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ediatric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南京中医药大学 李宁 销售工程师 培训经理 2015 年 3 月 Think Fast, Search Fast --OVID 科研在线整体解决方案.
Advertisements

1 李宁 销售工程师 培训经理 江南大学医学院 2014 年 11 月 Think fast 、 Search fast – Ovid 医学数据库.
全球药物机构: 抗结核合作行动中的 采购职能部门
HKMA Vaccination Advice for Young Children
Postnatal depression 产后抑郁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ediatrics

心肝病证 汗 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儿科 李建保

【教学目的】 掌握内容:汗证的中医证治规律。 熟悉内容:汗证的病因病机。 了解内容:现代医学认识。

【概述】 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 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小儿。 小儿由于形气未充、腠理疏薄,加之生机旺盛、清阳发越,在日常生活中,比成人容易出汗。 小儿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但小儿汗证往往自汗、盗汗并见,故在辨别其阴阳属性时还应考虑其他证候。 温热病引起的出汗,或属危重症阴竭阳脱、亡阳大汗者,均不在本节讨论范围。

现代医学认识 多属西医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风湿病、结核感染等,也常见多汗,临证当注意鉴别,及时明确诊断,以免贻误治疗。

【病因病机】 汗是人体五液之一,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来,《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 心主血,汗为心之液,阳为卫气,阴为营血,阴阳平衡,营卫调和,则津液内敛。反之,若阴阳脏腑气血失调,营卫不和,卫阳不固,腠理开阖失职,则汗液外泄。 小儿汗证有虚实之分,虚证有肺卫不固、营卫失调、气阴亏损,实证则多因湿热迫蒸所致。

中医病因病机图 汗 证 脏腑娇嫩,元气未充 肺卫不固 营卫失调 气阴亏虚 汗出过多 疾病影响 大病久病之后 饮食 失宜 积滞内生 郁而生热 湿热迫蒸

【诊断】 诊断要点 小儿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 寐则汗出,醒时汗止者称为盗汗;不分寤寐而出汗者称为自汗。 排除因结核病、风湿热、传染病等引起的出汗。

【治疗】 辨证要点 汗证多属虚证。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血虚为主。 肺卫不固证多汗以头颈胸背为主;营卫失调证多汗而不温;气阴亏虚证汗出遍身而伴虚热证象; 湿热迫蒸证则汗出肤热。

治疗原则 汗证以虚为主,补虚是其基本治疗法则。 肺卫不固者益气固卫,营卫失调者调和营卫,气阴亏虚者益气养阴,湿热迫蒸者清化湿热。 除内服药外,尚可配合脐疗等外治疗法。

分类证治 (1)肺卫不固 证候 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以头部、肩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平时易患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益气固表。 方药 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

玉屏风散合牡蛎散《世医得效方》、《局方》 重用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防风走表御风调节开阖;牡蛎敛阴止汗;浮小麦养心敛汗;麻黄根收涩止汗。 脾胃虚弱,纳呆便塘者加山药、炒扁豆、砂仁健脾助运 。

(2)营卫失调 证候 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而不温,畏寒恶风,不发热,或伴有低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证候 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而不温,畏寒恶风,不发热,或伴有低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治法 调和营卫。 方药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重用黄芪益气固表;桂枝温振卫阳;芍药敛护营阴;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龙骨、牡蛎敛阴潜阳止汗。 精神倦怠,面色少华者加党参、怀山药健脾益气; 汗出恶风,表证未解者,用桂枝汤祛风解表。

(3)气阴亏虚 证候 以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形体消瘦,汗出较多,神萎不振,心烦少寐,寐后汗多,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哭声无力,口唇淡红,舌质淡,苔少或见剥苔,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 益气养阴。 方药 当归六黄汤加减。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重用黄芪益气固表以止汗;当归、二地育阴养血以培本;芩、连、柏清热泻火除烦。 阴虚火旺亦可选用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4)湿热迫蒸 证候 自汗或盗汗,以头部或四肢为多,汗出肤热,汗渍色黄,纳差,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 自汗或盗汗,以头部或四肢为多,汗出肤热,汗渍色黄,纳差,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泻脾。 方药 泻黄散加减。

泻黄散《药证直诀》 石膏、栀子清泻脾胃积热;防风疏散郁火;藿香化湿和中;甘草调和诸药; 尿少色黄者,加滑石、车前草清利湿热; 大便干结加生大黄、芒硝; 汗渍色黄者,加茵陈蒿、佩兰清化湿热; 心烦、口渴者,加黄连、芦根清热除烦生津。

【预防与调护】 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小儿体质。 注意病后调理,避免直接吹风。 积极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 勿食辛辣、煎炒、炙烤、肥甘厚味。 室内温度、湿度要调节适宜。

思考题: 汗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证治规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