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开天霹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 党诞生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Advertisements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派探索救国道路一览表
第 15 课 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初中历史课堂.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中国历史》七年级第二学期 第11课 新文化运动 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 袁文菁.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敬告青年 陈独秀.
第9课 五四运动与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周 敏 绵阳一中.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五四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优秀课件 百侯中学qiuhanzhan制作
感受历史,肩负未来.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八章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中华民国时期)经济思想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八国联军侵华.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袁世凯就任第一任大总统明信片 袁世凯祭天 袁世凯就任第一任大总统明信片 袁世凯祭天 上面左图是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发行的明信片,右图是袁世凯在天坛祭天,这是他为自己登基称帝做的一次彩排。请结合图片资料,阅读教材内容,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认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与经验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 22 课 新文化运动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 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五月的花海 共青团团歌.
虎门销烟 辛亥革命 金田起义 五四运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标要求 1、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口号内容和评价。
                                                                                                                                                                
北京移动(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无线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做为无线市场的开拓者,拥有中国70%的无线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无线提供商,北京移动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支持60多个国家的漫游业务。 为北京移动创造的价值 … 优秀的性能,支持了庞大的用户群 标准化了系统接口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Harvard ManageMentor®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event class 从input的root文件中,由DmpDataBuffer::ReadObject读取数据的问题
姓名XXX.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1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 宗教之区别。 自由平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 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此而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规。 (一) 旧的统一已被推翻和新的统一尚未来到之间,出现了一个军阀割据时期。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统治中国的主要是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 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柱,以外国帝国主义作为自己的主要靠山。 袁世凯当权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北洋军阀可谓“卧虎藏龙”。即袁世凯手下有著名的“北洋三杰”。段祺瑞任炮兵总办(虎),冯国璋任陆军总办(狗),王士珍任工程兵总办(龙)。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世凯 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死前,在“嘉禾金简”上推荐继任者时给后人留下难题,即在“嘉禾金简”上写了三个人名,徐世昌、段祺瑞和黎元洪。老谋深算的徐世昌自觉在实力上其不如段祺瑞,在法理上不如黎元洪,乃决定“退耕让位”。经过权力的角逐,最后决定由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总理,冯国璋任副总统。 黎元洪 总 统 冯国璋 副总统 段祺瑞 内阁总理

在1916年袁称帝败亡之后,连这种形式上的统一也维持不住了,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北洋军阀分裂成三大派系,皖系首领段祺瑞,直系首领冯国璋,冯国璋死后其部下曹昆和吴佩孚与段祺瑞抗衡,山海关外有奉系首领张作霖,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后由其子张学良统帅。 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 这种局面之所以形成,其深刻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这些割据称雄的各派系军阀之间,或者为了争夺中央政权,或者为了保持与扩大自己的地盘,进行连年不断的纷争,引发多次的战乱。

孙中山目击身受,他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特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 军队是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主要支柱。各派军阀竞相扩充军队。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军阀政府不惜以出卖国家利权为代价大量举借外债,并采取强售公债、强迫借款、滥发纸币,尤其是增加赋税等办法,对各阶层人民主要是广大农民进行直接的掠夺。 孙中山目击身受,他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特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 一是在军阀手里,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武装、军队变成了私有之物; 军阀是一种封建势力,但又有着异常的特点: 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分割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因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下的武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二)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是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 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的,是对于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而成的旧文化的扬弃、超越。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 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 李鸿章 孙中山 魏源 康有为

新文化运动 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兴起标志 指导思想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活动基地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民权、平等和进化论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新青年》 北京大学 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1917年1月,爱国民主主义者、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至北京。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陈独秀开始时把自己办的杂志定名为《青年杂志》,可以看出他将改造社会的职责寄予青年身上。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敬告青年》

风云人物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陈独秀(1880-1942)安徽怀宁人 胡适(1891-1952) 安徽绩溪人 李大钊(1889-1927)直隶乐亭人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二)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陈独秀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为此,“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DEMOCRACY--民主 SCIENCE--科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DEMOCRACY--民主 SCIENCE--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 “ ……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国故也包含在内)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说、胡说。”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他开始鲁迅笔名射向封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狂人日记》,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四卷五号上,为鲁迅所作。彻底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反动本质。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民主”与“科学”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处在一种不相容的境地。孔学提倡的是“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与新文化运动提倡者提出的“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的目标不相适应。 第一首白话诗《朋友》后改为《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18岁的胡适 初任北大教授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胡适 “改良文学须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 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着一些弱点。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四)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弱点。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制度的必要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着一些弱点。

