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高科技
【教材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信息技术、原子能技术、宇宙航空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等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然,它也造成了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核灾难的威胁等,这都成了举世关注的问题。
重点:电视、立体交通和信用卡的使用与发展。 难点:高科技的发展对现代世界文明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电视的发明及进步的过程,以及对现代生活的重大影响。知道立体交通在20世纪的重大发展,理解信用卡在现代人类文明中的作用和低位。 2.在获取一定资料的基础上,围绕“科技带来巨变的利与弊”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对于科技所起作用的看法,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3、通过学习高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逐步形成追求科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电视、立体交通和信用卡的使用与发展。 难点:高科技的发展对现代世界文明的影响。
导入: 现代人的娱乐休闲方式有哪些? 电视广播网包括地面电视广播网、有线电视广播网和卫星电视广播网。迄今为止,电视仍然是全球最普及、最广泛、最及时、最形象、最生动的新闻和其他信息的传播渠道。尽管有线电视或卫星广播电视等技术的发展已能为观众接收更多的节目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地面播送仍是电视广播的主要手段,它使全球10多亿电视观众能够收看到节目。截至2000年底,全球平均每4人就有近一台电视机;其中,在不发达国家则平均每6人有一台电视机。······我国现有电视机3亿多台,平均每4人一台,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 ————http://culchina.net
网络上的一个帖子《我家的电视发展史》
讨论: 电视对大家生活的影响。 电视改变了人们的休闲方式,成为沟通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桥梁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方法。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更对整个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利用和控制这一力量是重要的问题。
立体交通 学生阅读教材,知道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和第一条高速铁路。具体以上海为例,了解城市交通的变化。
采访你的父辈,完成下面表格: 十五年前 现在 上海的主要交通工具 上海人过江的工具 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 火车从上海到北京的时间 上海机场的数量
请说出上海目前正在运营的轨道交通线分别是那几条?简要介绍一下1-2条线路. 上海的对外交通网络连接着全国和世界,作为中国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之一,你能说出上海目前主要的机场,铁路公路站及港口名称吗?
轨道交通网使城市交通进一步提速
你能说说上海的轨道交通目前已运营的有那几条线路?在建和规划中的轨道交通还有那些?
据说,上海早期的道路是由马跑出来的,所以上海人将道路俗称马路。当初外国人来到上海,因其身高马大,很不习惯华人的轿子,更不愿坐独轮车,他们依赖的交通工具是马车,遛马跑马坐马车成为洋人的嗜好,从跑马厅沿今南京西路到静安寺一带,简直成为马车专用道 。 20世纪29年代的福州路
讨论: 交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改变。 缓解了城市交通的紧张状况。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压力也越来越重。 交通紧张的解决,需要多方的配合,建立立体交通网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个人对交通法规的遵守,道路建设的合理布局等等。 现代交通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
信用卡 教师可出示各种信用卡实物。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 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成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货消费的凭证,开展了凭信用筹码在本商号或公司或汽油站购货的赊销服务业务,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就是信用卡的雏形。 据说有一天,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一家饭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在身边,因而深感难堪,不得不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饭店结账。于是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一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DinersClub),即大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来俱乐部为会员们提供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可以记账消费。这种无须银行办理的信用卡的性质仍属于商业信用卡。
帮助学生回忆人类支付方式的发展。 以货易货、 金属货币、纸币到电子货币支付方式的发展与转变。 提问:1、同学的家中所使用的支付方式。 哪些时候会使用信用卡? 2、信用卡的使用对社会的改变。
【你知道中国银行卡的发展么?】 1979年10月,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了为其代办“东美VISA信用卡”协议,代办东美卡取现业务。从此,信用卡在中国出现。 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标志着信用卡在我国诞生。 1987年2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在国内首家推出ATM服务,打破了国内存取款必须到银行的传统做法。 1987年3月,中国银行加入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成为国内该组织的第一家会员。国际支付组织开始进入中国卡市场1988年6月,中国银行发行外汇长城万事达卡(国际卡),该卡可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商户使用,中国信用卡开始真正走向世界。 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实施以银行卡联合发展为目标的"金卡工程",以改善用卡环境,实现设备共享、资源共享和市场共享。 1997年10月30日,由人民银行组织和发起,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邮政储汇局共同参与的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
1998年12月24日,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系统正式投产运行。 1999年3月26日,由人民银行牵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共同参与的CFCA(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工程正式启动。 1999年7月,首家具有中介性质的个人征信公司--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2000年7月1日起,上海正式启动"个人联合征信"制度。 2000年6月29日,CFCA正式运行。 2002年1月10日,首批银联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五大城市推出。 2002年3月26日,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正式成立。 2002年5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 2002年6月25日,银联公司正式成为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会员。 2002年11月,银联同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合作建成外卡信息交换接口。该接口的建立,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银联商户能够接受万事达卡外卡消费。
2002年12月,银行卡联网通用"314"目标已全部实现,且绝大多数发卡商业银行系统内异地交易成功率都达到了80%以上,超额完成了任务;在100个城市中同城平均跨行交易成功率达到75%以上;在推广普及"银联"标识卡城市中,各商业银行均全部完成了标准化改造和异地跨行业务开放工作,实现了"银联"标识卡在这些城市内和城市间的跨行通用。 2003年6月底,中国已有发卡金融机构91家,在近6亿张的发卡总量中,借记卡5.44亿张、信用卡2499万张;银行卡账户人民币存款余额已达9941亿元;可以受理银行卡的商店、宾馆、饭店等特约商户约20万户;各金融机构装备的自动柜员机总计5.3万台,销售点终端机31万台;全国受理银行卡的电子化业务网点发展到14万个。2003年上半年,通过银行卡的交易总额达7.57万亿元,其中购物消费金额为1321亿元,转账交易金额为1.7万亿元,存取现金5.74万亿元。 2003年12月31日,花旗、汇丰银行获得银监会批准,在内地发行双币信用卡。外资银行迈出进入中国银行卡市场第一步。 2004年1月18日和9月8日,银联卡分别在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实现受理。 2005年1月10日,中国银联正式开通银联卡在泰国、韩国及新加坡的自动取款机(ATM)和商户POS受理业务,此举意味着银联卡继在香港、澳门地区实现受理后,首次在真正意义上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