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歷認證問題與全球競爭力之影響 四企3B 4971L015 黃瓊慧 4960L054 王詩涵
前言 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迎來了和平發展的全新契機,兩岸民眾、高校、學生及各類民間團體等對擴大交流與合作的訴求進一步提升,加之受國際或區域性跨境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及兩岸高等教育內部改革與發展的影響,兩岸高等教育相互開放的程度、範圍、領域、層次等明顯放大,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隨之持續升溫,進入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快速、最熱絡、最緊密的時期。
“以擴大學術交流和教師互訪為平臺、以加強科研創新和課題聯合公關能力為動力、以建立穩定的校際合作關係、以展開兩岸青年學生交流活動為主體、以大陸推廣特色教育和招收台灣學生為主要內容、以開創兩岸高級人才培養新模式為導向”的兩岸高等教育全方位交流與合作的格局正在形成。 世界地球村的概念來臨,全球化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再加上兩岸同時要加入WTO的同時,談到高等教育的本質是著重在通識培養的專業教育,競爭性與國際性都非常之強,因此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性無庸置疑。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兩岸學歷互認、相互招生等深刻影響未來兩岸高等教育相互開放走向及交流與合作活動往縱深領域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再次成為兩岸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日前中國大陸宣布十五項對台有利措施,其中一項為「承認台灣教育主管部門核准的高等學校(大學)學歷」,可見兩岸學歷認證的論點日趨重要,對於全球化趨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台灣的政府行政單位卻仍是裹足不前,藏在自己設的保護傘之下,在沒有國際觀感下,孰不知本土化也是要透過交流來尋求認同的。
政府的考量 日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明白表示,台灣要承認大陸學歷必須要考量整體教育政策、教育產業、就業市場的衝擊和國家安全等四個面向;這些問題已經提了好一陣子了,卻從不見有解決的方案;我們歸納了這四個政府考量的問題: (1)入學方式無法掌握,素質良莠不齊無法掌握; 學歷的品質問題,大陸有賣假學歷的現象。 (2)衝擊台灣的就業市場,大陸留學生學成歸國後會衝擊台灣的就業市場。
(3)台灣高等教育飽和的現況下,承認大陸學歷後會衝擊台灣高等教育市場。 (4)國家安全的問題,擔心台灣學生到大陸受教育,價值觀會受大陸統戰技倆而有所偏差,進而不利台灣的國家安全。
不同的思維和見解 (1)大陸的重點大學的開發以及其教育的資源隨著大陸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而提升,大陸的北大、清大、復旦等大學都不輸國際一流的名校;因此要用教育品質方面來反對大陸學歷認證到有點牽強。況且我們政府也可以做好認證的把關工作。 (2)市場機制下的競爭是激烈且必然的,簡單而言,品質差、表現差的會被狠狠的淘汰,品質佳能力強的自然也會帶動公司的成長、增加市場的競爭力並能激勵其他員工的成長。