第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第二 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第三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第一 “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 梁启超一战后到欧洲考察后指出: “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中,好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的进一步暴露。 第二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第三

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的新的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宜的土壤。 这样,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就分成了两个潮流。一部分人(如李大钊等)继承了它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另一部分人(如胡适等)则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了。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师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 “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出路。”(毛泽东)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的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所作出的一种选择。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后,在长时间里,其影响主要限于欧洲。孙中山、朱执信、梁启超等人虽也提过一下马克思,不过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2.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它昭示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永恒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一旦觉醒起来、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崭新的社会制度。 3.沟通了东西方革命的桥梁 由于这个革命发生在中国学习西方的努力遭到失败、中国的先进分子陷于彷徨和苦闷之中的时候,它确实使中国人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李大钊说,十月革命所开始的,“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路”。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对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影响 “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1917年,陈独秀主张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1919年12月,《新青年》发表《新青年宣言》,指出:“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了。” 对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影响 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

十月革命的启示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1949) 第一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 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先例,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 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爆发 (一)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首先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其次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再次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在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这个由几个西方列强把持的会议,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会议给予中国的,只是归还八国联军入京时被德国掠去的天文仪器而已。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发言

五四运动的过程 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即三个时间段) 1 1919年5月4日—6月3日 2 1919年6月3日—6月10日 3 1919年6月10日—6月28日 3 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即三个时间段)

1919年5月4日—6月3日 1 运动中心在北京,运动主体是学生。 第一个高潮: 5月4日,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学界的宣言呼吁:“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第二个高潮: 5月19日,挽留蔡元培。

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

6月3日,斗争中心转至上海,斗争的主力是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的前期,斗争主力是青年学生。 6月3日,斗争中心转至上海,斗争的主力是工人阶级。

1919年6月3日—6月10日 2 第四个高潮: 6月10日,罢免卖国贼 迫于人民群众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并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运动中心在上海,运动主体是工人、市民和学生。 第三个高潮: 6月5日,实现“三罢”。 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正当学生的爱国运动面临夭折的危险时,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了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

1919年6月10日—6月28日 3 运动中心在巴黎,运动主体是留学生。 第五个高潮: 6月28日,中国代表陆征祥拒签《巴黎和约》。 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二) 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一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二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三

对“彻底性”的理解: 一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 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联合。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对五四爱国运动的评价 毛泽东指出:“在于它(五四运动)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第一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第二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 第三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 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二节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一)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 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李大钊像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一)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1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2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3 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给陈独秀上了严峻的一课,促使他开始对资本主义采取批判的态度。1920年9月,他发表《谈政治》一文,指出由少数资本家所把持的共和政治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乃不可逃的运命”,公开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表明,他站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来了。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一) 毛泽东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1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2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3 其代表为毛泽东等。 毛泽东是湖南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著)、《阶级斗争》(考茨基著)和《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一)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杨匏安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1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2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3 广东的杨匏安早年留学日本,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1919年11月、12月,他发表《马克思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等,作了比较确切的阐述。它的发表几乎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时,可以说是该文的姊妹篇。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一)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蔡和森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1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2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3 湖南的蔡和森于五四运动后赴法勤工俭学。他在1920年8月致书毛泽东:“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他“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书籍,供自己和他人阅读,成了中国留法学生中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一)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周恩来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1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2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3 天津学生领袖周恩来说,自己到欧洲以后,“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到1921年秋,终于“定妥了我的目标”即共产主义。他表示,“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一) 董必武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1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2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3 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董必武回忆说:“我们过去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叫别人搞去了”。读了许多关于十月革命的书籍后,才“逐渐了解俄国革命中列宁党的宗旨和工作方法与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宗旨和工作方法迥然不同”。于是就开始“想俄国与中国问题,开始谈马克思主义”。吴玉章、林伯渠等也有类似的思想经历。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一)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主要是由以上三种人组成的。其中李大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第一 第二 第三 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需要,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这个运动一开始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明确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第一 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第二 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第三

(二)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第一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明确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在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的严重对立。中国的先进分子对于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采取了明确的批判态度。毛泽东说,“社会民主主义,借议会为改造工具,但事实上议会的立法总是保护有产阶级的”。蔡和森也表示,自己对修正派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 像这样与虎谋皮为虎所噬还要来替虎噬人的方法,我们应该当作前车之鉴。 ——陈独秀

