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国际接轨,清华品牌 ——清华大学MPA情况介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兼院长 薛澜
汇报内容 学院概况 MPA教育定位 办学条件 主要做法与措施 教育教学效果 办学体会 问题与不足 展望与建议
一、学院概况 1.1发展历程 1.2发展目标 1.3组织结构 1.4学科分布 1.5学生规模
1.1发展历程 2003年12月:首批MPA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2003年:首批获得全国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授权 2000年: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1998年:成立公共管理系 1996年:成立21世纪发展研究院 1.1发展历程
1.2 发展目标 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发扬“明德为公”的院训精神,旨在把学院建设成教学、研究、培训、咨询全面发展的国际一流公共管理学院,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高层次的公共管理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政策研究成果。
1.3 组 织 结 构
1.4 学 科 分 布 学位点分布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 研究型 (博士) (硕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区域经济 政府管理 公共管理 MPA 公共政策 政府管理 NGO管理 国际事务 (硕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区域经济 1.4 学 科 分 布
二、MPA教育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国际接轨,清华品牌 “中国特色”——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国家治理的领导人才队伍建设; “国际接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具有开放的视野和时代意识; “清华品牌”——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坚持德才兼备的育人传统。
三、MPA办学条件 3.1师资队伍总量 3.2专业结构 3.3兼职教师 3.4教学设施
3.1 师资队伍总量 学院教师40人。其中,MPA专业课程教师32人,博士学位28人(其中18人在海外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他教师大部分在国外进修一年以上。另有在站博士后50余人,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基础。 长江特聘教授1人、长江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生师比(招生数量与全职MPA教师)约5:1。
3.2 专业结构
3.3 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和研究人员26人,其中教授13人。包括: 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有4人; 来自全国人大、国家发改委、中央政研室、科技部、国资委、国家统计局、广电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等政府部门16人,其中: 国家及部级领导11人,司局领导5人。 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有4人;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工商联等研究咨询、非盈利机构的6人; 另有来自实践部门参与教学的资深管理人士和专家40余人。
3.4 教学设施 教学场所 学院于2004年建成教学科研、办公大楼 报告厅、多媒体教室、案例讨论室俱全 拥有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图书资料中心 建成政府文献信息中心 建成电子政务实验室 学校教学设施及资源面向MPA学生开放。
四、主要做法与措施 4.1 服务国家,选拔高层次学生 4.2 面向需求,科学设置培养方案 4.3 接轨国际,大力推广案例教学 4.4 严格管理,强化MPA精品意识 4.5 开拓视野,举办高水平专题讲座 4.6 立足实践,强化与政府合作关系 4.7 育人为本,全面提升MPA综合素质 4.8 放眼全球,构建国际合作网络
4.1 服务国家,选拔高层次学生 招生面向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和关键岗位 与数十个省级组织部和国家部委合作,设置MPA-E项目,培养中高级公务员。 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平均工龄10年以上的占三分之一,20年工龄的接近四分之一。 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合理控制规模 179, 139, 104,106,165,153……
4.2 面向需求,合理设置培养方案 培养方向 公共政策、政府组织与管理、非营利与公共事业管理、国际事务和战略管理 4.2 面向需求,合理设置培养方案 培养方向 公共政策、政府组织与管理、非营利与公共事业管理、国际事务和战略管理 又根据需求,增设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城市规划与治理等方向 学习模式 周末班(MPA-P) 定向班(MPA-E) 脱产班(MPA-F)--停招
4.2.1课程结构 课程性质 课程数量 备注 核心课 8+1(经济学原理) 每级全部开设 方向课 2-5门/每个方向 学生可以跨方向选课 选修课 20余门 全校研究生课程也面向MPA开放 专题课 公共管理专题、公共政策专题 主要由实践部门讲授实务 前沿课 公共管理前沿、公共政策前沿 主要由学者讲授理论前沿 国际课程 1-2门/学期 主要由国际学者开设 论文设计与写作课 每学期开设 为论文选题及写作提供系列指导