(3)與其擔心我國大學因開放大陸留學而招不到學生,不如採取相關配套措施亦開放我國大學招收大陸學生來入學;好的配套及優惠措施自然能吸引相當多優秀的大陸青年學子來就讀。 (4)憲法賦予個人的受教權,個人對於教育機構或方式的選擇,政府不應阻止;基本上政治力是不能箝制人民的思想,凌駕於教育之上的,更何況國家安全的危害與否,蘊藏著濃厚的意識形態,由此作為拒絕採認大陸學歷的理由似乎非常牽強。
兩岸學歷互認的實質觀點及利益 在探討兩岸學歷互認問題時,首先要拋開所謂的意識形態而單就專業教育方向而言。 就大陸方面: (一)能給大陸的高等教育學校帶來新的思維、新的技術、新的方法和管理方式。 (二)兩岸學歷互認後,可盡而提高大陸高等教育學校的資源利用率。 (三)大陸學術思想帶來新的交流和衝擊,並注入新的觀念和更開放思想。
就台灣方面: (一)兩岸學歷互認,台灣子女可自由選擇就學及就業;不但可舒緩在台灣的就業壓力,同時也可為台灣目前面臨的經濟遲緩注入活水。 (二)人才資源的流通是最重要的,我們固然可以吸引更多人才來台貢獻。 (三)對於學科或術科方面也可以採取交流方式而產生互補的效益。
採認大陸學歷的衝擊 高等教育生態面臨解構與重組 很多大學或系所將會倒閉, 教師失業 ---補習班業者將重新尋找市場 ---就業市場將會面臨激烈競爭 ---兩岸高等教育合作, 尋求國際合作等生存之道
採證的相關建議 (一)以WTO下的思維重新評估大陸學歷認證政策: 以陸委會的觀點而言,大陸學歷認證屬於大陸政策的一部份,因此在考慮大陸學歷採證政策時以政治為第一考量,兩岸的特殊關係為第一個關卡,其次才是回到問題本 身的適切性與專業考慮,這是政策始終處於膠著狀態的關鍵。如果兩岸都執著於主權的爭議,大陸學歷認證的問題很可能沒有解決的一天,相關單位也會一再面臨左右為難的窘境。
但是在全球治理的浪潮下,國際性組織在許多層面的影響力已經凌駕在國家主權之上,尤其兩岸加入WTO之後更是解決目前大陸學歷認證陷入困境的良好契機。換個角度出發,以同是WTO會員的身份重新定義對大陸學歷採認的議題,跳脫原本的兩岸政治思維模式,以更高的全球化觀點來看此問題,進入國際決策的範疇,或許能為大陸學歷採證政策解套。
(二)成立專案小組,研究大陸學歷認證事宜: 大陸學歷採證雖然仍未通過,但是前往大陸求學的人數並未因此而減緩,因此不論開放大陸學歷認證與否,都有必要成立一個能夠全盤瞭解WTO規則、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大陸高等教育現況的跨團隊,瞭解現實的情況。開放大陸學歷認證政策的建議,事先將遊戲規則納入規範的效益絕對大於事後的補救,但是若是現階段確實無法開放採認,也必須有專責的團隊掌控隨時變化的環境,才有助於建立問題的快速反應機制。
(三)讓教育議題回歸教育層面與市場機制: 當教育全球化與兩岸學術交流演變到現在的階段,許多趨勢已經不是公部門可以阻擋,教育品質與實用性才是市場選擇的實際衡量。開放大陸學歷認證,並非是公部門 以消極的態度放任不管,反倒是以積極的作為建立一套準則與制度,提供莘莘學子或在大陸謀職且有意進修的人士選擇的標準與保障。對於大陸高等學校的學術水準,應該純粹以學術的角度加以評估、認證。
(四)尊重各方意見,制定完備的法令: 政府制定政策,原本就需要經過完善的評估,並且聽取各政策關係人的意見,才能制定出一套符合大眾期待的政策。就大陸學歷認證政策而言,決策的制定者屬於教育部、陸委會等官員,而政策關係人則包括倡議團體如學生家長或學生、民意代表、教育團體、大學院校、其他利益團體如補習班。透過決策制定的單位與其他政策關係人以「公聽會」或「研討會」的方式共同參與,針對大陸學歷認證的問題逐一解決,尋求最佳的承認方式與配套措施,而不是以一貫的官方模式回應各方的聲音。
結語 認證問題的影響,實際上而言,教育部管轄的範圍僅止於對教職人員的國外學歷作認證的工作。 企業界及私人就業市場通常不受此限,他們需求的是人才的資源及學力。我們執政當局大費周章的去拒絕採認大陸學歷,阻止不了台灣學生到大陸留學的考量,阻止不了大陸留學生回台灣就業的心,阻止不了台灣高等學歷隨著高科技產業進駐大陸的趨勢;阻止的是台灣邁向全球化的腳步,阻止的是台灣的國際觀和未來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