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中國都市的發展 第二節 中國都市化 第三節 北京市與上海市 第十三章 中國的都市 第一節 中國都市的發展 第二節 中國都市化 第三節 北京市與上海市
第一節 中國都市的發展 一、中國早期都市 二、中國近代都市 三、中國現代都市
中國早期都市 早期都市以黃河流域為分布地域,都市機能單一,以政治機能為主。 隨著時代的擴展,都市自黃河中下游,向南擴展至長江流域,沿海貿易都市逐漸興起,除了政治機能外,交通機能及商業機能也逐漸出現。
商代與清代都市分布圖
蘇州有『中國水都』之稱
明清時期的都市 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區域分離,江南都市蓬勃興起、沿江(長江)沿河(大運河)都市發展。 都市機能包括商業及手工業,甚至國家政策推行屯田政策向邊疆移民,全國都市之地域空間進一步擴大,主要分布於西南、西北和東北等地區。
北京紫禁城
中國近代都市 交通型都市:沿海、沿江、南方珠江流域以及東北黑龍江流域形成以上海為中心、南北沿海、東西沿江一系列貿易港口都市,隨著鐵路、公路建設而興起。 工業型都市:中國近代工業發展使工業都市興起,主要集中於沿海、沿江地帶,和上海及其周圍地帶,上海成為全中國最大的工業中心都市。 礦業型都市:因工業及交通發展,礦業都市因而興起,如東北撫順和華北唐山。
中國近代都市分布概況表 (1933-1936)
中國現代都市—1986年以後 東部沿海地帶因經濟持續高度增長以及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 行政都市進一步增強,如北京。 新型交通樞紐都市發展,如東北的瀋陽和哈爾濱、華北的北京和天津、華東的上海和南京、華南的廣州、西南重慶和成都。 都市機能也新增旅遊都市和衛星都市,如延安。
中國現代都市的增長 中國現代都市發展時起時伏時而停滯,至1986年才快速開展,而中國東部沿海地帶因經濟持續高度增長以及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都市如雨後春筍般新設,至今約新增 300 個都市。
中國都市聚集區域 此時期都市網密度遞增迅速,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帶的遼中南、京津唐、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四個都市集聚區,都市密度增加日趨明顯,人口占全國1/2。
中國都市體系地域空間結構分布圖
長江三角洲都市體系及其人口概況
第二節 中國都市化 一、中國都市化 二、中國都市化程度
中國都市化 中國都市戶籍制度使戶口登記成為控制都市人口數量強而有力的工具,經由此一工具干預和制止遷移人口,從而建立真正的城鄉壁壘。 二元都市化結構:中國採取都市化和農村城鎮化並行的獨特結構 都市化:建立在工業的基礎上形成的。 農村城鎮化:由農村剩餘勞力轉移而形成的,亦可減少農村人口流入都巿。
中國人口都市化 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中國都市化發展出新的契機,1982年都市人口占21.13%,1984年為23.01%,1988年為25.81%,1990年為26.41%,1993年為28.14%。
中國都市化程度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都市化程度愈來愈高。
中國三大經濟地帶都市分布
中國都市網密度分布圖
中國三大經濟地帶都市化程度 中國都市化程度也有明顯的區域差異,中國三大經濟地帶因都市化程度、城鎮分布密度、城鎮規模結構、人口遷移格局、都市增加數量之差異。 東部經濟地帶都市化程度最高、速度最快,其次是中部,西部最低且最慢。
中國新都市型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都市發展迅速,出現了都會區這種新的都市空間型態,以政治中心北京和經濟重心上海最具代表性。 上海—中國發展最快和經濟最發達的都市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都市發展迅速,出現了都會區這種新的都市空間型態,以政治中心北京和經濟重心上海最具代表性。
第三節 北京市與上海市 一、北京市 二、上海市 三、都市問題
北京市 全國政治和文化中心,是僅次於上海的全國第二大經濟中心。 聯結全國的鐵路總樞紐與全國航空中心。 資訊生產和集散中心,北京中關村是中國研發重鎮。 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然和人文景觀都十分豐富,為中國最大的國際旅遊中心之一。可作為中國和東方都市的代表。 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
北京市地圖
中國的政治中心—人民大會堂
北京的旅遊資源 北京附近的長城 北京天壇
上海市 上海自1853年超過廣州成為全國外貿中心後,二十世紀末人口規模超過北京成為中國第一大都市。 上海一直保持著中國最大經濟中心和國際貿易港口都市的地位,具有最雄厚的綜合經濟實力,最堅實的經濟發展基礎,最強的技術創新能力。
上海市地圖
上海外灘
上海港
上海市的區位與擴張 區位:上海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和長江流域兩條經濟發展帶的交匯點 ── 長江三角洲。 1990年代開發浦東促進上海市都市擴張。 上海市都市擴張呈現明顯的同心圓層式擴展。
浦東新區
上海市同心圓結構擴張示意圖
都市問題 都市交通擁擠 空氣汙染 北京的水資源缺乏 住房短缺
北京天安門前擁擠的交通
交通擁擠的解決方案 都市內部的主要大眾捷運系統 ── 地鐵可有效解決交通擁擠問題。 預估2010年北京網狀地鐵能初具規模,上海則到2020年也會初具規模。
空氣汙染 北京和上海都被列入亞洲都市空氣汙染嚴重之列,北京更高居榜首,除工業汙染外,春季沙塵暴使空氣汙染更趨嚴重。 上海的空氣汙染嚴重
北京市的水資源缺乏 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被列為因缺水嚴重而陷於危機的40個都市榜首。 因大量開採地下水的結果,使北京的地下水水位平均每年約下降1~1.2公尺,形成一個方圓千公里的地下水位漏斗區,與此同時工業汙水亦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
北京市水資源的變化 北京於1940年開鑿的水源井當時尚能自流(下圖)。但因超抽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2004年的另一口水源井已無水流出而停止運行(上圖)。
流動人口增加與貧民窟分布 北京出現新都市貧困現象,主要來自流動人口的過快增長。
北京流動人口主要職業與流出省分
都市更新 北京古都風貌消失的程度和北京市的建設速度恰好成正比。 北京是一座歷史古城,但為避免都市自然老化,因而自1990年著手進行都市更新,從舊城邊緣開始逐步向中心進行更新。
北京胡同區與後方高樓成強烈對比
北京市老城區都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