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艺术 主 讲: 卓 燕
剪 纸 概 况 作 品 欣 赏 现场剪纸表演 剪 纸 制 作
第一部分:中国剪纸概况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她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朴素的情感、精湛的手工艺都融入到方寸纸片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反映出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
中国剪纸历史悠久 剪纸是一种雕镂剔刻的艺术。据考证,从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制作装饰品。 剪纸产生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北朝《对马》团花 隋代《对猴》团花
唐代《双鹿佛塔》 五代-宋《持幡菩萨》 明代.剪纸折扇
明代《剪纸人家》 清代《泛舟》
剪刻撕烧技法 烧纸《十五的月亮》 剪纸《包棕子》 刻纸 仙女散花 撕纸 茶辅子
关于剪纸起源 大致有:招魂说、祭祀说、娱乐说等。 《史记》中记载有“剪桐封弟”的故事,讲述了西同初期周成王用桐叶剪玉“圭”赐其弟,封叔虞到于唐国。 民间传说汉武帝刘彻的爱妃李夫人死了,刘彻悲痛欲绝思念不已,于是请会神术的人为其招魂。到了晚上,汉武帝果真看到帐上印出了他爱妃的影子。原来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用烛光照在帐帘上给皇帝以慰藉。这就是关于剪纸产生的美丽传说之一。
中国民间剪纸与民俗 中国民间剪纸与民间习俗密不可分,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在民间各种节庆、婚丧嫁娶等活动中,都可以见剪纸身影。民间有许多节日,例如: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放鞭炮、贴春联,剪生肖。正月初六“开春打喜牛,春牛双角贴纸剪梅花“一说。
五月五是端午吃雄黄、烧艾草。剪除五毒作窗花。 二月底,出嫁好日子,“剪双喜,凤穿牡丹贴花轿”。
“剪纸虎,戴虎帽,长大成人龙虎貌。” “九月九,剪孝子,善老送终是本分。” “大寿日,献寿星,五福捧寿不老松。” “来贵客,备佳肴,莲花鲤鱼年年有。”
《梁祝》 《天仙配》 《八戒照镜》 《西游记》
《空城记》 《吕布戏貂婵》 《穆桂英》
剪纸作品中常借动物、植物等形象表达特定的含义。例如:“二月二,龙抬头,又剪鲤鱼跳龙门”。 象征着更上一层楼,改变自身命运和前途的飞跃。 在中国,龙是权利威望的象征,但在剪纸中的龙常常与凤相结合,中国人常用“龙凤呈祥”表示对新人的祝福。
石榴──象征多子多孙,多福多寿。 牡丹──富丽、美艳,象征富贵显赫。
蝴蝶──象征夫妇好合、情深意长和幸福。 孔雀──象征美好、爱情。 喜鹊──象征喜庆. 鹤──象征长寿.
梅花──清高素洁、深沉、自信。 兰花──俊雅高贵且内秀、含蓄柔美。 菊花──高洁、长寿。 荷花──洁美、宁静,比喻纯洁、善良、洁身自好。
谐音取意,用相同或相近词音寓意吉祥。如: “喜上眉梢”,剪喜鹊和梅花(梅谐音眉)。 “马上封候”,剪猴骑马上(猴谐音候)。
“连年有余”,剪莲花和鱼(莲谐音连,鱼谐音余)。
《回娘家》
《一叶知秋》 《小河弯弯》
《秀色江南》
“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民间永不朽” 中国剪纸艺术在中华大地上,苍茫几千年,传承至今,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恢弘气度和深邃底蕴。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她们的剪纸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情感,小小剪刀剪出了民族精神之魂,剪出了绵绵不息几千年华夏文化的行走轨迹。
第二部分: 卓 燕 作 品 欣 赏 1998年 ——2008年
第三部分 现场剪纸表演
第四部分 剪纸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