創的新名詞,但早在1866年,查 理斯.巴勒斯的《惡騙子》(The Black Crook)便無意間開啟了「歌、舞、劇」 的表演型態,美國的喜歌劇/音樂喜劇 開始受到注意並迅速發展。
東尼獎(Tony Awards)是為了紀念安東妮特.派瑞對美國劇院之翼這個組織無私的奉獻而設立的,是美國舞臺表演者最高榮譽的獎項。現在的「東尼獎」共有19個固定獎項,分別頒給「舞臺劇」(純戲劇)和「音樂劇」兩種不同領域的工作者。除了固定的獎項外,每年還會有一座或更多的特別獎,頒贈給對於舞臺界特別有貢獻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