4.3 接轨国际,大力推广案例教学 成立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专门为课程教学创作并提供高质量教学案例。 4.3 接轨国际,大力推广案例教学 成立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专门为课程教学创作并提供高质量教学案例。 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锡拉丘斯大学马克斯韦尔学院联合举办两期案例教学培训班。 与哈佛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共享案例资源。 与北京市政协、江苏省赣榆县、河北省宝丰县合作,成立案例调研基地。 自行创作高标准案例40个。最近一届MPA课堂采用标准案例达86个。
4.4 严格管理,强化MPA精品意识 推行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课程层次 学院层次 学校层次 严格执行学生注册、考勤、课程考核制度 组建课程教学小组和梯队;按照课程逻辑关系分成7大类建设 首批建设10门校际MPA精品课 学院层次 开课资格审查;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能力建设;教学方法研讨 学校层次 结果导向;每学期统一组织全校性评估;每学期干部听课 严格执行学生注册、考勤、课程考核制度 严格论文质量标准 开题到答辩严格掌握论文写作时间,脱产6个月,在职9个月。 集中组织答辩,统一标准。 实行论文淘汰制度,论文淘汰率一般在2-8%。
4.5 拓展视野,开展高水平专题讲座 目前已形成MPA大课堂、公共政策专题、国际公共管理专题、明德论坛等四大系列专题讲座。 4.5 拓展视野,开展高水平专题讲座 目前已形成MPA大课堂、公共政策专题、国际公共管理专题、明德论坛等四大系列专题讲座。 到2006年为止,MPA大课堂已举办33期。 平均每年为MPA举办的专题讲座超过20次。 包括十数次省部级干部讲座,诺奖得主斯蒂格里茨等知名学者讲座,芬兰议长、法国社会党总书记等国际政要讲座,以及 BP公司总裁等跨国企业领导人讲座。
4.6 立足实践,强化与政府合作关系 与政府部门形成了“育人为本、全程合作、双向互动、多方进行”的政府合作关系 。 开展高水平的研究与咨询合作。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教育部等联合成立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科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重要研究与智囊机构。 为中央十一五规划、科技政策、危机管理提供重要政策咨询。吴官正同志还专门来校听取了学院关于廉政建设相关研究工作的汇报。 积极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培训中高级公务员。自2003年来,累计培训各级公务员85期,其中地厅级及以上干部800余人,处级干部3350余人。
4.7 育人为本,全面提升MPA综合素质 建立实践基地,如北京市石景山区、国家开发银行以及安徽省、湖北省兴山县、江苏、浙江台州基地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情研究。如在SARS疫情期间,MPA学生积极参与危及管理调研,参与撰写了高质量的分析报告。 通过开展入学教育、主题教育、团队建设和职业发展引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明德为公的理念植根于MPA教育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目标与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4.8 放眼全球,构建国际合作网络 国际合作平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锡拉丘斯大学马克斯韦尔学院、兰德研究生院、巴黎政治科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UNDP、福特基金会等。 教育培训:组织MPA-E赴美国进行国际公共管理课程实践。与哈佛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举办“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 。 教师进修:近几年派出了近14名青年教师赴海外知名公共管理院校进行半年至一年的进修。 几年来,每年海外来访团组超过100个,年来访人员超过400人次。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等知名学者、国际政要、跨国公司CEO等。
五、教育教学效果 自2003年12月首批学生答辩以来,已授予800余人MPA学位。毕业生能力与素质普遍得到提升。 MPA学位论文质量不断提高。有17篇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论文。有4篇被评为全国MPA优秀论文。 案例教学工作产生积极反响。全国军事指挥专业硕士学位秘书处也派专家团来院观摩MPA案例教学。
六、办学体会 一是MPA教育必须结合国情。强调公共价值、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是MPA培养中“三位一体” 的目标。 二是通过开展高层次、实质性的国际合作,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 三是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质量是MPA教育的生命线,应当强化精品意识,努力创建MPA教育品牌。
七、问题与不足 一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有待加强。 二是MPA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三是MPA教育发展的环境有待完善。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