(二)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第二 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中国的先进分子一旦学得马克思主义,就主张运用它去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 这说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当时还没有这样明确地提出这个命题。 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知识阶级的后盾。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 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第三 李大钊指出,“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知识阶级的意义,就是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者。他主张知识分子“向农村去”、“到民间去”。正是在他的指引下,北京大学的邓中夏等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活动。 邓中夏 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知识阶级的后盾。 ——李大钊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三)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并没有抛弃而是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并赋予他们新的涵义,使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了发扬。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启蒙者的弱点,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向了前进。 如果说,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那么,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一)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李大钊和陈独秀一起合称﹃北李南陈﹄ 北大红楼两巨人, 纷传北李与南陈, 孤松独秀如椽笔, 日月双悬照古今。 北李南陈,两大星辰; 茫茫黑夜,吾辈仰辰。 李大钊和陈独秀一起合称﹃北李南陈﹄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1920年1月,有人在报刊上发表《劳动团体与政党》一文,呼吁“劳动团体应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 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来华。他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介绍苏俄和俄共情况,并说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这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一) 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的。时间约在1920年8月,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首次会议决定,推陈独秀为书记,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这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了。 在建党过程中,陈独秀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上海创建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简表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一) 上海 陈独秀 1920.8 北京 李大钊 1920.10 武昌 董必武、陈潭秋 1920秋 长沙 毛泽东、何淑衡 广州 陈公博、谭平山 济南 王尽美、邓恩铭 1921春 巴黎 周恩来 1921.3 东京 周佛海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第一 第二 第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一 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第二 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第三

“问题”与“主义”之争 (二)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第一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开始着重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同时也开始学习列宁的著作。他们在《新青年》杂志、《共产党》月刊以及《民国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经验。 还在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之前,针对胡适提出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的主张,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再谈问题与主义》一文,针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指出,仅仅依靠“一点一滴的改良”是不行的,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还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介工作。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同月,恩格斯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也公开出版。

(二)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第二 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认识到,组织共产党,“离开工界不行”。“我们都是知识分子出身,与工人阶级的距离很大。因此,首先应当同他们加强内部联系”。为此,他们提出了“请钻进工场去罢”的口号。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发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并创办《劳动音》 周刊。

(二)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第二 邓中夏 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长辛店补习学校旧址 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创办了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刊物。如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等。同时,还创办了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邓中夏在北京长辛店、李启汉在沪西小沙渡分别开办的劳动补习学校。 长辛店工人劳动补习学校旧址在丰台区长辛店镇内。1920年9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为组织工人运动,邓中夏等深入长辛店铁路工厂发动工人斗争。1921年1月1日在此成立工人劳动补习学校,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以唤醒工人大众,向资本家及反动统治者进行斗争。在这里造就了一大批工人运动的优秀骨干。 长辛店补习学校旧址

(二)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第二 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经过宣传教育,觉悟的工人有了组织起来的要求。1920年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19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长辛店成立工人俱乐部(工会)。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的工人也相继成立工会。工会开始发动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工人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在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920年11月21日,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帮助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出版《机器工人》。孙中山、陈独秀到会祝贺并发表演说。

(二)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第三 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1920年11月,党的发起组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阐述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共产主义者的目的和阶级斗争的最近状态。《宣言》没有向外发表,不过以此为收纳党员的标准。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陈独秀指派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年轻成员俞秀松等人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这里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旧址,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今淮海路567弄6号)。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创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

(二)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第三 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1920年1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宣告成立。其后,北京、天津、武汉、长沙等地也成立了团的组织。各地团组织通过引导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造就了一批后备力量。 在李大钊的领导下,于1920年10月成立了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着手成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初,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会议在北京沙滩红楼北大学生会办公室举行。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创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初步结合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其间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中共一大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 参加大会的有12名代表,他们来自7个地方,代表50多名党员。他们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日本东京)。陈独秀、李大钊因分别在广州和北京有事,未出席会议。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现为兴业路76号)。

(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地点:今上海兴业路76号,最后一天转至嘉兴南湖的一画舫上 主要人物: 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大会在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鉴于当时的党“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毛泽东留任做秘书。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使得一切反动势力感到深深的恐慌。

学习思考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